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河北省属资源型极度缺水地区,水资源短缺制约小麦面积扩大。要提高总产量,只有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入手。选择适应当地条件和用途的小麦品种,明确栽培技术原理后,高产的关键是应用以下技术。1提倡"两晚"技术两晚即玉米适当晚收,小麦适当晚播。玉米晚收10 d可使玉米充分成熟,每亩可增产115129kg,小麦适当晚播可适当减少小麦冬前积温以形成壮苗,避免形成旺苗。因此,"两晚"技术以"两适"技术(玉米适时收获小麦适时播种)的表述更为  相似文献   

2.
通过玉米适当晚收、小麦适期晚播,优化麦玉茬口衔接,利用常年玉米收获与小麦播种之间光热资源,在保证小麦不减产的基础上,使玉米增产。玉米晚收14 d增产7%~16%,同时机械直接收获籽粒每亩较早收减少运输、机械脱粒、人工等50~70元费用。  相似文献   

3.
阐述鲁西地区小麦适当晚播技术和玉米适当晚收技术,包括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氮肥后移技术、田间管理等玉米一增四改技术和适当晚收技术,以为小麦、玉米的稳产、高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推广玉米适当晚收增产技术简便易行,不增加农业生产成本,只通过延长玉米收获期就可以大幅度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5.
蒋向  姚书俭 《河南农业》2008,(23):38-38
玉米适期晚收、小麦适当晚播增产技术(简称“两晚”技术)是一项适用于河南省冬小麦——夏玉米种植区域的节省性增产技术。该技术能使夏玉米充分利用有限光资源提高单产,冬小麦易于形成高质量群体。节约用水用肥、防止旺长冻害,推厂应用意义很大。  相似文献   

6.
<正>辛集市常年种植小麦玉米60余万亩,笔者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总结了一项适合本地小麦玉米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即"两适、两配套、两抢、两增、两节、两灭"技术。实施此项技术后,每亩增产小麦30~40 kg,增产玉米50~60 kg,亩节水80 m3,共增收节支150~170元/亩。1"两适"即玉米适期晚收、小麦适期晚播玉米收获期应为10月1~5日,小麦播种期在  相似文献   

7.
收获期对夏玉米千粒重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玉米适当晚收、小麦适当晚播的“两晚”栽培技术,目的是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增加玉米产量,搭配实现小麦高产抗旱栽培。以不同熟期的10个夏玉米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收获期对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冀中地区夏玉米的最佳收获期为10月1日之前,同时明确了千粒重的增加与全生育期积温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日平均温度关联不大,长期缺光影响千粒重增加。  相似文献   

8.
<正> 今年,由于去冬今春气温偏低,小麦收获期一般推迟一周左右,玉米播种也相应较晚。为最大限度保证玉米高产稳产,推广玉米晚收增产(推迟收获)技术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玉米晚收增产(推迟收获)技术是在不影响小麦适期播种的前提下,充分延长玉米灌浆时间,增加粒重,提高玉米产量,改善玉米品质,是一项增产增效突出、操作简便、有很大推广潜力的实用技术。增产增效情况:把生产上常用的以玉米苞叶发黄收获推迟至籽粒乳线消失收获,需比常规收获期推迟10  相似文献   

9.
所谓"两晚",简单讲就是玉米适当晚收,小麦适期晚播. 1 "两晚"技术的优点 这项栽培技术具有四大好处:一是简单易学,容易掌握,不需要增加投资和用工,只需把玉米收获时间和小麦播种时间向后适当推迟几天即可;二是可以提高玉米籽粒的品质和商品性,增加玉米产量,玉米推迟到完熟期收获,晚收7~10d,亩产可增加35~50kg;三是有利于培育小麦冬前壮苗,提高抗寒性和抗逆性,建成合理的小麦高产群体结构,有利于小麦高产;四是可达到节水节支,在足墒播种的前提下,小麦可免浇一次冻水,既节约了水资源,又可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0.
政经信息     
《农家参谋》2008,(10):30-31
农业部在全国大力推广"双晚"技术为抓好今年秋收秋种工作,确保秋粮丰收,并为明年夏粮生产奠定良好基础,农业部办公厅日前向全国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大力推广夏玉米适当晚收、冬小麦适当晚播技术(简称"双晚"技术)。夏玉米适当晚收,有利于高效利用有限光热资源,增加粒  相似文献   

