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科技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谓天然林,天然林是指依靠自然力形成的森林,包括原始林和天然次生林。原始森林是尚未经人类经营活动或人为破坏的森林,天然次生林是原始林经过采伐或多次破坏后自然恢复起来的森林。[1]天然林保护工程是我国为改善人类生态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及物种多样性所...  相似文献   

2.
<正> 对森林后备资源的抚育工作,在建国初期,黑龙江省曾经采取过在次生林林区封山育林的措施,收效较好。之后,又在次生林林区建立国营经营林场,对次生天然林进行卫生伐和抚育伐,用人工促进更新的办法,恢复森林的再生能力。这项工作开始阶段,由于按照合理经营的要求,以抚育和营造为主,为实现  相似文献   

3.
森林经营模式对锐齿栎次生林林分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经营模式评价是筛选有效经营技术和森林经营决策的基础,为了探讨小陇山林区锐齿栎天然阔叶混交林林分状态对不同森林经营模式的响应,为天然次生林经营提供有益方法,以小陇山林区地带性顶级群落状态特征为参照,从空间利用、树种多样性、建群种竞争势、林分组成4个方面采用遗传绝对距离和相对差异率法量化不同经营模式锐齿栎天然混交林与参照林分的状态差异。结果表明,按结构化森林经营模式进行经营的次生林,其林分状态与参照林分最为接近,其次是天然林采育择伐模式和近自然森林经营模式,平均差异分别为0.141、0.183和0.197。结构化森林经营能使所经营的次生林更加接近自然,尤其在物种多样性和建群种竞争态势方面与地带性顶级群落状态特征差异最小,仅为0.047和0.069。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粮农组织编撰的《世界森林状况2005》中发表专题文章,强调重视次生林。根据粮农组织的定义,次生林为“原有森林植被在某个时间点或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受到一些明显的人类干扰或自然干扰后主要通过自然过程更新的森林,其森林结构和林冠物种组成与附近的原生林明显不同”。次生林大多是在受到干扰或由于刀耕火种清除了天然林后生长起来的,  相似文献   

5.
天然林之内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所谓天然林首先指的是原始林,然后是天然次生林。天然次生林有两种形式:一是原始林遭自然灾害(火、洪、冻、风和病虫等)破坏后,自然更新恢复起来的森林;二是森林(天然林或人工林)遭人力破坏(砍伐、火烧和开垦等)后的迹地(含退耕还林地),经封山育林而成的森林。原始林和第一种形式天然次生林,一般是分布在边陲高原和内地高海拔峻岭水源发源地带,第二种形式天然次生林遍及在人烟稠密的低山丘陵地带。以原始林为核心来略述天然林特定内含的优势:原始林的树种组成有纯林和混交林,其分布由高纬度高海拔向低纬度低海拔过渡的顺序…  相似文献   

6.
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绝不能单纯地理解为是对现有天然林进行封山育林。黑龙江省现存的天然林绝大多数为原始林经过采伐后形成的各类型天然次生林 ,这些次生林 ,由于受不同采伐次数和采伐强度的影响 ,在林分组成、林分结构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且已不能正常发挥其效能 ,被称之为低效益林。对这部分森林必须施以人为的经营活动 ,才能使其在有效的时间内 ,恢复成高质量的林分或与原生林相类似的林分。1 低效益林形成的原因低效益林主要由林分组成、林分密度、林木分布等林分特征来决定。决定林分特征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  相似文献   

7.
甘肃子午岭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午岭位于黄河中游,其森林生态系统是黄河流域主要水源涵养林区,也是黄土高原最大的天然次生林区。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使之成为黄土高原丘陵地区天然次生林重要的科学研究基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物种基因库,使子午岭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得到有力的保护、恢复和发展,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避免生态失调和物种退化,发挥更加强大的生态功能,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相似文献   

8.
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生态屏障,也是我国重要的木材和林产品生产基地。由于林区长期集中过量采伐,采伐方式不合理;加之森林更新、森林抚育严重滞后,使林区陷入了"两危"处境。为恢复林区资源,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但工程重点没有放在森林培育上。当前实施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对林区资源恢复可能有一定好处,但从长远考虑必须积极加强森林经营,因为合理的森林采伐是森林培育的重要手段,科学利用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必然。保障国家木材安全是林业部门的重要职责。对天然林应当进行分类管理。要走出困境深化改革是前提,加强森林培育是基础,发展林业产业是关键,国家政策扶持是保障。  相似文献   

9.
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与平衡中具有极为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国有林区和森林工业基地,森林面积806.37万hm2,森林覆盖率80.20%。丰富的碳汇既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也蓄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以森工林区天然用材林的碳汇价值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森林蓄积换算因子法,推算森工林区天然用材林碳汇价值:1986年碳汇价值10.110 3亿美元,1990年碳汇价值10.630 1亿美元,1995年碳汇价值10.266 3亿美元,2000年碳汇价值8.980 1亿美元。研究还表明,阔叶林和针叶林是黑龙江省森工林区天然用材林重要碳库树种,为发展森工林区林业碳汇将起到重要作用。在开采利用天然林资源的过程中,必须统筹兼顾森林的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保持和发挥现有天然林的生态效益,才能达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0.
1目的意义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启动,大部分天然林得以休养生息,用于发挥它们的生态功能。为此,林区的森林经营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以木材生产为主的伊春林区变成了保护天然林、营造公益林、用材林、经济林的格局。用材林和经济林是将来林区主要经济支柱。对于提供木材的用材林  相似文献   

