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城市规模体系是城市地理和城市规划的基础研究内容,对合理确定城市发展政策具有重要作用。文中在总结不同城市人口统计口径的基础上,通过金字塔结构和齐普夫位序规模回归方法,探究了不同城市人口规模指代数据的适用性,分析了1982年以来我国城市人口规模体系的演变过程。研究发现:(1)城市实体地域与行政地域的区别是城市人口统计问题的根源,户籍市区非农业人口显著低估了中国大城市对人口的吸纳能力,将逐渐退出城市人口规模研究;(2)建议在今后的历史城市规模讨论中,使用第三、五、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中的城市人口数量作为城市规模的指代数值,1990年户籍市区非农业人口数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年的城市人口规模;(3)受行政区划调整和城市化政策的影响,1982-2010年我国城市人口规模体系结构变化明显,集聚度先降后升。  相似文献   

2.
城市绿色空间对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当前研究对西北干旱地区城市绿色空间的时空演化特征关注相对较少。因此,文中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以及景观指数等方法,以西北典型山地城市兰州为例,重点刻画了2000-2020年兰州中心城区和兰州新区的绿色空间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20年研究区内建成区扩张迅速,边缘扩张明显。兰州中心城区和兰州新区绿色空间均呈现先减后增的“V”型总体变化趋势:2000-2010年绿色空间率分别下降20.6%和0.13%,2010-2020年绿色空间率分别增加31.51%和27.8%。2)城市建设模式和政策差异导致2000-2020年兰州新区绿色空间变化强度(1.65)显著高于中心城区(1.16),二者绿色空间变化特征差异明显。3)2000-2020年研究区内绿色空间破碎化现象显著且普遍,并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3.
基于“精明增长”的城市空间扩展——以兰州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精明增长"是美国应付城市蔓延提出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模式。然而,我国城市在空间扩展中也出了不同程度的蔓延。本文在分析兰州城市人口增长、产业和空间扩展现状基础上,指出了兰州城市在空间拓展中出现的问题,借鉴"精明增长"理念为兰州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为论证雄安新区在京津冀城市网络系统最优时的人口规模,本研究以城市网络理论和城市最小成本理论为基础,以最优路径自动选择测算居民出行时间,通过修正引力模型、潜力模型等经典模型构建了京津冀城市网络综合分析模型,论证了系统最优即网络紧凑度和均衡度均达最大值时雄安新区的人口规模。研究发现,雄安新区的设立提升了京津冀城市网络的紧凑度,降低了京津冀地区居民的平均出行时间;提升了位于京津冀地理中心的城市如保定、廊坊等的引力,扭转了长久以来京津冀引力中心与地理中心背离的发展态势;促进了京津冀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由"双核孤岛"向"多中心"轴带网络结构演变;系统最优下的雄安新区人口规模,2020~2035年间约为280~320万人,2035~2050年间约为450~500万人。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乌鲁木齐市人口空间分布模拟与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GIS软件,以城市土地利用和人口统计数据为主要辅助数据,提出了模拟城市人口空间分布的新思路和方法。同时,用上述方法模拟了乌鲁木齐市的人口空间分布,并用得到的栅格人口表面分析了全市人口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用该方法生成的栅格化人口表面,较传统的地区人口密度分布图更加准确和自然。在研究乌鲁木齐市的人口空间分布规律后发现全市人口密度的空间变化是由南向北渐减,人口分布大体呈"T"型,人口分布呈现多中心的集聚特点,市属辖区人口分布各异,CBD周围不同范围内,所选六个方向的人口密度变化显著。最后得出,辖区开发历史的长短、地形和道路是影响乌鲁木齐城市人口分布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不同区域特殊的自然、区位、历史条件,人口、资源、经济发展形成了城镇体系成长的区域背景,在很大程度上,它影响并决定城镇体系的成长过程与发展规律。引入分形(fractal)理论,以兰州-西宁城镇密集区为例,研究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规模结构及其形成机理。通过对城镇体系分形维数的研究,反映特定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下,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模结构特征。城镇体系规模等级分布分散,呈明显的首位分布,大中城市发展不足,城镇体系规模等级总体偏小,人口在城镇之间分布的均匀性差。城镇空间发育度较低,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分散性较强,远离中心城市的城镇密度衰减较快。局部区域的城镇空间发育成熟度差,空间分形特征不明显甚至没有形成分形结构。相比而言,相对发达地区城镇体系规模结构、空间分布呈现均衡化、网络化特征,首位城市发展已经融入到体系的发展中,城镇以群的力量带动区域发展;而欠发达地区城镇之间规模分布、空间分布"齐性"都相对较差,首位城市的"孤岛式"发展决定了区域的发展地位。  相似文献   

