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灰色关联度分析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早籼稻品种温12的4因素2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几个因子中,其贡献率依次为千粒千>结产率>每穗总粒数>有效穗,说明温12在不同栽培因素水平下,千粒重,结实率,每穗总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2)在纯N12.5kg/667m^2水平时,每穗总粒数对产量的高低起着主要的作用,此时应攻大穗为主;在15.0kg/667m^2水平,结实率的高低影响产量的高低;(3)不同密植时,对温12的栽培要求也不一样,在稀植时,要以攻大穗提高结实率为主,而在密植时,要求提高成穗率,从而提高有效穗。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氮、磷、钾肥对南方双季稻区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于2019年在广西象州县、岑溪市、龙州县(早季)及港北区、福绵区(晚季)进行田间试验。设置对照(不施肥)、全肥(180kg N+45kg P2O5+135kg K2O/hm2)、缺氮(45kg P2O5+135kg K2O/hm2)、缺磷(180kg N+135kg K2O/hm2)和缺钾(180kg N+45kg P2O5/hm2)5个处理,于成熟期测定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均有显著影响。与全肥处理比较,缺氮、缺磷、缺钾和对照处理分别减产17.43%、6.64%、4.83%和25.58%。氮肥主要影响有效穗数和结实率,磷肥主要影响穗粒数,钾肥主要影响千粒重。水稻产量与有效穗数(r=0.544)和穗粒数(r=0.852)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结实率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不同免耕模式对水稻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了研究不同免耕栽培模式对水稻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有何不同影响,采用田间定位试验,以常规插秧为对照,研究免耕直播和免耕抛秧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结果表明:此试验条件下,免耕直播前期分蘖速度较快,株高、结实率及产量都较高,穗粒数和千粒重则与常规插秧相当,而免耕抛秧有效穗较多,但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及产量均较低。在土壤理化性状方面,与常规插秧比,免耕栽培稻田表层(0~5cm)土壤有机质增加,腐殖质品质改善,>0.25mm水稳性大团聚体、全量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养分含量都有提高。两种免耕栽培模式中,免耕直播的腐殖质品质、>0.25mm大粒团聚体含量及速效磷高于免耕抛秧,而土壤有机质总量和速效钾则低于免耕抛秧。免耕栽培模式有利于稻田表层土壤肥力的改善;此试验条件下,免耕直播更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4.
黄淮地区不同粳稻品种株型、产量与品质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杜永  王艳  王学红  孙乃立  杨建昌 《作物学报》2007,33(7):1079-1085
对黄淮稻区的129个粳稻品种(品系)进行了株型、产量和品质的观察测定。通过产量聚类分析,将供试品种分成超高产、高产、中产、中低产及低产5种类型。超高产类型品种占3.1%,低产类型品种占14.7%,其他3类品种占82.2%。超高产水稻品种多为半直立大穗型、叶片挺立,具有较高的干物质生产能力、较高的粒重、结实率和经济系数。优质米品种在高产和中高产类型中较多,在超高产和低产类型中很少。垩白米率高是超高产品种米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黄淮地区超高产(>12 t hm-2)中粳水稻品种的株型和产量构成指标,即株高1.00~1.08 m,全生育期150~155 d,穗型半直立,有效穗320~340个 m-2,穗长0.17~0.18 m,一次枝梗12~15个,二次枝梗30~38个;每穗160~180粒,结实率>85%,千粒重26~27 g;倒1、2、3叶叶长分别为0.26~0.28、0.35~0.40和0.32~0.38 m,剑叶角度<20º,收获指数>0.50。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水稻孕穗期高温对生理生化特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降低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孕穗期高温对水稻的危害提供理论依据。以‘泰优553’和‘隆晶优1212’为材料,在孕穗期幼穗分化Ⅳ-Ⅵ期利用人工气候室以29、32、35、38℃处理7天,以同时期田间自然温度条件作对照(CK,平均温度30.6℃),研究孕穗期不同温度对水稻生理特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与对照相比,38℃处理显著降低了‘泰优553’和‘隆晶优1212’的可育花粉数和可育率,可育率分别比对照下降了60.2%、54.7%。