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施瑾  马彩婉 《浙江农业科学》2020,61(11):2219-2220
在田间进行缓控释氮肥一次性施用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缓释氮肥一次性施用的水稻产量较常规施肥增产2.3%~8.5%;施用缓释肥的水稻籽粒氮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施肥,氮肥表观利用率为24.7%~30.5%,显著高于常规施肥的18.3%~20.1%。表明缓释氮肥可以用于水稻一次性施肥。  相似文献   

2.
通过连续2年田间试验,研究了3种尿素(普通尿素、缓释尿素1和缓释尿素2)施入土壤后作物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无机氮残留的差异。结果表明:与普通尿素相比,2种新型缓释尿素均能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缓释尿素1对玉米和水稻分别增产10.35%和8.00%,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14.01%和7.41%;缓释尿素2对玉米和水稻分别增产10.12%和12.55%,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5.87%和4.79%。水田施用缓释尿素2效果更好,而旱田施用2种缓释肥效果相等。  相似文献   

3.
在2个试验地点,以早籼杂交稻陵两优0516号为试材,设不施氮肥(PK)、80%缓释氮肥+20%尿素氮肥一次基肥(T1)、70%缓释氮肥+30%尿素氮肥一次基肥(T2)及常规施肥模式基肥+2次追肥(简称一基二追)(NPK)为对照,研究缓/控释肥料和普通尿素不同比例组合一次基施对早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植株氮含量和氮肥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一基二追常规施肥模式相比,在2个试验地点缓/控释肥料与普通尿素不同比例一次基施在籽粒产量及其构成、植株中氮含量、氮素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方面无显著差异。而在仙居,T2处理籽粒吸氮量比常规施肥处理高31%,差异显著(P<0.05);水稻吸收的氮绝大部分被储存在籽粒中,而秸秆中氮累积量只占地上部吸氮量的20%~30%。在施氮肥条件下每生产100 kg籽粒,早稻平均需要吸收氮2.11 kg,需要施氮2.4 kg。本试验条件下,缓释肥料与普通尿素按不同比例一次基施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与常规一基二追相近,实现了高产高效简化的施肥目标。  相似文献   

4.
轻简化施肥技术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轻简化施肥技术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轻简化施肥技术利用缓释肥能够明显提高水稻产量,比不施氮肥对照增产5.0%~7.9%。一次基施缓释肥+一次尿素追施处理增产效果大于一次基施缓释肥和尿素处理,在减量10%的条件下仍表现较好。缓释肥还能提高水稻籽粒吸氮量,其氮肥利用率均明显高于常规肥料,并有助于水稻吸收的氮向籽粒转移。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不同类型缓释肥一次性施肥对水稻浙粳86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采用硝化抑制剂、树脂包膜和聚氨酯包膜3种不同类型的缓释肥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比较,氮肥减量20%的缓释肥一次性基施处理(N 180 kg·hm-2),硝化抑制剂型缓释肥略有减产,树脂包膜缓释肥、聚氨酯包膜缓释肥均具有稳产效果,且聚氨酯包膜缓释肥水稻产量较常规施肥增产1.5%;树脂包膜缓释肥、聚氨酯包膜缓释肥提高了氮肥利用率,分别较常规施肥(39.4%)提高0.1和2.3百分点。水稻浙粳86一次性施肥,采用树脂包膜缓释肥、聚氨酯包膜缓释肥具有减肥、稳产、省工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探求水稻-油菜轮作高产体系和高效简化的施肥技术,本研究通过两季试验,采用水稻-油菜轮作一年两熟生产的土壤条件及栽培管理措施,分别以不施肥(CK)、普通尿素施1次基肥和2次追肥(一基二追)常规施肥模式(CK1)为对照,研究缓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不同时期配施模式对水稻-油菜轮作体系作物产量、地上部氮素累积量、氮素内部效率和土壤水解性氮含量等指标的影响。