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沙地樟子松天然更新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气象资料和诸多研究结果,从沙地樟子松自然更新过程以及原产地气象因子的特征等方面进一步分析了沙地樟子松天然更新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沙地樟子松当年4~5月自然落种的种子是实现自然更新的物质基础;降雪日数、积雪日数、5~7月相对湿度、5~7月平均温度等是影响沙地樟子松自然更新的主要因素。其中,5~7月相对湿度、5~7月平均温度变化特征是影响沙地樟子松自然落种的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的关键因素,而降雪日数、积雪日数是影响并决定当年幼苗安全越冬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影响沙地樟子松天然更新的主要气候因子的逐步判别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原产地、引种地沙地樟子松林的天然更新情况调查,选取可能影响樟子松天然更新的气候因子,进行了逐步判别分析。逐步判别结果表明,影响沙地樟子松天然更新的主导气候因子是:年平均气温(X1),1月平均降水量(X6),1月平均蒸发量(X10),无霜期(X13)。并依据判别结果对阻碍樟子松天然更新的主导因子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两点人工促进沙地樟子松天然更新措施。  相似文献   

3.
沙地樟子松林与天然更新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伦贝尔沙地是我国重要的樟子松林种源地。从1955年开始在其他地区进行引种造林并获得成功,但是多数引种地的樟子松人工林天然更新却不能正常进行。本文结合资料论述了沙地樟子松天然林起源与分布和自然更新特点,并分析探讨了引种地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自然更新的障碍、影响因素以及冬季降雪影响更新等可能的关键因子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樟子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子松人工林天然更新问题的研究一直在进行,但人工林内幼苗数量过少及难以发育为幼树的问题一直难以彻底解决。文中综述了影响我国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天然更新能力的因素,如光照、温度、水分、土壤环境、生物因子及人工营林技术等的研究概况。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樟子松人工林的遗传多样性与土壤微生物对樟子松人工林天然更新影响方面的研究尚少有报道,或可以为解决樟子松人工林天然更新问题提供更深入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沙地樟子松天然更新与降水因子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地樟子松人工固沙林的天然更新在大部分引种地不能很好地进行,其天然更新存在着某些障碍因子。通过对辽宁省昌图县傅家林场樟子松天然更新情况的调查,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方法,对更新与降水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更新产生的当年12月和翌年1,2月的降水量,即冬季降雪情况与天然更新关联最大。说明了冬季降雪是影响樟子松天然更新的一个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6.
沙地樟子松种实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地樟子松球果大小及质量受林龄等诸多因素影响,因此,开展了对沙地樟子松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种实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沙地樟子松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的球果及种子质量差别较大,球果大小依次为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球果内种子总数依次为中龄林成熟林=幼龄林;成熟粒所占球果内种子总数的比例依次为中龄林幼龄林成熟林;空粒所占球果内种子总数的比例依次为成熟林幼龄林中龄林;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种子千粒质量相差不大;种子发芽率依次为中龄林成熟林幼龄林。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沙地樟子松自然分布、起源、各地引种应用概况。分析了其天然林与人工林更新特征、制约因素以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樟子松是沙地主要针叶造林树种,沙地樟子松林天然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红花尔基;红花尔基地区的气候特点为高纬度、低海拔、寒冷半湿润、短无霜期。沙地樟子松于20 世纪50 年代在科尔沁沙地引种成功,但一直不能天然更新,并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出现了生长衰退、枯梢直至死亡的现象,而天然沙地樟子松林无论在更新还是生长上却一直处于健康状态。为了认识天然沙地樟子松林天然林的更新特征,于 2004 年 7-8 月对红花尔基天然沙地樟子松林的20 块样地、3 种林窗(2 圆形、5 窄长方形、3 宽长方形)樟子松天然更新指数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林龄大的林分(大于 50 年)总平均更新指数高于林龄小的林分(小于 50 年),最大更新指数达29株m-2。更新的苗龄绝大多数小于10年生。回归分析表明,林龄是决定天然更新的主要因子;虽然樟子松是阳性树种,但林冠的郁闭度似乎对天然更新没有直接影响。林窗更新调查结果表明,林窗内更新指数都较高;对于圆形林窗更新高峰出现在林窗南缘和东缘,而对于窄长方形林窗,更新高峰则出现于东缘;而且更新苗龄相对较大(最大达 38 年)。上述结果表明樟子松更新苗具有一定的耐阴性,但如果没有较大林窗或较大的其它干扰,如火、风雪害或皆伐等,更新苗木将很难进行入主林冠层。  相似文献   

