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捕食蝽是农林害虫天敌昆虫的重要类群之一。在蝽科Pentatomidae中,益蝽亚科Asop-inae的所有种类全是捕食性的,可以捕食多种鳞翅目的害虫和一些叶甲科的害虫,对抑制害虫种群数量具有经济意义。本文介绍益(?)亚科的五种捕食蝽:蠋蝽Arma chinensis Fallou、益蝽Picromerus lewisi Scott、黑益蝽P.gri-seus(Dallas)、海南蝽Cantheconidea concin-  相似文献   

2.
采用踏查与标准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系统调查了徐州半翅目异翅亚目昆虫的种类、发生与危害情况。结果表明,徐州异翅亚目昆虫共有10科34种,较历史记载的种类(5科20种)有显著增加,其中,蝽科种类最多(13种),占调查总种数的38.2%,较历史记载新增5种;缘蝽科次之(7种),占20.6%,新增5种;网蝽科和猎蝽科分别新增1种和5种。重要林木害虫有麻皮蝽、茶翅蝽、稻棘缘蝽、点蜂缘蝽、悬铃木方翅网蝽、梨冠网蝽和小板网蝽等,其中3种网蝽均为中度以上发生,特别是悬铃木方翅网蝽为重度发生,其风险性R值为1.64。蝽科的益蝽、蠋蝽、蓝蝽和猎蝽科的黑红赤猎蝽、短斑普猎蝽、暴猎蝽、黑叉盾猎蝽和黄纹盗猎蝽均为捕食性天敌昆虫。  相似文献   

3.
中黄猎蝽(Sycanus CroceouittatusDohrn)是半翅目,猎蝽科的一种捕食性昆虫,是马尾松毛虫等多种林业害虫的重要天敌。在马尾松毛虫发生的松林内常可见中黄猎蝽的成虫和若虫捕食松毛虫,对松毛虫等多种害虫的发生数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据我们了解,过去对中黄猎蝽捕食马尾松毛虫未见有报道。为了利用这种天敌昆虫,我们在  相似文献   

4.
在湛江室内和室外对锥盾菱猎蝽进行了观察研究,记述了其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捕食量。结果表明,锥盾菱猎蝽在湛江1年发生2代,以5龄若虫越冬;平均历期第一代为131.5d,越冬代为210.5d.若虫或成虫每天可捕食1~2龄马尾松毛虫幼虫1~6头。  相似文献   

5.
茶褐猎蝽是马尾松毛虫等多种鳞翅目幼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在湖南每年发生一代,11月中旬以成虫在树皮裂缝或树洞中越冬,翌年5月中旬产卵,5月下旬孵化。若虫共5龄,于10月上旬蜕最后一次皮进入成虫期。它能捕食各龄期松毛虫幼虫和蛹,其捕食量随若虫龄期的增大而增加,平均每头蝽全年可捕食各虫态的松毛虫414头,对松毛虫种群起着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蠋蝽对3种主要松毛虫的捕食功能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尾松毛虫、思茅松毛虫和云南松毛虫是湖南省3种主要松树害虫,蠋蝽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昆虫。为探究蠋蝽对3种松毛虫的控害潜能,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龄期的蠋蝽3龄若虫、5龄若虫和成虫对松毛虫3龄幼虫的捕食能力。结果表明:每个虫态的蠋蝽对3种松毛虫3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都符合HollingⅡ圆盘方程,在饱和猎物密度条件下,蠋蝽各虫态对马尾松毛虫3龄幼虫平均日最大捕食量依次为5.86头(成虫)5.10头(5龄若虫)2.79头(3龄若虫);蠋蝽各虫态对思茅松毛虫3龄幼虫平均日最大捕食量依次为4.10头(5龄若虫)4.02头(成虫)2.65头(3龄若虫);蠋蝽各虫态对云南松毛虫3龄幼虫平均日最大捕食量依次为4.27头(成虫)3.65头(5龄若虫)2.42头(3龄若虫)。其中,蠋蝽成虫对马尾松毛虫3龄幼虫控害潜能最大,a/T_h值为3.293 1。可见蠋蝽对3种松毛虫具有较大的捕食潜能,在松毛虫低龄幼虫期,选择蠋蝽成虫或5龄若虫释放防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文中记述了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猎蝽科昆虫41种,分属于6亚科31属,包括最近建立的真猎蝽亚科马氏猎蝽属(Maldonadocoris Zhao.Yuan&Cai)(2006)及环足马猎蝽Maldonadocoris annulipes Zhao,Yuan&Cai(2006)。  相似文献   

