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农区鼠害的监测与预报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近年安徽省农区鼠情监测点少、从事鼠情监测工作人员较少、监测工作不能正常开展的实际情况 ,就农区鼠害的调查方法、调查内容、预报依据及发生程度划分指标等进行了综述 ,旨在为安徽省从事农区统一灭鼠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农区肉牛养殖,基本上是以农户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分散饲养方式,解决分散的农户饲养与肉牛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是肉牛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在对河北省农区肉牛养殖情况进行重点调查的基础上,着重对具有不同典型地域经济特征的临漳、大厂两县的肉牛发展模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通过调查辽西地区榆树林子镇、朱碌科镇和万寿街道办事处等传统农区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理解与需求,提出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姜策 《新农业》2011,(1):21-21
在过去的2010年,辽宁省农区鼠害总体上为中等发生,全年农田鼠害发生面积1397.25万亩次,农户鼠害发生户数793万户次。农区平均鼠密度6.21%,农田鼠害发生程度与往年持平,农户和设施农业鼠害发生面积有所增加。依据全省秋季害鼠越冬基数调查,辽宁省农区害鼠越冬鼠密度为4.2%。预计2011年辽宁省农区鼠害中等发生,局部地区偏重发生。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制度下的农户经营行为,基于富锦市垦区与农区80户农户调查数据,比较他们的生产规模、耕地利用结构、农户经营行为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1)不同土地制度下,垦区户均耕地规模为6.98hm2,高于农区3.64 hm2.(2)垦区地均、户均农业生产成本分别为15 635.85元/hm2、10.91万元,远高于农区的7 955.10元/hm2、2.90万元,物质生产成本均在84%以上.(3)垦区农户地均粮食产值与农业纯收入分别为22 110.00、6 474.15元/hm2,均高于农区的12 950.40、4 995.30元/hm2;而农业补贴标准相近.就户均水平而言,垦区粮食产值、农业纯收入和农业补贴分别为15.43万、4.52万、0.75万元,高于农区的4.71万、1.81万、0.37万元.但农区农户计入兼业收入3.31万元后,户均收入为5.49万元,稍高于垦区的5.27万元/户.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全区建立鼠害系统监测点,对全区农田、农户鼠害种类进行调查,初步明确了宁夏农区、农户主要鼠害的种类及分布,并通过实施农区统一灭鼠示范项目,总结出了宁夏农区鼠害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中国南方农区畜牧业面临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南方农区为我国种植业和畜牧业主要生产基地.为促进南方农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把粮食主产区同时建成畜产品主产区,本文在认真分析了南方农区畜牧业的发展现状、优势的基础上,从结构调整、区域布局、市场体系建设、畜产品加工、产品质量诸方面,提出南方农区畜牧业发展的重点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沭阳县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沭阳县农林复合经营情况的调查,归纳出沭阳县农林复合经营的6种模式,并对各种模式的经济效益情况进行分析,指出实行农林复合经营是平原农区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的战略措施,也是促进平原农区林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耕地利用率能够反映人类活动对耕地的利用状况,以遥感数据和地面调查数据为主要数据源,采用遥感抽样、地理数学与3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干旱区典型农业区的耕地利用率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累计平方根法,并结合新疆农业综合区划及新疆地势资料,共将全疆分为12个耕地利用率类型区。天山北坡东部农区耕地利用率为91.6%,伊犁河中游河谷平原农区为91%,奇台山前农牧区和塔城盆地农牧区耕地利用率仅为80%。天山北坡东部农区土地利用效率较其他农区要高。根据遥感抽样方法测算得到的各分区的耕地利用率可见,各分区的耕地利用率大多在90%以下。基于遥感抽样的耕地利用率调查研究,可为进行耕地中非耕地成分的整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西藏农区牦牛舍饲、半舍饲育肥技术进行单阐析,并提出一些提高西藏农区牦牛养殖效益的建议,以期为西藏农区牦牛的健康养殖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粮食安全的区域性和结构性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粮食安全不仅是总量上的满足,还包括区域间协调和结构上匹配.笔者将全国划分为三大区域:北方农区、南方农区和牧区,进而考察不同区域粮食和畜产品生产的变化趋势及其结构差异和匹配程度.结果表明:南方农区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呈明显下降趋势,而北方农区则明显上升.南方农区是我国肉类主产区,肉类产量占全国肉类总产量的比重始终维持在50%以上.猪肉在我国肉类生产中占绝对优势地位,1995-2007年间,猪肉产量占我国总肉类产量的比重平均达到66.1%.南方农区是我国猪肉的主要产区,1995-2007年间,南方农区猪肉产量占全国猪肉总产量的比重平均为64.0%.1995-2007年,作为主要饲料粮的玉米在南方农区的产量仅占全国玉米总产量的20.5%.因此,应充分提高南方地区粮食生产能力,特别是玉米生产潜力,不仅可以减轻粮食生产给北方农区带来的资源和环境压力,而且可以缓解自身面临的严重饲料粮短缺问题.  相似文献   

