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Y染色体大概是哺乳动物中最为神秘的染色体,因为它是决定雄性表型的染色体。究竟Y染色体上有多少编码基因以及它们各自的功能,尚不清楚,但至少在人的Y染色体发现有个重要的结构基因叫做TDF(睾丸决定因子)基因,科学家认为是这个基因  相似文献   

2.
生殖生物免疫研究,自从 Landsteiner 等(1899)在动物中首次发现精子抗体以来,现已发现精子具有多种抗原,不仅有血型抗原,还有组织相容性抗原……等。Wachtel.G.C 细胞等在1974年发现一个与 Y 染色体连锁的抗原——组织相容性 Y 抗原,存在于 Y 染色体的精子膜上,是一种糖蛋白质。日本小野等(1979)又在人体细胞内已提取出“H—Y 抗原”。H—Y抗原在性别分化上具有重要意义。细胞遗传学研究,发现公牛体细胞的间期核中则缺乏 X 染色质,表明这与性别有关。  相似文献   

3.
家畜Y染色体分子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Y染色体分子遗传多样性研究主要包括Y染色体单核苷酸(Y-SNP)多态性、Y染色体微卫星(Y-STR)多态性及Y染色体基因拷贝数变异(CNV)。Y-SNP和Y-STR多态性分析是研究早期动物起源、驯化历史及迁徙路线的理想技术手段,同样对于研究现代动物的父系遗传多样性与起源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而CNVs作为一种最近发现的在哺乳动物Y染色体广泛存在的多态性也逐渐受到关注。论文综述了几种重要家畜在Y染色体分子遗传多样性与起源进化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在性别控制中,最理想的方法是分离X精子和Y精子,这样就可以按照对后代性别的需要用X或Y精子授精。分离X、Y精子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门课题,到目前为止,研究者们已使用或试验了多种方法,本文就精子分离方法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Y精子的F小体检测 Caspersson等(1968)以奎纳克林——马斯塔德氏法对男性染色体染色,发现Y染色体长臂发出的荧光比其他染色体强,并且在分裂期间细胞中发现很亮的斑点,这种亮点称为F小体。实验证明,显现F小体的精子一定是Y精子,而无F小体的则是X精子。39-47%的人精子显现F小体,因而可用于识别人的X、Y精子。F小体并非在全部哺乳动物精子中见到,除了人,在大猩猩和家畜的精子中均发现了F小体,因此,检测F小体亦可用于家畜精子的分离。 二、沉淀法  相似文献   

5.
肥胖基因(Obese,Ob)于1950年首次在小鼠体内被发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Zhang Y等人通过定位克隆技术从C57BL/6J(B6)突变系小鼠体内获得小鼠Ob基因cDNA的完整序列,从而掀起了Ob基因的研究高潮。肥胖基因的产物——瘦蛋白(Lep—  相似文献   

6.
正常胚胎是从卵子获得一个X染色体,从精子获得一个X或Y染色体,以此形成它的性别。最近,科学家们发现在Y染色体上有一个叫做睾丸确定因子(TDF)的单个基因。他们认为是这个基因启动了雄性性别的发育。  相似文献   

7.
关于蜜蜂的细胞学研究——西方蜜蜂,最先是由梅维斯(1907),安布拉斯特(1913)和纳奇特希姆(1913)进行的。这几位作者报道在单倍体雄蜂的生殖道有16个染色体,双倍体雌蜂有32个染色体。由于蜜蜂染色体微细,给进一步详测带来困难。有关这方面的报道是迟至1948年由桑德斯和霍尔提供的。在16个染色体中,他们鉴定有一个染色体呈钩形。曼宁(1948)命名为染色体 X。实际上这就是性染色体,为黑斯和克尔于1952年所反对。梅维斯·安布拉斯特和纳奇特希姆所发现的西方蜜蜂染色体数目为沃尔夫(1959)  相似文献   

