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0 毫秒
1.
【目的】探索不同光质对‘秋红宝’葡萄试管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秋红宝’葡萄试管苗为试材,设置7种不同光质处理,观测试管苗的株高、茎粗、叶片叶绿素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筛选出最优光质。【结果】单白光与单红光处理的株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单蓝光处理的植株根数和最长根长均达到各处理最大值,且叶片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红蓝光质4∶1处理的叶片SOD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OD与CAT活性在红蓝光质5∶1中最高。综合灰色关联分析得出最适光质排序为:红蓝光质5∶1单蓝光单白光单红光红蓝白光质3∶1∶1红蓝光质4∶1红蓝光质3∶1。【结论】红蓝5∶1光质可作为促进‘秋红宝’葡萄试管苗生长的最理想光质;影响不同光质下试管苗生长的主要指标有总叶绿素、最长根长、株高、叶长、SOD。  相似文献   

2.
 以‘红地球’葡萄(Vitis vinifera L. ‘Red Globe’) 试管苗为试材, 采用密闭系统落差法研究了在不同温度和光照强度下培养28 d的试管苗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 培养温度在20~30 ℃之间, 试管苗的暗呼吸速率(Rd ) 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但净光合速率( Pn ) 以25 ℃最高, 30 ℃次之, 20 ℃最低;而CO2补偿点以25 ℃最低, 20 ℃次之, 30 ℃最高; 光照强度在40~200μmol·m -2 ·s-1之间, 葡萄试管苗的Pn随光照强度( PAR) 的升高而升高, CO2补偿点随PAR的升高而降低。在光照条件下, 容器内CO2浓度迅速降低, 并接近CO2补偿点, CO2供应不足是影响试管苗同化能力的主要原因。在室内培养阶段,采用弱光、昼夜变温和改善培养容器的通气性有利于提高试管苗的光合能力; 在移栽驯化过程中, 逐步提高光照强度和延长光照时间有利于试管苗同化产物的积累和培养壮苗。  相似文献   

3.
 以正常和玻璃化‘黄冠’梨试管苗为试材进行组培快繁、生理生化及组织结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玻璃化苗较正常苗增殖能力显著降低,增殖出的试管苗仍为玻璃化苗,并且玻璃化程度加重;干物质积累较正常苗低31.3%,淀粉含量低29.57%,而可溶性糖含量高13.92%;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总含量分别降低40.16%、43.24%和39.52%;ZR、IAA、GA含量,GA/IAA和ZR/IAA均高于正常苗,而ZR/GA显著低于正常苗;叶绿体数量减少、体积变小、类囊体叠跺不整齐,细胞核畸形或缺失。碳水化合物含量较低、激素代谢紊乱、光合结构破坏及细胞核物质减少是梨玻璃化苗的重要特征,可能是后代增殖能力显著降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糖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能量,也是形态建成的物质基础。但培养基的蔗糖浓度对葡萄试管苗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较少,以‘黑比诺’葡萄试管苗为试材,以GS为基本培养基、蔗糖浓度30g/L为对照,分别研究蔗糖浓度0、60g/L对‘黑比诺’葡萄试管苗生理指标和光合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浓度为30g/L试管苗生长状况最佳,试管苗干鲜重、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总糖含量无显著差异;蔗糖浓度60 g/L处理试管苗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在高糖及无糖处理下,试管苗叶片蒸腾速率(E)、气孔导度(Gs)与净光合速率(Pn)均显著低于正常浓度处理;叶绿素a、叶绿素b、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最大量子产量(Fv/Fm)在蔗糖浓度30 g/L处理下均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叶片中不同激素受蔗糖浓度的影响各不相同。综上,蔗糖浓度能够影响葡萄试管苗生物量、叶绿素相对含量、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及总糖含量变化,培养基蔗糖浓度过高或过低会影响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进而影响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巨峰’等14个葡萄品种试管苗为试材,研究不同保存温度和培养基表面覆盖矿物油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可有效延长试管苗的继代间隔时间,转入常温培养后恢复生长良好,但不同品种适宜的温度不同。设定存活率降至30%~40%时的保存时间为最长继代时间,‘红斯威特’‘莫丽莎’‘皇家夏天’‘克瑞森无核’葡萄最适低温9℃,可保存850 d以上,部分可至1060 d;‘巨峰’‘巨玫瑰’‘皇家秋天’‘火焰无核’‘夏黑’‘公主’‘粒粒特’‘赤霞珠’‘美人指’‘魏可’最适低温12~15℃,可保存350~600 d。葡萄试管苗低温保存前需常规培养一段时间(预培养),并根据培养温度及品种决定适宜的预培养时间,一般为7~21 d。接种不带叶片的单芽茎段并立即在培养基表面覆盖6~8 cm厚矿物油能将多个葡萄品种试管苗在常温下的继代间隔时间由150 d延长至420 d,将矿物油倒出,试管苗即可恢复生长。  相似文献   

