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皖棉 13号是以泗棉 3号优选系和低酚棉 8号互为父母本 ,采用人工去雄、授粉的强优势杂交棉。根据其亲本特征特性 ,总结出了“封花自交 ,病圃筛选 ,低温冷藏 ,逐年繁殖”的亲本提纯复壮技术 ;以及“集中连片 ,选择田块 ,合理配比 ,适当稀植 ,错开播期 ,调节花期 ,高产栽培 ,提高产量 ,全株杂交 ,集中成铃 ,徒手去雄 ,小瓶授粉 ,认真督查 ,保证纯度”的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2.
新品种豫棉6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豫棉6号(原豫无1309)是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利用自言的两个无毒棉新品系,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择、病圃鉴定、南繁加代和定向培育选育而成。1984年以丰产、优质、高衣分的无毒棉选系A13[(1724×48)×(321×302)]为母本与高抗枯萎耐黄萎病的无毒棉选系A14[P.D0109×(606×中31)]父本配制组合,并在海南一年三代加速选育。1985年在海南选株、选系,系号85—3A—4。1986—1989年分别参加院品系试验和河南省品种区域试验。1990年生产试验。区试和生产试验基本一致,性状  相似文献   

3.
棉花抗枯、黄萎病研究进展及其抗性鉴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我国抗枯、黄萎病种质资源材料、棉花新品种(系)、不同熟性品种和品种地区差异、抗虫棉及育种上的抗病鉴定工作研究进展。在抗病鉴定方法上,棉苗期可用人工病圃法、营养钵法、病菌毒素法,棉成株期宜用人工病圃法。  相似文献   

4.
1984年从人工病圃中选择自然变异株,经过多年连续定向筛选,于1993年育成特早熟抗病棉花新品种辽棉15号。辽宁省内外试验示范结果证明,该品种早熟性好,高抗枯萎病、抗黄萎病,比目前推广短季棉品种增产10%~20%,纤维品质优良,适应性广泛。  相似文献   

5.
对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22份旱金莲材料(高代自交,F6)的园艺性状和自交亲和性进行初步探索。结果表明:相较于自然自花授粉和自然同株异花授粉,人工同株异花授粉可以显著提高旱金莲的自交亲和性。无论是田间种植还是花盆种植,在开花Ⅱ期(开花后雌蕊柱头三分叉)对旱金莲进行人工同株异花授粉均可提高旱金莲的自交亲和性。自交亲和指数聚类分析表明:22份旱金莲材料可分为5组,其中第Ⅰ组和第Ⅳ组的自交亲和指数均大于0.9,可作为后续杂交育种的重要种质资源。该研究可为旱金莲优良自交系和新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导入南瓜DNA选育抗枯萎病西瓜新种质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子房注射法将南瓜总DNA导入西瓜,企望使西瓜和南瓜实现分子水平上的远缘杂交,从而获得整合有效控制抗病的南瓜DNA片段而不改变 受体西瓜农艺性状的西瓜新种质。用该方法在西瓜自交授粉后24h从子房顶端将15μl 南瓜DNA注射入胚囊中,经病圃田间筛选和6代自交纯化已获得5份稳定西瓜新材料。经苗期人工接种和病圃田间自然抗病鉴定,其抗病性明显提高。所获抗病材料的品质与受体无明显差异。其中2份材料的果皮色泽和花纹是不同于供受体的新变异类型。试验表明,子房注射法将外源DNA导入西瓜是一种简便实用的分子育种方法,是解决西瓜抗病种资源匮乏和遗传基础狭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高产稳产优质抗病棉新品种──苏棉9号郭长佐,黄志勇,费跃(盐城市新洋农业试验站224000)苏棉9号(原新洋396)系本站于1985年以泗棉2号与中棉所12进行杂交,其后代在枯萎病自然和人工病圃上进行多年连续选择育成的。1992~1993年参加江苏省...  相似文献   

8.
辽棉15号是辽宁省经济作物科学研究所1984年从辽1038品系中选择特早熟多铃变异株,经人工病圃多年定向培育而成的特早熟、抗病高产棉花新品种。辽棉15号高抗枯萎病、黄萎病。经病圃鉴定,枯萎病指数051%,黄萎病指数745%,黄萎病的抗性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同...  相似文献   

9.
1选育经过辽棉25号是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于2001年以特早熟高产兼抗枯黄萎病品系辽206为母本,以中早熟高产、优质品种中棉所35号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杂种一代在海南种植加代,以后各世代在所内人工病圃和非病区进行交替选择。在  相似文献   

10.
1984年我们从抗病系80-72中发现光籽天然变异株,经自交选育而成新型陆地棉光籽1号。它具有早熟、高产、品质好、抗虫、耐病、含油率高等特点。经遗传分析,利用光籽的指示性状,提供杂优利用,简化了制种工序,又使棉花增产。人工去雄授粉、不去雄人工授粉和自然开放授粉平均亩产皮棉分别比晋棉7号增产23.3%、20.5%和13.0%。  相似文献   

