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滩涂垦区土壤地力较低,在相同氮肥用量水平下,滩涂垦区水稻产量低于一般生产水平。为探索滩涂垦区水稻氮肥最佳用量,特进行了氮肥用量梯度试验。结果表明,随氮肥每667m2施用量从12kg增加到20kg,水稻产量呈增加趋势,每667m2产量358.8kg增加至482.3kg,但在高氮水平下氮肥对水稻的增产效应趋缓,该垦区以施纯氮18kg/667m2为宜。  相似文献   

2.
基本苗密度和氮肥管理通过调控水稻植株各生育阶段的生长发育,最终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形成,是生产上最直接有效的栽培手段。明确水稻产量和品质对基本苗密度和氮肥管理的响应特征与机制,并加以创新利用,因地制宜集成密肥调控实用栽培技术,对实现水稻绿色优质丰产、高效节本抗逆多目标协同生产及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详细介绍在基本苗密度、氮肥管理的影响下,水稻产量构成以及品质形成的特征、变化规律与协同性,探讨基于缓控释肥技术的氮肥减次施用与基本苗密度配套的水稻节肥省工栽培技术的应用效果与前景,提出水稻产量与品质效率协同提升的密肥调控机理和技术及年度重演性强、适用范围广的控混肥和密度调控技术等创新突破方向与建议,以期为我国水稻现代化栽培技术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水稻养分优化管理为基础,综合应用各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优化氮肥管理,使氮肥利用率达到40%~50%,从而达到高产和资源高效相结合。通过今年的试验示范,新型施肥技术公顷产量9132.0千克,比常规经验施肥增产10.7%,表明新型施肥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效果,研究了肥料增效与控释技术对水稻的生育性状、产量、品质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肥料增效和控释技术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特别是在减施氮肥30%的条件下,采用肥料增效和控释技术的处理均比常规施肥增产,这说明通过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在保证水稻不减产的条件下减少化肥施用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前,缓控释氮肥在大田作物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针对缓控释氮肥的概念和分类作了简要介绍,着重从缓控释氮肥施用技术的角度系统综述缓控释氮肥的施用对水稻产量品质形成、氮肥营养利用、稻田生态环境等影响及其机制,并就水稻生产上应用缓控释氮肥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加快水稻缓控释氮肥融合技术创新集成与示范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水稻生产过程中,进行合理施肥控制管理,可以保证水稻实现优质、高效生产。在水稻生长中,氮的含量是至关重要的,合理的控制氮肥的施加可以保证水稻的品质和产量,以及水稻分蘖的数量。通过6组试验对水稻施加氮肥情况进行精确化分析,以找寻合适水稻种植推广的方法以及精确化的氮肥施加效果对水稻品质和产量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崇阳县原种场试验田为研究对象探讨秸秆还田与氮肥管理对水稻品质及产量的影响。水稻品种为广两优香66,在试验田中将秸秆还田(A)及氮肥管理(B)这两个因素随机排列,分析不同管理组合下水稻品质及产量。结果证明施秸秆还田及氮肥管理有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有利于水稻外观品质及蒸煮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研究缓释氮肥含量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水稻高效生产,以及水稻缓释肥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大田试验,对不施用氮肥(T1)、常规施肥(T2)和缓释氮肥(T3~T6)进行对比试验,缓释氮肥含量设5%、10%、15%和30%共4个梯度。结果表明:含15%缓释尿素的水稻缓释肥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影响最大,较常规施肥增产8.38%,氮肥利用率提高2.55%。缓释氮肥在相同施氮水平下,可代替普通化肥,能有效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含15%缓释尿素的水稻缓释肥对水稻增产增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水稻氮肥精准管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氮肥施用是水稻生产中比较重要,对水稻增产效益最高的环节,但目前我国水稻氮肥管理形式粗放,过量施用情况时有发生,这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进行氮肥施用精准管理研究,对水稻生产的提质增效有重要意义。对影响水稻氮肥吸收利用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包括水稻品种、土壤理化性质、气候条件、水分管理、氮肥施用技术等5个方面;并对基于测土配方、生长模型、实地观测、遥感监测的主流水稻氮肥管理技术进行总结归纳,深入剖析当前我国水稻氮肥精准管理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解决我国水稻生产中氮肥过量施用问题的有效方法,并指出在未来水稻氮肥施用中,无人机遥感用于精准施氮决策将是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水稻氮肥精准管理技术的研究对我国农业生产中化肥的减量施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化学肥料能够有效提高水稻的产量。然而近年来,我国水稻对氮肥的利用率却很低,造成氮肥资源的巨大的浪费。为了提高水稻的氮肥使用率,从而进一步提高水稻的产量,必须采取必要措施来改善施肥技术,争取以最小的氮肥使用量来换取最大的水稻生产量。本文具体研究了节氮施肥技术,对我国的水稻种植技术做出了科学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随着机插水稻技术的推广应用,机插水稻显示出明显的稳产高产性。但由于肥料运筹对机插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特别是分蘖肥和穗肥的运筹对机插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育秧密度高、秧龄短和定量栽培技术的不完善,在种植与管理技术方面较常规人工移栽水稻具有明显的差异。本试验的目的是进一步完善机插水稻大田栽培技术,探讨氮肥运筹对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以期为机插杂交中籼稻栽培氮肥运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寒地稻田施氮状况与氮素调控对水稻投入和产出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文章通过对黑龙江省1~3积温带240个农户的施肥情况调查,以及对试验区水稻氮素收支状况分析,研究了黑龙江省稻田土壤氮循环规律。结果表明,寒地稻田化肥投入氮量平均为150 kg.hm-2,占投入总量的72.4%,而且90%以上作基蘖肥施用,近60%的稻田氮素用量过高,稻田氮有17.2%的盈余,氮肥利用率较低。针对寒地水稻施氮问题,提出进行实地氮肥管理的策略,经过3年9个点次田间对比试验,证明该技术能降低氮肥用量30%以上,水稻产量增加10%以上,每公顷增收1 450元。  相似文献   

