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炜  翁昊宇  王欣弘  孙阎 《种子》2022,(1):111-116,封3
为了解角蒿种子性状特点、萌发特性以及种子寿命,采用形态解剖法和培养皿发芽法研究其种子形态特征和不同温度、光照、pH值、NaCl浓度以及贮藏时间等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角蒿种子具膜质翅,自开裂蒴果散落时发育至成熟胚阶段,胚根明显分化.种子长为(4.54±0.62)mm,宽为(3.71±0.33)mm,千粒重为(...  相似文献   

2.
张建  徐思远  李刚  王群  费永俊 《种子》2016,(2):50-53
应用光学显微镜对5种楠属植物种子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种子长宽比在楠属植物分类上有一定参考意义;2)5种楠属种子的种脐形状、大小具一定差异,小叶楠和白楠种脐呈圆锥状突起;紫楠种脐如火山口,外缘突起,内部凹陷;湘楠种脐稍下陷,近圆形,具较多小瘤状突起;浙江楠种脐有一大一小2个突起;种脐可作为楠属植物分类的辅助参考;3)浙江楠和湘楠为多胚性,紫楠、白楠、小叶楠为单胚性,子叶两侧对称;4)5种楠属种子的表面纹饰是由粘性物质和种皮所固有纹饰共同组成,其中紫楠种子具数条纵棱,其它4种均为嚼烂状.综上,种子形态特征在楠属植物上存在一定差异,可为楠属分类提供依据,并为探讨该属的系统演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种子》2021,(6)
以白及种子为材料,采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设置6个Ca~(2+)处理浓度(0、1.65、2.47、3.30、4.12、4.95 g·L~(-1)),研究不同浓度Ca~(2+)胁迫对白及种子萌发及原球茎发育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菌播种10 d后,2.47 g·L~(-1)Ca~(2+)胁迫下白及种子率先撑破种皮,无菌播种20 d后,3.3 g·L~(-1)Ca~(2+)胁迫下的种子叶片长势较优,无菌播种30 d后,2.47 g·L~(-1)和3.3 g·L~(-1)Ca~(2+)胁迫下的种子幼叶长势较好;无菌播种15 d后,进行种子萌发率统计,Ca~(2+)浓度为2.47 g·L~(-1)时萌发率最高,其次是0、1.65 g·L~(-1)浓度处理,Ca~(2+)浓度超过2.47 g·L~(-1)会抑制白及种子的萌发;无菌播种30 d后,4.95 g·L~(-1)Ca~(2+)胁迫下白及原球茎直径较大。  相似文献   

4.
正白及为兰科贝母兰亚族白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药用和观赏兼备的兰科植物。白及地下有扁圆、球或梭状膨大的假鳞茎,叶2~8片,呈狭长具有褶痕。花序顶生,通常有花1~6朵,花较大而美丽,可作为园林观赏植物栽培。白及在兰花中属于耐寒种类,全属仅有9种,分布于亚洲东部地区,我国有4种,包含有白及、黄花白及、华白及和台湾白及等野生种。白及为地生兰,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体视镜和扫描电镜相结合的方法,对4种溪黄草药材基原植物种子状果实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比较。线纹香茶菜、纤花香茶菜及长叶香茶菜种子状果实的形状特征相似,呈卵型,大小为0.88~1.17 mm×0.54~0.77 mm,大小顺序依次为线纹香茶菜>纤花香茶菜>长叶香茶菜;表面具有网状纹饰,但网壁隆起高度不同,高度依次为线纹香茶菜>纤花香茶菜>长叶香茶菜;遇水后出现粘液质,其中线纹香茶菜与纤花香茶菜的果实均具有较多粘液质,长叶香茶菜只有少数果实具有粘液质,且量多少不一。溪黄草种子状果实形态特征与上述3种植物明显不同,呈阔卵圆型,大小为1.24~1.60 mm×0.89~1.33 mm;种子状果实表面的网状纹饰粗糙且多皱缩,具有散在的腺点和白色非腺毛,多分布于顶端,由1~3个细胞组成;遇水后无粘液质出现。结果表明,上述4种植物种子状果实在形状、大小、表面纹理及粘液质有无等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种子状果实形态特征的差异可为4种植物提供一定的分类依据。  相似文献   

