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滨海县五汛镇渔业科技示范户李公楼2013~2015年在25亩池塘中进行蟹、鳜微孔增氧养殖,与常规养殖相比,河蟹的疾病明显减少,成蟹、鳜鱼的规格和产量得到提高,平均收获河蟹1 347kg/hm~2、鳜鱼189kg/hm~2;实现平均产值150 705元/hm~2、平均利润66 450元/hm~2的良好收益。现将其蟹、鳜池塘微孔增氧生态高效混养技术总结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底层充气增氧技术,在池塘进行了河蟹雌雄分塘养殖试验。经过1年养殖,雌、雄蟹平均规格分别为132g/只、250g/只,单产分别为64 kg/亩、80.25 kg/亩,亩毛利分别达4823元、15061元。  相似文献   

3.
河蟹、青虾因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信赖,大规格河蟹在市场上供不应求;青虾由于天然产量的减少,人工养殖产量又不高,始终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因此大力发展河蟹、青虾人工养殖势在必行。在池塘里进行青虾、河蟹微孔增氧养殖,是利用池塘环境,辅以人为增氧措施,以提高池塘单位面积效益的一种生产形式。2008年涂沟镇湖滨村养殖户在45亩池塘里开展微孔增氧虾、蟹养殖,取得了亩产河蟹100.84kg、青虾32.24kg,亩利润达5173.38元的优异成绩,现将其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应用微孔增氧技术进行蟹虾鱼混养池养殖试验,每667m^2产河蟹72㎏、青虾35.5㎏、鱼类5400㎏、利润6190元。  相似文献   

5.
2008年在金坛市水产科技示范园内,围绕池塘优质高效河蟹生态养殖技术,进行了智能化自动控制微孔管道增养技术在河蟹养殖中的应用试验,获得较好的收益。共收获优质河蟹10966.5kg,平均产量88.4kg/667m^2,成蟹200g/只以上占30%,平均规格148g,销售收入960000元,其中青虾收入47000元,鳜鱼37000元,花、白鲢5600元。  相似文献   

6.
利用1口回形池(1.33 hm2)和3口精养池(1.61 hm2、1.13 hm2、0.90 hm2)进行克氏原螯虾、河蟹、鱼混养试验,在池内人工种植伊乐藻为主.克氏原螯虾捕捞以市场价格为主导,大量起捕在6~8月.4口池塘克氏原螯虾平均单产为2 318 kg/hm2,平均产值26 493元/hm2;河蟹平均单产为659 kg/hm2,平均产值26 904元/hm2;鱼平均单产924 kg/hm2,产值4 620元/hm2;合计单产3 902 kg/hm2,产值5 8017元/hm2,平均纯收入37 768元/hm2,平均收人率65.1%.  相似文献   

7.
耿浩 《水产养殖》2016,(11):49-51
正近年来,大规格河蟹受到市场的热捧,价格也一路飙升。江苏省新沂市草桥镇示范户纪昌锋充分利用新沂市渔业科技入户这一平台,不断创新,大胆实践,采取种草投螺、选优蟹种、"四看""四定"投饵、泼洒生物制剂、微孔增氧、生态防病、捕捞暂养等技术措施,养出一池大规格高品质的河蟹。2015年他养殖的20×667 m~2河蟹池塘,共产出河蟹1 402 kg,总产值151 540元,亩利润4 318元/667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河蟹的高效生态养殖技术,经过清塘消毒、建设防逃设施后,科学模拟自然生态环境,在池塘内移植水草并投放螺蛳、鲢鳙鱼、银鲫,每1/15hm2投放平均规格100~200只/kg河蟹1000只。经过7~8个月精心饲养,成蟹回捕率70%,平均规格达125g/只,成活率为70%。总产值93700元,投入总成本30 100元,总利润63 600元,每1/15hm2利润3 180元,投入产出比1∶3.11。  相似文献   

9.
河蟹温室越冬,应用微孔增氧技术和增氧泵增氧、无增氧机增氧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为:微孔增氧的8个越冬池平均成活率是83.3%,使用增氧泵的2个越冬池的平均成活率75.7%,无增氧机的2个越冬池的平均成活率53.2%,表明微孔增氧技术对提高西北高寒地区河蟹越冬成活率具有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对采煤塌陷地原有藕池进行适当工程改造,在以藕为主的基础上套养河蟹-鱼类,经过一系列技术和管理措施,实现了藕、河蟹、鱼类的多品种立体生态养殖。藕-蟹-鱼套养池塘纯效益约为56 350元/hm2,藕池纯效益约为35 000元/hm2,藕-蟹-鱼套养比单纯养藕效益净增21 350元/hm2,经济效益提高61%左右,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采煤塌陷地的改造利用提供了一条低碳环保生态高效之路。  相似文献   

11.
<正>纳米微孔增氧是目前比较先进的增氧方式,它主要是利用气泵将空气通过纳米管道形成微小气泡,与水充分混合,达到快速增氧的效果,纳米管道形成的气泡小而均匀,其效果强于以往的增氧设备。近几年,在各地水产养殖中逐步普及推广,效果十分明显。宝应县山阳镇水产科技示范户杨应元,2008年底在自家一口6.12亩蟹池安装纳米增氧设备,2009年取得亩产河蟹187.9千克、亩纯收入6732元的好成绩。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河蟹池塘"3+5"高效生态养殖模式为将河蟹(商品蟹)池塘养殖期划分为3个月和5个月两个生长阶段:第一阶段为3-5月份,共3个月,为蟹种(扣蟹)小池塘强化培育阶段,投放密度控制在5000只/亩左右,河蟹蜕壳两次,培育成活率50%以上,出池平均规格达20~30克/只。第二阶段为6-10月份,共5个月,为成蟹大池塘养殖阶段,养殖密度控制在800~1200只/亩,河蟹蜕壳3次,成活率75%以上,平均规格150克/只以上,亩产量90千克以上。  相似文献   

