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对大豆异黄酮合成途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异黄酮是一类具有重要保健功能的酚类次级代谢物,是大豆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提高大豆中的异黄酮含量对大豆品质的改良有重要意义.试验利用外源茉莉酸甲酯作为诱导物对田间栽培的大豆进行叶面喷施,上调大豆异黄酮合成途径提高大豆中异黄酮的含量并分析种子成熟过程中异黄酮合成途径的动态变化.研究表明,外源茉莉酸甲酯通过提高籽粒中苯丙...  相似文献   

2.
大豆异黄酮具有显著的保健、药理功能,为了推动高异黄酮大豆的育种及应用,本文对大豆异黄酮的保健和药理功能、大豆异黄酮含量的遗传分析、高异黄酮大豆的种质创新及品种选育、高异黄酮大豆高效栽培技术、大豆异黄酮的检测与提取及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练云  梁慧珍  余永亮  王树峰  杨红旗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543-11544,11567
大豆异黄酮是一类具有重要保健功能的酚类次级代谢物,是大豆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植物代谢过程中,大豆异黄酮的表达丰度具有组织和环境因子特异性,在植物生态防御、根瘤形成、人类健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提高大豆中的异黄酮含量对大豆品质改良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就大豆异黄酮生物合成途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大豆异黄酮属于大豆中多酚类化合物,通常以糖苷的形式存在。大豆异黄酮是天然存在的一种荷尔蒙,又称作植物雌性激素。大豆异黄酮具有抗心血管疾病、抗氧化以及缓解女性更年期症状等多种生理活性,对人体健康有促进作用,愈加受到人们重视。  相似文献   

5.
大豆异黄酮是大豆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次级代谢产物,属于黄酮类化合物。大豆异黄酮与雌激素有相似的结构,又称植物雌激素,具有调节人体多种生理功能的作用。本文主要综述大豆异黄酮提取方法及特点,为进一步优化大豆异黄酮提取工艺条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γ射线辐照对大豆发芽和生物活性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异黄酮和大豆皂苷是大豆中重要的活性成分,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试验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对晋大53、晋大70和晋大74种子进行处理,研究了γ射线对大豆种子的发芽率、活力指数、胚轴长以及对大豆发芽后子叶和胚轴中大豆异黄酮、皂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剂量辐照后大豆的发芽率提高,胚轴生长速度加快;说明辐照能够提高大豆子叶和胚轴中大豆异黄酮含量,而对子叶和胚轴中的皂苷含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大豆异黄酮具有多种生理功效,但自然界中分布有限且不易为人体吸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含量,以水解后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在水解液中的浓度为指标从而确定大豆异黄酮水解效果。采用二次旋转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大豆苷元、染料木素浓度与大豆异黄酮水解条件的关系,盐酸水解大豆异黄酮最佳工艺参数为:水解时间200min、水解温度95℃和水解盐酸浓度6mol.L-1。  相似文献   

