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问:小麦白粉病用什么药防治好?答:戊唑醇、烯唑醇、己唑醇、氟环唑、苯甲·丙环唑等唑类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有较好的防效,而且持效期长达15天以上。由于三唑酮在生产上应用多年,小麦白粉病菌对该药的抗药性不断上升,导致防效下降。该药与戊唑醇、烯唑醇、己唑醇等唑类杀菌剂存在交互抗性,在白粉病菌对三唑酮产生较强抗性的地区,用其他唑类杀菌剂防治效果往往也不好,宜换用嘧菌酯、吡唑醚菌酯、醚菌酯等药。病菌容易对嘧菌酯、吡唑醚菌酯  相似文献   

2.
<正>为明确氰烯菌酯与己唑醇不同比例混配对小麦纹枯病菌联合作用类型,泰山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科研人员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氰烯菌酯与己唑醇及其5种配比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氰烯菌酯与己唑醇及其1:5、1:7、1:9、1:11、1:13等混配组合对禾谷丝核菌的EC50分别是0.212、0.339、0.227、0.207、0.213、0.315、0.320毫克/升,5种混配组合对禾谷丝核菌的增效系数(SR)分  相似文献   

3.
<正>问:防治小麦赤霉病,戊唑醇、氟环唑、醚菌酯哪个效果好?都可以用于防治吗?答:戊唑醇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高效适用药,适期足量施用对赤霉病有良好防效,有多个戊唑醇单剂及其混配剂产品登记用于小麦防治赤霉病。氟环唑与戊唑醇同为三唑类杀菌剂,但对赤霉病的防效不如戊唑醇,一般不单用该药防治赤霉病,生产上多选用其与吡唑醚菌酯的混配剂唑醚·氟环唑防治。醚菌酯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适期足量施用对小麦赤霉病有良好防效。目  相似文献   

4.
<正>截至2015年2月底,在我国登记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农药品种主要包括:一、单剂: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福美双、咪鲜胺、氰烯菌酯、己唑醇、氨基寡糖素、低聚糖素等。二、复配制剂:多菌灵·三唑酮、多菌灵·戊唑醇、多菌灵·咪鲜胺、多菌灵·井冈霉素、多菌灵·硫磺、多菌灵·烯肟菌酯、多菌灵·烯唑醇、多菌灵·氟环唑、甲基硫菌  相似文献   

5.
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杀菌剂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定表明,己唑醇、戊唑醇抑制小麦纹枯病菌菌丝生长的活性明显高于多菌灵、甲基硫菌灵、萎锈灵、嘧菌酯、眯鲜胺、啶菌恶唑、井冈霉素、甲基立枯磷、五氯硝基苯、恶霉灵、福美双、百菌清、丙森锌、代森锰锌;5%己唑醇微乳剂、12.5%戊唑醇水乳剂及25%阿米西达悬浮剂对麦苗上纹枯病菌的毒力高于50%多菌灵可湿粉、70%甲基硫菌灵可湿粉、5%井冈霉素可溶粉、40%达科宁悬浮剂、25%敌力脱乳油、40%氟硅唑乳油、10%世高水分散颗粒剂、20%甲基立枯磷乳剂、40%卫福悬浮种衣剂和50%福美双可湿粉;福美双与己唑醇混配抑制小麦纹枯病菌增效,1:10为最佳配比,依此配成44%己唑醇·福美双可湿粉600—1200倍稀释液喷雾土壤及浸种未抑制小麦生长及推迟小麦出苗。  相似文献   

