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通过引入养殖容量的概念,对影响莱州湾扇贝养殖容量的海洋环境资源、海域污染等因素进行了讨论,并探讨了增加莱州湾海域扇贝养殖容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扇贝保苗活动是在扇贝入海养殖前进行的暂养阶段,可提高扇贝的适应能力,但保苗过程中扇贝死亡情况时有出现。为了解扇贝幼苗养殖环境质量状况,于2017年4—5月对莱州扇贝保苗池塘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有机污染评价指数小于1,环境状况良好,未受到有机污染;营养状态指数大多大于1,富营养化现象频繁出现;综合环境质量评价指数大部分小于0.75,表现为轻度污染。化学需氧量和无机氮是各项污染的主要因素,尤需重视。研究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门52种,硅藻种类数最多,优势种呈现稳定多样化,生物多样性高,生态结构较稳定。研究表明莱州扇贝保苗池塘环境质量整体上适宜扇贝幼苗的养殖,扇贝生长状态受自身体质的限制。  相似文献   

3.
日本贝类养殖几次受挫给人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牡蛎、珍珠贝、扇贝养殖出现过几次大挫折,主要原因是养殖贝类排出粪便超过海洋自净能力,城市污水影响及饵料不足。据此提出,我国贝类养殖要注意数量不能超过环境容纳量,要减少来自陆源的有机污染。  相似文献   

4.
大连獐子岛海域虾夷扇贝养殖容量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现场测定了獐子岛海域的叶绿素a浓度、初级生产力的季节性变化和养殖虾夷扇贝的种群结构;采用生物沉积法,测定了不同规格的虾夷扇贝的滤水率和虾夷扇贝的基本生物学特性.调查结果显示,叶绿素浓度在1.23~2.85 mg·m-3范围内,均值为(1.78±0.57)mg·m-3;初级生产力的平均值为(76.6±41.9)mg C·m-2·d-1,虾夷扇贝单位个体的滤水率为(0.55±0.25)L·h-1.结合虾夷扇贝的年产量、海域面积和有关的水文状况等数据,计算了食物限制性指标的数值,摄食压力和调节比率在0.05和1.0之间,而滤水效率小于0.05.结果显示,由于该海域的叶绿素浓度和初级生产力水平较低,海水流速大,因此,水交换带来的悬浮颗粒物为主要食物来源.目前的虾夷扇贝的养殖量(32亿粒)接近生态容量,如果开展筏式养殖,利用整个海域的水体,养殖量增大20倍的空间并达到养殖容量,预计年产量将达到256亿粒.  相似文献   

5.
水体中化学需氧量(COD)的大小,可直接反映出水体溶解氧的交换平衡及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的程度,为了掌握河北省扇贝养殖区附近河口水域的水环境质量现状及对扇贝养殖水域的影响,笔者于2005年5月、8月对扇贝养殖区附近的7个主要陆源河口进行了2次取样调查.  相似文献   

6.
<正>虾夷扇贝为我国北方重要养殖贝类,20世纪80年代由日本引进,因其营养价值及养殖效益较高,在我国得到大面积推广养殖。虾夷扇贝养殖发展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利,我国先后出现多次扇贝大面积死亡现象。针对扇贝大面积死亡现象,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一致认为病原、养殖环境恶化、种质退化、养殖密度过高等因素是造成扇贝大面积死亡的原因。本实验将针对养殖密度过高导致的虾夷扇贝死亡进行研究,以期找到适宜养殖虾夷扇贝的密度,提高虾夷扇贝成活率,增加经济效益,为虾  相似文献   

7.
栉孔扇贝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 (Jones et Preston)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扇贝科,是珍贵海产品之一。在我国多分布于山东半岛的东褚岛、俚岛、庙岛群岛的北三岛、烟台、威海近海和辽宁省大连市近海。由于自然资源数量少,年产量不多,远远不能满足国家和人民的需要,有待进一步加强繁殖保护和人工养殖生产。  相似文献   

