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和田地区石榴农林复合经营及效益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钰华 《新疆林业》2000,(2):20-20,23
和田地区的石榴个大,着色好,多汁,商品价值高,有甜、酸两个品系,主要有两种栽培模式。即:建园式(株行距4m×4m),栽植后1~5年可间作,此模式发展面积不大。大田式(株行距4m×8m~4m×20m),前1~5年栽植畦宽1~1.5m,第6年以后拓宽为2m,可长期实行农林复合经营。石榴与作物产量的关系如何呢?1、石榴根系的分布特征:采用改良壕沟法对石榴根系进行调查,即在一个方向上距树体不同距离处分层(壕沟长100cm、宽40cm、深20cm)取出根系分成4级,用量筒测出体积,再用公式求出长度和表面积。调查活立木11龄,树高2.5m,冠幅3.5m。调查结果表明,石榴的水平根…  相似文献   

2.
采用全部分层挖取法研究了银中杨(Populus alba×Populus berolinensis)、沙棘(Seabuckthorn)、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和山杏(Prunus arm eniaca)4个树种的根系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各树种之间根系的垂直分布差异显著,银中杨根系在0~120 cm土层中均有分布,林龄越大分布越深,但主要集中在0~40 cm的土层中,而且以直径小于7 mm的根系为主;沙棘根系分布较浅,在0~30 cm土层中,分布相对均匀;沙枣根系分布最深仅达20 cm;山杏的根系分布虽可达130 cm,但主要还是集中在10~50 cm土层中。根系总量分布由大到小依次是银中杨、沙棘、沙枣、山杏。  相似文献   

3.
油茶根系分布规律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不同树龄油茶为试材,运用剖面法研究根系的垂直分布、水平分布以及分析不同径阶根系的比例.结果表明:油茶根系数量在第5~15年增长迅速,第15~30年根系数量增长幅度不大;根系主要集中在0~40 cm的土层,该层根系数量占根系总数的70%~800,40~60 cm土层中根系只占20%左右,但数量随着树龄增加逐渐上升;5~10年生油茶根幅都在2m以内,15~30年生扩展到4m左右,根系主要分布于距树干基部1 m的范围内,该区域内的根系数量占根系总数的58.2%以上,但根系所占比例随着树龄的增加逐渐降低;由于水肥、地理等因素影响,南北剖面的根系数量出现明显差异,表明油茶根系具有明显趋水肥的特性.  相似文献   