7.
兰州—西宁城市区域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通过分析兰州—西宁城市区域的结构特征,论述了差异巨大、结构畸形为特征的兰州-西宁城市区域等级规模特点,分析了职能结构特征,阐明了兰州—西宁城市区域空间网络框架、集聚分布型式,并指出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最后提出兰州—西宁城市区域结构优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河谷型城市由于受周边山体的限制和制约,其人口容量计算极具特殊性。本文首先通过承载力的研究进展分析,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典型河谷型城市兰州为例,分析了河谷型城市人口容量的主要刚性制约因素为河谷空间、生态环境及水资源。接着以最短边理论分析为依据,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出兰州市四个主城区的适宜人口容量为207-227.44万之间,最大人口容量在338.24-367.72万之间。根据2006年年末人口统计数字,兰州市主城区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安宁区四区的人口总数已达205.75万人,十分接近计算所得适宜人口容量207万的低值。最后提出兰州市跳出河谷,拓展新城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9.
人口数据对于全球、洲际、区域尺度的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研究的重要性已经被广泛地认知。研究人口数据与环境的关系不仅要关心人口的数量,更要分析其空间分布。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是人口统计数据实现空间化的有效工具。结合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特征构建适合黑河流域农村和城市人口分布的模型: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建立回归模型,模拟黑河流域农村人口的空间分布;利用城市边缘距离来表征城市多中心情形,将不规则的城市虚拟成同心圆分布的城市,并将Clark模型和加幂指数模型转换成基于城市边缘距离的形式来模拟研究区城市人口密度。基于以上方法最终获得黑河流域25m格网的人口空间分布结果和尺度上推后的1km格网数据。在乡镇级别对人口空间化结果进行精度验证,并与已有数据库(GPW1995、UNEP/GRID 1995、LandScan 2002和cn2000pop)估计的黑河流域人口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均表明本研究采用的方法和模型可以获得更高精度的流域人口空间分布数据。  相似文献   

10.
人口规模是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一项重要的控制性指标,准确地预测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对于制定合理的人口规划和人口布局方案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文中选择西安市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西安市1985到2009年的人口统计数据及相关人口指标值,选用三种常用的人口规模预测方法-自然增长模型、灰色预测模型以及马尔萨斯人口模型进行建模,并对各模型的适用性及特点进行比较与分析,综合三种模型预测结果,给出了西安市未来人口规模预测范围值。结果表明: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西安市的人口数也会在未来二十年将保持每年近11万人的增长速度,到2020及2030年时,西安市人口将分别达到890.99万人和1014.19万人左右。针对西安市的人口形势提出对策与建议,为西安市的人口规划及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提供相关的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天山北坡区域城乡人口空间分布综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乡人口空间分布状况是区域城乡关联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天山北坡区域是新疆人口最为密集的区域,其城乡人口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区域城乡经济社会的关联发展程度。本文采用多种人口量化方法,从各方面对经济带的城乡人口发展状况进行了科学全面的评价,并提出了区域城乡人口统筹发展的实施途径,进一步为该区域的城乡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科学预测人口城市化水平,对相关政策的制定、制度的改革、城市配套设施的建设以及解决就业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乌兰察布市为例,对地区总人口进行预测的基础之上,运用劳动力结构模型、劳动力地域转移模型等多种数学模型,预测了城镇人口城市化水平和非农业人口的城市化水平。最后,选取与城市化相关的七项指标,对城市化水平进行了综合预测。  相似文献   