8.
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ens Lamarck)自1982年从美国引种到现在,已发展成我国北方海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海湾扇贝育苗的规模和技术水平都有很大提高。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稚贝暂养期间的成活率低。以大连市为例,平均成活率  相似文献   

9.
孟涛  郭霞 《河北渔业》2000,(5):19-19
<正> 三疣梭子蟹在黄渤海及长江口是产量最高、个体最大、分布最广、适应能力最强、市场需求量最好的一种梭子蟹。前几年,海捕梭子蟹产量较高,但近几年产量较低,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虾池养殖梭子蟹也已取得了成功,产量和效益较可观,但仍供不应求。在近几年浅海扇贝养殖连年受灾的情况下,日照市东港区水产局于1999年利用原有扇贝养殖的全套设施,进行了笼养梭子蟹试验,取得成功,梭子蟹个体达到350g以上,并安全越冬,成活率达80%以上。现将试验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 1994年,昌黎县共有海湾扇贝养殖场14家,养殖扇贝3560台(24.8万笼)总产扇贝1495.4t,产值177.72万元;成活率为65%~80%,规格均在5cm以上。但是,总的状况尚不尽如人意。1 存在的问题1.1 扇贝的市场价格太低 1994年鲜贝的市场价格为0.95~1.15元/500g,而历年一般均在1.50~1.70元/500g,今年台产又低,因而效益差。1.2 养殖管理失误 苗种的暂养笼和养成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16年4—11月对烟台四十里湾扇贝养殖区环境的监测数据,分析了四十里湾海域海水基本理化指标及月变化趋势,并采用有机污染评价指数法(A)、营养状态指数法(E)、海水营养状态质量指数法(NQI)以及内梅罗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法对其水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四十里湾扇贝养殖区海水温度、pH和盐度的变化范围分别是10.06~20.00℃、7.85~8.25和29.61~30.31,均适合扇贝养殖;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以及硫化物均符合海水水质一、二类标准,活性磷(DIP)在10月个别养殖区超出海水水质二类标准,总无机氮(DIN)在4月和10月个别养殖区同样超出海水水质二类标准;5—7月环境质量良好,其他月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有机污染以及富营养化现象。总体而言,烟台四十里湾扇贝养殖区水环境质量符合扇贝养殖I类区或II类区的要求,但应注意对养殖区的保护,特别是控制陆源污染物的输入。  相似文献   

12.
长岛县地处黄渤海交汇处,海岸线漫长,海域辽阔,非常适合扇贝的养殖、繁育。栉孔扇贝是当地浅海筏式养殖的优势品种,但自1996年以来在养殖生产中出现很多问题,突出表现为种质严重退化、养成周期长、成活率低、抗病力差,尤其最近几年,扇贝养殖出现大面积死亡,严重影响了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究其原因是人工育苗、采苗所采用的种贝亲缘关系太近,产生近交衰退,造成种质退化。为了搞好种质的优化复壮,长岛县引进俄罗斯齿舌栉孔扇贝1000个,经驯养后,在南长山镇后沟村育苗场与当地栉孔扇贝进行杂交试验,当年育出杂交贝苗3亿粒,海上养殖成活率达70%。下面是这次杂交育苗试验总结:  相似文献   

13.
盐碱地区卤淡水池养南美白对虾高产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北方沿海,由于陆源污染及虾病交叉感染和淡水养殖初期过渡成活率偏低,造成纯海水、纯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风险较大,未能形成规模养殖。但从沿海地区的开发前景和潍坊市水产研究所实践情况看,滨海盐碱地带广阔,沟汊纵横,多为广种薄收的低产半农业  相似文献   

