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解大明 《植物医生》2002,15(2):20-20
稻纵卷叶螟是思南县水稻上发生频次高、危害最烈的害虫。在各年度间全县田间均有不少稻纵卷叶螟幼虫被天敌寄生 ,通常年份天敌寄生率在10%~30 %左右 ,有的年份天敌寄生率高达70%以上。寄生天敌对稻纵卷叶螟在田间的发生程度 ,是不容忽视的自然控制因素。为了摸清当地稻纵卷叶螟幼虫寄生天敌种类和控害情况 ,近年对全县稻纵卷叶螟各代幼虫的寄生天敌发生情况作了初步观察。1观察方法在各代稻纵卷叶螟幼虫期按各龄分别采集50头幼虫于室内进行分头分管饲养 ,于每天6时 ,12时 ,18时分3个时间对各管进行定时观察 ,记录从各头幼虫…  相似文献   

2.
1984—1985年,在思南县塘头双季稻区,对稻纵卷叶螟幼虫期的主要寄生天敌进行了调查。两年来,5—10月分期分批从大田随机采集稻纵卷叶螟各代各龄幼虫,室内饲养至化蛹、羽化,调查其天敌种类及数量。结果: 一、主要寄生蜂和寄生率 从饲养的888头幼虫中观察到:有398头被天敌寄生,主要为寄生蜂,计有: 纵卷叶螟绒茧蜂 Apanteles cypris、螟蛉绒茧蜂 Apanteles ruficrus、螟黄抱缘姬蜂  相似文献   

3.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是我省水稻的主要害虫。每年发生五代,常年第二代幼虫于七月上中旬在早稻穗期、第三代于八月上中旬在中稻圆杆至拨节期与双晚分蘖期、第四代于九月上旬在双晚孕穗抽穗期造成为害,鄂东同双季稻区还有第五代发生。目前药剂防治是控制稻纵卷螟的一个有效措施,为了减少稻田中的农药用量,减少环境污染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自1981~1982年在我省江陵县纪南区混栽稻区,选在控制用药的稻田,结合稻纵卷叶螟生命表的研究,对自然天敌种类(主要对寄生性天敌)及其控制作用进行了初步观察,其观察的方法是: 1.将稻纵卷叶螟各世代划分为卵期、1~2龄、3~4龄、5龄幼虫期、蛹期及成虫期六个年龄阶段,用人工接虫、卵与在大田直接采虫、卵的方法观察各阶段的寄生  相似文献   

4.
纵卷叶螟绒茧蜂(Apanteles cypris)是稻纵卷叶螟幼虫期重要的寄生性天敌,在我县平均寄生率达28.6%,高的年份能达70.7%,能明显控制稻纵卷叶螟的危害。近年,对其生物学特性及其发生消长报道较多,而对其寄生作用未有进一步探索。为此,根据1982年至1986年的大田系统调查资料,笔者对其功能反应进行了研究,以期为稻纵卷叶螟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稻纵卷叶螟绒茧蜂(Apanteles cypr-si Nixon)是稻纵卷叶螟专性单寄生天敌。为我县稻纵卷叶螟幼虫期天敌的优势种类。控制效应高而稳定:主害代(四(2)代)寄生率达10.7—70.7%,平均为28.6%。能左右稻纵卷叶螟的为害程度。为此,自198O年年开始,我站与开展稻纵卷叶螟测报同时,  相似文献   

6.
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与危害程度除了受迁入虫源和寄主生育状况的影响外,还和天敌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几年来,对稻纵卷叶螟的天敌种类、跟随关系、控制作用及影响因素等方面作了一些基本调查与分析,情况如下。一、稻纵卷叶螟的天敌种类根据几年来的调查,河南稻纵卷叶螟的天敌有48种,隶属于6目20科。其中卵期天敌五种,拟澳洲赤眼蜂(Trichogramma confusum)为优势种,幼虫期天敌24种;蛹期天敌4种;成虫期天敌10种;重寄生天敌三种。以下10种为稻纵卷叶螟天敌新记录: 幼虫期天敌:1.腹沟茧蜂Microplitis sp., 2.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3.黑斑足突眼隐翅虫Stenus cicindela,4.小黑足突眼隐翅虫Stenus veecundus。  相似文献   