8.
大豆细胞悬浮培养是将大豆细胞及细胞团培养于液体培养基中的方法,应用于大豆多种研究领域。从不同的外植体包括子叶、子叶节、下胚轴、幼胚、茎培养大豆细胞的方法,外源诱导物及前体对细胞积累大豆异黄酮以及诱导物对细胞合成和积累大豆抗毒素诱导效果进行综述。大豆异黄酮和抗毒素是大豆产生的两类具有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物。在此基础上,指出诱导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旨在通过增加诱导子的选择而促进大豆细胞合成更高水平抗毒素及异黄酮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9.
大豆及大豆制品中异黄酮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异黄酮是一类具有重要生化活性的化合物,在大豆和大豆制品中含量丰富。本文综述了大豆及大豆制品中异黄酮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①大豆和大豆制品中异黄酮的结构、种类分布和含量;②品种和栽培环境对大豆中异黄酮含量和种类分布的影响;③加工对大豆制品中异黄酮含量和种类分布的影响;④大豆异黄酮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大豆异黄酮对人体的保健功能日益被人类所重视,其加工业逐渐形成了一个新兴产业。大豆子粒是大豆异黄酮加工产业的源头,其对大豆子粒中异黄酮含量遗传规律和影响因素的认识非常重要。文章从大豆异黄酮含量形成的遗传及生态角度对当前国内外研究加以概述,并对黑龙江省大豆异黄酮生产的相对优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对大豆异黄酮的结构与功能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异黄酮是一类具有生理活性的物质,它主要包括染料木黄酮、大豆黄素、黄豆苷元。介绍了近年对大豆异黄酮在结构特征、功能研究等方面的研究情况,并对未来开发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大豆黄酮(Daidzein,Da)存在于豆类、牧草(如三叶草)、谷物、水果和蔬菜等众多饲料或食品中,因大豆及其他豆科植物是大豆黄酮的主要来源,故又称大豆甙元。其化学名称7,4′-二羟基异黄酮,C15H10O4,属多酚类化合物。在常温下为白色粉末,无味、无毒、不溶于水,在醇和酮类溶剂中具有一定的溶解度,极易溶于二甲基亚砜。大豆黄酮是异黄酮类植物雌激素的一种,具有弱的雌激素和抗雌激素样的双重作用,国内外报道该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和抗癌活性,以及调节内分泌和增强免疫、提高奶牛的泌乳量等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观察大豆异黄酮对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将昆明种小鼠分为4组,分别灌服大豆异黄酮0、25、50、1OOmg/(Kg·d),连续42d.末次灌胃后断头处死,取出有关组织测定GSH、MDA、SOD、GSH-Px等指标.用组织提取液进行大豆异黄酮体外抗氧化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异黄酮可降低肝、肾组织中的MDA含量,提高肝及全血中GSH水平,增强肝、肾组织中SOD及GSH-Px活性.在体外试验中,大豆异黄酮能抑制肝线粒体的脂质过氧化.大豆异黄酮具有显著提高小鼠抗氧化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乙酸乙酯萃取大豆乳清中大豆异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乳清是工业上生产大豆分离蛋白的副产物,其中含有乳清蛋白、低聚糖、异黄酮等营养成分。大豆异黄酮由于具有抗癌、抗氧化、预防骨质疏松等生理功能而倍受人们关注。试验对用乙酸乙酯从大豆乳清中萃取大豆异黄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3次萃取后,大豆乳清中的异黄酮有87.2%转移到乙酸乙酯相中。采用乙酸乙酯萃取的方法从大豆乳清中分离异黄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大豆异黄酮生理功能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豆异黄酮(Soybean isoflavones ISO)是大豆中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具有雌性激素的作用,被称之为植物雌激素,近年来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具有抗癌,防止心血管疾病等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就大豆异黄酮的结构和含量,生理活性作用,保健功能,分离制备及其应用前景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大豆异黄酮片对肉仔公鸡免疫功能的影响,将120只1日龄AA肉仔公鸡随机分为4组,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分别对试验组灌胃大豆异黄酮片30、100、200 mg/kg(bw)3个剂量.在试验14、28、42天采血和剖杀,探讨不同剂量水平大豆异黄酮对肉仔公鸡免疫机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大豆异黄酮可促进法氏囊和脾脏的发育,并且随剂量变化更为明显,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随剂量的变化也较明显;T淋巴细胞的EtRFC%形成试验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给予大豆异黄酮可以增加肉仔公鸡的T淋巴细胞数目,使细胞免疫功能加强(P<0.05),但是高剂量与低剂量组之间差异并不显著(P>0.05).该研究显示大豆异黄酮片可以促进肉仔公鸡免疫系统的发育,增强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大豆异黄酮属异黄酮类植物雌激素,具有较强的雌激素样活性,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植物中,在畜禽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大豆黄酮,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动物繁殖力和分泌能力以及促进动物生长等生理作用,是一种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的新型饲料添加剂。本文主要对大豆异黄酮的来源、理化性质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和作用机理进行了概述,为大豆异黄酮的进一步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大豆异黄酮在畜牧生产上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异黄酮(Soybeanisoflavones,简称ISO)是一类从大豆中分离提取出的、具有异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和主要活性的成分,是大豆生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在人类具有抗氧化、抗癌、预防骨质疏松症、预防心血管疾病、改善妇女更年期障碍、抗衰  相似文献   

19.
<正>0引言大豆异黄酮(soybean isoflavones)是大豆生长过程形成的次级代谢产物,被称为"植物雌激素",是大豆中一类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1]。大豆异黄酮具有异黄酮类化合物典型结构,包括三种游离型异黄酮苷元和九种结合型大豆异黄酮。游离型异黄酮苷元是大豆异黄酮主要生理活性成分,包括染料木素(Genistein)、大豆苷元(Daidzein)和黄豆黄素(Glycitein);结合型大豆异黄酮分别为葡萄糖苷型异黄酮:染料木苷(Genistin)、黄豆苷(Daidzin)、大豆黄苷(Glycitin);乙酰基葡萄糖苷型异黄酮:乙酰基染料木苷(Acetylgenistin)、乙  相似文献   

20.
大豆异黄酮糖苷在抗氧化、治疗癌症和改善糖尿病疾病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豆异黄酮的生物利用度主要取决于其存在形式,水解后生成的游离型糖苷才能被小肠壁吸收。本文介绍大豆异黄酮水解制备方法和纯化方法,为大豆异黄酮水解工艺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