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艳  陈秀蓉  杨成德 《植物保护》2013,39(4):116-118
对2004年以来甘肃省百合科、苋科、木犀科、大戟科、桔梗科药用植物链格孢属引起的病害进行了鉴定,结果如下:芍药叶斑病病原为细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 (Fr.:Fr.)Keissler],青葙叶斑病病原为青葙链格孢[A.ce-losiae (Tassi)O.Sǎvul],连翘灰斑病病原为A.forsythiae Harter,引起连翘灰斑病、甘遂褐斑病病原为甘遂链格孢(A.kansuiae T.Y.Zhang&.Z.Zhang),沙参黑斑病的病原为茄链格孢[A.solani(Ellis et Martin)Sorauer].  相似文献   

2.
对2006年1月~2007年6月广东口岸1000多批进境的蔬菜种子进行了检验和病害鉴定,共鉴定出18属8种真菌病害,其中包括茄腐镰孢(Fusarium solani)、串珠镰孢(Fusarium moniliforme)、半裸镰刀菌(Fusarium semitectum)和芸苔生链格孢(Afternaria brassicola)等重要的植物致病菌.  相似文献   

3.
美国大豆中链格孢的分离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美国进境大豆病害分离,共得到36个菌株,并对其中5株链格孢菌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其中2株),确认了它们分别是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Kunze)Wiltshire)、樱桃链格孢(Alternaria cerasiPotebnia)、苘麻链格孢(Alternaria abutilonis(Speg.)Schwarze)、百日菊链格孢(Al-ternaria zinniaeH.Pape)、落葵链格孢(Alternaria basellaeT.Y.Zhang)。本研究证实了美国大豆中链格孢菌的多样性,不仅充实了正在构建的大豆病害数据库和菌种资源库,也可为港口的植物检疫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对2006年1月~2007年6月广东口岸1000多批进境的蔬菜种子进行了检验和病害鉴定,共鉴定出18属8种真菌病害,其中包括茄腐镰孢(Fusarium solani)、串珠镰孢(Fusarium moniliforme)、半裸镰刀菌(Fusarium semitectum)和芸苔生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ola)等重要的植物致病菌。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红豆草病原真菌鉴定及病害发生动态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明确甘肃省红豆草的病害种类、发生动态和危害状况,采用病原物分离与培养、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和致病性测定确定红豆草病害种类,于2012—2013年在通渭、渭源、榆中和碌曲4县调查各病害的发病率以确定发生动态,观察病害田间发生特点并结合调查数据评价其重要性。结果表明,4县共发生真菌性病害12种,分别为大茎点霉叶斑病(病原为大茎点霉属真菌Macrophoma sp.)、壳针孢叶斑病(病原为歪头菜壳针孢Septoria orobina)、炭疽病(病原为白蜡树刺盘孢Colletotrichum spaethianum)、黑秆病(病原为红豆草壳二孢Ascochyta onobrychis、菠菜刺盘孢C.spinaciae和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混合侵染)、壳二孢叶斑病、茎点霉叶斑病、尾孢叶斑病、柱格孢白斑病、匍柄霉叶斑病、链格孢黑斑病、锈病和白粉病,其中大茎点霉属真菌、白蜡树刺盘孢和菠菜刺盘孢在红豆草上首次发现;尾孢叶斑病和壳针孢叶斑病为甘肃新记录病害;大茎点霉叶斑病为世界新病害,仅于碌曲县发现。白粉病、锈病、链格孢黑斑病发生于红豆草生长后期,其它病害则始于6月;6—9月危害加重的为黑秆病和柱格孢白斑病,发病率最高达89.7%和96.0%;危害渐轻的为茎点霉叶斑病、壳二孢叶斑病和壳针孢叶斑病,发病率最高达88.7%、57.4%和45.1%。黑秆病和茎点霉叶斑病在甘肃省目前危害最重。  相似文献   

6.
链格孢引起的病害严重危害农作物生产并危及农产品安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链格孢属Alternaria Nees真菌是一类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分布的真菌,该属的一些种可引起多种重要农作物病害发生,严重危害农作物生产并造成巨大损失。另外,这些链格孢产生的毒素还积聚在农产品中,危及农产品食用安全。为此有必要加强有关链格孢病害的研究和治理。本文介绍了有关链格孢分类研究进展,近些年来链格孢危害农作物的主要种类及危害情况,以及世界范围内链格孢毒素所引发的农产品食用安全问题。在此基础上,也综述了链格孢病害的主要防控策略和治理技术。  相似文献   