11.
<正> 天然次生林是原始森林遭受人为的或自然的反复破坏,在次生裸地上经过一定时期的植物演替,从新恢复起来的森林。据我们调查,河南现有的天然林均属于天然次生林类。因此研究河南次生林的现状和抚育改造技术,提高次生林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林木质量,对实现我省林业现代化和农林业产值翻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浅析产业结构调整对保护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琳 《陕西林业》2011,(Z1):20-21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越来越富裕,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压力增大,回归自然,放松身心已成为人们的生活需求。以"走向保护区,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的森林生态旅游在秦岭已悄然兴起。尤其是秦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十几年来,连绵起伏的群山被松涛林海覆盖,天然次生林得到良好的恢复,林区又恢复了原生态的大自然气息。地方政府为增加农民收入,以科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来,宝鸡市的封山育林工作经历了普遍开展——重点进行——恢复发展并按工程进行管理的三个阶段。50年代初期,宝鸡市各地的封山育林发展较快,对恢复森林植被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同天然林接壤的疏林、灌丛,通过封育,开始由逆向演替转为顺向演替,出现了不少团、块状杨桦、栎类次生林,部分在70年代就开始了择伐利用。进入60年代中期,重点在国有林区和部分乡镇林场继续开展封山育林,使植被逐渐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上游退化天然林恢复重建的生态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长江上游退化天然林的干扰体系、退化特征及恢复重建的研究现状,分析长江上游退化天然林恢复重建面临的主要问题,基于生态恢复重建的理论基础,阐述并拓展封山育林的传统概念.退化天然林恢复重建的基本对策是:依据自然演替的规律,仿拟天然老龄林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充分利用和启动自然调节机制,并根据自然演替的关键环节采用功能群替代或目的物种导入等辅助的人工措施,促进土壤和群落功能的修复,跨越或缩短某些演替阶段,加快恢复演替进程,尽可能利用乡土树种定向恢复以大径级、高经济价值林木为目标的森林群落.根据长江上游退化天然林的现状、类型及其特点,提出4种恢复重建的组合模式:1)封禁保护原始老龄林;2)封育重建严重退化生境;3)封育调整天然次生林群落结构与定向恢复调控;4)封育改造低效人工纯林.  相似文献   

15.
天然林区多数位于人烟稀少、偏僻的地区,而休斯顿天然林保护中心却建在市区附近,距闹市中心只有几里路,驱车过去只要几分钟就到了。这里有一大片保留着原始状态的天然次生林和几间附设的为传播科普知识及开展科技活动的简易平房。天然林保护中心不但对城市源源不断地提供清新空气,净化环境,而且还是市民参观学习、认识森林、观察自然的基地,又是当地中小学  相似文献   

16.
天然林保护工程是我国生态环境、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团结和国有林区生存的需要。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为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环境的恢复和大兴安岭的经济走出困境,实现二次创业带来了新的希望和难得的机遇。九八年,是大兴安岭林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第一年,全区上下认真贯彻,狠抓落实,天然林保护工作取得可喜成效,无论是在木材产量、公益林商品林建设、转产项目落实及转产分流人员安置上,按国家林业局“天然保护工程实施方案”所确实的目标认真组织实施,资金使用上最大地发挥了专项资金使用效率。但是实施天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结合次生林经营发展珍贵用材树种的战略利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一个动态、稳定、优质的全国森林生态大系统, 是培育自然财富, 提升国家实力的战略举措。我国的天然林正在国家保护下走向恢复, 速生丰产林在面积上已稳居世界第1, 但质量有待提高。现在的一个关系更大全局的问题, 是要在持续扩大造林的同时, 重点提升一般森林的质量, 这是培育国家自然资本的根本战略。特别是对于在面积上占主体地位的低质次生林, 要采用乡土用材树种进行"补植", 即推行"近自然育林"。文中认为, 提升森林资源的质量, 特别是以乡土用材树种"转变"低质次生林, 用30~40年的时间, 就可以建立起一项总价值约为800万亿元的国家自然财富(仅立木), 比现在的价值大133倍  相似文献   

18.
次生林就是天然次生林的简称。是原始林受人为或自然因素破坏后,自然恢复或经过一定程度的封禁而重新恢复起来的森林。也可以把“次生林”理解为“再生林”。次生林一般都是受过多次人类活动的破坏而逆行演替的不稳定群落,大多是由比较能够适应恶劣环境条件的先锋树种组成的派生林。但是,不能把次生林均视为经济价值低的森林,也就是不能将次生林的“次”看成是次品的  相似文献   

19.
科学培育经营和合理开发利用森林,是实现森林资源永续利用、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基础环节。那么,怎样才能使国有林区的森林资源实现可持续经营呢?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思考:首先,坚持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的结合问题。吉林省林区地处长白山脉,天然林有着特有的演替规律。国有林区的大部分森林是天然次生林,其经营应该符合规律。对于森林培育来说,只有尊重其自然生态规律,按照森林的特点和规律经营,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同时,经营森林必然产生经济效益,这个效益应该是符合自然规律的效益。因此,应当正确处理好森林经营…  相似文献   

20.
次生林是我国重要的后备森林资源,在维护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我国次生林区立地条件复杂,林分类型不仅多样,而且质量差异很大。为了更好地经营次生林,提高森林生产力和森林生态效益,本文对河北省茅荆坝林区进行了森林类型划分,并对各类型的自然特性及生产力进行了评价,为茅荆坝次生林区乃至华北次生林区今后的森林经营工作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