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探讨母猪日粮中添加低聚壳聚糖对哺乳仔猪生长、血液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选用24头胎次、体重和预产期相近的健康大白猪母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Ⅰ、Ⅱ组饲喂分别添加50和100 g/t低聚壳聚糖的基础日粮,试验从母猪妊娠第85天开始至分娩后第21天时结束。结果显示:①Ⅱ组哺乳仔猪腹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Ⅰ组(P < 0.05),Ⅰ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 > 0.05);与对照组相比,Ⅰ、Ⅱ组仔猪21日龄体重显著提高(P < 0.05)。②Ⅰ组仔猪血浆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甘油三酯(TG)浓度,Ⅱ组α-淀粉酶(α-AMY)、LDH活性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③Ⅱ组哺乳仔猪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皮质醇、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Ⅰ组(P < 0.05),而丙二醛(MDA)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④低聚壳聚糖组母猪初乳中免疫球蛋白G(IgG)、IgA和IgM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Ⅰ组仔猪血清IgG和IgA含量、Ⅱ组仔猪血清Ig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综上所述,母猪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低聚壳聚糖能够提高哺乳仔猪的抗氧化能力、增强机体免疫能力、降低腹泻率,从而提高哺乳仔猪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低聚壳聚糖对母猪繁殖性能、泌乳性能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24头胎次、体重和预产期相近的健康大白猪母猪,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组和Ⅱ组饲粮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50和100 g/t的低聚壳聚糖。试验从母猪妊娠第85天时开始,至分娩后第21天时结束。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低聚壳聚糖可显著增加母猪的健仔数和哺乳期平均日采食量(P0.05),显著降低母猪的产程(P0.05),且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母猪的便秘和降低母猪的背膘厚损失;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仔猪的初生窝重显著增加(P0.05),试验Ⅱ组母猪的哺乳期泌乳量显著增加(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和Ⅱ组母猪初乳中乳脂肪含量显著增加(P0.05),试验Ⅰ组初乳中尿素氮(UN)含量和常乳中精氨酸、总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3)试验Ⅰ组和Ⅱ组母猪的血浆谷丙转氨酶(GP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的血浆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总蛋白(TP)、白蛋白(ALB)、UN、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低聚壳聚糖对母猪的繁殖性能和泌乳性能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综合本研究结果,50 g/t低聚壳聚糖为母猪饲粮中的最佳添加剂量。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研究在日粮中添加绿原酸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选取48头体重相近、胎次相近、同期发情的妊娠母猪,随机分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对照组母猪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Ⅱ组、Ⅲ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00、400、600 mg/kg绿原酸。结果显示,试验Ⅱ组母猪产仔总数、产活仔数、产健仔数、仔猪初生窝重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试验Ⅱ组21 d断奶仔数、断奶窝重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试验Ⅱ组、Ⅲ组母猪血清免疫球蛋白G (IgG)、免疫球蛋白A (IgA)、免疫球蛋白M (IgM)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Ⅲ组仔猪血清IgG、IgA、IgM含量显著提高(P<0.05)。研究表明,绿原酸可以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增强母猪和仔猪的免疫力,适宜添加水平为400 mg/kg。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母猪饲粮中添加低聚木糖和活性酵母对哺乳仔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胎次、膘体及预产期相近的健康母猪27头,随机分成3组:即对照组(基础饲粮)、低聚木糖组(XOS组,基础饲粮+0.03%的低聚木糖)和低聚木糖+活性酵母组(XOS+AY组,基础饲粮+0.03%的低聚木糖+0.05%的活性酵母),每组9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试验期为妊娠100 d至分娩后14 d。结果表明:1)2个试验组的仔猪窝重和母猪泌乳量均提高,其中XOS+AY组的母猪泌乳量提高29.58%(P0.05)。2)XOS组仔猪在7日龄时血清中的Ca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XOS+AY组仔猪在7日龄和14日龄时血清中的葡萄糖(GLU)、白蛋白(ALB)、总蛋白(TP)含量,总铁结合能力(TIBC)显著升高(P0.05),氨(AMM)含量显著降低(P0.05)。