6.
窦全丽  张仁波 《种子》2012,31(8):56-59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南蛇藤(Celastrus orbiculatus Thunb)种子的形态特征、千粒重、生活力、吸水速率及萌发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南蛇藤种子平均大小为0.413 cm×0.220 cm×0.194 cm(长×宽×厚),千粒重约8.269 g;自然条件下产出有活力种子比例为69%左右;种皮具有较好的透水性,但因其较厚、硬的外种皮束缚了种胚的生长,影响其透气性,从而引起种子休眠;破种皮与3 mmol/L的赤霉素同时处理种子可使种子的发芽率达到29.33%,而完整种子同时用赤霉素处理、完整种子不用赤霉素处理、破种皮但不用赤霉素处理3种条件下,均不萌发。种皮机械障碍和胚的生理后熟均是引起南蛇藤种子休眠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以六盘水采集的红花龙胆(Gentiana rhodantha)、云南龙胆(G.yunnanensis)、头花龙胆(G.cephalantha)、滇龙胆(G.rigescens)、灰绿龙胆(G.yokusai)为试验材料,对其种子的形态特征、长短径、千粒重及发芽率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种龙胆种子的形态特征、长短径、千粒重、发芽率差异较大.红花龙胆种子呈圆盘状,灰绿龙胆种子呈梭形或卵圆形,其它3种龙胆种子呈圆球形、矩圆形或椭圆形.红花龙胆种子千粒重[(0.126 6±0.001 8)g]及长短径[长径(1.849±0.187)mm,短径(1.572±0.199)mm]最大,灰绿龙胆的千粒重[(0.016 3±0.000 5)g]、短径[(0.29 8±0.022)mm]最小,云南龙胆的长径[(0.513±0.067)mm]最小;萌发率最高的为灰绿龙胆[(87.33±5.03)%],最低的为云南龙胆[(33.33±7.02)%].5种龙胆可以根据种子的形状、颜色、网纹等性状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8.
应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苎麻属植物种子的微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苎麻属植物种子外形多样,野生苎麻种子的粒型差异较大,有扁三角形、近扁纺锤体形和扁卵形3种;而栽培种只有近纺锤体形和扁卵形两种且差异不明显;种子表面纹饰以网状纹和线状纹为主;种子形态、大小、千粒重、表面纹饰类型等特征为我国苎麻种质资源的保护、贮藏、利用、鉴别、流通、选种、配种、种子信息查询等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福建山区生境黄花倒水莲生殖构件表型可塑性及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欧建德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9):157-160
为了解黄花倒水莲生殖构件表型可塑性及变化规律,在福建山区竹林群落内,采用大样本随机取样,对黄花倒水莲种群的生殖构件进行了表型可塑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籽实完熟期,黄花倒水莲的单个生殖植株的生物量(58.67±35.77) g;豆荚生物量及豆荚数分别为(6.64±4.93) g、(35.6±30.50)个;种子生物量与种子数分别为(2.61±2.19) g、(61.97±54.15)粒;生殖分配Ⅰ与生殖分配Ⅱ分别为10.55%±3.39%、3.93%±1.62%;各生殖构件表型观测最大值与最小值比值为4.23~39.5。豆荚生物量及豆荚数、种子生物量与种子数与总生物量间呈极显著性的线性正相关关系;豆荚数、种子数、生殖分配Ⅰ与生殖分配Ⅱ与其他组分生物量分配呈极显著性幂函数负相关关系。黄花倒水莲种群生殖植株同时具有同速生长和异速生长2种不同增减过程的表型可塑性调节。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金银莲花种子特征及萌发条件,笔者研究了其种子形态、不同的光照、温度、GA3和不同p H值的溶液对其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金银莲花种子的直径为(0.704±0.048)mm,千粒重为(0.1102±0.05)g,种子离开母体时胚发育为成熟胚时期。其种子在光照条件下的萌发率高于黑暗条件;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种子萌发,其种子最适宜的发芽温度为25℃;一定浓度GA3溶液对金银莲花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浓度不宜过高;金银莲花种子对p H值有较广的适应性,p H 6~7时,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较高。因此,金银莲花种子为需光萌发,最适萌发温度为25℃,在中性偏弱酸的环境下种子易于萌发,50~400 mg/L的GA3处理其种子萌发率均可达到97%以上。  相似文献   