随温度的升高,2个品种的脯氨酸和丙二醛(MDA)含量呈上升趋势,在38℃处理显著高于对照(CK)和其他处理,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高温处理显著降低了2个品种的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但对有效穗影响较少。水稻孕穗期高温能显著降低可育花粉数和可育率,同时影响幼穗生理指标的变化,致使结实率和产量下降,不同品种对高温危害的表现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优质香稻黔香优302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全香型杂交水稻新组合黔香优302的主要农艺性状及其在贵州省5个试验点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黔香优302每穗实粒数、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变异系数较大,各农艺性状中对产量影响最大的产量因子是每穗实粒数、千粒重、有效穗数,其中有效穗数对产量的直接正向作用最大,有效穗数与每穗粒数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在栽培技术上,应主攻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与结实率,并协调有效穗数与每穗实粒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于2009年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开展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法不同栽植方式小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抛栽和品字形移栽的水稻返青快、分蘖早,且在分蘖盛期和灌浆期根系发达并具有较强活力;栽植方式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依次为每667m2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品字形移栽和抛栽分别比对照(常规手插)每667m2增产81.22kg和41.60kg,增幅分别达15.46%和7.92%.  相似文献   

8.
海拔高度对不同水稻品种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滇型杂交粳稻组合"滇杂35"和4个云南水稻老品种永宁小麻谷、永宁小白谷、阿楚车、牛八谷为材料,种植于不同海拔点,研究不同海拔下其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水稻品种随着种植地海拔的升高生育期延长,其株高变矮,穗茎长及穗长缩短.水稻产量构成因子中,随着海拔的升高,有效穗、穗总粒数降低,差异迭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千粒重、结实率差异不大.因此高海拔栽培种植时,应重视有效穗及穗总粒数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温度和降水对云南玉溪水稻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水稻不同生长阶段气温和降水因子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利用玉溪市红塔区农业气象观测站1980—2011年水稻生长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水稻各生长阶段天数、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与同期气温和降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除孕穗—抽穗期,降水量与水稻其他各生长阶段天数呈显著正相关,以分蘖—孕穗期(r=0.6362,P>0.01)和移栽—分蘖期(r=0.4247,P>0.05)受降水限制最大。移栽—分蘖期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以及分蘖—孕穗期和乳熟—成熟期日较差与相应阶段天数呈显著负相关。穗粒数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构成因素,其与孕穗—乳熟期气温呈正相关。结实率与乳熟—成熟期最高气温和温差呈显著负相关,与最低气温和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孕穗—成熟期气温呈负相关。水稻产量与移栽—分蘖期最高气温和日较差呈显著负相关,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且丰年这3个因子与平年和歉年也有较大差异。结果说明,移栽—孕穗期水稻生产主要受降水的限制,孕穗—成熟期则主要受气温的影响,较高的气温促进穗粒数的增加,较大的温差促进物质的积累,对提高水稻产量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10.