7.
1981年,我们在观察稻纵卷叶螟生命表时发现,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幼虫不同虫龄对纵卷叶螟绒茧蜂Apanteles cypris Nixon的发育历期有明显的影响。现将结果整理如下。方法采回稻纵卷叶螟成虫在室内稻苗上产卵,幼虫孵化后分别进入一、二、三、四龄时,各按一定数量(100~200头)接于田间无虫的稻苗上,每龄设四个小区,每小区禾20丛,每丛禾接虫1~3头,让天敌自然寄生。当各龄将进入或刚进入下一龄时,将其采回饲养。根椐接放虫与回收各龄日期及室内寄生蜂最先与最后钻出的日期,计算寄生蜂产卵至幼体钻出时的发育历期。结果与讨论结果列于表1。  相似文献   

8.
三都县位于贵州南部,年平均温度18.1℃,无霜期长达300天以上,年降水量1300多毫米,适宜水稻生长。三化螟、稻纵卷叶螟是水稻的两种主要害虫。为了了解这两种害虫的天敌资源,并为其保护利用提供依据,1980年我们对上述两种害虫的寄生蜂类及其动态进行了初步调查,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施用化学农药防治害虫的常规管理稻田和充分发挥天敌自然控害作用为主要防治害虫措施的稻田生态系统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及其天敌的发生消长动态,以明确不同稻田生态系统对稻区内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的影响.结果显示,生态调控区稻田内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最大高峰期虫量仅分别为常规管理区的0.51倍和0.63倍;生态调控区稻周植被上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发生数量几乎为0,而常规管理区最大高峰期虫量分别达到 23.61头/10网和82.03头/10网.生态调控措施还可以显著增加天敌数量,生态调控区稻田内最大高峰期天敌数量为常规管理区的3.72倍,其稻周杂草上最大高峰期天敌数量为常规管理区的5倍以上;同时,天敌与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发生高峰期吻合度远高于常规管理区.说明生态调控措施能充分发挥稻田及周边非稻田生境的保益控害功能.  相似文献   

10.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常见害虫之一,在菲律宾包括3个种,即Cnaphalocrocis medinalis、Maras-mia patnalis和M.exigua。根据1989年雨季在吕宋岛两个不同地区的调查,共记载了15个初寄生和2个重寄生性天敌,其优势种主要寄生2或3龄幼虫,杀死寄主在5龄之前。用值k和Bellows(1981)的密度制约模型分析表明,幼虫寄生作用是稻纵卷叶螟田间种群的一个直接密度制约死亡因子,这种作用属补偿不足(b<1),并具有时滞效果。讨论指出,在调查时应避免使用某一时刻寄生率,来评价寄生性天敌的作用,而需要综合考虑寄主密度及随时间而变化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随着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生态工程控制害虫技术已取得较大进展。本研究对实施生态工程控害技术稻田中的稻纵卷叶螟天敌功能团的种群数量及时空动态进行了连续5年的跟踪调查,分别于2009、2011和2013年用扫网法进行系统采样调查分析,以探明生态工程技术对稻纵卷叶螟天敌功能团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尽管年份之间以及不同水稻生育期的天敌功能团数量有差异,但实施生态工程防控技术稻田中的蜻蜓目天敌功能团、肖蛸科天敌功能团和幼虫寄生蜂天敌功能团的种群数量均显著高于农民自防田,分别提高了1.63~8.94、0~3.69和1.20~2.47倍,且数量逐年递增或维持较高水平。本研究结果说明通过实施水稻生态工程控害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稻田稻纵卷叶螟天敌功能团的种群数量,这对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和提高水稻生长中后期的天敌控害作用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稻纵卷叶螟天敌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稻纵卷叶螟寄生性天敌和捕食性天敌的种类以及两大类天敌对其控制的效果,进一步论述了对稻纵卷叶螟天敌的保护和利用,从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达到既更好地防治稻纵卷叶螟,又能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3.
稻苞虫羽角姬小蜂Dimmockia secun-ds Crawford 是稻苞虫的常见寄生蜂,在稻纵卷叶螟、稻眼蝶上也有寄生,同时还可作为重寄生蜂寄生于广黑点瘤姬蜂、横带沟姬蜂、稻苞虫凹眼姬蜂、纵卷叶螟绒茧蜂、拟螟蛉绒茧蜂及稻纵卷叶螟的寄蝇和稻苞虫的寄蝇。1980年至1981年,笔者对该蜂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4.
稻纵卷叶螟在我国各地危害轻重因不同地区和年份而有异,除与气候条件和栽培制度有密切关系外,亦与其天敌,特别是卵与幼虫的寄生天敌数量有一定关系。目前采用的综合防治措施中,用赤眼蜂以消灭其卵已获得肯定的效果。但各地使用的赤眼蜂种类并不完全一致,因此所获得的效果也颇不一致。查明本地稻纵卷叶螟卵自然寄生天敌的种类,以确定不同蜂种对防治效果的影响等,颇有必要。本文报导所采用的方法,是在不同类型的水稻田中于稻纵卷叶螟卵期随机取样采集卵粒,然后分别置于小指形管中,每管一卵,逐日除去孵化卵粒,留下寄生卵,观察记载寄生天敌的羽化等情况。  相似文献   

