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养猪生产中,母猪是猪群繁殖的基础,怎样提高母猪的繁殖率,仔猪初生重和成活率,保持母猪群有强劲的生产力,是我们畜牧工作者必须应尽的职责,笔者根据近20年的临床工经验给予总结。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提高母猪生产性能的几种方法。 母猪年均产仔数曾被用作效益高低的衡量标准,但用该标准有可能得出错误结论。因为即使群体繁殖率高,但若饲料转化率低、胴体过肥,结果效益还不如繁殖率稍低,而饲料报酬高和胴体质量好的猪群。排卵率、卵受精  相似文献   

3.
在养猪生产中,母猪是猪群繁殖的基础,怎样提高母猪的繁殖率,仔猪初生重和成活率,保持母猪群有强劲的生产力,是我们畜牧工作者应尽的职责,笔者根据近30年在基层乡村走家串户,跟踪服务,反复验证加以总结,将采取的措施作以简介,仅供业内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提高母猪繁殖能力是养猪户实现高效益养殖的前提,母猪繁殖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猪场的经济效益。母猪的繁殖效率受环境、饲养管理、配种时间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提高母猪繁殖能力的关键在于科学的饲养管理,笔者就如何提高母猪繁殖能力归纳总结如下。1后备母猪的选择后备母猪是构成繁殖猪群的后备力量,建立合理结构的猪群,及时选留高质量的后备猪,是实现母猪群高产高效生产的一项基础工作。为获得四肢健壮、  相似文献   

5.
<正>1选择繁殖性能优良的品种养猪场应选用繁殖率高的公、母猪进行繁殖,并且严格淘汰繁殖率低下的个体,尤其是具有遗传缺陷的个体,如先天性死精、少精、无精的公猪,习惯性流产的母猪等。后备母猪的选留,要以产仔数高低作为选择的标准,从父、母繁殖性状高的优秀个体中选留后备母猪,如此逐渐更替,从而使产仔数高的经济性状的猪基因纯合度加大,不断提高繁育猪群的数量和质量。还要注意断奶仔猪的育成头数以及仔猪  相似文献   

6.
提高母猪繁殖率的几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规模化种猪场中,母猪繁殖率的高低是猪场经营成败的关键。影响母猪繁殖效率的因素有遗传、营养、饲养管理技术、环境条件、猪的健康水平等许多方面,根据笔者多年的生产经验,现就如何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7.
母猪繁殖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养猪效益,本文通过对优良猪种选育、适时配种、饲养管理、疾病预防等进行阐述,指出提高母猪繁殖力的综合技术措施,对指导种猪生产、提高母猪繁殖率和种猪生产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1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优化猪场的生态结构 1.1空气品质的控制 在空气质量优良的环境下生活的猪群对疫病有相对较高的抵抗力,空气质量差不仅会造成猪打喷嚏、流泪、咳嗽等不良反应,还会造成母猪发情障碍。因此,保持猪舍空气畅通,可改善母猪发情障碍,是提高繁殖率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1选择繁殖性能优良的品种 养猪场应选用繁殖率高的公、母猪进行繁殖,并且严格淘汰繁殖率低下的个体,尤其是具有遗传缺陷的个体,如先天性死精、少精、无精的公猪,习惯性流产的母猪等。后备母猪的选留,要以产仔数高低作为选择的标准,从父、母繁殖性状高的优秀个体中选留后备母猪,如此逐渐更替,从而使产仔数高的经济性状的猪基因纯合度加大,不断提高繁育猪群的数量和质量。还要注意断奶仔猪的育成头数以及仔猪断奶的个体重量,用制定选种指数的方法进行选种。  相似文献   

10.
影响养猪场业绩收入的主要原因是猪群的繁殖率,提高繁殖率首先应选拔良好的后备猪,排卵率高,管理适当才能提高母猪受胎率,为配种打好基础;公猪要产生充足的活力强的精子,把握好配种时机提高受胎率。通过控制好各种要素来提高受胎率,得到更多的一窝仔猪。一般经产猪繁殖7~9个月之间要有1~2回的发情才能提高排卵率,得到更多的一窝仔猪。  相似文献   