7.
三叶木通叶斑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斑病是三叶木通生长过程中一种严重的病害.为明确引起叶斑病的病原,从三叶木通人工栽培基地叶斑病样本上分离病原菌,对病原菌进行致病性测定、显微形态与分子鉴定.结果表明,三叶木通叶斑病病原菌为链格孢属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  相似文献   

8.
引起葡萄叶斑病的链格孢种类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北京市大兴区、顺义区和山西省襄汾县葡萄树上叶斑病的病原菌,利用组织分离法对病样进行分离纯化,采用多基因系统发育学分析(ITS,Alt a 1和gpd)和形态学对纯化后菌株进行鉴定,并结合柯赫氏法则对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共获得37株链格孢属真菌菌株,分属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葡萄链格孢A. viniferae和乔木链格孢A. arborescens,柯赫氏法则检测结果显示接种菌株对所接叶片与果穗均具致病性,说明这3种链格孢种均为葡萄叶斑病的病原菌;葡萄链格孢为主要的病原菌,有28株,故将该类病害命名为葡萄链格孢叶斑病;此外,该类菌株在2~40℃之间均能生长,25℃为最适生长温度。  相似文献   

9.
出口萝卜种子中芸薹生链格孢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酒泉出境萝卜种子上发现的链格孢菌(Alternariasp.)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根据结果,将这种链格孢鉴定为芸薹生链格孢(Alternariabrassicicola);该种病原菌是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种子生产的世界性病原真菌,在甘肃酒泉繁种基地过去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0.
树莓茎溃疡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辽宁省沈阳市树莓园发现了一种新的茎溃疡病害,对其进行了组织分离、单孢纯化、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是引起此病害的病原菌。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病原菌菌落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PDA,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半胱氨酸,最适温度为25℃,光照对其无明显影响。本研究为细极链格孢(A. tenuissima)在我国引起树莓茎溃疡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1.
我国常见药用植物病毒病的危害与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用植物种植是我国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快速发展的必要物质基础。近年来,随着规模化种植模式的推广,我国药用植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经济效益稳步提升。然而,药用植物病毒病的危害也日益凸显,严重降低了药用植物的产量和品质,对中医药临床疗效造成不利影响。本文对我国多种常见药用植物上已报道的病毒病的致病病原、典型症状、发生流行危害以及防控策略做了介绍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植物区系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对浑善达克沙地药用种子植物的科、属组成和属的地理成分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本区有药用种子植物78科,270属,504种。(2)优势科现象明显;单种属、寡种属数量最多,属级水平的多样性丰富。(3)该区系包含14个分布区类型,温带性质的成分占绝对优势,热带性质的成分不多,特有程度低。(4)资源区域间分布差异大;有一定的古老成分。  相似文献   

13.
Ferula spp. are traditional medicinal plants found in arid land. Large-scale excavation for extracting bioactive compounds from the plants in arid regions of Xinjiang over the last few years has, however,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ir distributions. Due to the urgent need for preservation of these plant resources, along with the need of searching for alternative source of the useful metabolites, it is important to screen the endophytic microbial resources associated with the plant Ferula sinkiangensis K. M. Shen. In the study, a total of 125 endophytic bacteria belonging to 3 phyla, 13 orders, 23 families, and 29 genera were isolated based on 16 SrRNA gene sequencing data. Among the different isolates, three strains isolated from roots were potential novel species of the genera Por phyrobacter, Paracoccus and Amycolatopsis. In this study, 79.4% and 57.1% of the total isolates were capable of producing indole-3-acetic acid(IAA) and siderophore, respectively. And, 40.6% of the strains inhibit the growth of fungal pathogen Alternaria alternata, 17.2% and 20.2% strains were positive for antagonism against Verticillium dahlia 991 and V. dahlia 7, respectively.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F. sinkiangensis is a rich reservoir of endophytic bacterial resources with potential for production of biologically important functions such as plant growth-promoting factors.  相似文献   

