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脱膜现象,即胚胎大概发育至尾结出现期到肌肉效应期,卵膜就被溶解,放出胚体,沉入水底。胚体因失去了卵膜的保护,绝大多数不能继续发育下去,因此,降低了出苗率。鱼卵早脱膜原因较复杂,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1、亲鱼的成熟度较差,卵膜薄而无弹性,由于孵化过程中受机械损伤而早脱膜;人孵化用水循环使用,水中积累一定的孵化酶,引起卵膜早溶;3、将不同时间产的卵放在同一环道中套孵,早产的卵先孵化放出了孵化酶,因而使晚产的,胚胎尚未发育完全的卵提早脱膜;4‘孵化用水不清洁,含氧量低,胚胎在低氧的情况下,孵化腺的分泌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幼鳜阶段的病害,已成为大力发展养鳜的一大障碍,给生产单位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根据最近两年的实践及调查研究,初步找出了鳜鱼人工繁殖和幼鱼阶段常见疾病的病因及防治方法,现简述如下:一、水霉病1.病因:是水霉及绵霉寄生所致。对鳜自的卵危害特别严重。2.症状:鳜鱼在孵化过程中易感染此病。鳜鱼卵被感染后,其霉菌的菌丝馒入卵膜,卵膜外部的菌丝丛生在水中,俗称“太阳卵”,造成鳜卵大批死亡,严重影响孵化率。3.防治:①孵化用水一定要清新,溶氧量高,避免使用混浊或者已过污染的水源。②用生石灰水严格清洗孵…  相似文献   

3.
梁久梅 《齐鲁渔业》2008,25(6):51-51
在鱼苗孵化过程中,提前脱膜和出现畸形胚胎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出苗率。提前脱膜多发生在胚胎发育的尾鳍出现至肌肉效应期这段时间,卵膜破裂或者溶解,失去卵膜保护的胚体沉入水底而死亡。发生的原因:一是鱼卵质量差,或是鱼卵过熟,卵膜脆薄而弹性差,极易破损;二是孵化池内壁粗糙,易使随水流翻滚浮动的鱼卵卵膜被划破;三是放卵密度过大,或是孵化用水水质差,pH值偏低或偏高等;四是几个孵化池同时使用循环水,而各个孵化池进卵的时间又先后不一,早进入孵化池孵化的鱼卵早脱膜,释放到水中的卵膜溶解酶随循环水进入后放鱼卵的孵化池,引起后人池孵化的鱼卵提前脱膜。  相似文献   

4.
正在虹鳟受精卵孵化过程中,霉菌游动孢子伺机附着于坏死卵上,并开始发芽形成菌丝。菌丝除寄生于坏死卵外,还可蔓延侵入附近的正常卵,如不及时处理,会导致周边鱼卵感染水霉,黏连更多的正常卵。水霉病的防治一直是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较为棘手的一个难题,自2002年我国全面禁止孔雀石绿以来,有效防治水霉病的药物长期处于空白,同时孔雀石绿  相似文献   

5.
大口鲇是一个新的优良养殖品种。我们在几年的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现这种鱼的抗病力较强,成鱼养殖阶段从未发生鱼病。但在鱼卵孵化、苗种培育和亲鱼饲养阶段,曾有几种鱼病发生,有的疾病若不迅速诊治,危害较大。现将这几种鱼病防治情况小结如下。 一、水霉病 1.症状及危害。该病主要在鱼卵孵化阶段发生,水温低下19(以下更为严重。首先是在寡卵上滋生棉絮状水霉菌丝,随之在好卵上蔓延滋长,菌丝侵入卵膜内,夺取营养,破坏胚胎发育,传播发展很快,若未及  相似文献   

6.
深秋 《齐鲁渔业》2003,20(3):14-14
在鱼苗孵化过程中,提前脱膜和出现畸形胚胎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出苗率。提前脱膜多发生在胚胎发育的尾鳍出现至肌肉效应期这段时间,卵膜破裂或者溶解,失去卵膜保护的胚体沉入水底而死亡。发生的原因,一是鱼卵质量差,或是鱼卵过熟,卵膜脆薄而弹性差,极易破损;二是孵化池的内壁粗糙,易使随水流翻滚浮动的鱼卵划破  相似文献   