11.
正嵊县花猪为绍兴市优良地方猪种,因其繁殖率高,耐粗饲,肉质优良等优点,2007年列入农业部首批公布的138个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名录。嵊花种猪有限公司,为国家级地方猪保种场,现有嵊县花猪母猪250头,其中核心群160头,扩繁群90头,公猪血统6个,公猪40头,年出栏商品猪6000头。笔者对嵊县花猪6世代母猪的繁殖性能进行研究分析,探明了各血统间母猪繁殖性能差异,  相似文献   

12.
<正>对母猪群来说,如何提高母猪群的繁殖效率是企业固定资产周转率的直接反映,也是养猪企业最关心的话题。而"前沿技术"的应用无疑会对此起到很好的梳理分析和支持作用。在闫之春先生提出了"行业的技术前沿"这一概念之后,先后对繁殖猪群的环境要求、繁殖猪群和仔猪群管理软件、母猪群PSY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提高母猪的配种分娩率做了提纲挈领的  相似文献   

13.
母猪注射β-胡萝卜素可提高繁殖率 美国畜牧专家对15个养猪场共5000多头猪进行的试验表明,给母猪注射β-胡萝卜素能提高其繁殖率。 试验是这样进行的:将母猪分成两组,其中一组母猪在断奶时先肌肉注射含有200毫克β-胡萝卜素的非离子乳化剂5毫升,配种时再注射5毫升。结果,注射了β-胡萝卜素的母猪受胎率提高了12.5%,活产仔  相似文献   

14.
规模化猪场胎次比例及后备猪入群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猪场母猪生产效率的重要指标,产仔数一直受到养猪人的关注,而影响产仔数的一个重要因素——猪场的胎次结构却容易被忽视.健康的胎龄结构是从后备猪到高胎次母猪比例由高到低,保持适宜的高胎次母猪淘汰率和后备猪入群比例,才可以使猪群的胎龄结构维持在生产效率较高的水平.后备猪的入群应以保持猪群稳定为主要目的.头胎母猪单独饲养可以缓解后备猪入群带来的疾病传播压力.  相似文献   

15.
1.加强后备猪管理,及时配种后备猪对更新母猪群,提高母猪繁殖效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公猪性成熟晚,选择的公猪应比母猪大2个月,以便配套使用。  相似文献   

16.
提高母猪繁殖力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母猪繁殖力的方法陈艳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学系158308)母猪年匀产仔数曾被用作衡量效益高低的标准,但用该标准可能得出错误结论。因为即使繁殖率高,但饲料转化率低、胴体过肥、结果效益还不如繁殖率稍低、而饲料报酬高和胴体质量好的猪群。排卵率、...  相似文献   

17.
提高母猪产仔数是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要使母猪多产仔,需做好以下技术措施。 1猪甜比例要适当 母猪群体中,成年期母猪越多,繁殖率越高,经济效益也越大。因此,在母猪群体中,应多养成年猪、补充青年猪,淘汰老公猪,适宜比例为6:3:1。  相似文献   

18.
张玲清 《猪业科学》2008,25(4):64-66
胚胎死亡是影响猪繁殖率的重要因素之一.猪胚胎死亡率(按排卵数和出生时活仔猪数计算)大约为25%~40%.本文从能量与蛋白质水平、维生素、矿物质、母猪体况与采食量、饲料质量等方面,分析了猪胚胎死亡的关键因素,以期为生产者改善、提高猪的繁殖效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培育后备母猪是为了改善和提高繁殖猪群的生产性能,使繁殖母猪群保持较高的生产水平和较合理的年龄结构。然而现在的一些猪场在培育后备母猪方面的工作常常不被重视,从而造成生产效率低下,资源的浪费。要想提高猪群的生产成绩,我们应从后备母猪的选留、营养调控、饲养管理以及疾病控制等方  相似文献   

20.
猪的繁殖是养猪生产中的关键技术环节。繁殖率的高低体现在母猪年产胎数、胎产仔数以及仔猪成活率等方面。广东省金星猪场近几年来,在养猪生产上注重母猪选育与改造、种猪的科学管理、配种技术、母猪防病及仔猪早断奶等方面的研究,积极借鉴外地的先进技术,结合生产实践总结出一套母猪多胎高产的综合培育技术。通过该项综合技术的推广应用,母猪的年产胎次、产仔数和仔猪成活率分别达到平均2.12胎、11.8头和95.6%,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显著的经济效益。现将该套综合技术介绍如下:1母猪的选育与改造优良品种是提高猪群生产力的关键,要使母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