3)7和14日龄XOS+AY组仔猪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分别提高了19.42%、13.57%。综上所述,低聚木糖和活性酵母能改善哺乳母猪的繁殖性能、减缓仔猪的应激反应和提高仔猪部分免疫力。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猪胎盘粉对哺乳母猪繁殖性能、血清免疫和生殖激素指标及乳成分的影响。选取36头预产期、体重、胎次相近的经产大×长二元母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9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Ⅱ、Ⅲ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3%、5%的猪胎盘粉。试验于妊娠104 d开始,至产后21 d结束。结果表明:1)试验Ⅲ组泌乳力、仔猪断奶个体均重和仔猪断奶窝重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Ⅱ、Ⅲ组仔猪平均日增重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试验Ⅲ组母猪体重损失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母猪分娩后第3天,试验Ⅱ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Ⅲ组(P0.05或P0.01),试验Ⅰ、Ⅱ、Ⅲ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Ⅲ组(P0.01),试验Ⅱ、Ⅲ组血清催乳素(PRL)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母猪分娩后第15天,试验Ⅰ、Ⅱ组血清IgA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Ⅲ组(P0.05或P0.01),试验Ⅱ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Ⅲ组(P0.05或P0.01);试验Ⅰ组血清IgM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Ⅰ、Ⅱ、Ⅲ组血清PRL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试验Ⅲ组乳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0.05),试验Ⅱ、Ⅲ组乳糖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0.05或P0.01)。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猪胎盘粉能改善哺乳母猪繁殖性能、血清免疫和生殖激素指标及乳品质。在本试验条件下,猪胎盘粉的适宜添加量为3%。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母猪妊娠后期和哺乳前期的日粮中添加茴香或大蒜素,来研究茴香和大蒜素对母猪初乳抗氧化特性及仔猪早期生长的影响。选取健康的经产母猪36头,将母猪随机地分为3组,其中对照组母猪21头,茴香组母猪7头,大蒜组母猪8头。从母猪的妊娠后期(产前第30天)至哺乳前期(产后第7天),日粮中分别添加300 mg/kg的茴香或大蒜素。结果显示:茴香组和大蒜素组母猪初乳中的T-SOD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茴香组母猪初乳中的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茴香组母猪所产仔猪的出生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7日龄时的体重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表明,茴香能够增强母猪初乳的抗氧化性能,改善仔猪的早期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质量苜蓿草粉对后备母猪生长性能、抗氧化及发情率的影响。试验选取120日龄(体重约40 kg)的后备母猪42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5头猪)。对照组饲喂不含苜蓿草粉的基础饲粮,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分别饲喂添加10%低、中、高质量苜蓿草粉(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5.1%、18.3%、20.0%;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为40.3%、34.5%、28.8%;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为50.4%、41.7%、36.2%)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0 d,正试期100 d。结果表明:1) 120~220日龄阶段,试验组母猪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母猪平均日增重最高;试验组母猪料重比与对照组相比有降低趋势,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试验Ⅲ组母猪的腹泻率和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试验Ⅲ组母猪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母猪血清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M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试验Ⅲ组母猪血浆必需氨基酸中精氨酸、蛋氨酸、缬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母猪血浆非必需氨基酸中天冬氨酸、脯氨酸、酪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试验Ⅲ组与对照组相比母猪190~220日龄的发情率显著提高(P<0.05),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母猪血清雌激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Ⅲ组母猪血清瘦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母猪血清孕酮含量与对照组的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与试验Ⅲ组母猪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Ⅲ组母猪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分析得出,在后备母猪饲粮中添加10%中质量(粗蛋白质含量为18.3%)和高质量(粗蛋白质含量为20.0%)苜蓿草粉具有更好的生产效果,添加10%中质量(粗蛋白质含量为18.3%)苜蓿草粉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益生菌和合生元对环江香猪生长性能和血浆生化参数的影响。