13.
河蟹因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信赖,大规格河蟹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因此发展河蟹养殖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在池塘里进行河蟹微孔增氧养殖,是利用池塘环境,辅以人为增氧措施,以提高池塘单位面积效益的一种生产形式。2011年我们结合科技入户的实施,在前锋镇郭家荡河蟹养殖基地示范户周永高进行了河蟹高效养殖,取得了每667m2产河蟹110.25kg,每667m2利润达6082.6元的优异成绩,现将其情况介绍如下。1试验条件与方法1.1苗种放养前的准备工作1.1.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238×667m2,建有单独  相似文献   

14.
正本研究主要通过测定不同水草搭配种植模式(伊乐藻、伊乐藻+轮叶黑藻、伊乐藻+黄丝草)下河蟹肝胰腺和性腺的生化组成评价河蟹品质和口味,探索对河蟹口味最佳的水草栽种方式,从而为河蟹养殖提供参考。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在金坛区渔业科技示范基地选择9口面积均为1.5亩的标准化池塘作为本次试验塘,分别设伊乐藻、伊乐藻+轮叶黑藻和伊乐藻+黄丝草3组,且每组设置3个平行;池塘进排水系统完备,水质清新无污染,池塘四周设防逃板,进排水安装双层过滤网,底部安装微孔增氧设施。  相似文献   

15.
正由于2020年天气因素及病害的影响,河蟹产量普遍较低,养殖户的积极性受到影响。2020年笔者在金坛区直溪镇河蟹产业园区一个塘口进行河蟹雌雄分养套养青虾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益,现将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一、池塘条件及塘口准备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共15亩,分为两个池塘,其中雄蟹塘8亩、雌蟹塘7亩。池塘深1.5米、池底平坦,底部南北方向铺设微孔增氧管,每隔5米铺设一路。塘埂铺设黑色PE膜、聚乙烯网用于固定,岸上安装白色塑料板或玻璃板作为防逃板,高度为50厘米。  相似文献   

16.
从2005年4月19日起,8.5hm2池塘放养120~150只/kg的扣蟹7.68万只,经过7个月无公害养殖试验,河蟹共存活4.99万只,成活率65%,平均体重0.158kg/只。总产值54.48万元,总效益34.53万元,投入产出比1∶2.731。由此可见,池塘无公害养殖河蟹效益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池塘养殖增氧方式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微孔增氧对池塘水体能量流动、水质及养殖效益的影响,对2种不同增氧方式下3个河蟹养殖池塘的养殖周期(4—9月份)进行了水质测定,获得了池塘不同水层的水温、溶氧、氨氮、亚硝酸盐及高锰酸钾盐指数数据。结果表明,夏季高温时采用微孔管道增氧能有效降低表层、底层的温差,一定程度上降低底层水温。微孔管道增氧能有效增加水体溶氧,开机90min水体底层溶氧增加速率是普通增氧机的5倍;6—9月份采用微孔增氧的池塘水体较普通增氧,NO2-N低70﹪以上,NH3-N低22.9﹪以上,高锰酸钾盐指数低20﹪以上,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正建湖县旺族水产科技有限公司与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进行技术协作,利用苏北科技富民专项开展河蟹生态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将河蟹苗种繁育、成品养殖、生态环境营造、微孔增氧等技术进行集成,探索河蟹生态养殖关键技术,套养青虾、沙塘鳢等品种,形成适应本地的生态养殖新模式,辐射周边养殖户,带动渔民增收致富。2017年亩产大规格河蟹115千克,母蟹平均规格126克,公蟹平均规格158克;亩产青虾38千克,沙塘鳢21千克;亩效益达6518元。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山东聊城市东昌府区通过渔业科技入户工程,大力推广池塘底部微孔增氧技术,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于集镇示范户刘景光,安装2台底部增氧机,2.1hm2(32亩)对虾池全部实现底部增氧。谈及底部增氧的优点,他有亲身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圆背角无齿蚌在河蟹健康养殖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河蟹成蟹养殖后期使用人工繁殖培育的圆背角无齿蚌进行对比投喂试验, 探讨大规格河蟹健康养殖的新模式。试验设计了两种养殖方式, 一种为圆背角无齿蚌与成蟹的配合饲料混合投喂 (1#池 ), 另一种为专投成蟹配合饲料 ( 2#池 )。结果表明: 1#池出池平均规格 ( 171. 8±34. 9 ) g, 2#池出池平均规格(145 .8±31 .4) g, 规格上差异显著 (P<0 .05); 1#池的H2S呈下降趋势而 2#池的H2S含量却显著升高, 1#池的氨氮也有所降低; 1#池亩效益 3020元, 2#池亩效益仅 1670元。圆背角无齿蚌是河蟹健康养殖的优良天然饵料, 用圆背角无齿蚌取代螺蛳、苹果螺、冰冻鱼、鲜血、大豆、小麦等饲料原料, 减少专用配合饲料的投喂量, 这样既可降低生产成本, 增大河蟹规格, 增加经济效益, 又可改善养殖池塘的水质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