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我国从事现代小麦品种改良工作是从本世纪二十年代开始的。半个多世纪特别是解放三十多年来,通过各种育种途径和方法,育成了数以千计的优良品种,全同已实现三至五次的品种更换,每次更换又都有力地促进了小麦生产的发展。回顾小麦品种演变的历史,总结不同时期各麦区利用小麦种质资源开展工作的经验,对提高小麦育种水平,促  相似文献   

2.
东北春麦区小麦育种50年Ⅰ.小麦育种工作情况及主要成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北春麦区为我国春种小麦主产区。建国前虽推广13个抗旱丰产类型品种。但均不抗秆锈病,政协委员使秆锈病严重,威胁小麦生产。建国后50年来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小麦品种改良工作。明确了以抗病为中心的高产,优质,适应性强适于集约化栽培为育种目标,控制了秆锈病的为害,使单产稳步提高。期间先后共育成审定210个优良品种,大面积更换品种4-5次。每次更换品种对促进小麦生产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遗传育种基础理论上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正> 建国以来,我省小麦品种更换了5次,小麦平均亩产由不足50公斤提高到247公斤,提高了近5倍。每次更换品种,都使小麦产量登上一个新台阶。但是近几年来,以百农3217为代表的第5次更新换代品种,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和生产水平的提高,以及白粉病和条锈病生理小种的不断变化,叶枯、纹枯病等多种病害加重,高产栽培措施不当,倒伏普遍严重,在中产区产量表现稳面不高,在高产区产量表现低而不稳。以宛7107为唯一当家种的南阳地区,由于品种单一化。产量已连续3年下降。事实告戒我们,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是我国主要春小麦产区之一,常年播种面积在133万hm^2左右。黑龙江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依据不同生态条件的要求,在半个世纪的小麦生产育种实践中,选育出53个不同生态类型的高产、优质、多抗春小麦新品种,使黑龙江省小麦进行了6次大面积品种更换,并形成了独特的“克字号”小麦品种群。“克字号”小麦品种群的形成,不仅为东北春麦区的生产做了卓越贡献,而且也为春小麦育种提供了丰富的动态基因库。  相似文献   

5.
京郊小麦品种布局的现状与发展前景一、现状北京郊区小麦品种在1992年实现第六次更换,以京411、北农2号为主,京437、北京837、京冬6号、农大015号、京核1号、轮抗号为辅的系列配套品种取代了以丰抗2号、丰抗8号为主的丰抗号品种。据市种子管理站统...  相似文献   

6.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建国以来,我所先后育成推广了20个小麦品种;向全省提供了400多个杂交组合,4,000多份杂交材料,经各地选育鉴定,定名推广的有16个品种。小麦新品种的不断选育推广,使我省小麦生产实现了良种化,先后进行了四次品种大更换,较好地控制了小麦条锈病的流行,解决了高产倒伏问题,促进了小麦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合作化时期引进了“碧蚂1号”、“碧蚂4号”等小麦良种,进行了我省小麦品种第一次大更换,一般增产10%以上。1958年大跃进以后,杂交育成推广了“济南  相似文献   

7.
辽宁春小麦品种及其系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春小麦品种及其系谱分析林素兰(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育种研究所)1辽宁春小麦品种的演变建国以来,辽宁春小麦品种经历了4次大的更替,每一次品种更替都给小麦生产带来一次新的发展。1.150~60年代50年代初,生产以地方品种白芒、火球为主,这些品种虽有较好...  相似文献   

