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人对城市公园绿地的需求规律与特征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人在公园绿地的活动受行为能力影响较多.分析了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特征及其对公园绿地的需求,阐述了老年人在公园绿地中由自发性活动逐渐引发向社会性活动基本规律.重点是基于对南京城市绿地的调查,掌握了老年人在公园绿地中的活动内容,以及老年人活动群体性、参与性、场所性、时间性等特征.对公园绿地新建和改造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城市公园是城市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休闲场所,对维护居民身心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使用状况研究基本方法,研究石家庄市长安公园和世纪公园的使用状况,探求使用人群的特点及需求。结果表明:中、老年人成为公园的使用主体;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因人群而异;活动空间和设施安全备受关注。建议丰富公园内的活动内容,营造多种活动空间;加强公园安全文明建设,完善公园基础设施,最终达到提高公园服务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公园绿地中老年人活动特征调查——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欢  王晓俊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10298-10300
从老年人的角度,对南京市3个公园绿地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老年人的主要休闲方式是户外活动,主要选择离家近的公园绿地,公园绿地的辐射范围大多不超过2km;老年人的来园方式多为步行且行走时间不超过0.5h;老年人在公园绿地内一般有固定的活动伙伴且以运动型活动为主等。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老年人对公园利用的研究现状,从影响老年人公园利用的个人属性及客观因素两方面分析了老年人公园利用的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提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紫竹院公园使用状况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紫竹院公园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法对其进行使用状况评价。通过对使用者基本信息、游憩情况、公园设施评价和公园总体评价进行研究,分析紫竹院公园使用状况,探求使用人群特点及其需求。结果表明:1)中、老年人成为公园的使用主体;2)活动内容因不同人群而异;3)健身设施和公园管理问题受到关注。建议:1)研究和建设以中老年人为使用主体的城市公园绿地是老龄化社会必须解决的课题;2)针对不同活动内容而进行的空间组织是城市公园建设的要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有偿配合的方式对540位老年人进行实验和调查研究。得到老年人公园利用过程中视觉方面的相关指标,并据此为适合老年人利用的公园提供了具体的数据指导。  相似文献   

7.
城市公园适老性规划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绵阳市五一广场为例,通过现场调研、问卷调查及访谈等方式,研究老年人在城市公园中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及对于公园的使用需求,对比总结公园现状在适老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城市公园适老性规划设计的一般原则及公园道路、基础设施、管理等适老性规划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王欢  王晓俊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7188-17193
在对南京市3个公园绿地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重点对绣球公园的老龄使用者进行观察访问和问卷调查,对公园内的公共空间现状、老年人在绣球公园活动现状和特点进行了详细调查与分析,结合从管理部门了解的信息,综合评价出该公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并针对所存在问题提出了改造构想。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度文明的时代.在这个日益讲求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时代,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需求也逐渐被重视.本文以呼和浩特市满都海公园为例,对其无障碍建设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总结了当前满都海公园无障碍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求促进呼和浩特市城市公园无障碍和谐园林的创建.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老年人已经成为城市公园的主体部分,为了提高老年人对城市公园的利用效率,以乌鲁木齐人民公园老年使用者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和IPA分析法对公园老年人使用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影响人民公园老年人使用状况的4个要素层13个指标层的游憩感知满意度和重要性存在差异。建议通过植物进行空间的营造和隔离,注重游憩空间的场所功能;改善游憩设施的实用性和增加自然景观环境的氛围营造。  相似文献   