7.
2012年4—6月,在赣州、吉安、南昌等地的水产苗种生产大县开展"美婷"制剂对感染水霉的鱼卵、鱼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美婷"制剂对防治"四大家鱼"鱼卵水霉病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降低鱼卵水霉发病率,提高出苗率;但对黑尾近红鲌及斑点叉尾鮰鱼卵的发霉率、出苗率效果不显著,这可能与鱼卵受精率、孵化用水水质有关。另外,对发病池塘的草鱼水霉病防治效果显著,能很好的防治水霉病。  相似文献   

8.
甲壳动物十足目的大多数种类,其受精卵自产出后就附着于亲体腹部,并完成胚胎发育过程直至孵化,这对于胚胎的发育、保护和幼体散布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胚胎的附着机制较为复杂,与刚毛、卵柄、卵索、卵膜和黏液腺有关:卵柄和卵索的形成决定了胚胎发育的顺利进行;卵膜的变化影响着胚胎的附着;黏液腺在胚胎附着过程中形成卵柄和外层卵膜,胚胎是依靠卵柄或卵索附着于腹肢的刚毛上,进而完成胚胎发育过程。本研究采用常规组织学和扫描电镜的方法研究了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胚胎及其附着结构。结果表明,胚胎附着与母体腹肢的结构、黏液腺分泌的黏液相关,也与胚胎表面结构、次级卵膜的形态和结构密切相关。原肢底节和内肢刚毛密而长,基部有细小的分支,有利于胚胎的附着,外肢刚毛羽状则有利于胚胎的托附和保护。抱卵雌虾腹肢的原肢和内肢上布满腹肢黏液腺分泌的黏液;携卵刚毛中空、壁厚,刚毛外壁由微绒毛状结构组成,扩大了携卵刚毛的表面积,以利胚胎附着。胚胎外表面由初级卵膜和次级卵膜组成,次级卵膜主要由卵巢黏液腺分泌的黏液参与形成。排卵时,受精卵依靠坚韧的次级卵膜相互粘连,同时,部分受精卵在刚毛上滑动、旋转,并借助次级卵膜逐渐形成了卵柄或卵索固着在腹肢刚毛上。从受精卵到胚胎孵化,胚胎之间最主要的连接方式是依靠次级卵膜的连接。胚胎的表面有许多褶皱和黏液,利于胚胎的附着以及胚胎对溶氧和小分子物质等的通透。以上结构与附着相适应,保证了胚胎发育的顺利进行和幼体的正常孵化。本研究旨为进一步认识甲壳动物胚胎附着机制、胚胎发育和人工育苗的研究提供参考。[中国水产科学,2007,14(1):67-73]  相似文献   

9.
由于名优鱼苗运输过程中死亡率较高,越来越多养殖户从外地买进鱼卵自己孵化,以节约成本。 科学运输鱼卵的方法是采用湿运法:使鱼卵保持湿度,经常淋水。这样鱼卵不易生水霉,孵化率高,管理也方便。当鱼卵胚胎达到肉眼见到“眼点”时,再行搬运。发现眼点后的卵胚胎对氧的要求较低,每立方米可装卵粒200~300万。盛卵器  相似文献   

10.
鱼卵孵化中异常现象及其处理在鱼卵孵化过程中,提前脱膜和出现畸形胚胎等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出苗率。提前脱膜多发生在胚胎发育的尾鳍出现至肌肉效应期这段时间,卵膜破裂或溶解,失去卵膜保护的胚体沉入水底,并致死亡。发生的主要原因,一是鱼卵质量差,或是卵子过...  相似文献   

11.
杨秋玲 《淡水渔业》1975,(10):27-28
水霉菌对渔业危害性很大。但还没有一种既能杀死水霉菌的菌丝和孢子,同时又对鱼卵和仔鱼无害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如采用各种化学药剂处理感染水霉菌的卵,则卵容易受到化学药品的损害。  相似文献   

