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土高原中部丘陵区生态农业建设模式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作为黄土高原中部丘陵区中尺度生态农业建设综合研究的组成部分,以燕沟流域为试验示范基地,在综合治理的同时,优化调整农林牧结构,进行规模化经营与示范;重点研究了高效农业型、农果复合型,林牧型等不同类型生态农业建设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试验示范效果。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小流域治理与生态建设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特征,介绍该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建设成就。根据黄土高原小流域治理理论与实践,提出了黄土高原国土整治的“28字方略”及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概念;研究了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建议退耕还林还草与沟道工程措施结合,加强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功能的系统研究;在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基础上,加强中尺度生态环境建设试验示范研究和科学评估生态恢复的环境效应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生态农业在黄土高原生态保护与农业高质量协同发展中的作用,探索该区域生态农业的发展途径,为该区域的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支撑。[方法]在大量的实际调研基础上,利用各种形式的文献资料,重点从生态系统视野分析生态农业在黄土高原生态保护与农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结果] 21世纪以来,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下,土壤质量退化,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生态农业市场需求不明确,其发展缺少规模生产条件;生态农业模式虽多,但高效、集约、绿色发展技术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应通过设立生态农业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完善基于市场需求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建立一批生态农业先行试验示范县,构建多方联动的生态农业培训模式,提升和重构现代生态农业支撑体系。[结论]生态农业是黄土高原生态保护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协同途径。未来黄土高原地区要全面强化生态农业建设力度,科学制定生态农业发展路线图,不断提升黄土高原生态文明水平,为加快形成黄土高原生态保护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格局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4.
研究内容作为“九五”黄土高原中部丘陵区中尺度生态农业建设综合研究的组成部分,以位于黄土丘陵区中部腹地的延安市宝塔区和安塞县为代表,在总结和分析两区县农村经济发展历史演变过程、现状特征、优势资源、成功经验及制约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对比分析目前关于黄土丘陵区整治和开发在战略方针上存在的两种不同方略,认为黄土丘陵区的治理开发宜采取“两者兼顾”的战略,并提出了相应的农村经济发展方向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尺度生态农业建设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了长武县生态农业建设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依据长武县1980—2008年间农业生态经济演变过程的资料和研究成果,对长武县29a来的生态农业综合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生态农业效益由1980年的"差"上升到2008年"良";经济效益发展变化最明显;生态效益总体上处于平稳发展期;近几年来,综合效益增长势头明显。为此,需要进一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效益,使系统整体功能得到增加。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生态农业基础研究不足,在试验示范和推广普及方面的薄弱环节,通过跨学科的综合与合成,研究并建立了我国华北、中南典型农区生态农业技术体系和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提出新阶段我国生态农业研究的方向与重点。  相似文献   

7.
固始县生态农业建设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河南省固始县生态农业的现状、生态农业技术与生态农业模式,提出了基地建设、示范小区建设、配套项目建设、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对策。建立结构和功能不断优化的生态农业复合系统是实现固始县生态农业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燕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模式及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燕沟流域自1998年以来生态系统恢复的生态农业建设模式、植被恢复重建措施等,并对生态建设中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环境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燕沟流域综合治理措施配置和生态农业建设模式选择合理,为黄土高原的生态农业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示范样板。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燕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模式及效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简要介绍了燕沟流域自1998年以来生态系统恢复的进程,其中包括生态农业建设模式、植被恢复重建措施等,并对生态建设过程中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环境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了燕沟流域在综合治理措施配置、生态农业建设模式选择的合理性,同时也为黄土高原的生态农业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示范样板。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建设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黄土高原建设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对策。  相似文献   