9.
河北坝上地区樟子松人工林天然更新与人工促进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塞罕坝机械林场属河北坝上的典型区域,40多年来引种营造樟子松0.9万hm2,积累的育苗造林经验为坝上地区大面积推广该树种提供了科技支撑,当前部分林分开始呈现天然更新现象,成为培育后续资源的重要途径。通过调查研究表明,该区天然更新主要有2种形式。该文总结分析了影响坝上地区樟子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的主要环境因素,针对资源状况和限制性因子,提出了人工促进樟子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天然更新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本文从气候相似性原则、天然更新苗的实物证据方面,分析了浑善达克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的客观事实。结果表明,浑善达克沙地东南缘樟子松人工林球果中平均含种子12. 3个,平均千粒重为9. 6 g,平均发芽率为87. 0%。天然更新有群团状簇生林缘或路边更新,群团状簇生林隙更新以及散生苗林下更新3种类型。3个典型调查样地中,能够明显确定生长年龄的天然更新苗年龄为5~8年,并且随着年龄增加,更新苗年生长量总体呈现增加的趋势。在浑善达克沙地东南缘早期营造的樟子松人工林不仅结实能力良好,而且能够完成天然更新过程。  相似文献   

11.
以脱脂饼粕为原料,采取水浸法提取籽胶固沙剂并喷洒在流动沙土表面,取得了明显的固沙效果。测定结果表明:料液比0.5%~3.0%,室温条件下水浸提24~72 h,其水溶性籽胶干物质含量平均为2.89%。随着料液比和提取时间的增加,喷洒籽胶固沙剂5 kg/m^2,沙结壳硬度由0.25 kg/cm^2逐渐增加到1.37 kg/cm^2,但沙结壳厚度并没有这样的变化规律,而是随着料液比增加,提取24 h,沙结壳厚度由1.76 cm逐渐增加到2.74 cm,提取48 h或72 h,沙结壳厚度变化范围分别为1.56~1.72 cm或1.49~1.76 cm。料液比2%,提取24 h,喷洒籽胶固沙剂5~14 kg/m^2,沙结壳硬度由0.65 kg/cm^2增加到1.94 kg/cm^2,沙结壳厚度由2.2 cm增加到3.3 cm。水浸法提取饼粕籽胶固沙剂在流动沙土表面具有良好的入渗深度和胶结效果,且沙胶结壳厚度、硬度和提取饼粕料液比、提取时间及喷洒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以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为砧木,从嫁接时间、接穗的切面长度及来源等方面对彰武松(Pinus densiflora var.zhangwuensis)嫁接技术进行一系列试验。结果表明:在嫁接时间方面, 4月下旬到5月上旬嫁接可以保证较高的成活率;在接穗切面长度(L)方面, 6.0≤L<8.0 cm可以保证较高的成活率;在接穗来源方面,外地接穗和本地接穗的嫁接成活率差异不显著,但考虑到运营成本的问题,选择本地接穗更为合适。研究结果可为彰武松在北京地区的繁育推广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收益现值法在经济林木价值损失鉴定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实际案例,采用收益现值法计算经济林木价值,进而探讨收益现值法在经济林木价值鉴定的应用,为经济林木损失案件涉及的相关赔偿和处罚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宝鸡植物园的菖蒲、梭鱼草、芦苇等9种水生植物进行埋根段与单株繁殖试验,结果表明:菖蒲、梭鱼草、芦苇三种植物采用埋根段繁殖,方法简单,最高成活率可达100%;茭白、玉蝉花等六种植物采用单株带根、不带根繁殖,带根的成活率高于不带根的。  相似文献   

