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海参作为滋补保健品深受人们喜爱,其养殖业成为我国水产养殖的重要产业之一。养殖业的发展离不开健康的苗种,而海参苗种的生长发育受到水质环境的影响。为了海参育苗的健康养殖,拟采用支持向量机的方法建立溶解氧含量等关键水质因子的预测模型。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能够满足海参育苗养殖水质在线预测的实际需求,为水质预警控制提供数据支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水质预警模型。该系统取得了较好效果,可以满足海参育苗水质监控预测和水质预警的需求,从而促进海参育苗的生态养殖和健康养殖。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代化水产养殖场生产过程监控需要,本文设计开发了一套分布式自动监控系统。该系统采用太阳能水质监测浮标对养殖场进水水源和排水口的水质进行在线监测。每个养殖车间采用独立的自动监控系统,监测室内环境及养殖池水质。中央控制房通过上位机软件采集水质监测浮标和车间自动监控系统的信息,实现养殖场集中监控,从而提升了生产效率和养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针对养殖水质指标在线监控需要,设计开发了基于CAN总线和MCGS组态软件的分布式监控系统。该系统对养殖水质的盐度、pH值、溶解氧、温度等主要指标的实时数据进行监测,实现对养殖机械设备的实时控制。系统精确度高,控制响应时间在10 s以内,故障发生率控制在5%以内,是一种全新的养殖生产方式,更是实现集约化水产养殖生产方式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可以实现以最少的资源耗费获得最大的优质产出和高效益,有力推动养殖增长方式转变,对推动我国现代化水产养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和掌握海参养殖过程水质状况,对海参养殖水质使用融合三角模糊数层次分析法的多级模糊评价方法评估。首先依据水质关键因子在海参生长过程中所起积极和消极作用将水质关键因子分类,并依据2类关键因子设计“海参养殖水质正、负相关因子模糊推理系统”。其次,将两模糊推理系统作为一级模糊,其结果作为二级模糊的输入。二级模糊系统通过一级正、负相关因子推理结果得到最终水质评价结果。在模糊推理过程中,采用三角模糊数层次分析法为海参水质关键因子赋权来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最后,将该方法与融合三角模糊数层次分析法的海参养殖水质单级模糊评价系统、海参养殖水质ANFIS模糊评价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3种方法评价结果一致,融合三角模糊数层次分析法的海参养殖水质多级模糊评价法将模糊规则由原来的243条减少为45条,缓解了维数灾难问题;且与ANFIS模糊评价相比无需经过大量调参和训练,占用系统资源更少。以上结果表明,融合三角模糊数层次分析法更适用于海参养殖中的水质评价与管理。  相似文献   

5.
文章结合水产养殖水质监控系统的水质参数传输技术,水质参数的采集及应用等现状和问题,提出可通过基于信息融合的技术,采用聚类分析法提高融合精度,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表征鱼类的生存状况,建立更全面、有效的水产养殖水质预测预警模型等措施,改进水产养殖水质监控系统的措施,保证水产养殖水环境的生态平衡,提高水产养殖的水质监测技术,旨在为今后ioude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6.
北方日光温室智能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日光温室智能监控系统,能够推动我国北方日光温室设施园艺现代化,对日光温室的智能监控有助于提高设施园艺的产量,实现对日光温室的现代化管理。针对中国北方日光温室设施农业环境数据的监测与环境控制需要,设计了一套以ST公司的STM3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并符合北方日光温室环境的智能监控系统,该系统综合运用传感器技术,自动检测技术和通讯技术等实现对日光温室温度、湿度、光照度、CO2浓度的采集、存储、显示、监测和控制,并对采集到的温室环境因子数据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完成了对环境温室的实时遥测,遥调和遥控,同时能提供各温室环境因子的历史记录和数据。运行结果表明:该智能监控系统运行稳定,测量结果准确可靠,扩展性强,可以满足控制要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在水产养殖监控系统中,水质在线监测传感器长时间在水中工作容易附着各种杂质,影响水质因子数据采集的准确性。设计了集成传感器射流清洁功能的水产养殖环境监测系统,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作为下位机主控制器,设计内部集成传感器射流清洗系统的不锈钢水质采样箱,由PLC完成水质参数的数据采集及测试水泵、清洗水泵等设备的实时协调控制;上位机选用监视与控制通用系统(MCGS)触摸屏,实现系统状态的实时监控。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是世界上的水产养殖大国,我国水产养殖的产量占世界水产养殖总量的65%左右。但我国多年来一直沿用传统的粗放型的养殖方式,这种养殖方式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养殖效率较低。因此,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水产养殖上,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我国水产养殖行业的产业升级,促进水产养殖产业的转型。1物联网技术在我国水产养殖上的应用状况1.1物联网技术对养殖环境的监控情况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可以实现对养殖环境的水质进行监控和对养殖环境的外部设施进行自动控制。对养殖水质的监控主要是通过自动监控水质系统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地监测和控制猪舍的环境因子,满足养殖规模化、集约化的趋势要求,以猪舍环境为研究对象,以无线通讯技术、PLC机电控制技术和虚拟仪器技术为基础,研究以实现猪舍环境智能调节为目标的猪舍环境自动监控系统。采用ZigBee无线通讯模块,将终端传感器实时采集的温度、湿度、光照和气体等数据进行组网传输;采用PLC控制器对现场输出设备进行优化控制;采用LabVIEW虚拟仪器软件对整个系统运行进行终端监控。猪舍环境自动监控系统解决了传统控制方式布线复杂,系统故障率高,控制精度差以及异地监控困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2005年5月至11月对江苏灌东盐场水产综合养殖系统的水质(水温、透明度、盐度、pH值、溶解氧、可溶性磷酸盐、亚硝酸氮、氨态氮、化学需氧量)和底质(有机质、全氮、速效磷、硫化物)进行了跟踪调查,并对环境因子与养殖对象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养殖系统的水质和底质的各项指标较稳定,基本上符合水产养殖的要求,实际生产效益也表明该养殖系统综合养殖效益较显著。  相似文献   