6.
王龙  李鸿雁  杨健  王苏珂  李秀根 《果树学报》2012,(3):333-337,523
为探讨提高‘红香酥’着色的套袋技术措施,以‘红香酥’梨为试材,研究了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花青苷含量的变化及果园温度、套袋时期对果皮花青苷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红香酥’梨果皮花青苷合成与积累高峰出现在果实发育后期,期间含量有所下降,接近果实成熟时花青苷含量急剧增加,成熟时达到最高峰;叶绿素含量从盛花后100 d开始逐渐降低,至果实成熟时达到最低值;类胡萝卜素含量在盛花后90 d以后一直保持较低的水平;昼夜温差不影响花青苷的积累,但较低的昼夜气温有利于花青苷的积累;花后30 d套袋,果实成熟前60 d去袋可显著提高果皮花青苷含量,但对叶绿素含量影响不显著。单独利用套袋技术不能显著改善‘红香酥’梨果实着色。  相似文献   

7.
以莲瓣兰‘苍江大雪素’组织培养生根试管苗为试材,研究移栽基质、移栽时间、试管苗大小对莲瓣兰试管苗移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理3月和9月份莲瓣兰试管苗移栽成活率最高,二者无显著差异,3月份移栽根系生长显著优于9月份,是一年中移栽的最佳时期;栗树叶作为移栽基质莲瓣兰试管苗移栽成活率和生根显著优于水苔、珍珠岩、红仙土和碎树皮,水苔、珍珠岩和红仙土不宜作为莲瓣兰试管苗的移栽基质;莲瓣兰试管苗大小对移栽成活率及生根影响较大,中苗移栽成活率显著优于大苗和小苗,大苗移栽生根优于中苗,小苗移栽难生根。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苹果试管种质端粒长度与繁殖能力、衰老的关系,探索端粒长度与苹果试管种质离体保存年限的关系,对保存多年的不同继代次数的3个苹果品种试管苗进行了表型、增殖能力以及端粒长度的研究。结果表明:保存了8~33年的‘富士’、保存8~27年的‘金冠’和保存8~25年的‘嘎拉’苹果茎尖试管苗继代增殖能力大部分没有变化,表型未发生明显变化;3个品种不同继代次数30 d苗龄试管苗叶片端粒长度均差异不显著;继代73代苗龄分别为10、30、50和90 d的试管苗叶片端粒长度变化因品种而异,‘富士’‘嘎拉’差异不显著,‘金冠’50 d苗龄的最长,90 d苗龄的最短;继代71代苗龄30 d的‘金冠’试管苗茎段端粒长度显著高于叶片,茎段和愈伤组织、叶片和愈伤组织之间差异不显著,‘嘎拉’表现为愈伤组织>叶片>茎段。苹果试管苗端粒长度变化与其增殖能力、表型及同一继代周期内衰老程度的变化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林小苹  赖钟雄 《北方园艺》2016,(13):154-158
以铁皮石斛试管苗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光质对其光合特性和多糖积累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光质条件下,试管苗叶中叶绿体数量及叶绿素含量有明显差异,二者呈负相关;白光和绿光下多糖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现为白光绿光;在红、蓝光下则表现出低叶绿素含量、高多糖含量的特征,表现出光质对光合代谢调控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以对土壤p H值适应性截然不同的蓝莓品种‘斯巴坦’和‘北陆’试管苗为试材,研究二者组织培养条件下对激素配比和p H值的要求。结果表明:‘斯巴坦’试管苗增殖培养基最佳激素配比为ZT0.3 mg/L+IBA 0.2 mg/L,p H值4.5;‘北陆’试管苗增殖培养基最佳激素配比ZT 0.3 mg/L+IBA 0.1 mg/L,p H值5.0。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光质对延迟栽培‘巨峰’葡萄新梢形态特征和叶绿素含量、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从‘巨峰’葡萄新梢开始生长前进行不同光质的早晚补光,以不补光为对照。结果表明,不同光质补光均促进新梢生长,缩短了新梢节间长度;不同光质补光下叶绿素含量大小顺序为黄光、红光、白光、蓝光、红+蓝光、对照:不同光质对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影响很大,以补红光处理的最强,补黄光的次之,补红光+蓝光的最低.  相似文献   