4.
笔者以不同树龄油松为研究对象,采用剖面挖掘与分层取样法,研究了2年生、3年生、4年生、5年生、6年生油松的根系。结果表明,随着树龄增大,根系在垂直方向上,随着深度增加分布范围变大;水平分布范围随深度变化不明显。在垂直方向上,根生物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呈现倒V的变化趋势;随着树龄增大,油松根系生物量显著增大。在0 cm~10 cm土层内,很少有细根;而在30 cm以下的土层内,只有细根和近似细根的根。2年生、3年生油松幼苗的根生物量主要分布在0 cm~20 cm土层内,4年生、5年生、6年生油松根生物量主要分布于0 cm~30 cm土层内。其中,土壤质地条件是影响根系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窄冠刺槐根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6年10月用全挖法和分层分段挖掘法,研究了窄冠刺槐根系的分布特征、根系生物量以及不同密度林分根系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窄冠刺槐个体根系水平分布在株间可达到6.6 m,在行间可达到5.0 m;主根可深达2 m以上,侧根垂直分布集中在10~40 cm土层内.窄冠刺槐根系生物量占全株生物量的16.82%,主根、侧根的生物量在根系生物量中分别占87.13%、12.87%.窄冠刺槐林分根系生物总量和根总长分别为6 160.2~10 940.55kg·hm-2和970.35~1 607.4 km·hm-2,并呈现出根系生物总量和根总长与林分密度成正相关的规律.在垂直方向上,林分根系中直径D<15 mm的根主要分布在地下0~20 cm土层内,而直径D≥15 mm的根主要分布在地下20~40 cm土层内;在水平方向上,直径D≥5 mm的根数量随距树干距离增加而减少,而直径D<1 mm的根数量则随距树干距离增大而增大,主要集中分布在距树干0.5~1.5 m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以不同立地环境中的香樟、桂花为试验对象,通过挖取南向1 m×1 m×1 m的土壤剖面观察其根系的分布状况。根据观测及对比分析的结果表明:香樟根系主要分布于距树干5 m以内0~60 cm深的土层中,在距树干1 m处,89.6%及以上的须根分布0~60 cm深的土层中;桂花的根系可延伸至距树干3 m以外,在距树干1 m处,64.5%及以上的须根分布于0~30 cm深的土层中。通过试验研究,发现植物根系的分布不仅受到土壤质地的影响,同时与土壤的积水与否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蓝莓根系分布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4个蓝莓品种根系分布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根径≤1mm的根系数量最多,〉5mm的根系最少。根系在0—30cm的土层中分布最为集中,在30~60cm的土层中迅速减少。在浅土层内分布根系的长度大,随着土层深度增加,细根长度迅速减小,只有夏普蓝在50—60cm土层内仍有细根分布,表明其抗旱性能高于其他品种。不同蓝莓品种的细根(根径〈3mm)生物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夏普蓝、蓝雨、奥尼尔、海岸,分别占各自根系总生物量的89.6%、92.0%、88.8%、92.2%。  相似文献   

8.
两个金银花品种根系对土壤物理性状影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层挖取根系方法调查两个金银花品种秧花、蒙花的根系分布,同时测定植被下不同深度土壤的水分含量、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持水量等土壤物理性状指标。结果表明:秧花根系主要分布在0~20cm土壤中,占总根系生物量的97.9%以上;蒙花根系主要分布在0~30cm土壤中,占总根系生物量的99.0%以上。秧花的吸收根系分布对土壤水分具有一定影响,吸收根集中分布区域下层土壤含水量虽仍在增加,但增加的趋势有所减缓。吸收根集中分布深度的比较发现,蒙花明显大于秧花。研究结果表明,两金银花品种根系的分布对土壤物理性状均有一定影响,并与对照样地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9.
开展了章古台沙地栽培平欧杂种榛和林下套种牧草试验,对平欧杂种榛和牧草的根系分布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表明:平欧杂种榛单株根系垂直分布集中在0~30 cm土层,水平分布在以树干茎部为中心半径75 cm树冠垂直投影范围内;不同牧草根系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与榛树存在争肥的可能。平欧杂种榛林下套种牧草,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应选择根冠比小、根系分布浅且与榛树根系重叠率小的豆科牧草白三叶或红三叶作为生草草种。  相似文献   

10.
幼龄红松林下套种玉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龄红松栽植十多年后才郁闭,这期间套种山野菜兼中草药材植物玉竹,既不影响红松生长,又能在短时期内收获玉竹根状茎及嫩叶,会获取较高的效益。选择坡度10°~20°的北坡,土层厚度大于25cm,土壤质地为壤土的红松幼龄林地。翻地20cm深,顺坡面筑床。挖取玉竹根状茎,适当晾晒后在15~22℃环境下催芽。芽苞1~2cm长时即可移栽,行株距(25~30)cm×(10~15)cm,盖土厚度4~5cm。栽后浇水、锄草、防治叶茎病害和根系害虫,第3~4年即可采收茎叶、根状茎。  相似文献   