13.
水稻氮肥后移技术试验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文信 《农技服务》2010,27(4):460-460
为探索水稻增产能力,提高其单位面积产量,进行了水稻氮肥后移技术试验。结果表明:氮肥施用比例(基蘖肥:穗粒肥)为5∶5时水稻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氮肥在水稻上精量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氮肥对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笔者进行了缺氮区和全量施肥区的试验比较,以期明确不同肥力的土壤、不同产量水平下水稻栽培土壤的基础供氮量,为水稻氮肥合理运筹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切实采用科学合理的水稻生产技术,提升其产量和质量,将能够满足人们的粮食需求。本文主要是从水稻氮肥使用情况分析入手,重点介绍了水稻高产及氮肥高效利用技术,包含合理选择肥料品种和优质水稻品种,以及科学有效应用氮肥方面的内容,为高效率利用氮肥,实现水稻高产目标提供良好前提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采用最优"3414"设计,对影响水稻产量的氮肥、磷肥、钾肥三因素进行试验。建立了水稻产量目的数学模型,明确了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为氮肥和磷肥,且氮肥和磷肥对水稻产量有明显的交互作用。同时,找出了最高产量和最佳经济产量的施肥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17.
<正>氮肥是作物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肥料之一,对水稻丰产丰收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目前水稻生产中关于氮肥的追施还不是很合理,从而严重制约着水稻生产的发展,氮肥施用不合理主要表现氮肥追施用量不合理和氮肥追施时期不合理两个方面,本文通过对当前农村水稻生产中氮肥施用不合理现状进行分析,并且提出解决对策。一、氮肥追施用量不合理氮肥用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水稻产量的形成,施用过多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倒伏和贪青晚熟,如果施用少了会造成  相似文献   

18.
一、试验目的 以水稻养分优化管理为基础,综合应用各项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使寒地水稻产量达到9吨/公顷,并达到优质米标准。优化氮肥管理,在优质条件下,使氮肥利用率达到40%~50%,从而达到优质高产和资源高效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水稻氮肥利用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建国以来,我国水稻总产和单产都取得了大幅的提高,同时水稻生产中氮肥施用量也在不断的增加,但氮肥利用率一直较低,氮肥损失严重,并由此带来了很多环境问题。氮肥施入稻田主要以淋洗、硝化-反硝化、径流和挥发等途径流失,通过氮高效水稻育种、新型氮肥的研发与应用、氮肥运筹等技术措施,能显著的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水稻栽培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及环境保护意识的强化,近年来水稻生产中氮肥使用量和运筹方式的研究已成为热点。为了对水稻氮素营养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从产量形成、群体质量、生理特性等方面综述了氮肥对水稻栽培生理影响的研究进展。结合当前我国农业生产转型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与水稻栽培相关的氮肥管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