14.
甘肃河西地区盐碱地野生药用植物资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甘肃河西地区盐碱地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主要有50种,隶属于21科40属。针对当地农业生产状况,应合理开发利用盐生药用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15.
药用植物凭借其独特?显著的疗效而被作为中医药治疗的主要原材料, 然而因其种植及加工过程不规范造成农药残留问题突出?本文对我国中药材中农药残留现状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并对比了不同地区和国家有关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体系建设情况, 提出了我国中药材中农药残留标准体系建设的建议, 以期加快我国药用植物农药登记和限量标准制修订, 提升中药材质量安全, 促进中药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河北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IUCN国际标准和二级模糊评判法确定河北省级濒危保护植物基础上,对其中的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为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研究表明:河北省有药用价值的珍稀濒危植物共计121种,隶属55科,90属。其中一级保护植物33种,二级保护植物46种,三级保护植物42种。系统分析了河北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的种类组成、药用部位及药用价值,并结合本省药用植物的实际生存状况,提出了具体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疆荒漠地区几种重要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及其人工栽培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中国新疆境内荒漠地区分布的几种重要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麻黄(Ephedra)、甘草(Glycyrrhiza)、肉苁蓉(Cistanche)、罗布麻(Apocynum)、白麻(Poacynum)和刺山柑(Capparis)的种类分布、生境、资源现状及其人工引种栽培作了简要论述。随着人类对野生药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强度加大,自然分布状态下的资源数量及质量不断下降,有些种已经处于濒危或灭绝的边缘。人工引种及栽培家化是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产业化开发利用中保证原料数量的一条必要途径。经过引种试验,中麻黄、木贼麻黄、蓝枝麻黄、乌拉尔甘草、胀果甘草、光果甘草、肉苁蓉、管花肉苁蓉、罗布麻和刺山柑已经在吐鲁番、伊犁、尉犁、阿勒泰、阜康、石河子、和田、于田等地人工栽培条件下正常生长发育,人工栽培技术已经基本成熟,为大面积原料基地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8.
野生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及拮抗菌株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挖掘生防新资源,采用组织分离法从21种野生药用植物不同组织部位分离纯化内生真菌,以6种植物病原菌为靶标菌筛选拮抗菌株,并根据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对菌株进行鉴定,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高效拮抗菌株对靶标菌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分离纯化的478株内生真菌中筛选出11株高活性拮抗菌株,分属于青霉属Penicillium、平脐蠕孢属Bipolaris、棘壳孢属Pyrenochaeta、镰孢属Fusarium、粒毛盘菌属Lachnum、垫壳孢属Coniella和Neonectria 7个属,其中青霉属占比最高,达36.36%。平皿对峙试验表明, 棘壳孢菌12-R-5对灰葡萄孢表现出高效性和专一性,其对菌丝抑制率达66.67%。含药平皿试验表明,菌株12-R-5发酵滤液10倍稀释液对灰葡萄孢菌丝生长抑制率达100%,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菌株12-R-5 10倍发酵滤液处理灰葡萄孢10 h,孢子不萌发;100倍稀释液处理对孢子萌发抑制率为91.01%。显微镜观察发现,棘壳孢菌使灰葡萄孢菌丝扭曲变形,膨大肿胀及断裂,部分菌丝发生抑缩、消融现象。说明棘壳孢菌12-R-5菌株具有很好的生防潜力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孙艳梅  陈殿元  崔娟 《植物保护》2022,48(1):191-197
通过现场观测和人工饲养的方法,连续多年调查研究吉林省药用植物害虫,并将草本药用植物上的小蛾类进行了汇总.结果 表明:发现并鉴定出10种药用植物小蛾,记述了其中5种小蛾的形态特征、发生时期及为害特点.黄芩舞蛾Prochoreutis myllerana (Fabricius)和黄纹野螟Pyrausta aurata Sc...  相似文献   

20.
河北中部药用植物AM真菌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5年8月和10月,对河北省安国市境内种植的9种药用植物AM真菌侵染状况及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9种药用植物都能与AM真菌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不同药用植物形成菌根的能力不同.形成的菌根包括重楼型(Paris-type)和疆南星型(Arum-type)2种类型.土壤碱解N与丹参和麻山药的孢子密度、北沙参菌丝定殖率和总定殖率呈显著正相关,与紫苑丛枝定殖率呈显著负相关.土壤速效P与丹参丛技定殖率、麻山药泡囊定殖率呈显著正相关,与桔梗孢子密度、白术泡囊定殖率呈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机质与北柴胡孢子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土壤pH与北沙参菌丝定殖率和总定殖率、北柴胡孢子密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北沙参孢子密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