两季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季,氮肥中基肥占80%来源于缓释肥、分蘖肥(油菜苗期)追肥占20%来源于尿素(T3)和氮肥中基肥占80%来源于缓释肥、孕穗拔节期(油菜蕾薹期)追肥占20%来源于尿素(T4)处理在水稻籽粒产量、地上部氮素积累量、氮素内部效率方面与常规施肥模式无显著差异,而缓释肥一次性基施(T1)和氮肥80%来源于缓释肥、20%来源于尿素基施(T2)处理上述指标显著低于常规施肥模式。油菜季,各缓释尿素处理在产量、地上部氮素积累量、氮素内部效率方面均不低于常规施肥模式,表现出较好的施肥效果,尤其是80%氮来源于缓释肥做基肥、20%氮来源于尿素在苗期(T3)或蕾薹期(T4)作追肥,增产优势更强。油菜收获后缓释肥一次性基施、氮肥80%来源于缓释肥、20%来源于尿素基施和氮肥中基肥占80%来源于缓释肥、孕穗拔节期(油菜蕾薹期)追肥占20%来源于尿素土壤水解性氮水平与常规施肥模式无显著差异,但氮肥中基肥占80%来源于缓释肥、分蘖肥(油菜苗期)追肥占20%来源于尿素的显著低于缓释肥一次性基施的。本试验条件下,水稻-油菜轮作体系采用氮肥80%来源于缓释肥、20%来源于尿素做基施的处理产量、地上部氮素累积量和氮素内部效率与常规施肥相近,实现了高产、高效、简化的施肥目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氮肥减施措施对水稻产量、田面水氮含量和氮肥施用效率的影响,为广州市水稻氮肥减施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参考。【方法】在广州市郊开展水稻田间试验,设不施氮(CK)、常规分次施肥(CF)、缓释氮肥减施 25% 分次施用(SFT)、缓释氮肥减施 25% 一次施用(SFB)、缓释氮肥减施 25%并结合有机替代一次施用(SFB+OS)5 个施肥处理,分析不同施肥处理的田面水氮含量、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结果】SFB 处理的田间水氮含量在移栽后 3 d 高于 CF 处理,之后迅速降低,并保持较低的水平;SFT 处理和 SFB+OS 处理的田面水氮含量在移栽后 1 周与 CF 处理基本一致,之后均显著低于 CF 处理。施氮处理的水稻秸秆和籽粒的氮含量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减氮处理对水稻秸秆和籽粒氮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与CF 处理相比,不同减氮处理对水稻籽粒产量没有显著影响。减氮施肥处理的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生理利用率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其增幅分别达到 35.16%、33.58% 和 16.84%,其中 SFB+OS 处理增幅最大。【结论】缓释氮肥减施 25% 分次施用和缓释氮肥减施 25% 结合有机替代一次性基施均可显著提高氮肥施用效率,降低稻田氮素流失风险(尤其是 SFB+OS 处理),且水稻产量与常规施肥持平,是广州市郊水稻实现氮肥减施的有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缓控释肥在冷浸田上的应用效果,通过大田试验比较了不同地块不同水稻品种在不施肥(CK)、不施氮肥(PK)、一基二追常规施肥(NPK)、一次性基施缓控释肥(T1)和一次性基施80%缓控释肥+20%尿素(T2)条件下,单季晚稻的产量形成、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两个试验点水稻籽粒产量平均表现均为T2>T1>NPK>PK>CK,尽管PK籽粒产量显著高于CK,T2、T1和NPK也比PK增产显著,但各施氮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施缓控释肥提高了水稻地上部氮含量和吸氮量,尤其是秸秆中氮含量和吸氮量达到了显著水平。与常规施肥相比,在月山下村和企石村T1和T2处理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34.5%~60.4%和45.3%~49.7%。本试验条件下,缓释肥料一次基施的水稻籽粒产量与常规一基二施相近,但提高了氮肥利用率,实现了高产高效简化的施肥目标。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配方施肥及氮肥后移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对比分析了常规施肥与配方施肥及氮肥后移条件下水稻产量、氮素累积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差异。结果表明:1)与常规施肥相比,配方施肥使水稻成熟期叶片氮素总累积量和净累积量分别提高了9.43%~29.25%和8.45%~35.21%;水稻产量增加了1.16%~2.86%、氮肥利用率提高了10.12%~18.61%、产出与投入比增加了0.09%~3.8%。