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同工酶在果蔗生长中的变化规律,本研究选择不同的取样时期和植株不同器官,对8个果蔗品种利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电泳得出的叶片、根组织不同生育时期POD、EST同工酶酶谱进行聚类分析,并检测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间同工酶谱的遗传相似系数存在差异,特别是外引黑皮果蔗(Badila)与中国地方品种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遗传差异;(2)不同生育时期叶片或根部的POD同工酶和EST同工酶酶谱的聚类图都存在着差异;(3)叶片中的POD、EST酶谱在各个生育时期均达到极显著相关。说明叶片是这两种酶基因表达的最重要活性部位,因此叶片可以作为同工酶分析较为稳定和适宜的采样部位。  相似文献   

2.
采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8份不结球芸薹属蔬菜种质的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酯酶(EST)3种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探讨其亲缘关系.结果表明,8份不结球芸薹属蔬菜种质的POD同工酶分离出3条酶带,其中p3为8份种质所共有酶带,p2为2份芥菜种质特有酶带;SOD同工酶共分离出4条酶带,其中s1、s2和s3为共有酶带,s4为2份芥菜种质特有酶带;EST同工酶共分离出5条酶带,其中e1、e2、e4和e5为共有酶带,2份芥菜种质缺失e3酶带.在遗传距离0.66处可将8份不结球芸薹属蔬菜种质分为芸薹种蔬菜和芥菜种蔬菜两大类.  相似文献   

3.
羽叶蓼及变种赤胫散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六盘水境内羽叶蓼及变种赤胫散的4个居群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羽叶蓼与变种赤胫散POD同工酶酶带共10条,羽叶蓼酶带数为3条,赤胫散不同居群酶带数为4~9条。DPS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羽叶蓼单独聚为一支,赤胫散4个居群聚为一支。羽叶蓼与赤胫散遗传差异较大,支持赤胫散从羽叶蓼的变种上升为独立的物种。  相似文献   

4.
阚世红  李文艳 《种子》2012,31(5):58-61
对7种潍县萝卜种质的酸性磷酸酯酶(ACP)、幼苗酯酶(EST)和过氧化物酶(POD)3种同工酶酶谱进行分析,利用聚类分析研究了不同地域来源的潍县青萝卜栽培种种内分化.结果表明,不同地域来源栽培种具有特有的三酶系统同工酶酶谱,说明潍县青萝卜种质存在资源多样性和遗传特性的地域性分化,综合ACP、EST和POD三酶系统具有较高的栽培种内多样性分辨率,对潍县青萝卜栽培种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品质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对江西铅山红芽芋低温疗法脱毒苗的遗传稳定性进行同工酶检测。结果表明,SOD同工酶酶谱共有4条酶带,Rf分别为0.196、0.534、0.589和0.625,Af均为100%;POD同工酶酶谱共有7条酶带,Rf分别为0.018、0.053、0.228、0.263、0.316、0.351和0.632,Af均为100%;CAT同工酶酶谱只有1条酶带,Rf为0.145,Af为100%;SOD、POD和CAT同工酶的多态性百分率(P)均为0,有效等位基因数(Ne)均为1.000;SOD、POD和CAT同工酶酶谱带的遗传相似系数均为1.000,聚类分析显示低温疗法脱毒苗与大田苗均在同一组,表明低温疗法脱毒苗的遗传稳定性高,无遗传变异。本试验结果可为江西铅山红芽芋低温疗法脱毒苗的遗传稳定性提供一些同工酶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电泳技术对8个优良的芦笋品种及其它们之间的11个杂交种共19份材料的幼苗进行了过氧化物酶(POD)比较分析。电泳分离出迁移率不同的6条酶带,结果表明:(1)8个亲本之间酶谱基本相似;(2)11个杂交种之间也表现出相似的过氧化物同工酶谱带;(3)亲本与杂交种的酶谱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7.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技术对苜蓿雄性不育系及其回交后代进行过氧化物酶(POD)、酯酶(EST)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1)苜蓿雄性不育系及其回交后代叶的POD同工酶在现蕾期和开花期的酶带数较返青期多。返青期的酶活性较现蕾期和开花期强;MS-4及其回交后代叶的EST同工酶活性变化规律与POD同工酶谱表现相似;(2)在花发育的不同时期,花蕾为绿色时期时的POD同工酶酶活性最强,MS-4及其回交后代小花的EST同_T-酶酶带数较叶的多。刚开过的小花EST同工酶酶活性最强,F1、BC1代不育株都出现了母本MS-4所具有的POD、EST特征酶带;(3)从MS-4回交后代中所选育的不育株的POD和EST同工酶谱明显偏向于轮回亲本MS-4,说明通过回交使MS-4的某些性状在回交后代中进一步得到表现,因此,可以初步认定原不育系Ms4的不育性是可遗传的。  相似文献   