11.
调查了10个苜蓿品种的自然授粉和人工授粉3种自交方式处理的自交结实性。结果表明:苜蓿不同品种的自交结实率各不相同,均存在显著差异,但品种间的单荚螺旋数和种子千粒重差异不显著。人工授粉较自然授粉可显著提高同花序自交和同株内自交处理的苜蓿自交结实率。3种自交方式的自交结实率顺序为同株内自交〉同花序自交〉单花自交,同株不同花序间自交与同花序不同花间自交的结实率差异不显著,但2个处理均与单花自交处理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2.
由我校陆作楣副教授主持研究的棉花自交混繁法原种生产技术,经1989年通过省科委主持鉴定和几年推广应用,对促进棉花统一供种和提高棉花产量及品质,已取得了显著效果,正在全国推广。根据初步统计,江苏省1991年有7市13个产棉县应用自交混繁法分别建成“泗棉2号、盐棉48、苏棉3号、中棉所12、中棉所16、太仓87-2、丰抗88-1”等主要种植品种的保种圃,生产了原种25万公斤,原种一代  相似文献   

13.
<正> 试验采用有隐性突变体无腺体62—1、彭泽芽黄、子叶无紫基点和具有显性性状的徐州142、钱江9号、中棉所7号共六个品种。于棉花盛花期在人工控制下自交,研究自花授粉对棉花的自交当代和自交一代籽棉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自交处理中,除无腺体62—1自交结铃率为20.22%,显著低于自然传粉的结铃率32.87%外,其它品种的自交和自然传粉结铃率没有显著性差异,而且对籽棉的发育也没有不良影响。自交一代和自然  相似文献   

14.
玉米自交系苏80-1,由单交种鲁原单5号一代种,连续五代选株自交育成,是高抗大、小斑病,配合力高的优良自交系.1978年春,利用鲁原单5号等26个优良杂交种及其部分F_2为基本材料,进行自交系选育,一年就地春秋两代选株自交.S_0~S_2根据田间目测和室内考种,淘汰农艺性状、抗病性差的自交株、自交果  相似文献   

15.
1 亲本来源及选育经过开育12号是辽宁省开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89年以开系“8525-26”为母本,开交“8157-3-3-1”为父本,人工有性杂交后,经8年选育而成。1989年(F0)秋季按组合混收,1990年(F1)混合播种,秋季混收,1991年(F2)混合播种,秋季混收,1992年(F3)混合播种,秋季选60个单株,经室内考种选出36株,编号为8930-1……36,1993年(F4)在株行圃,秋季决选出产量高、综合性状表现好的品系开交8930-1,1994年在所内品系鉴定圃,平均产量239.8kg/667m2,比对照种开育10号增号13.0%,1995年~1996年在品系比较圃平均产量215.6kg/667m2,比开育11号增产…  相似文献   

16.
选用‘华栗3号’为材料,采用异交、自交、不授粉及自然授粉4种授粉方式探究锥栗(Castanea henryi)果实的生长发育特性.结果表明:锥栗果实生长发育期约135 d,异交、自然授粉的总苞和子房及自交、不授粉的总苞的鲜重均呈"慢—快—慢—快"的增长趋势,自交、不授粉的子房鲜重呈"慢—快—慢"的增长趋势,总苞和子房纵横径呈"慢—快—慢"增长趋势,果实成熟时总苞和子房大小均表现为异交自然授粉自交不授粉;不同授粉处理对锥栗座苞及落果的影响不同,异交、自然授粉经历了2次落果高峰期,自交、不授粉则经历了3次落果高峰期,落果最高峰均出现在花后90~105 d;不同授粉处理显著影响锥栗的结实率和空苞率,4种授粉处理的坐苞率、结实率大小均表现为异交自然授粉自交不授粉,空苞率大小表现为不授粉自交自然授粉异交.  相似文献   

17.
特早熟抗病棉花新品种———辽棉15号顾恒琴(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辽棉15号是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于1984年从辽1038品系中选择特早熟多铃变异株,后经人工病圃多年定向培育而育成的特早熟抗病高产新品种。1996年经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  相似文献   

18.
<正> 一、选育经过豫无1309系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于1974年利用自育的低酚棉新选系A_(13)和A_(14)进行有性杂交,后代经过病圃鉴定、南繁加代和定向培育,1986年决选出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等特点的豫无1309品系。1987—1989年参加河南省无毒棉区试,1990年进入河南省无毒棉生产试验。试验、示范均表现比对照种中12增产。二、产量表现1.河南省无毒棉区试:1987—1989三年16点次试验结果汇总,籽棉亩产231.2公斤,  相似文献   

19.
利用晋粱5号等高粱混合花粉对农大60、晋单21号等13个玉米受体进行了花期授粉诱导处理。结果表明,诱导玉米当代结实穗率较高,平均为67.2%,变幅为33.3%~100%;结实粒数较低,平均为3.6,变幅为1~6。诱导玉米一代株间性状差异明显,有超自交分离的突变类型,经自交后,诱导玉米二代株间性状趋于整齐一致。  相似文献   

20.
棉花新种质HA-910为泗棉二号种植群体中筛选得到的自然变异株,采用田间病圃筛选鉴定、光合特性检测、纺织品质鉴定三者相结合对其抗枯、黄萎病及丰产的能力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棉花新种质HA-910在枯、黄萎病抗性和相关光合指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中棉12号,同时还具有良好的丰产性和综合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