选取窝产仔数相近的新生仔猪24窝,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5%丁酸梭菌(益生菌组)或0.05%丁酸梭菌+0.02%低聚木糖(合生元组)。仔猪10日龄之前随母猪哺乳;10~35日龄随母猪哺乳,同时补充教槽饲粮;36~65日龄饲喂保育前期饲粮。试验期间,记录每日采食量和腹泻情况,于10、35和65日龄称取空腹体重,计算各阶段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料重比(F/G)和腹泻率;于35和65日龄采血,检测血浆生化参数。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益生菌组和合生元组65日龄仔猪体重显著增加(P<0.05),10~35日龄、36~65日龄和10~65日龄阶段仔猪腹泻率显著降低(P<0.05),36~65日龄和10~65日龄阶段仔猪ADFI和ADG显著升高(P<0.05),35日龄仔猪血浆总蛋白(TP)含量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升高且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降低(P<0.05),65日龄仔猪血浆TP、白蛋白(ALB)和甘油三酯(TG)含量以及ALP活性显著升高且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降低(P<0.05);此外,合生元组35日龄仔猪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65日龄仔猪血浆总胆固醇(TC)和LDL-C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益生菌组相比,合生元组36~65日龄和10~65日龄阶段仔猪ADFI和ADG显著升高(P<0.05),10~35日龄、36~65日龄和10~65日龄阶段仔猪腹泻率显著降低(P<0.05),35日龄仔猪血浆LDL-C含量、65日龄仔猪血浆LDL-C和TC含量以及ALP活性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益生菌或合生元均可改善环江香猪氮代谢和脂代谢相关的血浆生化参数,降低腹泻率,进而提高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剂量的中草药添加剂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体况无显著差异、配种日期和繁殖性能相近的经产母猪36头,随机分成4组。试验Ⅰ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5%中草药添加剂;试验Ⅱ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中草药添加剂;试验Ⅲ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75%中草药添加剂;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母猪,试验期160 d。试验结束后,测定哺乳仔猪窝重、母猪发情间隔以及仔猪腹泻率等。结果表明,试验Ⅰ组的哺乳仔猪20日龄窝重比对照组提高了5.42%,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组、试验Ⅲ组的哺乳仔猪20日龄窝重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3.21%、22.70%,差异显著(P<0.05);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分别比试验Ⅰ组提高了16.88%、16.40%,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组的母猪总泌乳量比对照组提高12.07%,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组、试验Ⅲ组母猪总泌乳量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4.89%、25.55%,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组的母猪发情间隔比对照组缩短了7.92%,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组、试验Ⅲ组的母猪发情间隔比对照组分别缩短了17.57%、20.09%;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组母猪的下一胎窝产仔数比对照组提高了8.41%,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组、试验Ⅲ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8.78%、27.68%,差异显著(P<0.05);试验Ⅱ组、试验Ⅲ组比试验Ⅰ组分别提高了18.79%、17.77%,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猪的腹泻率比对照组分别降低13.78、23.25、24.21个百分点。结果表明,基础饲粮中添加0.5%中草药添加剂完全达到显著提高母猪生产性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益生菌和合生元对妊娠-哺乳期母猪免疫功能与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64头妊娠巴马香猪,随机分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 g/t维吉尼亚霉素)、益生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0 mL/(头·d)益生菌发酵液]和合生元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0 mL/(头·d)上述益生菌发酵液和500 g/t低聚木糖],每组16头,单栏饲喂。