11.
冰菜种子采后处理技术和萌发温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寻冰菜蒴果的采收期、烘干温度、种子大小及催芽温度,为冰菜的种苗繁育提供技术支持。选用冰菜蒴果和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蒴果不同采收期、蒴果烘干温度、种子大小及催芽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冰菜蒴果变为黄色,含水量低于20%时,采收的种子发芽率最高,褐果发芽率次之,青果最差;0.7-0.9mm大小的种子萌发率最高,为82.3%;对蒴果进行烘干处理发现,40℃烘干5.5h的蒴果易碾碎脱粒,种子含水量7%以下,种子发芽率89%以上;25℃催芽处理种子萌发率最高,为83%。当冰菜蒴果变为黄色时及时采收,然后经过40℃烘干5.5h后进行碾碎处理,再经0.7-0.9mm网筛处理后种子的种子发芽率最高,种子最适催芽温度为25℃。  相似文献   

12.
杨期和  陈婷娇  杨和生 《种子》2019,(4):103-106,113
研究了黄花风铃木的植物学特性和生物学特性,探讨了光照、播种基质、激素及贮藏时间对黄花风铃木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长度为(1.26±0.19)cm,宽度为(0.76±0.09)cm,厚度为(0.44±0.13)mm。种子百粒鲜重为(1.69±0.01)g,含水量为(14.43±0.03)%。在光照下,种子发芽率比黑暗条件下高。在播种深度为3 cm的黄土、砂、砂土、营养土、泥炭土5种播种基质中,黄土中出苗率最高,其次为营养土,出苗最少的为砂。100~700 mg·L-1的GA_3溶液浸种处理对种子萌发没有明显促进作用;10 mg·L-1的6-BA有促进作用,50 mg·L-1、70 mg·L-1的6-BA溶液反而有一定抑制作用。种子常温贮藏3、6、9个月后,含水量明显下降,发芽率逐渐降低,发芽速度也变慢。  相似文献   

13.
不同浸种处理对美丽决明和绒果决明种子萌发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丽决明和绒果决明为研究材料,观察种子外部形态,测定种子长度、宽度、厚度、千粒重和硬实率,并研究温水浸种(处理温度为20,40,60℃和80℃)、100℃热水浸种(处理时间为5,10 min和20 min)及98%浓硫酸浸种(处理时间为2,5,10,20 min和30 min)对2种决明属硬实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美丽决明种子长度(5.44±0.24)mm,宽度(4.39±0.24)mm,厚度(1.49±0.14)mm,千粒重为(2.66±0.07)g,硬实率85.00%;绒果决明种子长度(8.38±0.54)mm,宽度(5.49±0.46)mm,厚度(1.79±0.65)mm,千粒重(5.54±0.03)g,硬实率82.50%。温水浸种处理和浓硫酸浸种处理对美丽决明和绒果决明2种硬实种子的萌芽都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不可采用100℃的热水破除种子硬实。本试验中,采用98%浓硫酸浸种美丽决明种子20 min和采用98%浓硫酸浸种绒果决明种子30 min,是打破种子硬实最佳的方法,发芽率分别达到30.00%和90.00%,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61倍和3.75倍。  相似文献   