12.
黄颡鱼常见疾病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果 《内陆水产》2001,26(10):34-34
随着人工养殖黄颡鱼集约化程度的逐渐提高,势必造成黄颡鱼病害增多,危害增大,现将黄颡鱼养殖中出现的几种疾病介绍如下,以供参考。1水霉病病原水霉菌病因鱼苗在捕捞、运输、放养时受到机械损伤或冻伤或敌害生物侵袭,伤口感染水霉菌所致。病状肉眼可见病鱼伤处生有毛状菌丝,呈灰白棉毛状,食欲不振,焦躁不安,最终消瘦致死。鱼卵感染水霉菌,可见鱼卵上布满菌丝,变成白色绒球状,最后成为死卵。防治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可减少疾病发生;2在捕捞、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要求动作轻、快,避免鱼体受伤;3用1%孔雀石绿…  相似文献   

13.
水霉病的预防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霉病又称肤霉病或白毛病,是水产动物真菌病之一,引起这种病的病原体在我国淡水水产动物体表及卵上发现共有十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水霉和绵霉,此类菌对温度适应范围广,5~26℃均可生长繁殖,最适温度13~18℃,水质较清的水体中生长较好。对寄主也无严格选择性,各种饲养水产动物,从卵到各龄鱼都可感染,造成此病的因素大约有:一是受伤或局部的组织坏死;二是水温剧烈变化(抵抗力下降,组织变坏);三是在季节交替时易发生;四是卵堆积(造成局部缺氧,卵膜开始腐烂被感染)。水中自由游动的水霉的动孢子侵入伤口或卵膜,吸…  相似文献   

14.
为了准确鉴别在南黄海海区(33°49'N,122°10'E)采集的附着在海藻上的鱼卵种类,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遗传学方法开展了综合鉴别研究.在光学显微镜下:卵呈微扁圆形,卵径1.95~2.38mm,粘着沉性;卵黄间隙较窄,卵黄囊呈乳白色,无龟裂;卵膜平滑,在其表面有5~7根细长角质管状卵膜丝;多油球数不定(4~145),油球径0.05~0.50mm,油球在卵黄囊中的位置随不同发育时期而不断发生变化;胚体处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其特征符合颌针鱼目鱼卵的特征.在扫描电镜(SEM)下观察:鱼卵受精孔明显,位于动物极的卵膜丝之间,外缘孔径12.3μm;卵膜壁孔不明显,在卵膜表面有大量颗粒状突起,密度约为50ind·100μm-2.遗传学分析结果显示:鱼卵与沙氏下??鱼mtDNA Cyt b基因片段序列之间无差异,遗传距离为0,而与其它颌针鱼目鱼类序列间差异达18.72%~21.3%,遗传距离在21.9%~26.4%之间.NJ分子系统树的聚类结果也显示鱼卵与沙氏下(鱵)鱼序列聚为一支,它们共享一个单倍型,而与其它颌针鱼目鱼类序列分为两大支,其亲缘关系较远.以上分析结果表明该鱼卵为沙氏下(鱵)鱼卵.  相似文献   

15.
<正>水霉病又称肤霉病或白毛病,是鱼类常见疾病之一,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早春、晚冬最为流行,各种鱼类均可感染发病。引起这种病的病原体在我国淡水水产动物体表及卵上共发现10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水霉和绵霉,此类菌对温度适应范围广,5~26℃均可生长繁殖,最适温度13~18℃,水质较清的水体中生长较好。对寄主无严格选择性,各种饲养的水产动物从卵到养成都可感染。造成此病的因素一是受伤或局部组织坏死,二是水温剧烈变化(抵抗力下降、组织变坏),三是在季节交替,四是卵堆积(局部缺氧,卵膜开始腐烂)。水中自由游动的水霉动孢子侵入伤口或卵膜,吸取皮肤及其组织内的营养而  相似文献   

16.
杨明生 《淡水渔业》2001,31(6):58-59
20 0 1年 4月对彭泽鲫鱼卵感染水霉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设计了 11个处理组 ,对受精卵、未受精卵、死胚卵进行了观察 ,孵化 116h均未见到霉卵出现。另外探讨了孔雀石绿对胚胎发育的影响 ,使用孔雀石绿处理 ,浓度在 2 0mg L内 ,每次不超过 10分钟对胚胎发育是安全的 ,但会明显延迟出膜时间  相似文献   

