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尺蠖、小绿叶蝉、茶毛虫是信阳茶园三大主要害虫,近年来,笔者一直进行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试验研究,通过利用性信息素试验引诱茶尺蠖5个世代、茶毛虫3个世代,总结出当虫口密度中低等时,性诱剂诱虫量与害虫的种群数量成正相关,长期在害虫成虫期使用,可以达到控制目的。通过多次田间试验和室内模拟试验相结合,筛选出4种高效低毒低残留脂溶性农药防治茶尺蠖,4种高效低毒低残留脂溶性农药防治小绿叶蝉。本试验着重进行茶园修剪、灯诱、色诱、蜘蛛、生物农药对害虫控制效果研究。通过对信阳茶区优势害虫进行一系列田间试验,集成一整套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必要时采用脂溶性农药防治相结合的绿色防控技术,为信阳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江冬友 《茶叶》1989,(2):31-34
美国 FMC 公司开发的天王星杀虫剂,我场于1987年对茶树几种主要害虫进行了大面积的防治试验,初步表明天王星对茶尺蠖、假眼小绿叶蝉、茶丽纹象(虫甲)等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3.
茶尺蠖等三种食叶性害虫的测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俊庆 《茶叶》2002,28(2):96-97
该文介绍了茶尺蠖、茶黑毒蛾 茶丽纹象甲三种食叶性茶树害虫的实用测报技术,可供有关生产单位预测预报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茶树害虫按危害方式可分为四类,即咀叶类害虫、刺吸式害虫、钻蛀性害虫和地下害虫。咀叶类害虫以鳞翅目的蛾类和鞘翅目的象甲类为主,多以幼虫咬食芽、叶等细嫩组织,虫体数量大、食量也大;刺吸式害虫主要为同翅目蝉类、蚜类昆虫吸食树干汁液,破坏植物正常生理生化代谢;钻蛀性害虫主要为鳞翅目和鞘翅目的幼虫,钻蛀枝干、根部和果实;地下害虫主要为地老虎、白蚁等。江西茶树栽培历史悠久,发现的害虫种类较多,目前主要有茶尺蠖、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橙瘿螨、茶蚜、蓟马、茶毛虫等。江西茶树害虫主要采取化学药剂防治,虽基本使用的是低毒低残留农药,但已无法满足当前"绿色、健康、环保"的需求。本文结合省体系项目试验,在实践中总结出江西茶园主要害虫绿色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5.
二、茶树害虫病毒大田应用效果目前,在大田做过防治应用试验的有茶小卷叶蛾和茶卷叶蛾颗粒体病毒及扁刺蛾、茶毛虫、茶尺蠖、油桐尺蠖和云尺蠖等核型多角体病毒,其中,茶小卷叶蛾颗粒体病毒,扁刺蛾、茶毛虫、茶尺蠖、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  相似文献   

6.
我国茶树病虫发生防治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树病虫害是茶叶生产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三十多年来,我国对茶树病虫害的种群组成和变化,主要病虫和天敌优势种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防治策略和理论以及具体防治方法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就几个方面对茶树病虫的发生和防治的进展进行讨论,并对本世纪末期发展的可能性进行预测。一、茶园病虫种群结构我国茶区幅员辽阔,病虫种类繁多,已有记载的茶树害虫400多种,病害100多种。茶树是一种多年生木本植物,茶丛茂密郁闭,茶园微气候和营养条件变幅较小,构成了相对稳定的茶园病虫区系。原来的优势种一般仍然保持优势地位,主要害虫种类有:小绿叶蝉、螨类(茶橙瘿螨、茶叶瘿蟥、跗线螨、茶短须螨)、尺蠖类(茶尺蠖、油桐尺蠖、云尺蠖、木(木尞)尺蠖)、刺蛾类(茶刺蛾、扁刺蛾)、茶毛虫、茶小卷叶蛾、蚧类(蛇眼蚧、椰圆蚧、角蜡蚧、长白蚧)、  相似文献   

7.
《茶世界》2009,(5)
浙江省农作物病虫测报站据去冬今春的气候条件,结合茶树主要害虫越冬后基数的调查分析,预计今年茶树害虫总体属中等偏重发生年份,假眼小绿叶蝉、茶尺蠖、螨类、  相似文献   

8.
苦参素是植物源农药之一,具有低毒、低残留、对天敌杀伤力小等特点。本文概述了近年来苦参素对茶树主要害虫防治的研究进展,如对茶尺蠖、茶毛虫、茶小绿叶蝉和茶蚜等主要害虫都具有较好的防效,明确指出:该药剂适宜于无公害茶叶生产。  相似文献   

9.
乌龙茶区茶树常见病虫无害化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章森 《福建茶叶》2010,32(6):34-35
<正>夏季,随着气温的升高,各种病虫也进入高发期而为害茶树。乌龙茶区茶树常见害虫有食叶类害虫的茶尺蠖、茶丽纹象甲,吸汁性害虫的假眼小绿叶蝉、茶橙瘿螨,病害主要有茶圆赤星病,等等。茶树病虫害防治是关系茶叶产量和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为避免茶园盲目用药、减少喷药次数、降低成本,生产中应在了解病虫发生规律的基础上,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为主、综合防  相似文献   

