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麻竹铺就小康路文/黄文疆韩清江福建省南靖县龙山镇是一个山区小镇,九龙江西溪上游与国道319线并行穿境而过,有山地2万公顷。几年来,镇林业站因势利导,积极发动群众种植麻竹,使麻竹生产成为该镇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南靖地处南亚热带,适宜麻竹生长,群众...  相似文献   

2.
山地麻竹生长年动态及其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国有南靖林场 5种造林年度的山地麻竹林生长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麻竹胸径、竹高、胸径处节间长、最大节间长、枝下高等因子的生长都随造林年限的延长而增大 ,除枝下高生长模型外 ,其它各模型预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贵州省赤水市引进了麻竹栽培,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丰产栽培技术。采用多种无性繁殖育苗麻竹林,通过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2~4年成林,5年投产。研究人员发现:麻竹育苗的方法不同,成活率也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操作措施、肥料种类对麻竹生长也有影响;在不同立地条件下,麻竹的生长状况及竹笋产量不同。  相似文献   

4.
从广西柳州地区引种杂交竹、麻竹、清甜竹、巨竹和吊丝球竹等笋用竹,在三峡库区进行了适生性、出笋成竹能力、生长量及幼竹生长节律、冻害情况、主要病虫害及防治等指标的系统观察测定。结果表明,以笋用竹为目的可重点推广麻竹、巨竹、清甜竹;以笋材两用为目的可重点推广杂交竹、吊丝球竹。总结提出了笋用竹栽培管理技术。2002年以来,共推广栽植杂交竹、麻竹126.3万株,建设笋竹基地2406.3hm2。  相似文献   

5.
段其宗 《云南林业》2005,26(6):16-16
麻竹是我国南方主要笋材两用竹种之一,属禾本科竹亚科慈竹属植物。麻竹喜长于热带、亚热带年平均气温18℃以上、最冷月气温在12℃以上、年降雨量1500mm以上、海拔在1800m以下的地区,在丘陵、山地、溪边、河岸等地方均可种植。1麻竹栽植技术麻竹种植一般在6~7月(雨季)进行;株行  相似文献   

6.
根据笔者在闽南山地麻竹栽培多年的生产实践与大量的调查资料,从麻竹的栽植技术、经营技术、丰产培育技术出发,总结出一套较系统、科学的麻竹丰产栽培技术,为闽南地区的麻竹丰产栽培和推广种植提供较为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绿竹山地丰产栽培技术措施优化组合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多年来,对闽东南沿海地区山地栽植绿竹生长情况进行调查,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针对影响山地绿竹生长及笋产量的主要因子进行测试,并与河滩等地栽植的绿竹生长状况进行对比,找出山地栽植绿竹丰产栽培配套技术优化组合,加快绿竹资源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贵州省赤水市引进了麻竹栽培,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丰产栽培技术.采用多种无性繁殖育苗麻竹林,通过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2~4年成林,5年投产.研究人员发现:麻竹育苗的方法不同,成活率也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操作措施、肥料种类对麻竹生长也有影响;在不同立地条件下,麻竹的生长状况及竹笋产量不同.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富顺县近几年退耕还林工程中引种栽培的麻竹、龙竹和本地毛竹的生长情况、产笋量、出材量和平均收益等指标的调查测定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麻竹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优于龙竹和毛竹。麻竹是富顺县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理想竹种,适宜在富顺县及其类似地区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0.
麻竹丰产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陇川县多年大面积推广种植麻竹,总结出其造林、幼林抚育、成林管护、病虫害防治等一整套麻竹丰产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为更好地指导生产,通过多年来对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海拔的山场栽植净竹(石竹)进行调查研究,对比分析其生长情况,提出了净竹丰产栽培技术的配套措施(造林技术、幼林管理、成林抚育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12.
调查分析5种不同前茬立地类型的桉树人工林生长及其土壤肥力情况,结果表明:相思前茬立地类型的4.5a生桉树人工林具有最高的保存率、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每公顷材积,分别为92.4%、13.5cm、18.4m、153.6 m3,相思前茬立地可能是较理想的桉树人工林造林立地类型.进行桉树人工林多代经营时,相思、桉树前茬都是可以选择的立地类型,但一定要加强造林后的抚育管理,才能获得较高的材积.  相似文献   

13.
固体水在干旱区常规造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在宁夏盐池县北部风沙区对2个不同树种进行固体水不同施用量的春季抗旱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施用不同用量固体水均可以提高抗旱造林成活率,并有利于树木的后期生长,但受固体水用量及型号的影响较大,几个处理中,施用1.0 kg·株-1普通固体水与0.5 kg·株-1的功能型固体水对造林成活率影响相同,与对照相比造林成活率分别提高40个百分点(新疆杨)、45 个百分点(旱柳),功能型1 号固体水用量为0.5 kg·株-1时,对树木地径及胸径生长量月变化影响最大,该处理为几个处理中的最佳用量。  相似文献   