14.
杨玲  史小华  杜灵娟 《种子》2022,(10):114-119+149
铁筷子种子在自然条件下萌发时间较长且发芽率较低。为了提高铁筷子属植物种子的发芽率,以异味铁筷子种子为实验对象,通过体视显微镜观察种子形态特征,同时测定种子含水量、吸水率等相关指标;设置不同的温度和赤霉素浓度梯度,研究赤霉素与温度层积处理对异味铁筷子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异味铁筷子种子的平均长度为(4.435±0.254)mm,宽度为(2.407±0.214)mm,千粒重为(13.990±0.070)g;温度处理在10周25℃层积后继续4℃处理2周,种子的萌发率最高,为60%;质量浓度为400 mg/L的赤霉素处理能显著提高异味铁筷子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发芽率为73.3%。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主要针对多花黄精种子的形态学结构、内含物等进行研究,使用机械法去除种皮及化学试剂去除种皮束缚,以探究多花黄精种子结构及其休眠类型与萌发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多花黄精种子粒径大小为(3.950±0.422)mm×(3.683±0.404)mm。鲜种子千粒重为(25.036±2.117)g,生活力为(83.33±5.51)%,鲜种子含水量为(45.29±2.76)%,种子吸水4 d后可达饱和;10%硫酸处理种子1 min为最佳处理方式,可有效打破休眠状态,并提高萌发率。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夏蜡梅种子形态结构和萌发特性,以其种子为研究对象,用体视显微镜结合石蜡切片法观察夏蜡梅种子形态和种胚的解剖结构,用称重法测定不同处理种子吸水率,并统计不同贮藏种子萌发情况。结果表明,夏蜡梅种子呈不规则纺锤状或长圆形,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属双子叶无胚乳种子;外种皮致密坚硬,深褐色、有光泽,透水能力较差,通过刻伤种皮,可显著提高吸水率;内种皮薄膜状,浅褐色,紧贴种胚;种胚发育较为成熟,白色或淡黄色,胚细胞富含淀粉粒,子叶发育良好,两片子叶相互卷合,胚芽分化不明显;湿沙冬藏处理可缩短种子萌发时间并显著提高发芽率,高达(72.22±6.44)%;刻伤种皮处理,可显著提高吸水率,从而打破休眠,提高其发芽率。研究表明,水分冲破种皮对破除夏蜡梅种子休眠和促进萌发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高葶韭是新疆野生葱属蔬菜中具有重要开发利用潜力的种质资源.本试验以高葶韭为材料,对其种子形态及其在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下的萌发特性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高葶韭种子黑色、倒卵形,表面纹饰呈现斑块状,具明显的颗粒状突起,大小为3.49 mm×1.88 mm×1.40 mm.在15℃/25℃变温条件下,种子发芽较快、较整齐,其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分别可达到81.33%、80%和4.37,与0,5、10、15、20、25、30℃恒温处理以及0℃/10℃、5℃/15℃、10℃/20℃和20℃/30 ℃变温处理下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光照对高葶韭种子萌发的促进或抑制作用在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管花肉苁蓉花序不同部位种子质量与 有效积温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有效积温对管花肉苁蓉花序不同部位种子质量的影响,测定了花序不同部位蒴果发育的有效积温,及其蒴果中种子的大小和萌发率。结果表明,花序不同部位蒴果有效积温有差异,中部蒴果有效积温比上部蒴果有效积温高约104℃;中部蒴果中种子直径≥0.7mm和0.5-0.7mm的种子所占百分比高于上部;而且中部蒴果中种子千粒重大、萌发率高。蒴果发育有效积温的不同是导致管花肉苁蓉花序基部和中部种子质量高于上部种子质量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周秀玲  李家敏 《种子》2012,31(6):79-82
对盘龙参种子的形态、萌发及贮藏条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种子的长度0.167~0.218 mm、胚长0.091 8~0.115mm、胚宽0.039~0.056 mm;种子萌发时首先形成类原球茎,在其表面附有菌丝;再分化芽与根,根上具有根毛;由种子萌发到3片叶子小苗,需要约40 d;不同贮藏温度对种子萌发率影响存在差异,4℃下有利于保持新鲜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20.
黄精种子形态及发芽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黄精果实及种子不同发育时期内源激素ABA含量的变化与收获种子类型,以及不同类型黄精种子形态、生活力、千粒重与发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种类型黄精种子属不同发育时期的种子,其外观形态和各种物理特性指标都存在一定差异,其中黄皮种子最大,长、宽平均值分别为4.372 mm和3.710 mm,活性较弱,发芽率45.16%;绿皮种子的千粒重、生活力、发芽率均最高,分别为35.6 g、85%和85.71%;黑皮种子基本没有生活力.说明绿皮种子质量最好,黄皮种子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