17.
黄、渤海区分布的硬骨鱼类鱼卵几乎涵盖了所有鱼卵生态类型。本研究借助扫描电镜观察技术对近年来黄、渤海渔业资源监测调查期间采集的15种不同生态类型鱼卵卵膜和受精孔区亚显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以阐明其亚显微结构并总结提炼可用于鱼卵形态分类的特征,同时将相应鱼种产卵场环境因子引入到卵膜形态特征的认识中,以揭示其生境适应性。结果显示不同生态类型或不同鱼种卵膜形态不尽相同,浮性鱼卵和口含鱼卵卵膜较薄,沉性鱼卵和具卵膜丝鱼卵卵膜较厚;浮性鱼卵卵膜表面壁孔密度、卵膜外表面呈现的蚀刻或特殊结构以及受精孔形状类型,沉性鱼卵卵膜黏膜层表面结构、受精孔形状类型,具卵膜丝鱼卵卵膜丝数量、着生位置及受精孔形状类型,口含鱼卵受精孔区形状及周边附着丝数量等均可用于鱼卵形态分类。鱼卵卵膜和受精孔区亚显微结构差异与鱼种系统分类地位、产卵场环境和地理分布区相关联。鱼卵卵膜表面结构可以作为区分鱼类科或属的性状,卵膜壁孔密度、表面呈现的蚀刻或奇异结构是鱼卵形态分类的重要依据;受精孔结构则一般具有物种特异性。卵膜结构与厚度可反映鱼卵对不同生境的适应性,而卵膜表面的许多特殊结构和装饰被认为是鱼卵应对产卵场环境的保护和适应性策略。本研究将为黄、渤海区硬骨鱼类早期生活史阶段个体发生和鱼卵形态分类研究积累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鳜病防治一、敌害鳜鱼卵与苗的敌害生物较多,小鱼虾、水生昆虫(如水蜈蚣)的成虫和幼虫,以及剑水蚤等都会大量残害鱼卵和鱼苗。防治方法:(1)孵化用水需用80—100目的钢丝布或相同规格尼龙筛绢、乙纶塑料胶丝布等过滤。(2)定期在水源中泼洒晶体敌百虫(90%以上),使水体达0.3ppm浓度,杀灭孵化用水或苗种培育用水的水源中的剑水蚤等敌害。二、真菌性疾病工.水霉病危害鳜鱼的苗种、成鱼及鱼卵。分枝多而纤细的菌丝可深入到损伤或坏死的卵膜、皮肤及肌肉。另一端则游离体外,长可达3厘米,形成肉眼能见的灰白色棉絮状菌落。防治方…  相似文献   

19.
水霉病(又称肤霉病、白毛病)是霉菌侵袭、寄生于鱼卵或受伤鱼体而致的一种常见鱼病。霉菌在水域中,一年四季均有,而以18-20℃水温生长繁殖最快,故春末夏初为此病流行的季节,冬天也常发现。每年早期产粘性卵鱼类,如鲤、鲫卵常成批成批败死于此病。鱼种操作受伤,每年死于这病也有10-20%之多。  相似文献   

20.
水霉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辉 《齐鲁渔业》2001,18(4):13-13
1 病原 我国常见的水霉病病原主要是水霉和绵霉。水霉对温度适应范围很广,5~26℃均可生长繁殖。水霉和绵霉属的繁殖最适温度为13~18℃。2 流行情况及病因 危害多种淡水养殖鱼类及河蟹、鳖、虾和蛙等水生动物。在我国养殖地区广泛流行,寄生鱼类的水霉菌对寄主无严格的选择性,一般在早春和晚冬最为流行。越冬的鱼种和冬季在成鱼池放养的鱼种,在第2年3~4月份最容易发生水霉病。 由于鱼的皮肤遭受损伤,水中自由游动水霉的孢子侵入伤口,吸取鱼皮肤内的营养萌发、繁殖。菌丝的一端象树根一样着生于鱼的皮肤组织内,其余大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