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风大麦6号是大理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系统育种选育的啤酒大友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稳产、增产潜力人、抗锈、适应性广、抗逆性好、生育期适中等优良特性,2009年通过祥云云南省大麦品种区域试验,推荐报审舳种髓iL,2010年通过省级同行专家出问鉴评。本研究介绍了凤大麦6号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适种范围及主要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凤03-39是大理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粮作所采用系统育种方法选育的饲料大麦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病、适应性广、抗旱耐寒、熟相好等优良特性,2013年通过了云南省大麦品种登记。本研究介绍了凤03-39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适种范围及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随着 2 0多年的改革开放 ,驻马店农科所大麦育种工作取得了不断的进展。由 1 979年从事大麦育种工作以来 ,先后育出了驻大麦 1号 (豫大麦 1号 )、驻大麦 2号 (豫大麦 2号 )、驻大麦 3号、驻大麦 4号等一批高产优质大麦新品种 ,累计省内外种植面积 1 34万hm2 。获省科技进步奖 2项 ,地市级进步奖 4项 ,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论文 40余篇。为我省和全国大麦主要产区的兄弟单位提供了良种 ,为啤酒工业和城乡饲养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质原料 ,为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协调发展高产高效农业 ,振兴国民经济 ,作出了积极贡献。1 驻大麦系列品种选育1 1 …  相似文献   

4.
秀字号大麦新品种选育采用渐进育种法和类型百种法相结合的办法,育成了一批具有不同特性大麦新品种和新品系,这些大麦新品种和新品系在促进大麦生产上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何南扬 《大麦科学》1999,(3):12-13,37
秀字号大麦新品种选育采用渐有种法和类型育种法相结合的办法,育成了一批具有不同特笥大麦新品种和新品系,这些大麦新品种和新品系在促进大麦生产上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莆系大麦新品种选育进展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连续承担“七五”、“八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大麦新品种选育技术”和“六五”至“九五”福建省科技攻关项目“大小麦新品种选育” ,成功地育成莆大麦 2号、莆大麦4号、莆大麦 5号、莆大麦 6号、莆大麦 7号等系列高产、优质、多抗性大麦优良品种 ,同时 ,也积累了丰富的育种经验和较多优良高代材料及株系 ,具有较强的育种后劲。莆大麦 4号播种面积在 1990年前后占全省大麦播种面积的 6 0 %以上 ,莆大麦 5号现已成为福建省当家品种 ,这 2个品种为福建省二次品种更新、大麦生产和畜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1…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介绍了大理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先后选育的大麦品种S500、V43、S-4、94dm3、凤大麦5号、凤大麦6号的品种来源、特征特性、产量表现、适应地区;提出了以整地、适期播种、合理密植、科学优化施肥、需水特性与灌溉、加强田间管理、适期收获等主要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大麦种质资源是大麦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大麦新品种选育及大麦生产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遗传资源的占有量和对其研究的深度。广泛搜集引进和利用国外大麦种质资源则是拓宽遗传基因类型,加速新品种选育,促进大麦生产发展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我省多年来通过多种途径引进国外大麦资源980份,极大地丰富了我省大麦的遗传基础,并在大麦生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农业生产上推广作物新品种是最有效、最实用的增产措施之一。每一位育种者都以选育出能在大面积生产上推广利用的作物新品种为荣 ,我们作为大麦品种的改良工作者 ,一直为选育出农业生产需要的大麦品种而奋斗。针对我省大麦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如苏引麦二号推广利用时间过长、种性严重退化、植株偏高、耐肥抗倒性差等 ,承担了省九五重点攻关课题“优质高产抗病大麦新品种选育” ,通过几年的攻关研究 ,已选育出能取代苏引麦二号在生产大面积种植的盐麦三号 (原名鉴 1 35 )新品种 ,已于 2 0 0 0年 1 1月 1 5日以全票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  相似文献   

10.
我所是江苏省大麦育种的主要单位,在“六五”、“七五”期间先后选育出盐辐矮早三和苏啤一号等在全国有影响的大麦品种,为我省大麦科研、生产作出了较大贡献。在“八五”期间主持了省“八五”农业科技重大项目《高产、稳产饲用大麦新品种选育)和省科委攻关项目《应用生物新技术选育优质啤酒大麦新品种的研究与开发利用)等课题,同时参训国家“八五”攻关大麦育种三个子课题的研究工作。五年来,全面完成了课题计划任务和技术指标,通过了省科委的验收,得到了专家组成员的一致好评。现将“八五”期间我们所做的工作进行了回顾与思考,以…  相似文献   