分别于妊娠第45、75和105天以及分娩后第7和21天,每组选取6头母猪,前腔静脉采血,离心分离血浆,测定免疫球蛋白、免疫细胞因子含量和氧化-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饲粮添加益生菌显著降低了哺乳第7天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P<0.05);饲粮添加合生元显著降低了妊娠第45和75天以及哺乳第7天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P<0.05);饲粮添加抗生素显著降低了妊娠第45、75和105天以及哺乳第7天IgM含量(P<0.05);饲粮添加益生菌和合生元显著提高了哺乳第21天IgM含量(P<0.05)。2)饲粮添加益生菌显著降低了妊娠第105天干扰素-γ(IFN-γ)含量以及哺乳第7天白细胞介素-2(IL-2)、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哺乳第7天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P<0.05);饲粮添加合生元显著降低了妊娠第45天促炎细胞因子[(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IFN-γ和TNF-α]含量,妊娠第75天IFN-γ和TNF-α含量,妊娠第105天IL-10、IFN-γ和TNF-α含量,哺乳第7天促炎细胞因子(IL-2、IL-8、IFN-γ和TNF-α)含量以及哺乳第21天IL-8含量(P<0.05);饲粮添加抗生素显著降低了各时间点IL-8含量,妊娠第45和75天及哺乳第7和21天IFN-γ含量以及妊娠第45、75和105天TNF-α含量(P<0.05)。3)饲粮添加益生菌和合生元显著提高了哺乳第7和21天过氧化氢(H2O2)含量,以及哺乳第21天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益生菌和合生元可降低妊娠-哺乳期母猪血浆促炎细胞因子含量,增强妊娠至哺乳阶段母猪体液免疫功能,改善哺乳后期母猪抗氧化能力,这有利于母猪的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猪伪狂犬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对我国规模化养猪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该病在猪群中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多、流行范围广以及死亡率高等特点,为此,本文从猪伪狂犬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变化、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和防控建议进行综述,旨在为该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发酵桑叶,考察桑叶对新晃育肥黄牛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25头22~26月龄、初始体质量(229.41±12.32)kg健康无病的新晃黄牛,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4个试验组分别在对照组日粮基础上添加质量分数分别为10%、20%、30%和35%的发酵桑叶,替代部分玉米秸秆、豆粕及酒糟等。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发酵桑叶对新晃黄牛日增体质量、日干物质采食量和料肉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30%发酵桑叶可显著提高新晃黄牛眼肌面积且肌肉剪切力显著降低(P<0.05);饲料中添加发酵桑叶对新晃黄牛脂质代谢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添加发酵桑叶可改善新晃黄牛抗氧化能力。综上所述,在饲料中添加30%发酵桑叶饲喂新晃黄牛,对其生长性能和脂质代谢无显著影响,但肉品质和机体免疫能力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限饲模式下宁乡花猪商品猪生长肥育性能以适应品牌猪肉具备风味性、安全性需要,在初生重(0.98±0.02)kg饲养(99.69±2.48)d的基础上,相应于25~35 kg、35~60 kg、60~75 kg等3个体重阶段,采用精料重分别占90%、80%、70%,青料重分别占10%、20%、30%配制饲粮,并按8.5成饱模式饲喂。结果表明:1)试猪由体重(24.79±0.64)kg饲养至出栏日龄(243.77±2.67)d、出栏体重(78.22±1.76)kg,该生长肥育全程(144.03±0.23)d、日增重(370.50±9.50)g、料重比(3.51±0.03),充分体现出限饲模式可行性;2)在≤240 d、240~260 d、>260 d的日龄梯级下分别以初生重(1.02±0.02)kg、(0.94±0.04)kg、(0.99±0.08)kg所求取的日增体重百分率曲线与日龄梯级呈负相关态势,显现日龄低梯级明显优于高梯级,反映出生长强度与日龄负相关的必然性;3)自起运至屠宰分别间隔5 h、29 h的胴体率、白条率的相差值达5.04和5.05个百分点,屠宰间隔直接造成胴体损失。  相似文献   

14.
旨在研究细菌脂多糖(LPS)急性暴露对小鼠睾丸及其功能的影响。将健康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trol)、1.25 mg·kg-1 LPS组、2.5 mg·kg-1 LPS组和5.0 mg·kg-1 LPS组,对照组腹腔注射200μL生理盐水,其余3组注射等体积含不同剂量的LPS,作用12 h。收集睾丸组织制作石蜡切片,染色后观察其病理变化,记录体重、睾丸和附睾指数,并测定精子品质相关指标,用RT-qPCR法检测炎症相关基因TNF-α、IL-6、GAS6和TGF-β1的转录,同时用ELISA检测血清中睾酮(T)的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LPS急性暴露时,以剂量依赖性方式降低小鼠体重(P<0.05或P<0.01),同时显著降低睾丸指数(P<0.05或P<0.01)、精子密度(P<0.01)及精子活力(P<0.05或P<0.01),增加精子畸形率(P<0.05或P<0.01);使睾丸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的病理学变化,表现在生精细胞凋亡,曲细精管管腔增大,精子数量减少等;导致血清中睾酮(T)的含量显著下降;另外,LPS还呈剂量依赖方式增加促炎因子TNF-α和IL-6及抑制抗炎因子GAS6和TGF-β1的转录。结果提示,细菌LPS急性暴露可通过破坏机体中炎症因子的平衡,使睾丸组织受到损伤从而导致生精障碍。  相似文献   

15.
