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地方政府通过制度创新促进了我国的市场化改革,提高了制度安排的质量和效益。本文从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效率入手,分析了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成本、收益以及提高我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效率的几种途径,试图为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探索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非正式制度安排与农地制度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地制度改革是一个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的过程,它既包括一系列正式制度安排的改革与更民包括非正式制度安排的扬弃,在农地制度改革过程中,具有关键意义的是正式制度安排,但非正式制度安排的作用决不可低估。本文在对非正式制度安排、现行农村神经经济生活中的非正式制度安排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对1978年开始发生的农地家庭承包制进行了新注释:家族意识与激进式的农地制度变迁,家庭、家庭观念与农地制度变迁;平均主义与农地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不同稻作制度下水稻生产碳排放效率的演化趋势与异同,利用碳排放核算和DEA-SBM模型的方法,对2002—2014年我国水稻主产省份的碳排放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相比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DEASBM模型,传统的DEA-CCR模型存在对农业碳排放效率的高估问题;2)在研究期间内,尽管我国大部分种植水稻的省和直辖市未达到帕累托有效,但其碳排放效率呈现出不断提高的趋势;3)进一步地,将水稻划分为早、中、晚三季水稻并分别计算其碳排放效率值。结果显示,种植单季稻(中稻)的碳排放效率明显要高于种植双季稻(早稻和晚稻),这也表明稻作制度影响水稻生产的碳排放效率。基于以上结论,本研究提出改善水稻生产碳排放效率的策略建议,从而为实现农业低碳循环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可以用来分析中国农地制度变迁及其绩效。寻求最佳的绩效一直是制度变迁的终极目标。50多年来中国农地制度变迁一直在实践着一种效率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制度的替代。中国未来农地制度的变迁必须遵循土地产权制度安排的稳定性和资源最佳配置效应原则、激励机制健全原则、农地制度安排的渐进式原则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原则。  相似文献   

5.
吴明龙  邱凤鸣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519-10520
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安排共同影响企业效率。笔者试图通过分析两者的关系和非正式制度安排在制度结构中体系的地位、作用及其演化路径,研究影响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非正式制度因素利与弊,探讨如何促进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非正式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制度约束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经济理论认为,实现经济增长一般需要三个变量:投入、技术和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说,制度安排的程序决定着农业技术进步的程度。包括家庭联产承包制在内的制度安排,使我国在要素投入增长不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的情况下,保证了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但其对农业技术进步的制度约束也日益暴露出来。  相似文献   

7.
中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艳平 《湖北农业科学》2011,(16):3241-3243
中国食品安全形势严峻,监管制度效率低下。影响制度效率的主要因素有制度的创设成本、运行成本、制度在生命有效期内的收益,提高制度效率的关键是在优化环境基础上,合理设计、有序推行。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机构职能重叠、分段监管、标准混乱,存在着效率损失。因此,必须优化环境和政府职能,推进农业标准化,变分段监管为分职能监管,由质监部门统一标准,建立和完善物联网,提高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收益和效率。  相似文献   

8.
夏浩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8):253-255
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制度进行了梳理,认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制度在改革开放后经历了从均衡到不均衡然后重新走向均衡的变化过程,下一步深化制度改革应该坚持"同地同权同价"、用地管制与总量控制和正确处理土地增值收入分配等基本原则,并要牢牢守住"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3条底线,从法制建设、用途管制、确权登记、市场管控、共同责任等方面整体设计、配套推进.  相似文献   