11.
木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木瓜为木瓜属蔷微科,梨亚科植物,别名光皮木瓜。木瓜用途广泛,集观赏、食用、药用于一体,经济效益显著,是不可多得的经济树种。 1 木瓜的生物学特性木瓜对地势、土壤条件要求不严,以比较肥沃、湿润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夹沙土栽植较好。在年平均气温8~ 20℃,年降雨量在300~1500mm,pH 值6.2~7.8的地区均可生长,以降雨量600~1000mm 为最好。木瓜的根系集中分布在10~40cm 的土层中,以15~ 35cm 深的土层分布最多。早春土温5℃左右时开始活动。木瓜幼龄期生长旺盛,当气温达到13~15℃左右时,开始萌动,萌发芽率高,成枝力强。木瓜开花从3月下旬开始,全树花期15~20d,9月下旬~10月上旬为果实成熟期,果实从开花到成熟需要180~200d。  相似文献   

12.
仁用杏为山杏和优良甜仁杏的总称,多为野生,它主要用于取仁,故称仁用杏。1 生物学特性仁用杏为高大乔木,一般高达6~8m,寿命达百年以上。定植后3~4a 开始结果,10a 后进入盛果期,盛果期达30~40a之久。仁用杏的根系强大,分布广,可深入土壤深层,在山区根系可穿透半风化岩石而伸入下层。因此,它具有抗旱耐瘠薄等特点,是干旱丘陵山区发展具有实际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太行山区属太行山系南麓和东坡。 15个县 (区 ) ,总面积 12 3.5万 hm2。年均温 13℃~ 14℃ ,光照资源比较丰富 ,≥ 10℃的积温为 4 50 0℃~ 4 6 50℃ ,年降水量在 6 0 0 m左右 ,多分布在夏季 ,占全年降水量 50 %~6 0 %。年蒸发量 150 0 mm~ 170 0 mm。无霜期 2 10天。土壤多为褐土 ,土层厚度 30 cm以下的占 33%。现有经济林主要分布在海拔 90 0 m以下的山坡台阶地 ,总面积 7.1万 hm2 ,年产量 94 4 6 .9万 kg,年产值 1.2亿元 ,是山区群众的重要经济来源 ,几年来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经济林生产中出现了许多不能适应市场经济需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活动式根箱在土壤栽培条件下原位动态观察和分析黄梁木移栽后根系的形态和分布变化,解答黄梁木是如何构建根系网络及其根系形态和分布是否存在独特特征的两大问题,以期为黄梁木的水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6个月苗龄的黄梁木实生苗移栽于装有赤红壤的活动式根箱,每10 d利用扫描仪获取0~15、15~30和30~45 cm土层根系生长图像,借助根系分析软件WinRHIZO和Image J分析移栽后40 d内这3个土层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直径、根分支数和根分支角度等指标,并计算根直径、根深宽比、根分支数和分支角度的动态变化率以及根分支数和分支角度的相关性,最后模拟移栽后黄梁木根系生长变化。【结果】在移栽后40 d内,黄梁木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直径和根分支数均随时间变化不断增加,根系伸长速率达到21.4 cm·d~(-1);黄梁木70%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分支数分布15~30 cm和30~45 cm土层;黄梁木根系总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主要由直径≤1.5 mm的细根贡献,特别是直径≤1.5 mm根系长度占根系总长的百分比大于96%;根系横向伸展速率为0.77~1.5 cm·d~(-1),纵向伸长速率达2.6 cm·d~(-1);15~30 cm土层单条二级根产生的三级根数量显著大于0~15 cm和30~45 cm土层的,最大值达58条·二级根-1;二级根和三级根分支角度在60°~80°之间;二级根和三级根的分支角度随着时间变化而不断增大,且二级根和三级根的分支数和分支角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1),相关系数均大于0.8。【结论】本研究的活动式根箱及相关方法较好地实现了土壤栽培条件下黄梁木根系生长的动态原位观察和分析。黄梁木综合运用不断伸长根系和扩大分支角度两种策略,在移栽后的短时间内长出大量细根,迅速在15~45 cm土层建成较发达的根系网络,形成较强的水分和养分吸收能力。为保障黄梁木移栽后快速生长,建议在15~45 cm土层追肥。  相似文献   