中小规模奶牛场粪污处理与利用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400头奶牛养殖场为例,采用固体牛粪添加菌糠或粗糠等辅料进行堆肥发酵生产有机肥,污水经三级沉淀池微生物厌氧发酵降解后浇灌牧草地模式,对有机肥产品以及污水进行检测,对这套模式的工艺及设备、堆肥辅料选择、建设与投资、运行费用和经济效益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堆肥有机质含量、总养分、蛔虫卵杀死率和粪大肠菌群等都达标,重金属含量远远低于国家允许标准;(2)污水检测,pH、五日生化耗氧量(BOD5)、悬浮固体物(SS)、总磷等4个指标达到排放标准,但化学耗氧量(COD)、氨氮与大肠杆菌数等指标达不到排放标准。研究结果提示,处理后的污水施用于牧草地,不对外排放,能够达到资源化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对石门土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清抗氧化指标和肠道形态的影响。选取540只55日龄、体重[(0.75±0.02) kg]相近的健康石门土鸡母鸡,随机分成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300和600 mg/kg BS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1) 1~14 d时,与对照组相比,300、600 mg/kg BS组石门土鸡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平均日增重(ADG)有提高趋势(P>0.05); 15~28 d和1~28 d时,各组间的ADFI、ADG和料重比(F/G)均无显著差异(P> 0.05)。2)与对照组相比,600 mg/kg BS组石门土鸡的屠宰率显著提高(P<0.05),300、600 mg/kg BS组的腹脂率有提高趋势(P>0.05);各组间的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14 d时,300 mg/kg BS组石门土鸡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显著提高(P <0. 05); 14和28 d时,300、600 mg/kg BS组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极显著提高(P <0.01)。4)与对照组相比,300、600 mg/kg BS组石门土鸡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绒毛宽度、隐窝深度均有提高趋势(P>0.05),300 mg/kg BS组的空肠绒毛宽度显著提高(P<0.05);各组间的回肠绒毛宽度、隐窝深度和绒隐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饲粮中添加BS提高了石门土鸡的屠宰性能,增强了机体抗氧化能力,改善了肠道形态。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饲粮中添加不同保护方式的过瘤胃蛋氨酸对奶山羊产奶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采取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取45只平均体重为(52.6±4.9)kg、胎次相近、泌乳日龄[(120±10)d]相近的关中奶山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对照组饲粮为不添加过瘤胃蛋氨酸的基础饲粮,试验Ⅰ组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4.5 g/d过瘤胃蛋氨酸A(物理包被),试验Ⅱ组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4.5 g/d过瘤胃蛋氨酸B(化学保护)。总试验期为39 d,其中预试期9 d,正试期30 d。结果表明:1)试验Ⅰ组、试验Ⅱ组的奶料比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个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试验Ⅱ组的产奶收益和毛收益均高于对照组(P>0.05)。2)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羊乳的乳脂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6.75%和13.18%,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组羊乳的乳蛋白率和非脂固形物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3)试验Ⅰ组、试验Ⅱ组的血清总胆固醇和尿素氮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Ⅱ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不同保护方式(物理包被和化学保护)的过瘤胃蛋氨酸均能提高奶山羊经济效益,且添加物理包被的过瘤胃蛋氨酸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添加化学保护的过瘤胃蛋氨酸可以提升羊乳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  相似文献   

18.
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被认为是猪圆环病毒相关疾病(PCVAD)的主要病原体,分为多个基因型和亚型,具有很高的突变率,给猪场的疫病防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虽然PCV2不同基因型间存在一定的交叉免疫保护作用,但是,在国内外多个接种了PCV2疫苗的猪群中,报道分离得到了突变型PCV2d毒株(又称PCV2b-1C,PCV2 mutant或m PCV2b)。为更好地防控PCV2d毒株的流行,文中就PCV2d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和流行病学情况分别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二甲基砜是一种天然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含硫有机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癌、预防疾病、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被广泛用于保健功能和医疗用途,对于维持人和动物机体的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动物的健康养殖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二甲基砜的理化性质、吸收与代谢以及生物学功能与相关机制,以期为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探明褐黄血蜱卵内蛋白组分,揭示蜱胚胎发育中的关键营养物质,为筛选可干扰胚胎发育的抗原分子奠定基础。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新鲜褐黄血蜱的卵蛋白成分进行分析,基于该蜱的唾液腺转录组翻译文库、中肠转录组翻译文库和Uniprot数据库对各蛋白成分进行鉴定。结果显示:从褐黄血蜱卵黄蛋白提取液中检出特异性肽段221条,由此鉴定蛋白53种,其中高可信蛋白12种,能够确定的功能蛋白有肌动蛋白(actin)和卵黄蛋白原Ⅱ(vitellogenin 2,Vg-2),且Vg-2与卵黄蛋白(vitellins, Vn)一级结构相同。蜱卵原生质所含蛋白较少;Vg-2是蜱卵内存在的唯一一种卵黄蛋白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