2)在相同施氮水平下,与PF1(基∶蘖∶穗=60%∶30%∶10%)处理相比,氮肥后移的PF2(基∶蘖∶穗=40%∶30%∶30%)处理使水稻成熟期叶片氮素总累积量和净累积量提高了17.24%和23.38%;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和产出与投入比分别提高了0.38%、7.06%和0.64%。3)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分别与成熟期叶片全氮含量及氮素总累积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在0.85*~0.99**之间。这表明,配方施肥和氮肥后移可通过增加水稻生育期叶片氮素含量和累积量,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安徽农业科学》2020,(1):163-166
[目的]研究水稻生长中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选用秀水为供试品种开展1季大田试验,设置常规及缺氮区(CK、T1)、减肥20%及缺氮区(T2、T3)、减肥20%有机肥配施区(T4~T7)和减肥20%缺氮有机肥配施区(T8~T11)共4组12个肥料运筹处理。测定水稻长势及植株养分吸收情况,分析不同施肥处理下水稻生长性状、产量与氮肥利用效率。[结果]常规施肥条件下水稻生长情况和产量均最高,但氮肥利用率较低;在常规施肥减量20%的基础上,适当增施有机肥,利于植株氮养分含量的积累,可提高氮肥利用率;完全不施氮肥,磷钾减肥20%的基础上,配施有机肥,对水稻生长和氮养分积累较为不利,产量明显偏低。[结论]综合考虑投入产出,当常规施肥减肥20%,有机肥配施量为3 750 kg/hm~2时,水稻产量与常规施肥差异不显著(P<0.05),为最优无机有机肥配施方案。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控释氮肥用量对马铃薯产量、叶绿素含量、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施肥处理相比,20%、40%、60%比例的缓释肥用量均提高了马铃薯产量,其中20%比例缓释肥处理产量最高;马铃薯氮肥偏生产力、生理利用率、农学利用率、表观利用率均表现出20%比例缓释肥处理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在马铃薯成熟期,缓释肥施用比例越大,马铃薯叶绿素含量越高;由缓释氮肥比例与马铃薯产量的二次拟合曲线得出,稻草覆盖条件下冬马铃薯缓释氮肥的最佳比例为37.29%。  相似文献   

12.
缓释氮肥一次性施肥对单季稻氮素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缓释氮肥一次性施肥的单季稻氮肥减施和稳产效应,筛选适宜于单季稻一次性施肥的缓释氮肥类型。【方法】2013—2016年在浙江省长兴县林城镇、太湖新城和金华市蒋堂镇分别布置11个缓释氮肥一次性施肥田间小区试验,比较树脂包膜尿素(RCU)、聚氨酯包膜尿素(PCU)和稳定性肥料(NIU)等缓释氮肥一次性施肥处理(氮肥用量225 kg·hm~(-2))与常规分次施肥处理(尿素Urea,种植大户常规施肥,270 kg·hm~(-2))在单季稻产量、土壤氮素供应特征和水稻氮素吸收特征、氮肥利用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1)多点试验汇总结果表明不施氮肥处理(N0)的水稻产量为Urea处理的83.9%,3个试验点Urea处理的平均氮肥利用率为19.2%—20.1%。3种缓释氮肥一次性施肥处理单季稻平均产量与Urea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2)RCU和PCU处理在林城和太湖新城试验中地上部氮含量、氮素吸收量与Urea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NIU处理在太湖新城试验中地上部氮含量著低于Urea处理。金华试验点籼粳杂交稻品种试验中3种缓释氮肥处理稻谷中氮含量都明显下降。(3)RCU处理单季稻平均产量显著高于PCU和NIU处理,多点试验中产量变异系数较小,水稻生长后期土壤铵态氮含量和植株氮素吸收强度都高于Urea处理,氮肥利用率比Urea处理提高了2.8—9.0个百分点。