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们大队属淮北旱作杂粮地区,历史上三麦单产不过百斤。近几年来,广大贫下中农在毛主席“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下,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努力改善生产条件,提高抗灾能力,实行科学种田,探索生产规律,使三麦产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1970年亩产121斤,总产17万斤;1971年亩产250斤。1972年亩产473斤;今年三麦平均亩产达到了627斤,比去年增长32.6%。总产76万斤,比1970年翻了三番半。有两个生产队单产超过了700斤。  相似文献   

2.
1978~1980年,我们在太湖地区农业现代化综合科学实验基点吴县越溪一大队进行了三麦机械化栽培试验.实践结果证明,不仅能高产稳产,而且能提高经济效益.1979年915亩三麦平均亩产753斤,比上年增产129斤.1980年三麦生产遇到多种灾害,单产仍然超过大丰收的1979年,亩产达到764斤.100亩小麦机械化高产栽培试验方,亩产848.5斤,其中1.95亩“宁7317”小麦,亩产达到1042.9斤.百亩试验方与人工操作相比,每生产1斤麦子,减少工本费0.04元,降低30%;每工时生产麦子6.18斤,为手工操作的2.75倍.  相似文献   

3.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场广大职工昂首阔步登上了科学实验的舞台.育良种,创高产,积极开展小麦移栽试验.今年夏收,场部560亩三麦(全部稻茬),平均单产886斤,比去年猛增两成以上.其中移栽的“泗阳117”小麦单作12亩,平均单产1048斤,最高的一块(2.2亩)达1112斤;棉麦套作22亩,按虚面积算亩产634斤,折实1268斤.  相似文献   

4.
我们大队地处长江口,属稻棉轮作棉麦夹种地区.夏熟以三麦、油菜为主,秋熟以水稻、棉花为主.在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指引下,广大干群认真贯彻执行农业“八字宪法”,选育油菜良种,落实增产措施,实行科学种田,粮油连年丰收.三麦亩产连续五年超过570斤,油菜籽亩产连续五年超过300斤.1975年,在批林批孔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学习运动深入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广大干群社会主义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战胜了自然灾害,又获粮油双丰收.780亩三麦亩产603斤,191.5亩油菜亩产318斤.  相似文献   

5.
我省蚕豆播种面积约300多万亩,占夏收面积的13%.其中三分之一作绿肥,三分之二收干豆.蚕豆面积的90%分布在沿江沿海农区,在当地作物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在七十年代,由于应用良种和改进栽培技术,平均单产达262斤,并出现了单产五六百斤的田块.启东县蚕豆平均亩产连续10年超过元大麦.为全省蚕豆赶超三麦(七十年代平均单产,蚕豆为三麦的85.33%)提供了经验.调查研究这些高产经验,并将它推广到生产中去,对促进大面积平衡增产和蚕豆的粮、菜、肥、饲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批林批孔运动推动下,几年来,我场大面积开展了麦田化学除草,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促进了三麦大面积增产.1975年7,880亩三麦,平均单产503斤,比1973年单产翻了一番.我场粮食作物面积15,500亩,三麦面积占54%.大部分系练湖围垦地,土质粘重,通透性差,麦田杂草以春寥为主.还有一部分是沿湖四周种植时间较长的油泥土,麦田杂草以看麦娘为主.两种田都伴有卷耳、繁缕、碎米荠、野豌豆等杂草.  相似文献   

7.
我们大队认真贯彻毛主席关于“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指示,在1973年三麦生产中,积极和自然灾害作斗争,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754亩三麦又获丰收,亩产672斤,比去年亩产630斤增产42斤。 在夺取三麦高产的斗争中,我们以立足抗灾斗争,争多穗高产,为革命多作贡献为指导思想,在技术措施上分三个阶段,攻四个关。即从播种到越冬前攻基本苗关和冬前分蘖关;越冬到拔节前攻保蘖争穗关;拔节到成熟攻粒数、粒重关。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8.
为寻求新的,省工省力的耕作方法,我们自1976年开始对稻板田三麦机直播免耕法进行试验研究,1980年冬通过技术鉴定,1983年无锡市郊区机直播免耕麦面积已达2000多亩,占全区三麦面积的10%.其中出现了亩产600~700斤的生产队,800~900斤的田块,1982年2.15亩扬麦4号免耕机条播麦亩产高达912斤.  相似文献   

9.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我区小麦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1970年以来,连续七年获得大面积丰收.1976年全区560余万亩三麦,平均单产达到280斤,比去年增产19.1%比1965年亩产116斤增产1.33倍.低产变高产,高产更高产的单位越来越多,单产增二百,总产翻一番的社队和千斤左右的高产田块大量涌现,从而为大面积大幅度增产提供了丰富的新经验.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随着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深入开展,必将促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肥料条件的进一步改善,使我区小麦生产有更快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友谊大队广大干部群众,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认真落实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获得了稻麦连年增产.1973年稻麦亩产超“双纲”,1974年稻麦亩产超吨粮,1975年,在自然灾害比较频繁的情况下,特别是后季稻遇到稻飞虱严重发生,仍然获得了超历史的大丰收.全大队889.28亩三麦,平均亩产626斤,比1974年亩产增22.8斤;1138.45亩前季稻,平均亩产1059.8斤,比1974年亩产增152.3斤;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地区原来以稻麦两熟为主,现在发展到稻麦三熟,复种指数增加到百分之二百四十.三麦面积占粮田面积的百分之六十三.我区位于长江下游,太湖之滨,河港交叉,地势低洼,近二百万亩耕地经常低于外河水位.全年平均气温十六度,无霜期二百二十天上下.年降雨量一千一百毫米左右,在三麦整个生长过程就有五、六百毫米,三麦扬花灌浆的关键时间,雨量更为集中.过去小农经济无力战胜雨涝、水害,所以三麦产量很低.解放初期,亩产只有六、七十斤.农业集体化以后,逐步改善了生产条件,三麦生产有了提高,但发展还很缓慢.在整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的十多年里,  相似文献   