信阳地区2003年光温条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信阳地区1991—2004年的气象数据和水稻产量数据的分析,发现2003年水稻的减产是由于7—9月光温条件的剧烈变化所造成,产量相比近五年平均(2000—2004年)降低了28.28%。产量构成因子中结实率和每穗粒数所受影响最大,二者分别降低了23.71%和7.82%,而有效穗数与千粒重与其它年份相比并无显著差异。扬花至灌浆后期的光照不足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关联度达到0.7011。分蘖孕穗期的低温寡照、孕穗后期高温和扬花期低温也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晚籼稻抽穗期冷害生态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生育期相近的迟熟高产杂交稻组合或水稻品种(品系),在自然条件下分期播种,寻找水稻抽穗期冷害相关的形态评价指标,并对参试材料进行抽穗期耐冷生态适应性评价。抽穗期遭受低温冷害胁迫后,主要农艺性状中受冷害程度大小顺序依次是每穗实粒数、单蔸产量、结实率、每穗总粒数、株高、穗长、千粒重;单蔸产量相对受害率(RDP)与每穗实粒数RDP、结实率RDP、剑叶叶色分、抽穗期延尺天数分成极显著正相关。在低温冷害胁迫条件下,水稻不同基因型的抽穗期耐冷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异。将判别水稻抽穗期耐冷能力的形态指标--每穗实粒数RDP、结实率RDP、剑叶叶色、抽穗期延迟天数、苞穗率增加值进行量化,综合判别参试材料抽穗期对低温冷害的生态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籼穗交材料95LR102后期耐冷能力强;带有部分粳稻血缘、正在生产中大面积种植的杂交稻  相似文献   

12.
胡继芳 《作物杂志》2020,36(4):178-136
为了探讨不同旱稻品种在拔节孕穗期水分胁迫条件下的反应,以旱稻74和旱稻80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方式,研究了拔节孕穗期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对旱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95%时,随着水分的减少,2个旱稻品种生育期延后,株高、茎蘖数和单株干重降低,有效穗数变化较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降低,尤其是穗粒数降低幅度最大,进而导致产量显著降低,且旱稻74的减产幅度高于旱稻80。旱稻拔节孕穗期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应保持在95%以上,否则将会影响旱稻最终产量。因此,在水分胁迫条件下,旱稻80的稳产性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3.
以直播、小苗移栽和大苗移栽3种栽植方式为主处理,接种和不接种稗草为裂区处理,17份不同株型和化感特性水稻材料为再裂区处理,设计了对无芒稗干扰控制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直播和小苗移栽对无芒稗株高、分蘖和干重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优势株型和化感特性水稻对无芒稗具有较好的干扰控制作用。在30株 m-2无芒稗的竞争干扰下,3种栽植方式间水稻产量差异不显著,杂草竞争干扰使水稻减产21.73%,化感作用水稻吓一跳、IR644-1-63-1-1、谷梅2号对稗草竞争力强,仍具一定产量水平。无芒稗竞争干扰对直播水稻株高、分蘖和植株干重影响大,与移栽水稻的差异显著。杂草干扰对供试水稻材料的农艺性状产生不同影响,水稻化感种质吓一跳中期分蘖强、植株高、干重大。无芒稗竞争干扰对成熟水稻株高无影响,但对分蘖、植株茎秆和穗干重差异显著。杂草竞争对3种种植方式的水稻千粒重无显著影响,但单株谷粒重以大苗移栽显著大于直播,移栽水稻的穗型较大,每穗总颖花数、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显著大于直播水稻。化感作用水稻谷梅2号、IR644-1-63-1-1、TN1和PI312777每穗颖花数不高、每穗实粒数少,化感作用水稻吓一跳每穗颖花数不高,但结实率高。水稻材料中早27、早籼浙207、早籼浙101、中早22等拥有较高的千粒重,化感作用水稻谷梅2号的千粒重显著高于IR644-1-63-1-1、TN1和PI312777。早籼浙101、早籼浙207和中早22等拥有较高的单株谷粒重,化感作用水稻中156的单株谷粒重显著高于谷梅2号、吓一跳、IR644-1-63-1-1、TN1和PI312777。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中下游中籼杂交稻区试品种产量成因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8—2012年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区试数据,运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籼杂交水稻5年220个参试品种的农艺性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与结实率对产量显著正相关,其中对产量贡献最大的是结实率,千粒重与产量极显著负相关。