8.
豫北地区小麦品种演变60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60 a来,豫北地区小麦品种进行了10次大范围的品种更换,每次更换都使小麦产量提高一大步。对品种演变的概况、趋势、规律进行了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9.
李邦发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3,(12):1779-1782,1825
该研究针对中国西南麦区审定品种与生产实践需要之间的矛盾,从生产发展、市场经济和人民需要出发,分析了当时审定小麦品种较多而推广应用较少的现象,总结了小穗小粒红皮种推广速度慢且农民不愿种植、大穗大粒白皮种推广速度快的原因,并提出了"选育商品型高产优质抗病大穗大粒耐穗发芽白皮小麦新品种"的育种创新工程。经过二十几年的努力,培育出了‘绵阳25’、‘绵阳26’、‘绵阳27’、‘绵阳28’、‘绵阳31号’、‘西科麦1号’、‘西科麦6号’等白皮小麦新品种,这些品种成为了四川省小麦第6次大更换的主要品种,为四川省和中国的小麦育种、小麦生产及国家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第六次小麦品种更换的标志和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种植作物良种是实现农业高产稳产的关键因素。国内外资料表明,提高小麦单产品种的作用约占30~40%,甚至更高。随着生产的发展,及时科学地进行小麦品种更换,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环境和品种黄金时期的增产潜力,夺取更大丰收。河南省小麦平均亩产由50年代的不足50kg,上升到90年代的250kg,亩产翻了两番多。有力的证明了小麦品种更换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并充分显示了良种增产的巨大作用。每次小麦品种更换,不仅提高了小麦单产,而且带动了综合增产技术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东北春麦区小麦育种50年Ⅱ.小麦品种的演变及其系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0年来,本麦区先后共育成审定2l0个优良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更迭品种4~5次。每次品种更新技代使单产不断提高,促进了小麦生产的发展。本文较详细阐述了品种演变过程,并根据品种的亲本之间血缘关系,汇集了小麦品种的系谱。  相似文献   

12.
<正> 我省地处中原,气候温和,种植小麦历史悠久。建国后,我省小麦生产先后经过了四次大规模的品种更换,取得了重大的增产效果,使总产由1949年的50.9亿斤发展到今年的292亿斤,单产也由建国初期的80多斤增加到300多斤。无论面积和总产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水肥条件的改善,种植密度增加及品种更换,纹枯病在我国的小麦主产区逐年加重,成为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为引导灌南县小麦品种的合理利用,促进小麦生产再上新台阶,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对灌南县自70年代以来近五十年的小麦品种利用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为种植者在诸多小麦品种中,选择在当地适应性好、稳产高产品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由于灌南县的生态条件的特殊性,生产上应选用综合性状好,产量高而稳,抗逆性强的半冬稍偏冬性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棉花生产经历了发展—高峰—低谷—逐渐恢复时期,棉花面积的波动除与皮棉价格有关外,主要影响因素是棉花品种,品种的科技贡献率达到35%以上。生产上主栽品种先后进行了7次品种更换,经历了由引进的美国陆地棉和省内外品种到以本省自育品种为主的品种更换过程,品种每更换一  相似文献   

16.
“宁麦9号”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小麦品系“86-17”作母本、以日本小麦品种“西风”为父本杂交,通过异地多点群体选择法选育而成。1995~1997年江苏省淮南片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的24个点次中有17个点次产量位于第1位,平均单产6 643.5 kg/hm2,居10个参试品种之首,比对照“扬麦158”增产10.7%;在生产试验中产量也居第1位,平均单产6 828.0 kg/hm2,比扬麦158增产5.4%。  相似文献   

17.
1目前唐山市小麦品种现状 小麦是唐山市粮食骨干作物之一,近几年播种面积保持在160万亩左右,其产量的高低直接左右着该市粮食生产。生产实践表明,应用小麦优种是实现增产丰收的重要措施。1997年以来,唐山市进行了第五次小麦品种更新换代,确立了以京冬8号为主的高产稳产品种格局,实现了小麦生产由中产水平向高产水平的跃进。  相似文献   

18.
南疆麦区小麦栽培机制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南疆小麦生产现状的分析,提出在实际生产中面临的栽培机制的转变内容:更换品种、减少播量、科学肥水等,使南疆小麦生产技术再上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19.
小麦籽粒质量的优劣既体现了不同品种的生产能力(粒重大小、籽粒均匀度、整齐度等),又与小麦的一次加工品质和二次加工品质直接有关(籽粒容重、硬度、蛋白质含量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小麦籽粒质量已有30多项判断指标及其配套的方法,但这些方法多为实验室方法,需要价格比较昂贵的仪器,在生产应用特别是粮食收购中不可能直接利用。因此,根据小麦籽粒外观物理性状、营养品质、加工品质的相关性,探讨和分析利用外观或简单器械判断小麦籽粒质量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北京通州区日前举行第十四届小麦观摩会,推广优质小麦品种,打造华北地区小麦种子产业基地。通州作为京郊小麦主产区,近几年小麦种子生产面积逐年扩大,形成了种植品种多样化.种植品质优质化的布局,并在促进本区种子产业和粮食增收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