8.
一、X、Y 精子的分离(一)两类精子的差异人们从生物学、生物化学、形态学、生物物理学、免疫学等方面对 X、Y 精子的不同点做了大量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DNA 量:已测出猪、牛、羊的 X 精子中 DNA 量比 Y 精子高2.5~4.5%。(2)头部大小:据报道,哺乳动物细胞的分裂中期赤道板上 X 染色体比 Y 染色体大得多.例如,牛的 X 染色体面积为7.85μ~2,Y 染色体为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在哺乳动物中,Y染色体对雄性发育起着决定作用,在20世纪90年代,发现了性别决定区Y连锁基因SKY(Sex-determining region Y-linked gene),到目前为止,已在大多数哺乳动物Y染色体发现了SRY基因,从而将睾丸决定因子研究引入微观领域。性别决定可能是SKY基因为主导,X、Y连锁的基因参与的常染色体编码的蛋白质联级反应,从而使个体向雄性发育,但是SKY基因只能在哺乳动物的性  相似文献   

10.
Y染色体分子遗传多样性是追溯动物起源、驯化历史和迁徙路线的重要工具,也可以用来反映动物的父系遗传多样性及用于研究群体间父系介导的杂交情况。Y染色体单倍型多样性可以分别通过Y染色体单核苷酸多态性(Y-SNP)和Y染色体微卫星多态性(Y-STR)或这二者结合起来构建精确的Y染色体单倍型。黄牛有3种父系起源(普通牛Y1、Y2和瘤牛Y3单倍型组),可以通过Y-SNP来区分,通过-STR标记可以区分Y1、Y2和Y3所具有的丰富的精细单倍型。本文汇集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内外黄牛Y染色体遗传多样性与起源进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秦川牛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秦川牛(12♂,3♀)染色体的核型、G带、C带及Ag-NOR_s的研究表明:秦川牛品种内Y染色体存在多态现象,Y染色体有中、亚中和近端着丝点染色体。中和亚中着丝点Y染色体G带和C带与普通牛(Bos taurus)相同,近端着丝点Y染色体G带和C带与瘤牛(Bos indicus)相同。根据Y染色体多态性,讨论了秦川牛起源的多元性。统计了2002个细胞的Ag-NOR_s数目,每细胞Ag-NOR_s数变化范围3~10个,平均5.473±0.316。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研究延边牛Y染色体遗传多样性以及父系起源。[方法]采用PCR扩增、直接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延边牛的2个Y-SNPs标记(UTY19和ZFY10)和2个Y-STRs标记(INRA189和BM861)的遗传多样性。[结果]Y-SNPs标记检测发现延边牛有Y1和Y2单倍型组,2个Y-STRs标记在延边牛品种检测发现只有INRA189表现多态性(98bp/102bp/104bp)。结合Y-SNPs与Y-STRs的分型结果,确定延边牛有3种Y染色体单倍型Y1-98-158、Y2-102-158和Y2-104-158,所占频率分别为0.031、0.938和0.031,其Y染色体单倍型多样度为0.1230±0.0777,表明延边牛父系遗传多样性很低,父系遗传稳定。[结论]延边牛为普通牛父系起源,其中Y2单倍型组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分析建昌马的Y染色体遗传多样性和父系起源进化,试验从建昌马公马(n=21)血液样本中提取基因组DNA,对马Y染色体上4个遗传标记位点(Y-25 345、Y-45 288、Y-45 701/977、Y-50 869)进行PCR扩增后直接测序,分析测序结果并定义马Y染色体单倍型。结果表明:在建昌马的1个遗传标记位点发现单核苷酸多态性(Y-50 869,T/A),共鉴定出2种单倍型,即CHT1和CHT2,其中CHT1单倍型占绝对优势,单倍型多样性为0.095±0.084,核苷酸多样性为0.000 36±0.000 32,Y染色体遗传多样性低。说明建昌马可能有2个父系起源。  相似文献   