12.
不同光质对番茄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1,自引:5,他引:71  
 就不同光质(蓝光、绿光、黄光、红光及白光) 对番茄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做了探究。结果表明, 红光处理的幼苗干物质积累多, 叶面积扩展快, 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可溶性糖及总糖含量均最高, 叶绿素a /b比值及总氮含量最低。蓝光处理幼苗的茎粗、叶面积、根系活力、光合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白光) 。壮苗指数以蓝光或红光处理的较好, 说明在苗期照射红光或蓝光可促进番茄幼苗的生长, 有利于培育壮苗。蓝光处理幼苗花期提早, 产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不同光质对葡萄试管苗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以生根能力不同的葡萄试管苗双芽茎段为试验材料, 研究不同光质对其根系产生和生长的效应。结果表明, 所有处理在接种后前5 d均无根产生; 易生根品种矢芙罗莎和森田尼无核在白光、黑暗、红光和黄光条件下的生根时间主要在第6~10天; 绿光和蓝光下处理5 d后在白光下生长的试管苗生根数最多, 当处理超过5 d时, 生根明显受到抑制; 在4种单色光和黑暗中随处理时间延长根长逐渐变短, 根鲜样质量逐渐降低。难生根品种藤稔和皇家秋天在黑暗、红光和黄光条件下处理10 d, 根长和根鲜样质量达最大值, 而后随处理时间的延长根长变短, 根鲜样质量下降, 在绿光和蓝光下根长和根鲜样质量均随处理时间延长而下降。由此说明短波光不利于葡萄试管苗生根和生长, 长波光有利于难生根的试管苗的生根。  相似文献   

14.
不同光质对水培脱毒马铃薯光合与结薯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蓝、红蓝(7︰1)、红蓝(5︰1)和白光5种光质LED灯作为光源,其中白光为对照,研究光质对水培脱毒马铃薯植株叶片发育、叶片光合性能、叶绿素荧光特性和结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红蓝光(5︰1)处理条件下,水培马铃薯植株生长前期叶面积系数、叶绿素含量、气孔密度、气孔导度(Gs)均高于其他处理,P_n、Φ_(PSⅡ)、q_P、和ETR等显著高于白光处理,块茎形成和膨大最快。且定植60 d时叶绿素含量下降,P_n和PSⅡ活性中心开放程度显著下降,成熟期提前,微型薯产量和成薯率最高。在单色红光处理下,植株叶面积系数、叶绿素含量、G_s、P_n、F_v/F_o、Φ_(PSⅡ)和q_P下降,NPQ升高,块茎的形成和膨大缓慢,产量最低。在单色蓝光处理下前期叶片生长较快,块茎形成早,但不利于匍匐茎的形成,并引起叶片早衰,制约了块茎产量的提高。基于上述结果,光质调控前期可增加红光比例,诱导匍匐茎形成,后期增加蓝光比例,促进块茎形成和膨大,提高块茎的数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15.
光质对姜生长及光能利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彩色电光源创造不同光质环境,研究了光质对姜生长、叶片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室内人工光源条件下,姜苗生长量、叶绿素含量及叶片光合速率(Pn)以白光和红光处理较高,蓝光居中,绿光较低。室内不同光质处理的姜苗移至室外自然光照条件下测定叶片Pn和光呼吸速率(Pr),其中白光处理较高,蓝光、红光和绿光处理依次降低,而Pr/Pn则相反;叶片Fv/Fm、Fv′/Fm′及qP在午间强光下显著降低,其值以白光处理较高,蓝光、红光和绿光处理依次降低,PSⅠ和PSⅡ之间激发能分配不平衡偏离系数(β/α-1)则刚好相反;叶片用于光化学反应的激发能(P)以白光处理较高,绿光处理较低,蓝光、红光处理居中,而天线热耗散能量(D)和反应中心过剩能量(Ex)则以绿光处理较高,白光处理较低。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不同光源或光源组合对茄子、辣椒、番茄、黄瓜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基于4种基本光源,以白光为对照,比较分析了不同光源处理下蔬菜幼苗植株的壮苗指数、叶片数、叶面积、根系活力和花蕾大小。结果表明:红蓝光源有利于提高4种蔬菜幼苗的壮苗指数;茄子、辣椒、番茄和黄瓜叶片数分别在黄光或4白2红2黄、2白4红2黄、红蓝光和黄光光源下最多;茄子、番茄和黄瓜幼苗的叶面积在红蓝光源下最大,而辣椒幼苗在红光光源下叶面积最大;茄子、辣椒、番茄和黄瓜根系活力分别在白光、4白2红2黄、红蓝光和2白4红2黄光源下最强;红光、黄光和红蓝光源可在一定程度上分别促进辣椒、番茄和黄瓜幼苗的提前现蕾开花,尤以红蓝光源效果最为明显。对番茄、茄子、辣椒和黄瓜育苗来说,最好的补光选择为红蓝光源,其次分别为黄光光源、白光光源、4白2红2黄光源和红光光源。  相似文献   