14.
栉孔扇贝与虾夷扇贝杂交及子一代的遗传性状   总被引:32,自引:7,他引:25  
20 0 0~ 2 0 0 3年在山东省长岛增殖站进行了以栉孔扇贝为母本与虾夷扇贝为父本 (正交 )、虾夷扇贝为母本与栉孔扇贝为父本 (反交 )、栉孔扇贝自交、虾夷扇贝自交的苗种培育 ,并在同一海区进行了养殖试验。结果表明 ,水温 15~ 18℃条件下 ,正、反交均可正常受精 ,受精率在 90 %以上 ,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别 ;成体的外部形态与母本基本相同 ,是偏向母本类型的异源二倍体 ;正交组在第 2年高水温季节栉孔扇贝出现大量死亡的情况下 ,成活率达 95 % ,生长速度提高 2 3% ,反交组在苗种中间暂养和养殖过程中的成活率比虾夷扇贝提高 16 % ,生长速度未见显著差别 ;正、反交子一代生殖腺发育正常 ,可排放精、卵。试验证明 ,栉孔扇贝♀×虾夷扇贝♂的杂交子一代 ,外部形态虽与栉孔扇贝基本相同 ,但显著提高了栉孔扇贝的生产性能尤其是抗逆能力 ,远缘杂交育种是解决栉孔扇贝大面积死亡的重要途径之一 ,其杂交子一代已经具有生产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去年11月15日至12月7日,山东省长岛县大黑山岛西南海域万亩扇贝养殖区内,连续闯入8艘6000吨级以上的货轮,致使大面积丰收在望的扇贝遭受严重破坏,经济损失达5000多万元。 长岛县大黑山岛西南海域,是国家有关部门确定的扇贝养殖区,为了防患于未然,长岛当地政府也按照航线要求,采取多种安全措施,在养殖区域设置了航标信号,划出并加宽了海上航道。然而,自去年11月15日以来,途经长岛海域的8艘货轮,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船体偏离航道,闯进扇贝养殖区内,致使数千  相似文献   

16.
重金属对扇贝养殖环境及食用安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沿海河口及扇贝养殖区水环境和沉积物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超标,严重影响了养成商品扇贝的食用安全,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控制沿海环境污染是发展无公害养殖,保障水产品食用安全亟待解决的问题。本项研究对河北省扇贝养殖区水体及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对商品扇贝食用安全影响作出初步评价,为扇贝的健康养殖模式研究和食用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程静 《渔业现代化》1998,25(1):28-29,24
扇贝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水产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海洋中自然生长的扇贝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因而、人工养殖扇贝就应运而生。人工养殖扇贝首先要解决苗种问题。培育扇贝苗通常需要使用一种由棕绳做成的苗帘、而新的苗帘中含有许多对扇贝苗有害的杂质,其中最主要的是单宁酸(有机化合物)。为了去掉单宁酸,通常采用的方法是:煮沸捶打浸泡三个过程。在这三个过程中、煮沸与浸泡通常是采用常规的方法、比较容易掌握和控制、而捶打过程则是一个关键环节。以往都是用人工捶打苗帝。这样、不仅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而且捶打得不…  相似文献   

18.
筏式养殖贝类排泄物对水质的污染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耀泉 《齐鲁渔业》1996,13(3):33-33
筏式养殖贝类排泄物对水质的污染吴耀泉(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贻贝、扇贝和牡蛎等贝类是浅海筏式养殖的主要对象,其中扇贝养殖发展最快。随着筏式养殖面积的盲目扩大和养殖密度的过高,出现了养殖区水体得不到充分交换、港湾浅海水质恶化的现象。而...  相似文献   

19.
在海湾扇贝筏式笼养不同养殖密度试验的基础上,详尽分析了养殖密度与成贝个体大小、成活率、贝柱产量及产值等养殖指标的关系。综合评价了不同养殖密度的经济效益。提出在河北省海湾扇贝养殖区,放养密度以35个/层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0.
刘超  刘敏  刘志刚 《水产养殖》2014,35(11):23-27
<正>华贵栉孔扇贝主要分布于中国的东海和南海、印尼以及日本等地[1]。1976年我国人工育苗成功[2],逐渐推广到粤东、闽南、海南及北部湾沿海地区,形成规模化养殖[3],成为我国主要养殖扇贝之一。多年来由于缺少生长性状稳定的品系,尤其是小群体的累代养殖,造成生长性状、品质和抗逆性都出现了明显退化,加之养殖管理的不合理、水质污染及不利天气等原因使得养殖群体大规模死亡问题时有发生,给整个养殖产业带来巨大损失[4-5]。培育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