14.
哺乳动物的性别决定在哺乳类,Y 染色体决定雄性性别,处显性状态。在基因型上,Y 缺如的(XO,XX,XXX)发育为雌性,不管有多少 X 染色体,只要有 Y(XY,XXY,XXXY,XXXXY)染色体存在就发育为雄性。明显的例外是罕见的(1/20 000)XX 男性和更罕见的(1/100 00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关岭牛Y染色体遗传多样性及父系起源。[方法]采用PCR扩增、限制性酶切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关岭牛Y-SNP(USP9Y基因)和2个Y-STRs标记(INRA189和BM861)的遗传多样性。[结果]发现32头关岭牛USP9Y基因的PCR产物均为552bp,其中4头牛的552bp片段不能被SspI酶切开,属于普通牛Y2单倍型组,占0.125,其余28头牛的PCR产物均可被酶切成两条带(215bp和338bp),属于瘤牛Y3单倍型组,占0.875。2个Y-STRs标记INRA189和BM861在关岭牛品种均表现多态性(88/104bp和156/158bp)。结合Y-SNP与Y-STRs的分型结果,界定关岭牛有2种Y染色体单倍型Y2-104-158和Y3-88-156,其Y染色体单倍型多样度为0.2258±0.0882,表明关岭牛父系遗传多样性很低。[结论]关岭牛具有普通牛Y2和瘤牛Y3两种父系起源,其中瘤牛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6.
1964年瑞典科学家发现瑞典红白花品种牛中染色体1/29易位(以下简称1/29易位)后,各国先后有大量报告介绍了这种易位的发现及其产生的影响。我国在1982年由于汝良等人发现内蒙古哲里木盟苏系西门塔尔牛染色体1/29易位,其后对内蒙古哲里木盟现有苏系牛进行了普查,计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从分子水平上探究夏南牛的父系遗传多态性、群体遗传结构及起源。[方法]采用直接测序、荧光微卫星分型方法。[结果]通过2个Y-SNPs标记(UTY-19和ZFY-10)分析发现,32头夏南牛属于普通牛Y2单倍型组,所占频率为100%。通过2个Y-STRs位点(INRA189和BM861)的遗传多态性分析,发现32头夏南牛在2个Y-STRs标记中均无多态性,INRA189标记只有102bp等位基因,BM861标记只有158bp等位基因。结合Y-SNP与Y-STRs的分型结果,判定夏南牛只有1种Y染色体单倍型(Y2-102-158),其Y染色体单倍型多样度为0。[结论]夏南牛只有Y2普通牛父系起源且父系遗传基础稳定、单一,这与夏南牛的培育历史相一致。  相似文献   

18.
蒙古牛和延边牛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汝杨  斯琴 《中国牛业科学》1992,18(2):18-22,F003
做了4头蒙古牛(♂)和12头延边牛(11♂,1(?))的染色体研究。做了两种牛的常规染色、C带和核仁组织者区银染色的核型和蒙古牛的G带核型分析。蒙古牛的Y染色体为亚中着丝点,而延边牛为中着丝点,存在形态上的差别,但他们的大小均位于24—25号常染色体之间。蒙古牛和延边牛的Ag—NORs均定位于2.3.4.11.28号常染色体末端,但发现延边牛的Ag—NORs也定位于21(或22)号染色体末端。根据两种牛的Y染色体和Ag—NORs多态性讨论了它们的起源问题。  相似文献   

19.
美国农业研究中心的动物生理学家劳伦斯·约翰逊最近研制成功一种激光系统,用荧光染料能分辨出带有 X 染色体的精子和带有 Y 染色体的精子。这项技术是通过测定 X 染色体和 Y 染色体精子细胞中脱氧核糖核酸(DNA)或遗传分子的不同含量进行分辨的。  相似文献   

20.
现今对移植前胚胎进行无损害性性鉴的技术有好几种,但都不够准确。“损害性”的最准确的性鉴方法是从胚胎取些细胞作遗传分析。有一种办法是通过DNA杂交来检测雄性特异的Y染色体DNA序列。较敏感而准确的方法是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并测定Y染色体DNA。在作者采用的PCR测定(下称YCD测定,即Y染色体检测)中,同时扩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