12.
我们瓦店大队第五生产队,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以阶级斗争为纲,狠抓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提高思想觉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因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一九七六年在各种灾害的袭击下,夺得了粮食亩产1112斤的大丰收。夏播谷子二十亩;平均亩产九百四十五斤半,其中:“衡研130号”10亩,单产957斤,“郑谷4号”10亩,单产934斤,达到历史上最高水平。在生产实践中使我们深深体会到:要想夺取谷子高产,必须扭转过去的“粗种  相似文献   

13.
1979年我场11278.5亩三麦,总产7978.8万斤,平均单产707.4斤.总产比超历史的1978年增长49.2%,单产也增加了147斤,增长26.3%.平均每个农业工人一季生产三麦4000斤.1979年三麦大丰收,除气候条件比较有利外,与耕作制度、耕作方法的改革有密切关系.现就这两方面的情况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在伟大领袖毛主席“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指引下,一九七二年我们组成了工农兵教师,原有教师和工农兵学员的三结合科研小组,结合教学,认真摸索和总结水稻直播的经验,夺得早稻直播亩产1030斤,晚稻直播亩产942斤的高产。双季直播亩产共1972斤,创造了狮子山水稻直播单产的最好纪录。这是毛主席教育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新体制结出的丰硕成果。现将实践中的体会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我们遵照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教导,在积极发展粮棉生产的同时,针对灭螺新村土质差、碱地多的具体情况,在小面积试验的基础上,大面积推广了油菜和黄花草夹(混)种.1973年1000亩油草夹作(折实油菜面积500亩),收获油菜籽11万斤,平均亩产220斤;1974年700亩油草夹(混)种(折实油菜面积350亩),收获油菜籽8.5万斤,平均亩产243斤;今年750亩油草夹(混)种(折实油菜面积375亩),收获油菜籽9.35万斤,平均亩产250斤.  相似文献   

16.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县农业科学试验站(即运村农场),以批林整风为纲,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认真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以养猪为主的多种经营,不断向农业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连年获得了农副业生产的全面丰收。1972年水稻亩产1083斤;三麦亩产380斤;生猪饲养量474头,平均每亩耕地2.4头;养鸡8000多只。1973年夏熟又获丰收,多种经营又有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我县社队干部和广大群众坚持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有力地促进了春小麦生产。1974年全县播种春小麦16129亩,平均单产172斤,比1973年亩产83斤提高一倍。全县有12个生产队亩产超过了《纲要》,十一个生产队跨过了“黄河”,两个生产队过了“长江”。达牛公社1890亩春小麦(其中1592亩是畦田间作玉米)实行了旱灌,全社平均亩产334斤。大田大队177亩春麦,平均单产713斤,其中第三队24亩,平均亩产893斤,第四队有2.1亩试验田,亩产1113.8斤。  相似文献   

18.
我们仓集大队是一个农村的小集镇大队,全大队11个生产队,4400口人,耕地面积3400亩,其中种粮食1400亩,棉花1800亩,还有桑果菜园200亩.平均每人不到八分地.解放初期,我们这里粮食单产只有百十斤,皮棉亩产只有十几斤.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我们对盐碱薄地进行了综合治理,特别是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我们认真学习大寨的根本经验,以阶级斗争为纲,猛促农业生产,大搞科学种田.  相似文献   

19.
我们大队地处长江之滨,是晚稻晚麦地区。过去三麦产量很低,1963年单产只有242斤。在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我们以大寨为榜样,坚持科学种田,不断改进栽培技术,摸索晚茬麦高产规律,三麦连连获得高产。1973年在连续阴雨的不利情况下,三麦单产仍然达到764.5斤。 今年麦子丰产的特点是:穗大籽粒饱,穗多倒伏少,早麦、晚麦较平衡,赤霉病的为害也基本上得到了控制。 在夺取三麦高产的实践中,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我县群众性科学实验活动蓬勃开展,特别是近年来广大干群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以四级农科网为阵地,广泛开展了以间作套种为中心的布局革命,促进了农业大上快上。 1976年,全县间套种面积由1975年的6万多亩扩大到30多万亩。其中9万多亩麦、棉、绿套种的三麦,平均亩产600多斤,比单种的亩产高一倍多;17万亩棉花由于亩亩套种了冬绿肥,有12万亩还插种了春绿肥,每亩只施15斤标准化肥,比往年少施20多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