14.
香椿矮化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菜用香矮化栽植密度以19500-24000株/hm^2为宜,采用菱形双行种植方式有利于香椿的生长和产量,整形、修剪是香椿矮化和提高产量的主要措施,通过整形可使树形成灌木形、扫帚形、分层形等,结合截干、环剥及采摘回缩等措施可控制树高在2m以下。菜用香椿经多年生长后,抽枝、萌芽能力逐年减弱,可采用断根促萌来更新。  相似文献   

15.
Dey  Daniel C.  Parker  William C. 《New Forests》1997,14(2):145-156
The value of initial stem diameter near the root collar, shoot length and number of first-order lateral roots (FOLR) as morphological indicators of stock quality and field performance was examined for bareroot (1+0, undercut) red oak (Quercus rubra L.) underplanted in a shelterwood in central Ontario. These three attributes were measured on more than 400 seedlings prior to planting,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height and basal diameter growth two years after planting was determined using 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Initial diameter, shoot length and number of FOLR were positively and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second-year height and diameter. These relationships were strongest for diameter, but this variable explained less than 25% of the total variation in growth. Of the three indicators, diameter was also the best predictor of several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oot systems two years after planting. Initial diameter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root volume, root area and lateral root, taproot and total root dry mass. Weaker relationships existed between initial shoot length and number of FOLR and second-year root system features. Stem diameter two years after planting was more strongly related to root volume, area and dry mass than was initial diameter, the probable result of adjustment in root-shoot balance of planting stock to the shelterwood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6.
造林密度对马尾松木材主要性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玉芳  谌红辉 《林业科学》2002,38(2):113-118
本文对贵州省龙里林场马尾松密度试验林 ,5种造林密度 ,15年生马尾松木材基本密度、生长轮宽度、晚材率和解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造林密度对马尾松生长轮宽度、晚材率和管胞列数影响较大 ,方差分析达到显著水平。造林密度大 ,则生长轮变窄 ,管胞列数减少 ,晚材率增加。造林密度对马尾松木材基本密度的影响不显著 ,但具明显的规律性 ,即随着造林密度加大木材基本密度增加 ,造林密度过大反而下降。造林密度对管胞形态的影响表现出因树龄而异 ,不同造林密度马尾松管胞形态总平均值变化不大 ,但管胞长度随树龄的增大而增加的趋势受到造林密度影响。较低的造林密度各生长轮管胞长度差异不显著。组织比量不受造林密度影响。  相似文献   

17.
陕北峁状丘陵区陡坡地杏树栽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多年试验研究,提出陡坡地树栽培的品种选择、整形剪枝、土肥管理等配套技术。陡坡地栽培杏树。可明显提高水土保持效果及经济效益,收入是种植马铃薯的6-7倍。  相似文献   

18.
对6年生光皮桦不同造林密度林分生长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光皮桦不同造林密度对林木胸径、冠幅及材积生长差异极显著,树高生长差异不显著。不同造林密度对林分生长的影响,6年生时光皮桦林分蓄积量与造林密度大小成正相关,密度越大,林木分化越早,影响了光皮桦后期的生长。因此,选择合理的造林密度对林分正常生长发育及综合利用是十分重要的。此试验对光皮桦4个不同造林密度处理,以1100株/hm2最好。  相似文献   

19.
耐寒桉树永州引种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引种栽培试验表明:永州是桉树的适宜引种区,可大量发展桉树。以栽培邓恩桉、边沁桉表现最佳,它们不仅生长快、材质好,而且抗逆性强,既耐严寒又耐高温耐瘠薄。柳桉也可发展,史密斯桉、多枝桉在土层深厚、气候温和的地方可少量发展。赤桉在前1~2年表现较佳,生长快,但到以后几年生长趋缓,必须选出优良家系,才能大量种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无性系、株行距及两者交互作用对杨树人工林的林木生长和树冠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双因素随机试验设计,通过调查36块13年生杨树样地胸径、树高、活枝下高和冠幅等指标,以综合指数法构建3个林分综合指数(生长指数、冠形指数、干冠协调指数)。【结果】南林95杨和南林895杨的胸径、树高和生长指数显著高于南林797杨(P <0.05)。南林797杨的冠幅、树冠体积和树冠圆满度显著高于南林895杨,与南林95杨差异不显著(P> 0.05)。株行距为6 m×6 m和4.5 m×8 m的林分胸径、冠形指数和生长指数均显著高于5 m×5 m和3 m×8 m林分,不同密度林分对树高影响不显著(P> 0.05)。在相同密度条件下,正方形和长方形配置对东西和南北冠幅有显著影响,较大株行距促进树冠生长,但对胸径、树高和平均冠幅等影响不显著(P> 0.05)。无性系和株行距对冠长、活冠比、树冠表面积和干冠协调指数影响均不显著,且无性系和株行距对林木生长和树冠结构均无显著交互作用(P> 0.05)。【结论】杨树无性系对林木胸径、树高和树冠结构的影响大于株行距。综合考虑林木生长和树冠结构等两个方面,在类似的立地条件上,相比于其它无性系和配置方式,以南林95杨在种植株行距为6 m×6 m(278株/hm^2)时具有培育大胸径林木的潜力,适于培育速生、优质大径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