11.
哈尔滨市老年人在开放性公园中的活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城市老龄化及由此带来的城市社会问题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然而,目前学术界对适宜老年人的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缺乏研究.作为城市绿地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开放性公园,更是以其免费的优越性,受到老人的青睐.对于已跨入老龄化行列的寒地城市哈尔滨市而言,加强适宜老年人的开放性公园建设更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随机访谈和实地考察的方法,对哈尔滨市开放性公园进行了全面了解后,筛选出建设比较成熟,老人比较集中且满意度相对较高的古梨园、尚志公园、兆麟公园、太平公园作为研究样本,对各样本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及实地考察的方法进行研究,进而揭示出哈尔滨市开放性公园中老人的基本状况及休闲活动的基本特征,为哈尔滨市适宜老年人的开放性公园的绿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老年人生理、心理及行为的特征和需求分析,结合目前综合性公园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适宜老年人活动空间的设计原则及各种空间形式,并讨论老年活动空间中设施、色彩及植物的设计方法,以期为今后综合性公园老年活动空间规划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摸清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敞空间使用现状,我们以金沙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观察、问卷调查与访谈结合,分析游客使用开敞空间的状况.数据显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敞空间主要使用对象不同于普通城市公园,其主要群体是老年人和小孩.记录的行为模式主要包括看护、小孩玩耍及交谈等,符合此类人群特质,但也与寻常公园游客行为模式有差异.研究表明,金沙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敞空间已经成为老年人的重要活动场所,而对于外地参观的游客吸引力较低;另外,滞留的使用者主要行为模式以老年人看护小孩为主.  相似文献   

14.
为更好地建设城市开放性公园,运用POE(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中的行为观察法,以抚顺月牙岛生态公园为研究对象,了解公园的使用状况,并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表明:中、老年人为主要的使用人群;散步通行类、体育锻炼类和交流类为主要的活动类型;09:00~15:00为主要的活动时间,09:00和13:00为2个峰值.建议:建设以中、老年活动为主体的开放性城市公园;游乐设施、场地应依据使用者需求适当设置排布;服务设施合理布置.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一个老年人越来越多的社会,老年人生活模式的变化使老年人对城市公园绿地更具依赖性。文章阐述了适宜老年人城市公园绿地建设的重要意义,对其研究现状及相关设计标准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宜老年人的公园绿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浦东新区作为上海市人口最多的区域,市民对公园这个休憩场所的需求量很大,市民满意度是衡量公园体系是否完善的重要依据,体现着公园的人性化水平和各项设施的完备程度。作为公园管理者,倾听市民需求,逐步完善公园体系,提升市民满意度,形成公园、游客之间的良性循环和互动,对构建生态浦东、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浦东新区公园游客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后,从游客需求、公园现状、养管水平、市民素质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分析色彩与心理的相互作用,结合老年人的身心特征,认为老年人对环境色彩需求的规律表现为多运用暖色调、高明度对比色调以及五行色,且根据不同类型功能的场合使用兴奋色、沉寂色、前进色、后退色。实地考察了中国古典风格和现代风格两种不同形式的老年活动场所,分析其附属休闲绿地的色彩运用现状,并针对其缺陷提出一些具体建议。研究结果可为老年公寓、老年社区以及老年公园的绿地建设提供指引,以期为老年人营造出一个安全、舒适、健康的户外休闲场所。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丽阳门公园为调查对象,采用行为观测法对丽水开放性公园使用者游憩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成为公园的使用的主体;散步通行、静态休闲、交流聊天等活动类型成为公园主要活动类型;公园使用者中男性明显比女性多。建议:从使用者游憩行为特征而进行的空间组织是城市建设的要点,公园中各种广场和休憩设施的建设成为必要;公园内各类设施的数量和分布应该与公园使用者分布密度相适应。  相似文献   

19.
武汉市城市公园使用后评价(POE)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使用后评价(POE)基本研究方法,对武汉市城市公园的使用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青年人和壮年人是武汉市公园使用者的主体,居住区级公园老年人的比例相对其他级别要高;市民出游各级公园的主要方式是步行和公交车;享受自然和锻炼健身是市民最主要的出游目的;市民出游居住区级公园的频率最高,在市级公园逗留的时间最长;市民对卫生设施的满意度最高,最不满意的是服务设施,居住区级公园除健身娱乐类设施外其他满意度均最低;市级公园的管理维护最好,区级公园次之,居住区级公园最差。最后,针对不同级别公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武汉市公园改善服务设施、提高管理水平以及公园的建设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博山区汪溪湖公园为例,总结了新城社区公园景观特色营造的原则和方法,并在深入分析其现状、历史、文化背景的基础上,以景观特色营造为切入点,结合地域文化、生态环境和人性需求,创造一个既满足现代人生活的需求,又赋予地域文化特色景观的新城社区公园。同时希望本文能够对同类社区公园景观规划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