10.
茶叶是我省的特产之一,由于长期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害虫,严重影响了茶叶的品质,且残毒危害人民健康。过去资料报导,苏云金杆菌类对茶树鳞翅目害虫,茶毛虫、大尺蠖、茶蚕等有一定的效果,但没有较理想的菌种,1979年5月起,我们开始进行茶树害虫病原微生物的调查和筛选工作,拟选育出杀虫效率高、残毒低、生产性能好的菌株,用来防治茶树害虫,提高茶树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1.
茶尺蠖绿色防控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尺蠖是我国茶园重要的食叶性害虫之一,严重发生时可将茶树吃成光杆,甚至直接导致茶树死亡。茶尺蠖在我国多个省份大面积发生,常给茶叶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年来,关于茶尺蠖的种类厘清、挥发物引诱剂、性信息素鉴定和其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报道大量涌现。本文在归纳和总结上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害虫防控方面的发展趋势,对未来茶尺蠖防控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茶尺蠖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傅月苗 《中国茶叶》2011,33(2):17-17
长乐林场杭北茶叶公司地处杭州西北面,属低丘半山区。现有茶园面积700亩,分布于各个林区,面积较分散。常年发生的主要害虫有茶尺蠖、茶毛虫、茶丽纹象甲、茶黑毒蛾等,过去这些害虫经常暴发,严重时茶树被食成秃枝,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省茶园主要害虫有茶毛虫、茶刺蛾、丽绿刺蛾、大尺蠖、灰尺蠖、茶尺蠖、茶蓑蛾、褐蓑蛾、小黄卷叶蛾、茶枝蛀蛾、小绿叶蝉、长白蚧,椰园蚧、蛇眼蚧等十余种。初步估计每年因各种害虫危害,茶叶总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二年五月以来,我县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农药杀灭菊酯,经过两年推广950斤,喷洒茶园面积达7.6万亩次,控制了长期无法消灭的大尺蠖、茶尺蠖等害虫的危害,为茶叶增产刨造条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果。 我县原是尺蠖类茶树害虫为害的“重灾区”,1976年大尺蠖、茶尺蠖等虫害即开始蔓延,全县二十多个产茶场、队近万亩茶园受害严重,成片茶园茶树叶片被嚼食精光,夏秋茶绝收,并且对翌年的春茶产量、品质也影响很大,年减收约4000担,经济损失达80万元左右。  相似文献   

15.
几种农药在茶园中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小绿叶蝉、黑毒蛾是茶树上的两大主要害虫、对茶叶生产危害较大。茶园蜘蛛是最主要的捕食性天敌,具有种类多、捕食量大,对害虫控制明显等优势,目前使用常用农药存在害虫抗药怀严重,对天敌杀伤力较大和农药残留等问题。为筛选出适合无公害茶叶生产的高效、低毒、低残残留农药,笔者选用了22种农药分三年进行茶小绿叶蝉、茶尺蠖、黑毒蛾防治效果及对天敌蜘蛛杀伤率的对比试验,其中有生物、植物性农药和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合成农药  相似文献   

16.
1无公害茶园的用药管理技术1.1严禁剧毒、高残留农药在茶园中使用严禁剧毒、高残留农药DDT、六六六、林丹、三氯杀螨醇、甲胺硫、1605、1059、氧化乐果、毒杀芬、七氯、氯丹、杀虫脒、磷胺、水胺硫磷胺、氟乙酰胺、苯硫磷、异丙磷、久效磷、呋喃丹等在茶园中使用。1.2优先推广应用生物农药采用生物农药防治茶树病虫害,常用的制剂有细菌、病毒、真菌等。如应用Bt防治茶毛虫、茶尺蠖、茶卷叶蛾;各寄主害虫的专一性病毒防治茶毛虫、茶尺蠖、油桐尺蠖、茶蚕、茶卷叶蛾、茶小卷叶蛾、茶刺蛾;真菌制剂白僵菌、韦伯虫痤孢菌等…  相似文献   

17.
40—1菌防治茶尺蠖和油桐尺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昆虫病原微生物防治茶树害虫,苏云金杆菌是最有竞争能力的。在国外,苏云金杆菌虽大量生产和应用,但未见防治茶树害虫的报道。1983年以来,从已有和新分离的菌株中,筛选出对茶毛虫和茶尺蠖毒力较高的40—1菌。1985~1986年,在茶园中应用40—1菌进行了防治茶树主要害虫茶尺蠖、油桐尺蠖的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1.材料菌剂:40—1粉剂,含40亿芽孢/克  相似文献   

18.
2.5%天王星乳油是由美国富美实(FMC)公司开发的一种高效、低毒、广谱、安全间隔期较短的杀虫、杀螨剂。对害虫具有触杀、胃毒作用,杀虫谱广,作用迅速。在茶树上,天王星乳油主要用于防治茶丽纹象甲、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尺蠖、茶黑毒蛾、茶毛虫等害虫,并可兼治茶短须螨、茶叶瘿螨,已在我省茶区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灰茶尺蠖性信息素田间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茶尺蠖是我国茶树重要的食叶害虫,严重影响茶叶的质量和产量。为了给灰茶尺蠖性信息素的田间应用提供指导,本文对其性信息素缓释载体类型、诱捕器类型、诱捕器高度以及使用间距等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灰茶尺蠖性信息素以异戊二烯橡胶塞为缓释载体对灰茶尺蠖雄虫具有最好的引诱效果,效果优于硅胶塞和PVC毛细管;5种测试诱捕器中,船型诱捕器最适合引诱灰茶尺蠖;当诱捕器置于茶树上部25βcm时,引诱效果最好;诱捕器保持15βm的间距时,诱捕效率最高。本研究结果可为灰茶尺蠖性信息素应用于雄虫诱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陈宗懋 《中国茶叶》2005,27(1):28-30
46.电击型自动计数性信息素诱捕器的开发 近年来,害虫防治的趋势是"保护天敌"和"减轻环境负荷",由此开发了昆虫生长调节剂、BT制剂和GV(颗粒体病毒)等高选择性的防治资源.在茶树害虫防治上,日本国立试验场、病虫害防除所和农协等采用性信息素诱捕器进行茶小卷叶蛾、茶卷叶蛾和茶细蛾发生消长情况调查和药剂使用适期的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