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米杂稻发生趋势和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红米杂稻的发生趋势红米杂稻,群众俗称红米稻、自生稻,也有人称之为“杂草稻”、“半野生稻”,近年来在扬州市各地普遍发生,且蔓延速度较快,发生程度较重,是水稻生产中继翘穗头和条纹叶枯病以后的又一大难题。红米杂稻的传播途径主要是两条:一是由于种子调运、收割机跨区作业等原因,由种子链传播;二是由于多年红米杂稻田间落粒积累或田间陈年稻谷变异等原因引起的红米自生杂稻。  相似文献   

2.
杂草稻俗称野生稻、自生稻、红米稻等。杂草稻的发生古已有之,近年在全国各地水稻主产区及东南亚、南美等地均有发生,已成为水稻生产中的一大公害。杂草稻具有杂草的一般特性,不仅影响水稻产量,而且影响水稻米质。杂草稻的防控需采用综合防控措施,如选好种子繁殖基地、加强种子基地种子质量监控、切断种子传播链、改变耕作方式,及时人工拨除等。  相似文献   

3.
杂草稻是指田间自生、非人工栽培、具有杂草特性的水稻。杂草稻的发生和危害主要是由于水稻生产方式日益简化积累、种子混杂等原因造成。根据杂草稻的发生特点及形态差异,提出了"切断种源,形态去杂"的控制思路,并对养草灭草法及除草剂防除杂草稻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养草灭草方法,可控制田间杂草稻减少来年杂草稻基数。  相似文献   

4.
杂草稻的发生特点及防除措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杂草稻具有出苗早、分蘖多、生长势强、成熟早、落粒性强等特性。究其来源及传播途径,主要有种子传播、上年田间落粒残留、麦套稻及旱直播等栽培方式利于发生;提出控制种源、耕翻抑制田间出苗、及早拔除杂稻等综合防除措施。  相似文献   

5.
全国唯一通过航天育种并审定的卫红晶晶米稻(审定名:赣晚籼33),是水稻育种专家李源祥研究员会同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采用中晚籼兼用的遗传工程稻"GER-3"1000粒种子搭载返回式卫星,经诱变后选择其突变体,再经3年定向选育而成的优质红米新品种,也是我国太空水稻中唯一的红米稻品种.  相似文献   

6.
红米的营养价值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红米稻已有数千年的栽培历史。中医认为红米能滋阴补肾、健脾开胃,是延缓衰老的保健食品。据检测,红米富含蛋白质、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和人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同时含有许多特殊营养成分,如锌、有机锗、硒等;据有关研究报道,红米中富含的微量元素锌、铜、铁、硒、钼、钙、锰等含量比普通稻(白)米高0.5~3倍;红米还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植物淄醇以及强心甙和β-胡萝卜素等药用成分。  相似文献   

7.
红米稻开发前景及其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红米稻的分布,红米的营养、保健、医疗价值及其色素开发应用前景,红米稻种质资源、遗传育种研究成果等,对提升红米稻新品种选育研究与开发应用水平提出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8.
东北稻区杂草稻经历了蔓延、大发生过程之后,近期进入衰弱态势,分布区域由过去大发生的东部稻区转移到降水量少的西部稻区。在东北稻区,稻田落粒的杂草稻种子只能以"干态"安全越冬,"湿态"种子不能安全越冬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无休眠性;杂草稻种子安全越冬能力介于杂草类种子与栽培稻种子之间,其安全越冬能力强于栽培稻种子的原因在于种皮厚、吸水速率低、低温水中生存能力强、萌发后的种子耐旱性强,而脂肪酸、蛋白质含量差异不大。分析认为,杂草稻种子低温发芽能力强,秋季遇水易发芽而冬季冻死现象与其种子萌发期淀粉酶低温活性高于栽培稻种子相关。  相似文献   

9.
不同类型水稻米糠中黄酮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64个不同类型(包括白米、红米和黑米)的水稻种质资源为材料,对不同环境条件下(早季和晚季)米糠黄酮含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早、晚季米糠中黄酮含量有明显差异,早季米糠中黄酮平均含量为0.150 g/100 g,晚季为0.827 g/100 g,晚季米糠中黄酮含量是早季的5.51倍;②早、晚季不同色稻品种米糠中黄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早季黑米稻米糠中黄酮含量为红米稻的1.28倍,为白米稻的8.83倍,红米稻为白米稻的6.87倍;晚季黑米稻米糠中黄酮含量为红米稻的5.52倍,为白米稻的31.43倍,红米稻为白米稻的5.69倍。③不同环境条件对不同色稻品种米糠黄酮含量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白米稻品种晚季米糠中黄酮含量是早季的1.74倍,红米稻为1.27倍,黑米稻品种为7.15倍。  相似文献   