15.
稻纵卷叶螟绒茧蜂(Apanteles cypris Nixon)是稻纵卷叶螟幼虫期重要的寄生性天敌,具有很高的保护利用价值。其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研究,国内已有不少报道。本文通过分析多年田间系统调查资料,组建了稻纵卷叶螟绒茧蜂种群数量消长复合数理预测式。通过与该蜂对稻纵卷叶螟幼虫的功能反应的模型耦联,可以定量、动态地预测稻纵卷叶螟绒茧蜂对稻纵卷叶螟幼虫的寄生效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甲胺磷对稻纵卷叶螟及其天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室、田间试验表明 ,甲胺磷对稻纵卷叶螟及其寄生蜂、捕食性天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杀伤作用。各代推迟喷药、放宽防治指标可提高纵卷叶螟幼虫被寄生率 ,对产量并无影响。结合前期施药对褐飞虱再增猖獗的促进作用 ,建议在水稻生长前期谨慎用药 ,尤其应限制甚至禁止在稻田使用甲胺磷。  相似文献   

17.
关于天敌对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的控制作用问题,庞雄飞等在广东海陵岛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在生命表方法的基础上,根据Morris—Watt种群数学模型,提出排除分析方法,以控制指数为指标对天敌的作用进行评价。作者于1979至1980年在粤北的乳源瑶族自治县附城稻区开展水稻害虫综合防治试验期间,对稻纵卷叶螟的天敌及其对第二代种群数量的控制作用进行调查。现应用排除分析法和控制指数来  相似文献   

18.
稻负泥虫Oulema oryjae(Kuway—ama)是江西早稻秧田及本田期常见的食叶性甲虫。为了探讨江西负泥虫寄生天敌种类,笔者于1985年5—6月在江西的南昌、铅山、万载等地进行了初步调查,经鉴定得知江西稻负泥虫寄生性天敌有3科5种寄生蜂。对寄生蜂的自然控制作用也作了简要记述。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保护、利用自然天敌资源以减少农药污染,作者对本县二、三代稻纵卷叶螟寄生蜂进行了初步观察。 种类(1)卵寄生蜂:拟澳洲赤眼蜂Trichogramma confusum Viggiani 占71.1%,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 Ashmead 28.9%。(2)幼虫寄生蜂:  相似文献   

20.
张桂芬 《植物保护》1987,13(5):33-34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上重要害虫之一。庞雄飞等(1981),古德祥等(1983)通过生命表的研究初步证实了一至二龄幼虫的失踪是影响稻纵卷叶螟种群数量变动的关键因素。作者通过5年生命表的研究亦有类似结果,其失踪的原因主要是气候因素和被天敌捕食所致。蜘蛛是稻田内捕食性天敌中的优势类群,本文研究了稻田蜘蛛对稻纵卷叶螟的捕食作用,以期得到蜘蛛对纵卷叶螟影响的定量刻划。1986年7月在网室试验条件下,初步观察研究了蜘蛛对稻纵卷叶螟一至二龄幼虫的捕食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