13.
基于历史文献资料和考古发掘报告,以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为指标,对西汉京畿地区城市规模进行统计。结果表明:该地区城市规模以都城中心,陵邑、三辅县邑逐级递减,以城址周长为例,都城城址周长25700m,陵邑平均周长7343.7m,而三辅县邑周长均值只有4992.5m。通过城市规模与城市行政等级的相关性分析,认为这一地区的城市规模主要受城市行政等级影响。  相似文献   

14.
据全国历次人口普查资料,对新疆人口的自然、社会、经济以及地域结构进行深入分析,揭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新疆人口结构中所发生的重要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新疆人口的性别比正处于正常状态,年龄结构上步入成年型;民族结构上虽然少数民族人口占新疆总人口中的比重下降,可是各少数民族总人口数量不断上升,而且始终保持新疆总人口中占一半以上比重的状态;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使新疆人口的文盲率大幅度下降,使人均受教育水平大幅度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新疆总人口中的城镇人口比重逐渐上升;经济结构的变化表明,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在总就业人口中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在总就业人口中的比重大幅度提高;职业结构方面,新疆总人口中从事体力工作的劳动者比重较高,其中从事农林牧渔劳动者比重较大,始终保持在60%以上。  相似文献   

15.
猎物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天敌的质量和饲养规模。蠋蝽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其若虫和成虫对鳞翅目害虫幼虫均有较强的捕食能力。目前蠋蝽主要依靠黏虫来饲养。但在长期室内饲养过程中黏虫种群出现衰退现象,进而制约了蠋蝽规模化繁育。本文旨在研究黏虫种群复壮措施,为蠋蝽的规模化繁育提供技术支撑。为此,采用回接自然寄主和室内与室外种群杂交的方式评价了黏虫的种群复壮效果。结果表明,回接自然寄主玉米叶后黏虫的幼虫发育历期(18.03 d)较人工饲料饲养组(21.26 d)显著缩短,蛹重(369.00 mg)和成虫产卵量(770.88粒/雌)显著高于人工饲料饲养组(323.56 mg, 532.73粒/雌),但二者的蛹历期和成虫寿命无显著差异。杂交试验结果表明,4种交配方式产生的F1代产卵前期、雌雄成虫寿命及其子代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无显著差异,但产卵期、产卵量及蛹重存在差异。其中以田间雌性×田间雄性(YF×YM)组合的产卵期最长(8.07 d)和产卵量最高(938.77粒/雌),而以田间雌性×室内雄性(YF×EM)组合的蛹最重(354.59 mg)。这些结果显示,通过回接自然寄主和室内与室...  相似文献   

16.
以2007年关中-天水经济区的社会经济数据和人口城市化的资料为基础,运用SPSS软件中的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功能对关天经济区人口城市化的影响要素进行分析发现:人口城市化水平与总体经济增长要素和城市社会发展要素相关显著,与城市环境要素相关不显著;综合运用ArcGIS软件对关天经济区的人口城市化水平进行区域划分。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7.
北疆城镇区域人口发展中的问题及人口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疆城镇区域是新疆人口最为密集、经济最为发达的城镇密集地区,但其在人口发展过程中过快的人口增长、过低的人口素质、分布广和数量多的贫困人口及少数民族人口等诸多问题已经极大地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步伐。文中通过相关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得出北疆城镇区域的人口空间分布总体上具有首位度高、不均衡及人口规模体系不健全等特点,同时深入分析了区域人口密度分布独特的马鞍状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8.
2005年4月至2008年3月连续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对橡胶盔蚧(Parasaissetia nigra Nietner)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橡胶盔蚧周年发生,不同年份相同时期虫口密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2007年7月和10月虫口密度达到最高,分别为(108.5±11.9)头/枝和(107.2±5.5)头/枝。各虫态的虫口数量在1年的周期内均呈现3个高峰,若虫高峰为4月、7月和10月(2006年为12月),成虫高峰为1月、6月和10月。在旱季,温度是影响种群的主要因素;在雨季,降水强度和频率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