9.
简析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是农村制度结构的核心,是整个制度结构中最重要的安排。农村土地制度变迁涉及农民、政府、经济团体等各方利益,变迁过程既是博弈走向纳什均衡的过程,也是各方个体利益向社会利益收敛的过程。最终的制度格局取决于各方权利结构和影响力的消长。现行的农地产权处于何种状态?如何评判一项农地制度的效率?农地流转应坚持什么原则?农地制度变迁具体如何推进?此类问题的理解是否清晰明了,关乎对利益相关者利益、权利的分配是否公平,决定了农地产权制度变迁能否实现帕累托改进,是论述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正>农业生产经营的目标是在保持农业生产经济效率的同时,平衡人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在农业生产发展的不同阶段与时俱进地平衡农业生产过程的"公平"与"效率"两方面的问题,正是美国家庭农场能够成功,并且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这不仅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农业要素资源禀赋,也与其与时俱进的外部制度环境与政策支持密不可分。各种外部制度环境与政策支持条件的不断调整,以增加家庭农场这一制度安排与环境的相容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有效供给不是随之增长反而相对萎缩,说明我国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缺陷,不能完全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从制度层面分析,强制性制度变迁与单纯性机构扩张是农村金融体系与农村经济发展体系不适应的主要原因。改革路径应当是功能优先与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潘武林  赵猛  刘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20187-20189
介绍了新一轮集体林权改革的发展背景,表明当前新一轮集体林权改革已进入全面和深化改革阶段,但由于未考虑到该区域自身需求及条件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出现了配套措施及相关政策运行效率低下、深化改革效果不明显的情况,应严格区分集体林权改革制度变迁类型与深化改革的关系。基于深化改革的目的,根据我国的林农或者林业团体组织所在区域的状态及其自身对制度的需求和该区域改革条件的状况,对集体林权改革制度变迁类型进行了严格划分,分为诱致性制度变迁、隐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型制度变迁3种类型,将并强制性制度变迁细分为弱强制性制度变迁和纯强制性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13.
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是经过近20年探索和实践的产物,是当前我国比较有效的村级财务管理体制.本文通过描述村级财务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以及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的发展过程和制度构架,运用法学、新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分析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的制度结构、制度变迁以及制度绩效,从而对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度做出总体评价,并提出完善这一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制度变迁的角度讨论了制度创新与经济绩效的关系,认为农业产业化是一种诱致性的制度变迁,并对广东山区农业产业化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江西石城"请客不收礼"新民俗的移风易俗实践,促进了农村人情新民俗的诞生与扩散,对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新民俗具有强大韧性和高度弹性的制度特性,具有差序执行赋予制度适应性以及非正式制度带来非正式约束的制度优势;新民俗具有助力乡村文化治理、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的文化绩效,并通过衔接精准脱贫效力和扩大农村内需市场的礼金治理方式,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经济绩效。基于此,新民俗的扩散路径是基于人情往来地域多元化的现实基础,新民俗具有差序人情底层逻辑的总体特征和地方性仪式性人情的模式分类;基于新民俗创新扩散的时空性特征,需要因势利导的适时切入与因地制宜的本地化改造。  相似文献   

16.
从制度变迁的角度来分析合作金融组织的发展过程 ,农村合作基金会存在的大量问题 ,标致着诱致式变迁的扭曲 ,而农村信用合作社代表的政府强制性变迁目前有很多困难 ,政府应把两种变迁方式有效结合起来 .承认农村合作基金会和民间金融组织的金融性质 ,并对它们进行规范管理 ,尽快恢复农村信用社真正的合作性质  相似文献   

17.
遗传资源是现代生物技术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近年来,我国农业遗传资源面临着生物多样性退化、生物海盗剽窃、育种材料奇缺、遗传资源开发程度低等现实问题。公共资源的公共性、稀缺性、非排他性、效用综合性等决定公共资源治理中的实时多元化制度需求,如果社会缺乏灵活高效的制度变迁机制,由此带来的有效制度供给不足,必然最终导致公共资源治理中的“公地悲剧”。借助制度供给的理论框架,以农业生物遗传资源为对象,分析了我国公共资源治理的制度供给现状和问题,剖析问题成因,提出健全制度变迁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受到众多历史因素影响,我国的农村产权制度存在较多的漏洞,产权主体划分不明确, 这严重限制了农村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先阐述了农村产权制度的改革历程及作用,然后分析 了不同产权制度改革与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以中国精品课程资源网为例,指出了中国精品课程资源网中信息不正确、不一致、不及时、无法访问等问题,并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制度性原因。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可以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来提高网站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20.
利用新制度经济学中制度结构的理论,本文对日本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制度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日本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成功建立得益于其制度结构中基础性制度与重大性制度的相互配合。在基础性制度安排上加强国家强制性制度供给,在重大性制度安排上对现有基层农技体系的管理制度、经费投入制度、农技员聘用制度和考评制度进行创新是我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制度结构创新的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