17.
不同光质对韭菜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791雪韭和紫根红两个韭菜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红光、蓝光、红/蓝(3/1)、红/蓝(7/1)4个处理,以白光为对照,研究不同光质对韭菜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蓝(7/1)处理下韭菜株高、茎粗、叶宽及干鲜质量比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b值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均以红光处理最高|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以及Fv/Fm、Fv/Fo均以红/蓝(7/1)处理最高,而蓝光处理下有较高的胞间CO2浓度、ФPSⅡ和qP。说明红/蓝(7/1)光质有利于提高韭菜叶片的光合作用,促进植株生长,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8.
不同LED光源对青蒜苗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发光二极管(LED)精量调制光质(红光、蓝光和红蓝混合色光),以白光(普通日光灯)为对照,研究不同光质对青蒜苗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光质对青蒜苗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具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红光处理下株高、假茎粗、假茎长、地上部干质量/鲜质量均最高,极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而叶绿素总量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均以白光处理最高,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以红光处理最大,胞间CO2浓度以白光处理最大;不同光质处理对青蒜苗的叶绿素荧光参数有较大影响,红蓝混合色光处理下Fv/Fm和Fv/Fo均最大,ΦPSⅡ为白光处理最高,但与红光处理差异不显著。红光有利于提高青蒜苗的光合速率,进而促进青蒜苗的生长及干物质积累。  相似文献   

19.
LED光质对蟹味菇子实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密闭培养室内采用LED灯管为光源研究了不同光质对蟹味菇子实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光质不仅影响予实体的生长高度。也影响生物量。白光和蓝光下蟹味菇的高度为5.5cm-6cm,黄光下为3cm~3.5cm,橙光下为2.5cm,红光下为2.5cm,绿光下1cm-5cm。不同光质条件下蟹味菇子实体的生物量差异显著,白光和蓝光条件下蟹味菇子实体的生物量最高,达到每瓶75g-80g,显著高于黄光、橙光、绿光和红光处理。白光和蓝光处理间,以及黄光、橙光、绿光和红光处理间在子实体生物量上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不同光谱能量分布对菊花试管苗增殖及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欢  徐志刚  崔瑾  谷艾素  郭银生 《园艺学报》2010,37(10):1629-1636
采用发光二极管(LED)调制光质和光量,研究光谱能量分布对菊花离体培养增殖和生根阶段的影响,以荧光灯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红光有助于增加株高、节间长,且有利于生根试管苗可溶性糖、淀粉和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蓝光显著提高丛生苗的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和生根试管苗游离氨基酸含量;而红蓝黄复合光不仅有利于丛生苗分化和增殖,也利于促生根组培苗色素形成、生长发育及根系活力。与荧光灯相比,红蓝黄复合光质LED具有明显优势,有利于提高增殖系数,培育壮苗和降低能耗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