8.
不同虫态蠋蝽对黄栌胫跳甲幼虫的室内捕食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天敌繁育室内研究蠋蝽Arma chinensis对黄栌胫跳甲Ophrida xanthospilota幼虫的捕食反应,功能反应试验数据用Holling方程分别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不同虫态蠋蝽的捕食量随黄栌胫跳甲幼虫密度的增加而增加,2~3龄蠋蝽若虫对跳甲1~3龄幼虫的捕食量高于对4~5龄幼虫的捕食量,4~5龄蠋蝽若虫和成虫对跳甲4~5龄幼虫的捕食量明显高于蠋蝽2~3龄若虫的捕食量。不同虫态蠋蝽捕食黄栌胫跳甲幼虫的圆盘方程能客观反映蠋蝽捕食量随黄栌胫跳甲密度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各虫态蠋蝽对跳甲1~2龄幼虫的控制作用差异不大,但蠋蝽4~5龄若虫和成虫对跳甲4~5龄幼虫的控制作用较2~3龄若虫更强。此结果可为野外释放蠋蝽防治跳甲提供依据,跳甲低龄幼虫期可释放2~3龄蠋蝽若虫,跳甲幼虫龄期较大时以释放4~5龄蠋蝽若虫或成虫为最佳。  相似文献   

9.
应重视保护利用——蠋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蠋敌Arma custos Fabricius属于半翅目,蝽科、半益蝽亚科、蠋蝽属的一种捕食性天敌,异名茶色广喙蝽和蠋蝽。它以肉食为主可捕食40余种昆虫的幼虫,在我区各地分布广,适应性强,很有利用前途。一、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0—14毫米,体宽5—7毫米,黄褐或黑褐色,略带淡红色。全身密布细的黑刻点。触角淡黄色,第3—4节色黑。前盾片的侧片及前侧缘区色更深。足淡褐色,跗节、胫节略淡红,腿节及前足、中足的基部各有细黑点。  相似文献   

10.
长白山蝽科昆虫种类,是比较丰富的。笔者根据有关资料及现有标本,对目前已知名的31种蝽科昆虫按其地理分布情况,作出区系分析,供有关方面参考。一、长白山蝽科昆虫各亚科种数及占全国已知种数的比重据章士美报导(1985),我国蝽科昆虫440种,其中盾蝽亚科60种,荔蝽亚科32种,兜蝽亚科16种,益蝽亚科45种,短喙蝽亚科  相似文献   

11.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半翅目昆虫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1994~2002年期间,通过林间调查采集标本鉴定、查阅历史资料,查对有关单位标本等方法,对祁连山保护区半翅目(Hem iptera)昆虫种类进行了全面调查,整理记录半翅目昆虫13科71种,其中:盲蝽科16种、土蝽科1种、长蝽科8种、红蝽科1种、蛛缘蝽科1种、缘蝽科4种、同蝽科4种、蝽科21种、异蝽科1种、网蝽科3种、姬蝽科5种、猎蝽科3种、花蝽科3种。按食性分,植食性的59种,捕食性的12种。查清了它们的分布,分析了生态学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为害阔叶树木的异蝽种类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异蝽科昆虫为植食性种类,属于半翅目异翅亚目,现有90种,多数种类属于异蝽亚科Urostylinae,体中型(6—17毫米),长椭圆形,较背腹扁平;触角细长,等于或略长于其体长。本文包括异蝽亚科中的华异蝽属Tessa-  相似文献   

13.
采用踏查和灯诱等方法,系统调查了徐州市林业害虫的捕食性天敌昆虫种类、寄主和分布等情况,并根据分布范围和成虫标本采集总数,将捕食性天敌种类划分为优势种类、常见种类和稀有种类。调查结果显示,徐州市共有捕食性天敌7目26科107种,对比历史上已有记载的7目15科49种,此次仅调查到26种,另新增记录58种。调查到的84种捕食性天敌(隶属于7目25科)中,在全市分布较广的常见种类达41种,其余43种为稀有种类,仅分布在1—2个县(市、区)。41种常见种类中,分布广且成虫标本数超过10枚的优势种类共14种,分别为半翅目的暴猎蝽、褐负蝽,鞘翅目的绿步甲、黄斑青步甲、中华婪步甲、黑缘红瓢虫、异色瓢虫、十二斑褐菌瓢虫,膜翅目的陆马蜂,双翅目的黑带食蚜蝇、中华食虫虻,蜻蜓目的黄蜻和脉翅目的中华草蛉及螳螂目的中华大刀螂等。该调查首次系统查明了徐州市捕食性天敌昆虫的种类,初步掌握了它们的寄主、分布和发生等资源现状,为开展美国白蛾和杨小舟蛾等重要林业害虫的本土捕食性天敌昆虫生物学特性和保护利用技术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易观路 《广西林业科学》2004,33(1):52-53,56
在室内和室外对锥盾菱猎蝽进行了观察研究,记述了该天敌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捕食量。  相似文献   