8.
以色季拉山的高寒植物垫状雪灵芝为材料,选取分布在海拔4500-4650m范围内的垫状雪灵芝3个居群为研究对象,采用聚丙烯酰胺琼脂电泳技术,对垫状雪灵芝3个居群的48个个体功能叶片的乙醇脱氢酶同工酶谱带进行测定并编码,依据酶谱带测定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同时结合乙醇脱氢酶同工酶的3个遗传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来自同一居群的个体,不但同工酶谱带相似性高,遗传杂合度小(HeA=0.766,HeB=0.872,HeC=0.736);乙醇脱氢酶在不同居群问的相似性系数的平均值相对较小,遗传距离相对较大(IAB=0.539,IAC=0.367,IBC=0.513;DAB=0.618,DAC=1.002,DBC=0.667).研究数据显示,垫状雪灵芝乙醇脱氢酶同工酶在不同的居群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缺少有效的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9.
冰草属植物ISSR遗传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采自内蒙古、河北、山西、宁夏、甘肃和吉林6省区,经引种栽培筛选出的5种12个冰草属植物居群,进行DNA分子水平的遗传结构分析和评价。构建了国内冰草属ISSR-PCR扩增反应体系。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共检测出88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83条,多态性条带的比例为94.32%,表明供试材料遗传多态性丰富。不同物种居群间遗传多样性丰富程度不同,蒙古冰草遗传多样性最大,其次为冰草,光穗冰草最小。种间遗传分化占冰草属物种遗传多样性的56.35%,冰草物种地区间遗传多样性高于地区内遗传多样性。UPGMA聚类结果显示,同种不同材料基本能够聚在一起,但有交叉现象,部分材料表现出地域性;生态环境相似的物种遗传距离较近,聚类在一起。种间亲缘关系能够推测冰草属5个种的系统关系。  相似文献   

10.
选用晋旱125×(昔野×501)大豆杂交组合的后代群体选育的较稳定的四个有代表性的特殊类型为实验材料,对双亲及子代不同类型品种的POD酶和酯酶进行电泳分析,发现POD酶和酯酶谱存在明显差异,2种同工酶的酶带数分别为21和24条。同时采用DPS数据分析软件对这两类酶带谱进行聚类分析。最终从聚类树状图上根据遗传距离将亲本与子代清晰区别开来,结果显示:在POD酶和酯酶的聚类图上6个品种均被聚为两类,子代在遗传距离上偏向于母本晋旱125。  相似文献   

11.
土荆芥挥发油化感胁迫对蚕豆根尖SOD和POD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了解土荆芥挥发油对受体植物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为阐明土荆芥的化感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模拟淋溶和挥发2条途径,分别以不同剂量挥发油处理受体植物蚕豆幼根,电泳后比较根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谱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淋溶途径中,细胞内SOD活性明显受该挥发油抑制,处理48 h后POD同工酶谱有POD7特征性强带出现;在挥发途径中,该挥发油对SOD同工酶的活性则表现为促进效应,处理浓度较高或时间较长(24 h,20 μL;48 h,15~20 μL;72 h,10~20 μL)时,POD同工酶谱有POD6特征性强带的表达。此外,SOD同工酶谱带变化主要为酶带的强度改变,POD同工酶谱带变化主要为酶带的数量增减。由此推测土荆芥挥发油可影响蚕豆根尖细胞SOD和POD同工酶基因的表达,其中POD同工酶基因的响应可能比SOD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2.
琯溪蜜柚果实汁胞粒化过程中同工酶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琯溪蜜柚果实粒化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超氧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同工酶的变化;通过授粉处理,以未授粉的自交果和授粉的杂交果的琯溪蜜柚果实汁胞为材料,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进行同工酶测定;琯溪蜜柚果实粒化过程中汁胞粒化指数随着果实成熟而上升,自交果汁胞粒化指数大于杂交果;自交果汁胞中出现的POD同工酶酶谱共分离出4条,SOD同工酶酶谱分离了6条,CAT同工酶酶谱有3条,相应的杂交果汁胞POD同工酶出现2条谱带、SOD同工酶显示4条谱带,过氧化氢酶同工酶没有观察到谱带;与琯溪蜜柚汁胞粒化关系密切的同工酶为POD、SOD同工酶。  相似文献   

13.
为了得到7个大豆品种的亲缘关系,对其叶、茎、根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处理,分析了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酶谱,其分离出30条酶带,POD在不同大豆各器官中分布具有特异性:综合同工酶谱和联合相似系数初步讨论了亲缘关系,结果认为,垦丰16与垦丰17为优势杂交组合,为作物品种鉴定、选育优势杂交亲本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4.
冬小麦不同发育时期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技术对 18个冬小麦品种 4个发育期的POD同工酶进行了研究 ,发现在不同发育时期冬小麦根和叶POD同工酶酶谱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返青期根POD同工酶谱变化较明显 ,在A区增加 1条RA1酶带 ,在C区增加 1条RC1酶带 ,而其他发育期无这 2条酶带或只有痕迹带 ;拔节期叶POD同工酶谱C区酶带比其他发育期多 1条LC1酶带 ;同时发现根RC4 酶带、叶LC5酶带在 4个发育期均较为稳定 ,表现为一级带 ;A区的RA2 酶带也较为稳定 ,在不同发育期均表现为二级带 ;冬小麦 18个品种间POD同工酶谱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利用ISSR标记研究鹅观草属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进一步了解鹅观草属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和拓宽牧草育种的遗传基础,科学指导鹅观草属种质资源的收集、评价和利用,利用ISSR(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 marker)标记对鹅观草属20个种,6个变种,共60份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检测。结果发现,被测材料间ISSR标记的多态性较高,在20个引物中,有16个引物可扩增出清晰且重复性好的DNA片段,共产生125条DNA片段,其中104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83.20%;每个引物可扩增出6~10条DNA片段,平均7.81条,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GS变幅为0.188~0.879,平均值为0.375;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441的水平上,60份材料可以聚为5类,属于同种、同组、同系的不同材料首先聚在一起,然后再与其他种的材料聚在一起,此外,材料的聚类还表现出一定的地域性规律。  相似文献   