11.
正河北省南部地区光热资源较为丰富,多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或者两年三熟制栽培,小麦玉米栽培管理技术日渐成熟,产量水平连年增加,实现甚至超过了"吨粮田"的产量水平,即小麦玉米连作年产量达到1000公斤/亩以上,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进一步挖掘玉米增产潜力,加快玉米产业的持续发展,推广玉米高产集成栽培技术,是河北省南部两熟制地区实现粮食作物再获高产的关键农艺措施。1合理密植河北省南部适宜栽培中早熟玉米杂交品种,玉米杂交种从  相似文献   

12.
今年,山东省的小麦普遍晚收,夏玉米播种比常年晚7天左右。针对今年的特殊气候,山东省农业厅召开了玉米生产技术专家座谈会,分析了播期推迟对玉米生产的影响,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生产技术措施。省农业厅要求各地要以“一早(早管理)一晚(适当晚收)三防(防芽涝、防病虫害、防倒伏)”为重点,切实加强玉米田间管理。  相似文献   

13.
对小麦、玉米一年三收多熟种植模式与小麦复播玉米、小麦套种玉米两熟模式比较分析得出:采用适宜的一年三收种植模式,小麦产量可以少减产或不减产,而玉米产量大幅度提高,全年增产12;~14;.一年三收种植模式在新疆光热资源最丰富的6~8月,作物田间群体生长率(CGR)、光能利用率较好,实现全年增产.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挖掘玉米后期增产潜力,切实提高单产水平,确保玉米丰产丰收,玉米适期晚收技术是一项比较有效的技术措施,因为在玉米收获期正是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最有利于玉米灌浆的时期。因此,玉米适期晚收,有利于高效利用有限光热资源,延长玉米灌浆时间,增加粒重,提高单产。文章简要论述了玉米适期晚收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两晚”增产技术是指在冬小麦一夏玉米种植区域内,通过适当推迟玉米收获期和小麦播种期,使小麦、玉米充分发挥生产潜力的节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该技术通过延长玉米收获期、相应调整小麦播期播量就可以大幅度提高玉米产量,并实现小麦节水。“玉米晚收七八天,提高品质粒饱满;农民只要按此做,增产一成也不难。小麦晚播七八天,造墒播种保苗全;冬前好管育壮苗,节水节本能增产。”  相似文献   

16.
三门峡光热资源丰富,是玉米的适生区,但玉米产量一直低而不稳。为发挥玉米的增产潜力,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效率,特从选择优良品种、种子包衣、抢茬播种、合理密植、麦秸覆盖栽培、平衡施肥、综合防治病虫草害、适当晚收等方面介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伊川县属豫西丘陵地区,近年来,夏玉米生产中普遍存在收获偏早的问题,使玉米不能充分成熟,增产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小麦播种偏早易形成旺苗、假旺苗。应合理采取夏玉米适期晚收增产技术,合理搭配品种,合理安排玉米收获期及小麦播期、  相似文献   

18.
<正>辛集市常年种植小麦60万亩,种植玉米48万亩,是粮食生产大县。辛集市技术指导员自2007年开始推广两晚技术。根据辛集市马兰农场小麦播期试验和王口、小辛庄大面积推广"两晚两适"增产技术表明,玉米亩增产30 kg左右,小麦亩节水50~100 m3,节约纯氮2.3 kg,亩增收节支70元左右。2007年在马庄  相似文献   

19.
滑县的传统农业种植模式是小麦-玉米轮作模式,一年只收夏秋两茬。随着滑县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近几年,这种模式在滑县大寨、老庙乡逐步延伸为小麦-西瓜-玉米种植模式,一年收三茬。此种套种模式适宜大田种植,技术简单,只需掌握以下关键技术;播种小麦预留西瓜行,小麦田间管理技术,适时播种西瓜,小麦玉米间作西瓜移秧,西瓜田间技术管理,玉米播种及管理。这种种植模式,使农民增加收益30%/667m2以上,是农业增产创收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从2010年至2017年在夏县尉郭村进行小麦-玉米一年两作高产技术研究,通过采用小麦高产高效栽培关键技术:"二水二肥一拌种,宽幅播种增群体,一喷三防促粒重"和玉米高产高效关键技术:"硬茬直播,以产定肥,合理密植,综合防治,适时晚收"。使夏县尉郭村高产样板田的小麦亩产平均达到600kg左右,玉米达到750kg左右。为当地小麦,玉米高产技术提供了示范,促进了当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