15.
蠋蝽对榆紫叶甲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榆紫叶甲Ambrostoma quadriimopressum Motschulsky是危害榆树Ulmus spp.的重要食叶害虫,通过室内外试验探讨蠋蝽Arma chinensis Fallou对榆紫叶甲的捕食能力。在室内,选择饥饿24 h的蠋蝽3,5龄若虫、成虫3个虫态,对10,20,30,40头共计4个密度的榆紫叶甲幼虫的捕食量测定,结果在不同的榆紫叶甲密度梯度下,蠋蝽的捕食量差异不显著;蠋蝽3,5龄若虫和成虫(各5头)对榆紫叶甲卵的捕食量分别为(9.54±3.39)粒、(50.69±25.96)粒和(50.98±21.37)粒,其中3龄若虫捕食量小于成虫和5龄若虫,差异显著。野外释放蠋蝽后榆紫叶甲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6.
泡桐叶甲天敌资源及其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泡酮叶甲的天敌种类主要有黑蚂蚁、中华草蛉幼虫、二星瓢虫、Zhu蝽、二点螂、天牛卵姬小蜂、无脊大腿小蜂、蟹形猎蛛、虎蛛等,天敌综合控制率:卵期为24.1%,幼虫期为17.03%-18.55%,最高可达23.8%,蛹期为8.2%-9.6%,成虫期为5.9%-9.4%。  相似文献   

17.
采用路线调查法和标准地网捕法,对湖南东安舜皇山蝽类昆虫种类及分布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东安舜皇山共记载蝽类昆虫12科48属57种。从科级水平上分析,猎蝽科为优势科,所占比例为33.33%;从种级水平上分析,优势种十分突出,主要为瓦同缘蝽、环斑猛猎蝽和齿缘刺猎蝽。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西畴县猎蝽科昆虫多样性状况和区系特征,于2016年6月-2017年10月,对西畴县猎蝽科昆虫进行调查,采用路线调查法,利用网捕,共采集猎蝽科昆虫标本67号,隶属于2亚科10属16种。多样性分析显示,物种丰富度指数以猛猎蝽属最高,其次为彩猎蝽属;多样性指数以猛猎蝽属最高,其次为脂猎蝽属;优势度指数以犀猎蝽属、真猎蝽属、素猎蝽属和盗猎蝽属最高,其次为壮猎蝽属;均匀度指数以彩猎蝽属最高,其次为猛猎蝽属。各种数量均较少,优势种不明显。随海拔变化,猎蝽科昆虫分布存在差异,以海拔1 100-1 200m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为最高,海拔1 500-1 600m最低;同时,不同乡镇物种分布与多样性也存在差异。西畴县猎蝽科昆虫东洋区特征极显著,仅1种为东洋-古北区共有分布;同时,华南区特征明显,西南、华南、华中共有成分较多。  相似文献   

19.
榆绿毛萤叶甲Pyrrhalta aenescens是呼和浩特市危害园林植物较重的害虫之一,长期危害榆树Ulmus pumila。为有效控制其危害,提高呼和浩特市园林绿色防控技术水平,通过室内试验,研究蠋蝽对榆绿毛萤叶甲的捕食反应,功能反应数据用HollingⅡ方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蠋蝽2~5龄若虫及成虫对榆绿毛萤叶甲3龄幼虫和成虫的捕食模型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随着猎物密度增加,蠋蝽的捕食量逐渐增加,搜寻效应降低;蠋蝽5龄若虫控害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在一定空间条件下,躅蝽2~5龄若虫和成虫对黄栌胫跳甲3龄幼虫的寻找效应随着龄期和自身密度的增加而不同,2龄躅蝽若虫对跳甲的平均捕食量4头/皿时最高,3~5龄躅蝽若虫均在2头/皿时最高,而成虫躅蝽对跳甲平均捕食量在1头/皿时为最高,此时各虫态对跳甲捕食的干扰效应最低,之后均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各干扰模型中,经χ2检验,理论值和实测值拟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