16.
银鹊树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宏伟  刘姝  陈发菊  熊丹 《种子》2006,25(5):38-40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对珍稀濒危植物银鹊树种子萌发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同工酶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种子萌发过程中POD同工酶在萌发初期出现新酶谱带,随着萌发的推进,一些原有的谱带加深;EST同工酶在萌发过程中没有新的谱带出现,但原有谱带颜色不断加深,表明酯酶代谢合成的增强。  相似文献   

17.
多年生野生荞麦植株盛花期幼叶的酯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荞麦属(Fagopyrum Mill)多年生植物5个种(含大粒组3个种和小粒组2个种)12份野生荞麦资源的盛花期幼叶酯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酯酶同工酶酶带18条,不同物种酶带数1到6条.系统聚类表明:荞麦属两个组(大粒组和小粒组)间遗传差异很大,而且F.megaspartanium在种内存在一定差异,但这种差异明显小于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18.
五种冬青科苦丁茶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5种冬青科苦丁茶[即苦丁茶冬青(Ilex kudingcha C. J. Tseng),大叶冬青(I. latifalia Thunb.),枸骨(I. cornuta Lindl.),五棱苦丁茶(I. pentagona S. K. Chen,Y. X. Feng et C. F. Liang)以及霍山冬青(I. houshanensis Y. H. He)]共25份种质材料进行了酯酶同工酶的分析,计算了供试材料间的Jaccard相似性系数,并运用UPGMA法构建了聚类分析图。研究结果表明,25份种质材料共显示出18条谱带;在所有的谱带中,某些是所有供试材料共有的谱带,一些是同一物种所有材料的共有谱带,其余的谱带则显示不同材料间的遗传差异。可以根据酯酶同工酶的酶谱差异在种间水平上将分别属于5个不同物种的25份供试种质材料明显地分开;同一物种不同种质材料的酶谱既显示丰富的多态性,又显示出较明显的相似性。基于酯酶酶谱的25份供试材料间的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1333~1.0000之间。UPGMA聚类分析结果可以把分别属于冬青科5个不同物种的25份苦丁茶种质清楚地分开,按不同物种分别聚类,并表明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同一物种内的不同种质材料其聚类关系基本上是按种质材料的地域来源进行,同时又与材料的形态特征有明显关系。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可以作为冬青科苦丁茶种质材料种级水平分类鉴定的重要参考依据,并可以用于判断冬青科苦丁茶不同种质材料的起源地域、遗传差异以及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为了快速、准确鉴定马铃薯品种,试验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马铃薯过氧化物同工酶(POD),并以酶带图谱作为鉴定依据,从而实现对马铃薯品种的鉴定。本文以14个不同品种的马铃薯的芽部、茎部、叶片为实验材料,分别提取其过氧化物同工酶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比对同工酶的酶谱差异,进而确定不同品种的差异及其亲缘关系的远近。结果表明,马铃薯芽的过氧化物同工酶可以作为区分马铃薯品种的一个重要指标,14个品种中4、7号品种酶带相似,分别为晋薯11号和晋薯14号;6、9号品种酶带相似,分别为晋薯21号和晋薯18号;5、12号品种酶带相似,分别为同薯22号和同薯20号;13、14号品种酶带相似,品种分别为05-32-7和同薯23号;表明这些品种之间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20.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海南省9个岭南山竹子居群的59份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8条扩增条带清晰、稳定性好且多态性明显的引物,59份材料DNA共扩增出100个位点,多态性比率达到100%,平均每条引物扩增位点为12.5个。岭南山竹子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为1.254 6,Nei'基因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147 8,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220 9,居群之间产生了较大的遗传变异(Gst=0.453 5,Nm=0.602 4)。AMOVA分子差异分析表明岭南山竹子居群间遗传分化程度高,居群间和居群内的遗传变异分别为42%和58%。居群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763 4~0.943 0之间,以0.840 0作为最低遗传相似系数,将9个岭南山竹子居群分为3大类:居群NW、N、E、NE和W聚为第一类,居群C和居群SE为第二类,居群S和居群SW为第三类。岭南山竹子种质材料间的遗传多样性较高,种质间的亲缘关系与地理位置和环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地理位置较近和环境较相似的居群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