11.
平凉市坝地生态农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坝地生态农业建设是黄土高原巩固和扩大退耕还林还草成果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在分析平凉市坝地资源优势及其利用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适于本区坝地生态农业建设的技术措施和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在阐述土地可持续利用与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含义、相互关系、评估原则等有关理论的基础上,以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与农业综合发展研究隰县试区为例,对土地可持续利用与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其权重确定、综合指标值计算的模型方法设计、应用分析等开展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黄土高原应建立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山西省位于黄河中游、海河上游,是黄土高原的主要组成部分.全省总面积15.6万km~2,山区、丘陵区占总面积的80%,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70%,几乎县县都有水土流失问题;年均输沙量4.56亿t,其中输入黄河泥沙3.67亿t,内含粒径大于 0.05mm的粒沙123亿t.全省50个贫困县、380万贫困人口,全部集中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截至1996年底止,按保存面积计算,全省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3.5万km~2,治理度32%,其中黄河流域治理度达到35.7%.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对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作出了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重要指示,国务院专门在陕北召开会议,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是世纪之交党中央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必将有力地推动整个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农业建设,实现山川秀美.山西省人民政府于1997年12月作出了《关于加快生态农业建设的决定》,并成立了山西省生态农业建设协调领导组和顾问专家组,首批启动13个生态农业样板示范(重点)县.1 对山西省黄土高原的再认识山西省黄土高原是一个庞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可分为黄土丘陵沟壑区、黄土残塬沟壑区、黄土丘陵缓坡风沙区、土石山区、黄土丘陵阶地区和冲积平原区6个类型区.地质地貌、气候植被、土壤岩性、社会经  相似文献   

14.
水土流失治理效益与生态农业发展的耦合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构建生态、经济、社会和谐共赢关系是实现黄土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该文利用陕甘宁三省16个地级市2007-2014年的面板数据,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水土流失治理效益与生态农业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态势,采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了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的空间集聚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效益和生态农业发展水平的耦合度较高,协调度偏低,耦合协调发展趋势滞缓,呈"低水平均衡"状态;空间集聚性整体逐步加强,但两级分化严重,"高—高"集聚区与"低—低"集聚区中间缺乏必要的"辐射枢纽",亟待培养新的集聚极点。因此,维持耦合发展势头,增强对外辐射;加强试点研究,突破协调发展瓶颈;培养新的集聚极点,缓解空间集聚两级分化是未来黄土高原区促进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农业协同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陕北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全拦降水,就地入渗,高效利用,化害为 利”的水土保持、旱地农业、治理黄河方略;指出选用节水、节肥种植技术和节粮养殖技术,建设雨养农业,发挥农民企业家在购买荒地、治理荒山和改土方面的作用是黄土高原生态农业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生态农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生态农业经过20余年的实践,在理论研究、试验示范、推广普及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不能否认,生态农业建设还仅停留在试点的层面,远远没有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主流生产模式。反思过去,政府这么多年不间断的资金、科技和政策投入,其主要障碍因素是什么?如何将生态农业建设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是新农村建设中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通过研究剖析了生态农业基础研究薄弱、项目设计过大过全、服务水平和能力建设不足和产业化水平低等制约我国生态农业建设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加强生态农业基础理论创新研究、开展不同类型地区高效生态农业示范户(场)模式研究与示范、建立科学的生态农业政策激励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生态农业保障体系建设和大力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新时期进一步发展生态农业的对策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生态农业发展中几个重大科学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综合研究国内外生态农业发展的基础上 ,明确指出走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道路必须注重与国际接轨相结合 ,忽视国外的发展就等于作茧自缚 ;中国生态农业的难点与出路在于其产业化 ,具体表现为生产的规范化、产品的无公害化、管理运作的标准化和法制化 ;中国生态农业核心技术应包括无公害产品的种植与养殖技术 ,新型肥料、农药与农膜等基础支撑技术 ,产品加工技术和产品认证与营销技术 ;标准化与国际化是中国生态农业创新和阶段性发展的标志 ;农民问题仍是中国生态农业发展中的基本问题 ;中国生态农业建设在发展规模与质量的关系上应首先解决好发展质量 ,且勿操之过急  相似文献   

18.
关于黄土高原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土地资源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农业、环境建设、自然资源和农业生态经济“专家”系统建设等限制黄土高原生态农业建设和发展的有关的重大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探讨了其存在的问题和运作设想,以求得在上述几个领域内为黄土高原生态农业、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黄土丘陵区生态农业建设投资预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黄土丘陵区生态农业建设的前提条件和现状进行了分析,明确提出了生态农业建设的目标。并在1998年7月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实现该目标投资情况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得出;黄土高原生态农业建设,每平方公里需投资3.287×10^5元,其中群众自己需投资2.258×10^5元,国家投资1.029×10^5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总结河北省十几年来,开展生态农业建设所取得的经验诚绩及不足入手,进一步阐述了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明确了发展的目标;提出了全面实现生态农业发展目标的措施,强调了组织领导、示范推广对于推动生态农业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以及资金、科技投入在生态农业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