【结论】基于现阶段土壤基础肥力和常规施肥量,采用RCU、PCU或NIU一次性基施,氮肥用量比现阶段常规施肥量减少16.7%时,可以满足单季稻一次性施肥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探明施用缓释肥对水稻茎蘖动态、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特开展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生产上将缓释肥作基肥进行施用,可在减少化学氮肥用量10%的条件下,保证水稻正常分蘖,从而保证水稻产量,且能提高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栽培施肥模式对华北旱作玉米生长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起垄覆膜侧播模式和平作模式下复合肥和缓释肥对春玉米产量、干物质量、叶面积指数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河北旱作地区春玉米选择栽培方式及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相同耕作模式条件下,缓释肥处理春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显著高于常规施肥;而在相同施肥条件下,起垄覆膜处理春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显著高于平作不覆膜处理。各处理中,以起垄覆膜栽培模式配施缓释肥(RC-SRF)处理产量及氮肥利用率最高,产量增幅为5.55%~25.64%,氮肥农学利用率增幅为39.00%~131.60%,氮肥表观利用率增幅为28.11%~80.78%。在不同耕作模式下,同常规施肥相比,缓释肥在春玉米收获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提高12.80%和15.33%,氮素积累量分别提高18.55%和16.11%。同传统平作不覆膜栽培模式相比,起垄覆膜栽培模式和缓释肥的施用显著提高了春玉米的产量及氮肥利用率,效果优于常规春玉米栽培模式,可作为河北旱作地区有效的栽培与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15.
聚脲甲醛(M U)缓释氮肥对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氮肥施用量,明确玉米施用聚脲甲醛缓释肥的最佳施肥配方。本研究以鑫鑫1号为材料,以聚脲甲醛的氮利用率相当于普通尿素的1.3、1.6、1.9倍,设置常规施肥、不施氮肥和几种不同聚脲甲醛施用量处理,研究聚脲甲醛对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氮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MU50、MU70对玉米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无显著影响。处理2(1.3倍利用率75%MU50+25%PU)、处理3(1.3倍利用率50%MU50+50%PU)的氮肥利用率高于常规施肥,其他各处理氮肥利用率均不同程度低于常规施肥。相同施肥量情况下,施用MU50氮肥利用率高于MU70。减施氮肥较常规施肥降低穗粗、百粒重,增加秃尖长度,产量降低,其中处理2、处理12(1.3倍利用率75%MU70+25%PU)与常规施肥产量差异不显著。相同施肥量情况下,施用MU50产量高于MU70。综上,处理2(1.3倍利用率75%MU50+25%PU)在保证产量不降低的同时,氮肥利用率较高,具有节肥增效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缓释氮肥类型和尿素不同配施比例对饲用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云南省饲用 玉米绿色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玉米品种桥单六号进行大田试验,设置不施肥、单施尿素、含 DMPP 硝化抑制剂缓释氮肥和含聚谷氨酸缓释氮肥分别与尿素按 2 ∶ 8、4 ∶ 6、6 ∶ 4 配施 8 个处理,研究同一 施氮水平不同类型缓释氮肥与尿素配施比例对饲用玉米生长、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含 DMPP 硝化 抑制剂缓释氮肥与尿素 6 ∶ 4 配施处理的饲用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鲜草产量和干物质积累均显著高于其他 处理,收获期最大鲜草产量为 84.62 t/hm2 ,最大干物质量为 25.35 t/hm2 。与单施尿素处理相比,A60 处理粗蛋白 含量、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和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 44.33%、48.84% 和 61.84%。【结论】含硝化抑制剂 DMPP 的 缓释氮肥与尿素 6 ∶ 4 配施较其他处理可显著提高饲用玉米株高和叶面积指数,有利于饲用玉米鲜草产量和干 物质量的积累,并且提高饲用玉米的品质和氮素利用率,为饲用玉米绿色高质栽培的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17.