10.
稻—稻—菌三熟栽培模式是经济环保的栽培模式。该文介绍稻—稻—菌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早杂优、晚季稻、稻后菌栽培技术,以促进该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在我区处于气候多变的环境条件下,贮藏环境不良引起杂稻种子活力衰变状况极为显著.从而直接影响到杂稻的生产、种子的经营管理和利用价值.为此,如何在常温室内空气贮藏杂稻种子,延缓衰老,保持种子活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野生稻(杂草稻)发生面积随直播稻种植面积的扩大而扩大,它不仅减少栽培水稻产量,而且影响栽培水稻品质。据调查,野生稻传播途径有种子,土壤、鸟类等,来源包括原生态、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返祖等。防除方法包括水旱轮作、改变耕作方式、利用时间和空间养稻灭稻,人工拔除。  相似文献   

13.
宁波市宁海县桑洲镇红米稻地方品种资源丰富,为更好地发展宁海县的红米稻,现介绍了搜集的3个红米稻品种的特征特性和米质分析,以期为红米稻的深入研究和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直播稻田杂草发生期比移栽稻田长,扎根出苗期湿润灌溉最易诱发杂草种子萌发,杂草种类也多于移栽稻,发生数量比移栽稻田大,因此,杂草危害是直播稻的一大威胁,抓好杂草防除是直播稻栽培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卫红晶晶米水稻新品种是水稻育种专家李源祥研究员会同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用中晚灿兼用的遗传工程稻“GER-3”1000粒种子搭载了返回式卫星,经诱变后选择其突变体,再经三年定向培育而成的优质红米新品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寒地穞生稻发生原因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穞生稻是一种野生稻的栽培种类,近年来在我省水稻主产区的发生逐年加重,严重地影响优质米生产,已成为我省优质米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据统计,全省仅穞生稻一项因品质下降而造成的损失,每年至少约3~4亿元人民币.为此,通过对穞生稻的发生原因、发生规律和综合防御对策的研究,为提高我省稻米质量,防预穞生稻的发生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7.
沿黄稻区直播稻栽培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直播稻是不进行育秧、移栽而直接将种子播于大田的一种水稻栽培方式。开封市祥符区农科所引进筛选适宜的直播稻品种,研究推广配套栽培技术,近年来直播稻栽培已达本地沿黄水稻种植面积的70%以上。直播稻栽培关键技术:施足基肥,精细整地,选择适宜品种,做好种子处理,及早适量播种,科学管水,合理追肥,及时防治病虫草害,适时收获。  相似文献   

18.
水稻田杂草稻的发生与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水稻栽培水平的提高,精耕细作使得这一类落地自生的杂草稻基本绝迹。但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的变化和轻简栽培新技术的推广.杂草稻的发生又开始抬头,并迅速蔓延。由于杂草稻是近年来稻田出现的一种新型杂草,基层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民对此认识不足,不少农民甚至误认为是种子质量出现问题,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对杂草稻的有效防除。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井冈红米米色的遗传规律[方法]用井冈红米品种红米3号与无色米品种蜀恢527、9311、R207作正反交,调查统计子代种子颜色及数量。【结果]结果表明:杂种F1种子颜色由其所着生的母本植株基因型决定。以红米3号做母本时,所结F1种子均为红色;以蜀恢527、9311、R207为母本时,所结F1种子均为无色。正反交F1所产生的F2种子均为红色。以红米3号做母本时,B群体中红色种子的单株与无色种子的单株呈3:1分离;以无色米做母本时,F1群体中红色种子的单株与无色种子的单株分离比接近3:1,但红色种子的单株数低于期望值,无色种子的单株数高于期望值。B群体中红米单株间米色程度存在差异。[结论]根据杂种F1、F2和B代种子颜色和植株分离比例,井冈红米品种红米3号种子红色表现型由单显性基因控制,并受母性影响和微效基因的修饰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湘北地区直播稻发展较快,2010年,仅常德市鼎城区直播稻面积就达6万公顷,占该区水稻种植面积的二分之一。自生稻在直播稻田中大量发生,对直播稻的产量、品质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已成为水稻高产稳产的严重障碍。此外,由于自生稻的形态、生育特性与栽培稻相似,生产中常被农户误认为是种子质量问题,时常引起纠纷。因此,正确认识自生稻的发生规律,切实搞好综合防治措施,严格控制自生稻,对稳定发展水稻生产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