15.
运用根箱法研究了毛竹实生苗的根系构型特征,结果表明:毛竹实生苗没有明显主根,基部形成4~5条不定根;根宽深比为0.682,根宽小于根深;根长、根系数量、根表面积、根体积与根系平均直径在不同土层中的分布存在极显著差异,根长、根系数量、根表面积与根体积集中分布在0~20 cm土层,占总量64.2%~71.66%,随土层加深,各指标均下降,根系平均直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出现在0~10 cm、20~30cm土层;水平方向毛竹实生苗根系干重的最大值出现在以竹苗为中心0~5 cm范围土层内,随着距离的增加逐渐减少;垂直方向上,84.6%根系干重集中分布在0~20 cm土层,随土层加深,根量减少,呈"T"形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辽东山区水源涵养林根系分布特征,采用根钻法以及Win RHIZO根系分析系统测定辽东山区水源涵养林地落叶松林、红松林、天然林、灌木林0~60 cm不同土层的根系条数、长度和表面积。各样地在0~20 cm、20~40 cm、40~60 cm土层,根系密度依次为灌木林天然林红松林落叶松林;根质量密度依次为红松林落叶松林天然林灌木林;根表面积密度分布特征所有样地都表现为灌木林大于乔木林。  相似文献   

17.
采用鞭系追踪和分层挖掘法对重庆梁平县篌竹鞭系和根系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根据篌竹竹鞭的形态特征可以判断竹鞭的相对年龄;研究地竹林的竹鞭以4~6年的壮龄鞭为主,占竹鞭总量的65%;年龄结构呈中间粗两头细的橄榄型,结构比较合理;88%竹鞭分布在0~20 cm深的土层中;根系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和壮龄竹鞭上;壮芽和笋芽主要分布在壮龄的壮鞭上,弱芽主要分布在幼龄鞭上,老龄鞭上空节芽占到80%。因此在竹林培育管理中主要是管好0~20 cm土层,并做到培育新鞭,保护壮鞭,去除老鞭,促进长鞭发笋,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8.
两个金银花品种根系差异及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金银花品种秧花、蒙花的根系分布的调查,金银花地不同深度土壤的水分含量、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和土壤持水量指标的测定,研究金银花品种根系生物量及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秧花根系主要分布在0~20cm土壤中,占总根系生物量的97.9%以上;蒙花根系主要分布在0~30cm土壤中,占总根系生物量的99.0%以上。蒙花和秧花均对土壤物理性状有较大的影响,同时蒙花和秧花根系的不同,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也有差异,蒙花对土壤含水量、土壤孔隙度、土壤容重和土壤渗透性的影响高于秧花。  相似文献   

19.
伐根嫁接杨树林根系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对比研究大兴区的伐根嫁接杨树林分和与其地下和地上部分分别相同的植苗造林杨树林分,得出伐根嫁接杨树林根系的特殊分布特征。采用全挖法获取杨树总根量和根型,采用土柱法获取吸收根(细根≤2mm,粗根210mm)。结果表明:伐根嫁接林根系总干重分别是相同地下和地上部分植苗造林的1.83倍和7.38倍;其根系数量多且粗壮,为水平斜生根型,而植苗造林林分为水平根型;伐根嫁接林总细根量和总粗根量分别比两个植苗造林林分提高了86.27%和224.65%,59.06%和65.86%;与植苗造林相比,伐根嫁接林表层的吸收根垂直和水平分布都表现异常,垂直分布中0~10cm土层的细根分布较多,10~20cm土层的分布较少;水平分布中株间0~20cm土层的分布异常多。该结论为伐根嫁接杨树林的生长优势提供了进一步的微观解释。  相似文献   

20.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根系分布及根系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14年生~20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根系分布及根系生物量的研究表明,骨3骼根的垂直分布集中在0cm~40cm的土层中,水平分布因林木径阶与冠幅而异,根系生物量与林龄及林木径阶具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