11.
章太炎对东方语言文字有着自己独到的认识,他将语言文字与国家存亡联系在一起,语言文字不仅是民族文化之根,代表着一国的“文化身份”,也是将亚洲各国团结一起抵制西方文化入侵的纽带工具。章太炎对东方语言的认识,以及其东方语言文化观的形成和建立,与近代日本政治文化背景有着复杂的关联。研究章太炎的近代东方语言文化观与日本之间的联系,这对全面认识章太炎的思想和此期复杂的东方时代格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效降解胆固醇乳酸菌的融合子构建及其在食品中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构建、筛选出2株高效降解胆固醇的融合子。比较2株融合子C-T24-8、S-T13-37及3株亲本的胆固醇降解能力、凝乳能力、形状大小、抗生素抗性、生理生化等表观特征及(G+C)%含量等遗传特征,证明它们确系区别于双亲本的乳酸菌融合子。C-T24-8和S-T13-37对胆固醇的降解率约为54%-78%,可降低食品基质中胆固醇约23%-45%,这比亲本乳酸菌ST与C3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用白化菌系作标记,发现在小麦叶片上,小麦条锈菌不同小种间可发生芽管结合并形成结合体。染核观察发现,结合体内有1~4个细胞核。研究结果表明,在多小种共存的自然条件下,不同小种的夏孢子在小麦叶片上发生芽管结合,可能是小麦条锈菌发生异核作用的重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4.
对从陕西省主要养鸡地区病死鸡及鸡胚中分离的致病性禽源大肠杆菌,用SDS-PAGE进行Omp分型。采用不同浓度溶菌酶作用不同时间裂解细胞壁,制备原生质体,在高渗平板上再生培养;在药敏试验的基础上,结合Omp型分析,选择具有交叉耐药且Omp型不同的菌株,利用PEG诱导进行原生质体融合,在含双抗的高渗平板上筛选融合株,对不同代次的融合株分别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鉴定、血清型鉴定和Omp型分析。结果表明,所构建的融合菌株染色镜检和生化特性均符合大肠杆菌特征,75%融合子可凝集2亲本的O抗原,25%凝集其中1个亲本的O抗原;外膜蛋白型表现为1个或2个亲本的带型,但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强。经稳定性检验证明其为遗传学上稳定的融合子。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某型飞机航空军械训练仿真系统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特点和一种数据融合模式,结合实例说明了多传感器对众多数据信息进行融合处理,以使系统准确快速反应。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完善细胞融合技术,提高融合细胞的分化再生能力,对原生质体的游离、融合、培养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筛选出了既简单又高效率的细胞融合方法多聚鸟氨酸法(poly–L-ornithine,PLO)以及初始、继代、分化培养基,获得了马铃薯花培后代Удача×Жуковскийранний细胞融合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净化水质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在微生物育种方面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了解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原理、分析其优点和所涉及的技术参数,对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水质净化中的应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对秦岭霉素产量提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No.24菌株及其诱变株Ms-24菌株的原生质体的制备、融合、再生条件及融合子的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探索了秦岭霉素的产量提高与融合条件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染色技术对融合子进行了标记,秦岭霉素含量的测定采用了HPLC法进行。【结果】融合后得到的3株高产秦岭霉素的融合子即为pf77,pf126和pf138菌株,其发酵产物的杀菌活性比原始No.24菌株分别提高了43.48%,60.87%和65.22%。HPLC检测发现,融合子pf77,pf126,pf138菌株发酵产物中秦岭霉素的含量与No.24菌株相比分别提高了36.59%,74.39%和91.46%。【结论】进行原生质体再生时,添加甘氨酸、溶菌酶的浓度要适中;原生质体融合时,酶解时间、聚乙二醇(PEG)的浓度和分子量也要适宜。  相似文献   

19.
把经过纯化的香菇单核营养缺陷型(?)原生质体,与碘代乙酰胺灭活的野牛菇 L_(81-39)_4,原生质体用PEG 进行融合,在双层再生培养基上培养,挑得融合子5株:F_4,F_6,F_(11),F_(17),F_(18)。用荧光染色法,对亲本及融合子菌丝的单核和双核进行详细观察和鉴定.融合子 F_4,F_6,F_(18) 出菇表明,菇形偏近 L_(81-39),但菌柄较短,菌盖较大且略厚;F_(17)的菇色,肉质程度偏向于 L_(52);F_(11)出菇多,但个体小,色淡,菌盖薄。酯酶同工酶测定结果表明:F_(11),F_(17)都有双亲所具有的9条谱带中的7条,R_f值为:0.683,0.792,0.833,0.850,0.875,0.892,0.917.F_4缺少 F_(11)和 F_(17)所具有的 R_r=0.683的谱,F_6缺少 R_f=0.683和R_f=0.850的谱带.融合子都没有表现出 L_(81-39)的 R_f=0.733,L_(52)的 R_f=0.667这二条谱带。此外,融合了都有一条双亲没有的 R_f=0.808的谱带。  相似文献   

20.
酵母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介绍了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酵母菌选育中的应用研究概况,对原生质体的制备、再生、融合和筛选等步骤的操作要点、操作方法和技术参数作了详尽的叙述.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为发酵工业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