6.
<正>问:现在地里小麦有白粉病,用什么药防治好?答:如果田间白粉病发生较重,宜及早用药;如果白粉病发生不是太重,可以考虑在小麦抽穗期结合防治赤霉病,用药兼冶白粉病。可以将嘧菌酯与丙环唑、戊唑醇、己唑醇等药混用,这些药均是防治小麦赤霉病和白粉病的高效适用药种,混用有利于取得稳定的防治效果。问:用43%戊唑醇50毫升加25%咪鲜胺50毫升预防小麦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能喷施2亩地吗?答:小麦齐穗期,可以按短信中所说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对小麦条锈病具有较好防效的杀菌剂,为新疆小麦条锈病的科学防治提供依据。通过田间药效试验,采用随机区组的方法,定点调查各处理小麦条锈病发生情况,评价供试药剂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40 g/L氯氟醚·吡唑酯SC、19%啶氧·丙环唑SC、23%醚菌·氟环唑SC和75%肟菌·戊唑醇WG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较好,防效最高达到82.64%、77.28%、71.36%和70.93%。40%腈菌唑WP、42%苯菌酮SC、430 g/L戊唑醇SC、43%氟嘧·戊唑醇SC和48%苯甲·嘧菌酯SC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效为61.11%~64.89%。建议在生产上推广240 g/L氯氟醚·吡唑酯SC、19%啶氧·丙环唑SC、23%醚菌·氟环唑SC、75%肟菌·戊唑醇WG、40%腈菌唑WP、42%苯菌酮SC、430 g/L戊唑醇SC、43%氟嘧·戊唑醇SC和48%苯甲·嘧菌酯SC的轮换使用,有效控制小麦条锈病危害,提高粮食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8.
正问:苯甲·嘧菌酯对小麦白粉病和赤霉病防治效果怎么样?答:苯甲·嘧菌酯对小麦白粉病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对赤霉病有一定防效,不建议专门单独用来防治赤霉病。嘧菌酯会刺激赤霉病菌产生DON毒素,使麦粒DON毒素含量提高。河北威远生化农药有限公司的325克/升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含苯醚甲环唑125克/升、嘧菌酯200克/升,登记用于小麦喷雾防治白粉病,每公顷纯药推荐用量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药剂防治是减轻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的关键。据中国农药信息网数据显示,我国登记用于小麦赤霉病的制剂产品共309个(截至2019年8月),其中登记数量较多的为甲基硫菌灵、多·酮、戊唑·咪鲜胺、多菌灵、戊唑·多菌灵、福美双,占到了总登记证数量的61.56%,涉及相关的活性成分有30种,主要为多菌灵、甲基硫菌灵、戊唑醇、咪鲜胺、福美双、三唑酮、氟环唑、己唑醇、硫磺、井冈毒素、烯肟菌酯、氰烯菌酯以及2019年最新批准的丙硫菌唑等。  相似文献   

10.
10种杀菌剂及其混配剂对骏枣黑斑病菌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旨在筛选出能有效防治南疆骏枣黑斑病的药剂,减少农民用药的盲目性,从而提高病害防治水平,增强枣园经济效益。室内毒力测定采用孢子萌发法,首先在预试验的基础上确定杀菌剂浓度使用范围,然后测定杀菌剂的室内毒力。试验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EC50值毒力最高,其EC50值为0.0373 mg/L。其次为50%氟硅·嘧菌酯AS、80%多菌灵WP及10%苯醚甲环唑WG,其EC50值分别为16.0752 mg/L、43.8137 mg/L、63.198 mg/L。50%戊唑·咪AS毒力最差,其EC50值为7007.383 mg/L。农药混配试验结果表明:80%多菌灵WP与25%吡唑醚菌酯EC以A(6:1)和B(3:1)及E(1:6)混配其共毒系数分别达到698.3147、5131.721和322.2999,增效作用明显。25%吡唑醚菌酯EC、50%氟硅·嘧菌酯AS、10%苯醚甲环唑WG和80%多菌灵WP药剂对骏枣黑斑病菌毒力相对较强,可进一步在生产上试验应用。  相似文献   

11.
正为有效防治白菜黑斑病,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研究人员通过室内试验(生长速率法)对白菜黑斑病菌进行毒力测定,测定了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嘧菌酯、戊唑醇等4种杀菌剂对白菜黑斑病菌的抑制程度,分别计算EC50值,并筛选出效果较好的2种药剂进行复配,计算了增效系数。结果表明,4种药剂的EC50值分别为0.176、3.315、14.707、0.170mg/kg,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苯醚菌酯与戊唑醇混剂对小麦赤霉病菌的联合毒力及对赤霉病、小麦籽粒DON毒素和白粉病的田间防效,开发防治赤霉病的新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检测了苯醚菌酯、戊唑醇及其11种配比混剂对赤霉病菌的毒力,并进行了最佳配比制剂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苯醚菌酯与戊唑醇配比为1:9时增效系数为2.0804,增效作用最显著。田间药效试验中,37%苯醚菌酯·戊唑醇SC 450 g/hm2对赤霉病病指防效和DON防效分别为92.86%和89.49%,2次药后21 d对白粉病病指防效为85.84%,均高于常规药剂多菌灵和戊唑醇,并且对小麦生长安全。37%苯醚菌酯·戊唑醇SC对赤霉病和籽粒DON毒素防效优良,同时对白粉病兼治效果良好,可开发为赤霉病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13.
<正>为了筛选针对枸杞炭疽病的高效低残留农药,甘肃省白银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研究人员选用戊唑醇等6种药剂,就其药效及农药残留情况进行了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第7天,43%戊唑醇SC2000倍液、40%氟硅唑EC6000倍液、50%异菌脲WP1000倍液、25%嘧菌酯SC 1000倍液、25%苯醚甲环唑EC 1000倍液和50%多菌灵WP500倍液对枸杞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7.00%、  相似文献   