11.
麻类所麻类育种五十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全面回顾了麻类研究所麻类育种工作五十年的历程,较为详尽地阐明了麻类育种工作开展的过程.五十年的麻类育种工作经历了资源的收集整理和评价、鉴定与利用,常规育种技术运用和现代高新技术的引入.基本形成了我国麻类育种技术和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推广应用体系.先后收集和整理麻类资源近万余份.选育出新品种30余个,在生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红麻品种"7804"、苎麻品种"圆叶青"和"中苎1号"及黄麻品种"湘黄麻1号"等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利用,取得了社会经济效益近100亿元.选育了亚麻品种中亚麻1号,结束了我国南方没有自育亚麻品种的历史.现代的麻类育种向多元化育种目标发展,为麻类的不同用途选育出专用品种.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国外大麦种质资源的引进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麦种质资源是大麦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大麦新品种选育及大麦生产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遗传资源的占有量和对其研究的深度,广泛搜集引进和利用国外大麦种质资源则是拓遗传基类型,加速新品种选育,促进大麦生产发展之有效的重要途径,我省多年来通过多种途径引进国外大麦资源980份,极大地丰富了我省大麦的遗传基础,并在大麦生产上开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莆大麦7号”的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莆田市农科所自 70年代开始进行大麦新品种选育 ,曾育成莆大麦 4号、莆大麦 5号、莆大麦 6号等系列高产、优质、抗病的大麦优良品种 ,其中莆大麦 4号、莆大麦 5号品种 ,相继成为 80年代后期至 90年代福建省大麦当家品种 ,为福建省提供二次较大面积的品种更新和促进大麦生产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 ,针对福建省畜牧业发展和饲料粮缺口问题 ,提出以高产优质为育种主攻方向 ,选育出丰产优质抗病的饲料大麦新品种莆大麦7号 (原编号 8950 6 7)。该品种系用植 3/ 85- 10杂交育成 ,1994年进入鉴定圃 ,后提升到品比和省区试 ,表现丰产性好、抗病…  相似文献   

14.
以2011至2013年2年度大理州大麦品种区域试验中凤大麦7号产量为依据,以增产幅度、变异系数、方差、高稳系数等为参数,分析凤大麦7号的高产稳产性。  相似文献   

15.
回顾江苏大麦种植历史。从“七五”开始,大麦育种有了质的飞跃,到“十五”末,江苏共育成大麦新品种30个,其中六棱饲料大麦2个,二棱皮大麦22个,二棱元(裸)麦6个。作为啤酒大麦的苏引麦二号(冈二)及港啤一号(KA-4B)等品种因品质超群,为国内啤酒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建议啤酒大麦新品种的选育应将酿造品质放在第一位,由育种、麦芽、啤酒三方面专家对即将审定的品系作公正评价。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农垦农业研究院开展啤酒大麦科研工作30年,选育了垦啤系列啤酒大麦新品种6个,在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和大面积标准化生产示范方面有明显的资源优势。本文重点介绍了甘肃省农垦农业研究院在大麦条纹病和网斑病研究、啤酒大麦新品种方面的科研工作进展。  相似文献   

17.
江苏大麦育种工作的回顾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江苏大麦种植历史。从“七五”开始,大麦育种有了质的飞跃,到“十五”末,江苏共育成大麦新品种30个,其中六棱饲料大麦2个,二棱皮大麦22个,二棱元(裸)麦6个。作为啤酒大麦的苏引麦二号(冈二)及港啤一号(KA-4B)等品种因品质超群,为国内啤酒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建议啤酒大麦新品种的选育应将酿造品质放在第一位,由育种、麦芽、啤酒三方面专家对即将审定的品系作公正评价。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60年代末期开始多棱大麦新品种的选育,70年代曾有出8023白、8023紫、村农三号、2号等课大麦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SO年代初开展啤麦品种选育的同时,仍未放松多棱大麦品种的选育。尤其是80年代中期,由于啤酒行业的迅猛发展,掀起了种植啤麦的高潮,导致多棱大麦种植面积的锐减,以致多棱大麦品种奇缺。但我们认为国内外生产的大麦主要用于饲料。随着饲养业的发展,大麦作为优质饲料粮的发展潜力很大。因此选中西引2号等为中心亲本,配了一批组合。扬饲麦1号(原名6907品系)即来自西引2号X菲特组合。该品系在选种圃中即表现优良…  相似文献   

19.
本所自70年代开始进行大麦新品种选育,曾育成莆大麦4号、莆大麦5号、莆大麦6号等系列高产、优质、抗病的大麦优良品种,其中莆大麦4号、莆大麦5号品种,相继成为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本省大麦当家品种,为本省提供二次较大面积的品种更新和促进大麦生产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针对本省畜牧业发展和饲料粮缺口问题,提出以高产优质为育种主攻方向,选育出丰产优质抗病的饲料大麦新品种莆大麦7号(编号895067)。该品种系用植3/85-10杂交育成,1994年进入鉴定圃,后提升到品比和省区试,均表现丰产性好、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综合性状优良,现在全省已…  相似文献   

20.
人们对作物遗传育种理论的实践不断深化时,必将设计出比现有栽培品种更具高产潜力的新品种。80年代以来,我国南方冬大麦区域内的育种单位先后育成一批二棱大麦新品种,如盐辐矮早三、苏啤1号、沪麦4号、沪麦6号、沪麦10号。浙皮1号、浙皮2号、浙皮3号、浙农大2号、浙农大3号、黄大麦4号、莆大麦5号,这些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抗病性都超过了生产上原有的品种。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及啤酒工业、麦芽工业、畜牧业的发展,期望在大麦的产量、品质、抗性等主要的目标性状上比现有品种有所突破,为此需采取相应的对策,首先要拓宽育种途径,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