12.
绿洲农区玉米生产的生态适应性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绿洲农区的光、热资源的耦合效应及其玉米适应方式,对春玉米在绿洲农区和非绿洲农区适应性差异做了对比.结果表明:绿洲农区春玉米的适应性是对绿洲特殊的光热耦合下的适应,许多方面是非绿洲地区所无法比拟的.为了提高春玉米对绿洲条件的适应性,应该对春玉米生产进行区域化,因地制宜采用适当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锦州市农区鼠情的多年普查,介绍了锦州市农区主要优势鼠种、害鼠地理分布、农区害鼠鼠种分布、农区害鼠的时间分布等鼠害分布与发生概况,简要阐述了包括生物防治、生态控制、器械灭鼠、化学灭鼠等鼠害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垦区与农区居民点体系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第二土地调查数据和GIS方法对比分析垦区与农区居民点体系特征,以富锦市为例反映黑龙江省垦区与农区居民点体系特征的异同,从而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依据。结果显示,①垦区与农区的居民点体系的空间分布模式均属于集聚分布,但垦区居民点在空间上更为密集;②垦区与农区的居民点体系均可以分为四个等级,但都不完全符合中心地理论提出的中心地分布模式,且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等级秩序;③垦区居民点平均规模小于农区,但大小居民点间的规模差异更为显著;④垦区与农区居民点体系存在微型居民点所占比例偏高、空间网络体系不合理等问题,今后应加快居民点体系重构,优化居民点的网络体系和交通网络布局,加强垦区与农区间居民点体系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三个农区稻田杂草群落结构及影响群落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5-1997年对3个农区稻田杂草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沿江农药稻田以鸭舌草,丁香蓼,矮慈菇,异型莎草等为优势杂草种,丘陵农区稻田以矮慈菇,节节菜,丁香蓼等为优势种,里下河农区稻田则以鳢肠,异型莎草,丁香蓼等为昌群落多样性相似,均匀度相近,说明3个农区稻田杂草群落近似。在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中,除草剂的影响最大,苄黄隆使稗草上升56.72%,异型莎草下降了31.76%,二氯喹啉酸,禾大壮,丁  相似文献   

16.
正鼠害不仅可造成农作物减产,还可传播传染性疾病,是严重威胁农业生产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有害生物之一。为了掌握焦作市鼠害的发生情况,给鼠害综合防治提供依据,近几年来,焦作市以孟州市为重点,开展了农区鼠害种类、发生与防治项目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一、鼠害调查方法农区分农田和农户两种生境,重点对鼠害种类、发生密度和危害特点等进行调查。调查时间在春季3—4月和秋季9—11月。  相似文献   

17.
德州市地处黄泛冲击平原,属于历史悠久的耕种农区.在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的作用下形成了不同的土壤类型.通过1982年土壤普查和1999年土壤养分调查,按土壤质地和土壤构型可划分为3大类、8个亚类、25个土属、87个土种.  相似文献   

18.
羊脑包虫病是过去农区散养羊群或牧区羊群的常发病,随着农区规模化舍饲,该病在六安地区多年未见发生,容易误诊误治。笔者通过门诊剖解、现场调查,结合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等最后确诊为羊脑包虫病,并通过药物驱虫和采用“微创技术”对该病进行了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19.
基于四川省盆地及攀西小麦种植区125个气象站点1961-2017年气象资料和全省农区24个小麦农业气象观测站生育期资料,研究四川小麦种植区域农业气候资源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四川小麦种植区域光、温、水气候资源存在较大的区域分布差异.平均温度由南至北逐渐降低,在小麦生育阶段的平均温度总体均呈升高的趋势.全生育期平均日较差攀西农区大都在11~18℃之间,盆地5~9℃.全生育期总辐射量盆地呈现从西北到东南逐步减小的趋势,攀西农区呈现从西南到东北逐步减小的趋势.全生育期参考蒸散量攀西农区最多,最少区域集中在盆南及盆东大部.缺水量攀西农区多于盆地,各生育阶段参考蒸散量和缺水量变化趋势总体正常.总体来说,四川小麦生育期热量资源盆地和攀西农区均是南部高于北部,而四川农区光照资源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平原农区畜牧业产业集聚水平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产业集聚是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利用区位商指数和空问基尼系数,分析了我国传统平原农区畜牧业各子类产业的区域集聚分布情况和区域集聚程度.结果表明:农区畜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且产业集聚还处于初级起步阶段,集聚水平低,集聚优势不明显,但有逐渐增强的趋势.提出农区畜牧业的持续发展,要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实行种养有机结合,打破饲料资源制约瓶颈;以发展标准化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为重点,合理规划农区畜牧业产业区域布局;以龙头企业为中心,提高农区畜牧业生产专业化水平,逐步增强畜牧业集聚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