14.
正为明确吡唑醚菌酯·氟环唑复配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及对小麦生长的安全性,江苏省宜兴市农业科技人员特进行了小麦田间药剂大区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氟环唑复配剂对小麦赤霉病具有明显的防效:在小麦扬花初期用药1次,每667m~2用吡唑醚菌酯·氟环唑50~100m L对水30kg喷雾防治,防  相似文献   

15.
<正>苯甲·醚菌酯是苯醚甲环唑与醚菌酯的混配剂,其中苯醚甲环唑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较差,醚菌酯对小麦赤霉病有良好的防效,该药可以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据山东省东明县植物保护站张冬菊介绍,试验用30%醚菌酯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试验  相似文献   

16.
氰烯菌酯与己唑醇对小麦纹枯病菌联合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氰烯菌酯与己唑醇不同比例混配对小麦纹枯病菌联合作用类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氰烯菌酯与己唑醇及其5种配比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氰烯菌酯与己唑醇及其1:5、1:7、1:9、1:11、1:13等混配组合对禾谷丝核菌的EC50分别是0.212、0.339、0.227、0.207、0.213、0.315、0.320 mg/L,5种混配组合对禾谷丝核菌的增效系数(SR)分别是1.35、1.52、1.51、1.02、1.02;对立枯丝核菌的EC50分别是0.452、2.984、1.091、1.139、1.217、1.280、1.781 mg/L,增效系数(SR)分别是1.41、1.54、1.57、1.59、1.20;氰烯菌酯与己唑醇1:(7~9)混配对小麦纹枯病菌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旨在明确咯菌腈和戊唑醇复配剂抑制小麦赤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最佳药剂配比.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咯菌腈、戊唑醇及其复配剂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采用wadley的增效比率法,评价了复配剂的增效作用.结果 显示,咯菌腈和戊唑醇对小麦赤霉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0.0205 μg/mL和0.1704 μg...  相似文献   

18.
多菌灵、好力克及其复配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麦扬花期喷施多菌灵是生产上防治小麦赤霉病的主要措施,为了延缓病原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对不同作用方式的化学药剂混配及其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进行研究。研究选用95%多菌灵原药和95%戊唑醇原药测定对小麦赤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并将两者按照Horsfall方法进行不同比例的混配,对毒性比率较高的混配比例采用共毒系数方法验证其增效作用。结果表明多菌灵与戊唑醇按EC50剂量20:80的比例混配具有增效作用,在温室盆栽试验测试中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3%好力克悬浮剂以及两者混剂的防效都达到了85%以上,而且混剂1000倍防效显著高于多菌灵800倍,可用于小麦赤霉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正>浙江省农药检定管理所等单位研究人员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1种杀菌剂对杨梅褐斑病菌的抑菌活性,测定了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基线,并进行了部分药剂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嘧菌酯的抑制活性最强,EC50值为0.96mg/L;百菌清的活性最弱,EC50值为69.24mg/L;其余药剂的抑制活性依次为吡唑醚菌酯>氟硅  相似文献   

20.
<正>有读者来电:田间50%的小麦已经抽穗,能否用药防治赤霉病?计划第一次用"劲护"和戊唑醇防治,第二次用氟环唑防治,间隔几天施药好?用己唑醇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怎么样,5%己唑醇亩用量多少?赤霉病病菌在小麦开花至盛花期侵染率最高,小麦赤霉病最佳防治时期为初花期(扬花株率5%~10%),生产上可以掌握"见花就打"的原则,在田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