在长江中下游杂交稻育种过程中,应以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为中心兼顾有效穗数和千粒重,协调优化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建立良好的群体结构,发挥中籼品种产量的潜力。综合各种分析及结合长江中下游杂交中籼的9t/hm2以上的的高产组合,得出其产量结构是:有效穗数达到255万/hm2左右,株高在122cm以下,每穗总粒数达到180~200粒,结实率80%以上,千粒重27g左右。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粒重对气候的反应和生态适应性,用2006年和2007年在南方稻区8个生态点29点次的田间种植试验资料,将粒重解析为谷粒长、宽、厚和比重4个因子,组建了谷粒面积(S)、厚度(H)和比重(ρ)的环境预测模型。相关分析表明,谷粒面积S的影响期在颖花分化期(III~IV期)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VI~VII期),温度是其主要影响因子,有利于谷粒长度和宽度发育的日平均气温( )为27~29℃,最高气温(Tmax) 34℃,最低气温(Tmin) 24℃。谷粒厚度H与抽穗后1~30 d的Tmax呈二次曲线关系,与 呈负相关。谷粒比重ρ与日照时数(SH)呈正相关,影响时期在抽穗后1~10 d;与Tmax呈负相关,影响时期在抽穗后1~30 d。有利于增加ρ的气象指标是SH达到8 h,Tmax低于30℃。用1951—2002年的气候资料模拟计算了95个地区的两优培九千粒重,按7个水稻生态区归纳,平均值变化在25.93~28.01 g之间。千粒重的区域分布明显随纬度而递增,由于地形影响,在湘、赣、粤北地区还表现出一定的经向影响。晚季稻的千粒重则比早季稻高1.39 g。幼穗分化期的温度和灌浆结实期的温度、日照时数是造成两优培九粒重区域和季节特征的主要生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通过探讨播期对寒地水稻生长发育和产质的影响及确立最佳的播期范围,对指导今后寒地水稻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试验在大田条件下,以‘空育131’为试验材料,设置7个播期处理,分析播期对寒地水稻茎蘖动态、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处理对水稻茎蘖数、成穗率、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B2、B3、B4处理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增加了水稻每平方米有效穗数、结实率、每穗实粒数和粒重,实际产量较B1增幅分别为18.12%,17.70%和14.92%,较 B7增幅分别为41.38%,40.89%和37.56%,以B2处理作用效果最佳,其次是B3处理。与其它处理相比,B2、B3、B4处理叶面积指数高,干物质积累多,能够形成高质量群体;具有高的茎蘖成穗率、结实率和穗粒数,产量构成因子间互补作用强,最终实现籽粒产量和碾磨品质的提高。相比之下,播期过早或过晚均会导致水稻干物质积累、成穗率、结实率以及产量的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且不利于碾磨品质的提高,其中晚播能够显著或极显著降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综合分析表明,寒地水稻4月10—20日之间播种更适合在目前寒地稻区水稻高产、高效栽培中应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籼爪交和粳爪交杂种在长沙、三亚的农艺性状和干物质产量的杂种优势.在长沙的籼爪交杂种在结实率和每穗实粒数方面具有负向超亲优势,在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单株粒重和理论产量方面存在负向对照优势,其余性状均为正向优势;粳爪交杂种在千粒重和结实率方面存在负向超亲优势,其余性状为正向超亲优势, 在始穗期、秆高和单  相似文献   

18.
特优559产量构成因素及丰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特优559产量构成因(?)及丰产稳产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特优559丰产性、稳产性好,适应性强。产量构成因素中以穗数与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对产量的作用最大,其次是每穗总粒数,再次是结实率,千粒重对产量的作用不大。揭示其高产途径和主攻目标是“攻足穗,争大穗,提高结实率,稳定粒重”,使穗、粒、重协调发展,夺取高产。  相似文献   

19.
探明不同盐逆境水平对耐盐水稻穗部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旨在为沿海滩涂水稻种植和耐盐水稻高产育种提供科学依据.以'扬农稻1号'(V1)、'南粳5055'(V2)和'通海粳18-2'(V3)为试材,利用盐池设施设置O g/kg(S0)、1.5 g/kg(S1)、3 g/kg(S2)3个不同盐分水平,采用裂区试验,测定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