减量配施新型基质缓释肥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究减量配施新型基质缓释肥对水稻(OryzasativaL.)的影响,通过两年田间试验研究了水稻籽粒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响应。两年平均结果显示,与全量施用普通肥(180 kg·hm~(-2))相比:全量施用缓释肥水稻增产13.4%(P 0.05),植株氮吸收量提高9.1%(P 0.05),氮肥农学效率提高50.4%(P 0.05),氮肥表观利用率提高37.8%(P 0.05);减量10%施用缓释肥水稻增产9.6%(P 0.05),植株氮吸收量提高3.3%(P 0.05),氮肥农学效率提高51.1%(P 0.05),氮肥表观利用率提高26.6%(P 0.05);而在减量10%施用缓释肥的同时以有机肥代替部分化肥,水稻增产11.1%(P 0.05),植株氮吸收量提高7.3%(P 0.05),氮肥农学效率提高57.6%(P 0.05),氮肥表观利用率提高44.8%(P 0.05)。缓释肥处理促进水稻增产增效的原因是其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较高。综上,基质缓释肥减量10%施用(尤其在配施有机肥条件下)可维持较高的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在水稻生产中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施用缓释尿素部分替代普通尿素是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重要措施.在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适合小麦作物高产稳产的普通尿素与缓释尿素的适宜配施比例尚不明确.通过大田试验,在前茬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以不施氮为对照,研究普通尿素与缓释尿素不同配施比例(10∶ 0、5 ∶ 5、4 ∶ 6、3 ∶ 7)对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通尿素与缓释尿素配施比例为5 ∶ 5处理小麦产量、氮肥表观利用率、籽粒及植株含氮量最高,分别比常规施用普通尿素(10 ∶0)处理提高9.02%、8.40%、5.41%、7.94%.在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随缓释尿素配施比例增加,土壤全氮及碱解氮含量呈上升趋势.其中,普通尿素与缓释尿素配施(3 ∶ 7)处理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最高,分别比常规施氮(10 ∶ 0)处理提高13.90%和13.00%.  相似文献   

19.
以南粳5055为试验材料,探讨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水稻生长、产量及氮肥当季利用率的影响,同时开展水稻田灌排水氮元素含量监测,摸清稻田养分排放情况。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氮肥施用量减少30%对水稻产量减产3.31%,氮肥当季利用率提高2.67%,氮肥农学效率提高31.34%,并减少稻田氮元素排放量14.96%;氮肥施用量增加30%的增产增排效果不明显。水稻生产中适当减少化肥施用更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新型氮肥对广东地区水稻减肥、增效、养分吸收利用的效果差异.[方法]以广东水稻土、粤香占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以不施肥和常规施肥(单施尿素)为对照,研究氮肥增效剂(含脲酶抑制剂)及其减氮、多功能氮肥(硫包衣尿素)及其减氮、五粮旺(内含脲醛缓释氮)及其减氮对水稻产量、氮磷钾肥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与常规尿素相比,施用五粮旺(内含脲醛缓释氮)及其减氮处理的实产显著增加了35.9%、27.9%,五粮旺处理的氮、磷、钾肥吸收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59.9%、110.0%、35.1%,五粮旺减氮处理的氮、磷、钾肥吸收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56.0%、70.0%、23.3%,达到了减肥、增效、增产的目的;增效氮肥(含脲酶抑制剂)、多功能氮肥(硫包衣尿素)处理及其减氮处理对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效率产生的效果与常规尿素处理的效果相类似.[结论]不同新型氮肥按照减肥增收效果表现为五粮旺=五粮旺减氮20%>增效氮肥≈常规尿素>多功能氮肥减氮20%≈多功能氮肥≈增效氮肥减氮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