15.
以5种木兰科Magnoliaceae植物的2年生实生苗为试材,观察分析淹水胁迫下植株的生长和形态指标,探讨木兰科植物的耐涝性。结果表明:星花玉兰Magnolia polytepala、多瓣紫玉兰Yulania stellate有很强的耐涝性,二者存活率为100%,叶片受害指数仅分别为15.2和13.6,淹水中后期出现生长量增加,茎基部皮孔长出白色短粗不定根。‘绿星’玉兰M.‘LüXing’、黄山玉兰Y. cylindrica耐涝性较差,但种内不同个体间的耐涝性差异较大,存活率为0%和12%,叶片受害指数100和97.6。洛氏木兰‘皮鲁埃特’M.×loebneri ‘Mag's pirouette’耐涝性居中,存活率为84%,叶片受害指数57.0,淹水末期出现了轻微生长恢复,未出现不定根。5种木兰科植物的耐涝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多瓣紫玉兰>星花玉兰>洛氏木兰‘皮鲁埃特’>黄山玉兰>‘绿星’玉兰。  相似文献   

16.
针对浑善达克沙地固定沙丘活化形成的风蚀坑问题,采取工程固沙和植物治沙技术,重建风蚀坑植被。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材料、不同规格沙障,当年风蚀坑风蚀得到控制,植被盖度平均达到14.7%;3年后风蚀坑内植被覆盖率平均为35%~65%,并且植物种组成和物种丰富度随治理年限的延长而增加,促进风蚀坑植物种趋于正向演替过程,巩固了治沙成果。  相似文献   

17.
2017年9月和2018年6月,采用围栏陷阱法对榆林市刀兔大漠海子保护地的两栖爬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探讨了湿地面积的变化对两栖爬行动物的威胁。监测历时36d,5组围栏陷阱共捕获2纲2目4科4种66只两栖爬行动物,捕获率为18.3%。通过1973年和2014年刀兔大漠海子面积的变化,发现人类活动对于湿地的侵蚀和淤积起着重要作用,提出了两栖爬行动物栖息地的保护和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根据遥感影像判读和野外调查,沧州市现有湿地面积177901.15hm2,包括自然湿地97792.41hm2和人工湿地80108.74hm2,深入分析了沧州市湿地资源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湿地用途监管、注重湿地生态补水、加大湿地保护投入力度、加强科学研究等湿地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野生动物主管部门于2017年组织了全省野生动物人工繁育产业调查评估,野猪作为野生动物人工繁育产业的重要品种成为本次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结果表明,云南省现有从事野猪人工繁育的单位有257家,野猪存拦62 350头,主要品种为特种野猪,种源来自购进以及家猪与纯种野猪杂交选育2个渠道,因受规模限制,野猪产品在云南还未真正形成产业进入市场。文中分析了野猪人工繁育产业发展的限制因素:规模小、发展缓慢,品种选育滞后,审批程序繁琐,缺乏技术交流等。藉此,提出选育优良品种,简化审批程序,建立行业协会等建议,并就品种选育技术重点以及猪肉品质提升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背景下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崇明岛古树名木为研究对象,从区域分布、树种类型等方面阐述了其资源现状,从养护技术、古树巡查、建设期保护等保障机制及复壮技术、信息化技术、社会化宣传和公众参与等新技术运用方面分析了保护管理现状。针对崇明岛古树名木在保护管理方面存在的城市源头管理相对落后、古树名木信息与周边用地规划建设动态不同步,养护责任执行不到位、具体养护不够专业,经费不足、专业队伍不健全,社会保护意识有待提高和古树价值利用不足等问题;提出规划先行、加强监管,理顺管理体制、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数字化信息管理建设,加强宣传、公众参与,加强保护和利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