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生态工程前后三江源草地产草量与载畜压力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对生态系统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其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也成为关注的热点。本文基于GLO-PEM模型和载畜压力指数,对比分析了三江源地区实施生态工程前后草地产草量和载畜压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后的2005-2012年8年的草地平均产草量为694 kg/hm2,比工程实施前1988-2004年17年的平均产草量(533 kg/hm2)提高了30.31%,减畜措施实施后的2003-2012年10年的平均载畜压力指数为1.46,比1988-2002年15年平均载畜压力指数(2.49)下降了36.1%。草地产草量的提高和载畜压力的减轻,主要归因于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实施以及气候变化。其中,生态工程对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2.
共和县天然草地产草量动态地面监测工作的目的是全面掌握天然草地地上部分生物量的饲草资源总量,为全县及各乡镇畜牧业生产中的草畜平衡工程提供依据,防止草地过度放牧,有效控制草地退化和土地荒漠化,维护草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实现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草地产草量的调查和测定,海西州天然草地产草量2005年、2006年基本属于正常年范畴。经草畜平衡分析,2006年全州草地理论载畜量为265.45万羊单位,草地现有载畜量为280.162万羊单位,超载14.71万羊单位。  相似文献   

4.
1988-2005年三江源草地产草量变化动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分析该地区草地生产力的变化动态,探讨导致草地生态系统变化的自然和人文驱动机制,对于制定科学的草地恢复、管理和利用战略,以及开展有效的生态工程成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利用GLOPEM模型对三江源地区1988-2005年的草地产草量变化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江源地区草地生产力呈现出3-5年的周期性波动规律,其产草量的年际变幅表现出从东部地区到西部地区依次增高;从沼泽草地、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到温性草原依次增高的特征。同时,18年来三江源地区草地产草量总体呈增加趋势,特别以高寒草原或西部地区草地的提高幅度较大。尽管如此,它仍受到气候变化的强烈驱动。因此,应该对由于全球气候变化造成的生态系统牧草供给功能的短期增加保持清醒的认识,这种增加有可能掩盖了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整体功能的长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共和县天然草地产草量的监测,2005年共和县天然草地饲草量达72 614.60万千克,理论载畜量为1410580个羊单位,现有载畜量为1344 077个羊单位.经畜草平衡分析表明:全县草畜基本达到动态平衡,但各乡草畜不平衡状态仍很突出.除廿地乡超载率达到24.53%以外.其余各乡饲草资源尚有盈余或有不同程度的超载.  相似文献   

6.
苜蓿、无芒雀麦混播及单播草地产草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探讨了科尔沁地区不同苜蓿品种 无芒雀麦混播草地产草量动态.结果表明:苜蓿在孕蕾~盛花期、无芒雀麦在拔节~初花期单播草地产草量增长最快,以后增长缓慢,到成熟期产草量达到最大.混播延长了种群产草量积累时间,混播草地最高产草量出现时期晚于单播草地.种群产草量的净积累主要发生在生育前期(苜蓿开花前).混播群落中3个杂花苜蓿 无芒雀麦群落的绝对生长率高于敖汉苜蓿 无芒雀麦群落.同种苜蓿混播与单播草地产草量快速积累期相同,不同种群产草量快速积累期有所差异.不同草地产草量的最大相对生长率出现时期相同,均出现在苜蓿孕蕾至开花期(无芒雀麦孕穗至抽穗期).播种当年混播草地产草量高于单播草地,以后二年混播草地产草量明显低于单播草地.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林、草之间和草、畜之间的关系。林草互相竞争,又互相受益。森林影响光照,从而影响草地产草量,但一定密度的森林对含蓄土壤水分,减少牧草蒸发,保持草地气温、土温稳定,对牧草生长有益。而草地的管理、施肥、放牧牲畜的粪尿、牧草的固氮作用等,又促进了森林的生长。草地产草量的季节性变化,可影响放牧牲畜的增重与繁殖。草地的载畜量取决于草地的产草量,草地负荷过重,可导致草地退化,放牧牲畜的生产性能下降,但适宜的载畜量可提高放牧牲畜的生产性能,保持草地的良性演替,延长草地的利用年限。  相似文献   

8.
监测结果表明,海南州天然草地产草量1997年、1998年属正常年范畴。经草畜平衡分析,1998年全州草地理论载畜量为501.86万羊单位,草地现有载畜量为514.77万羊单位,草地牲畜的超载量为12.91万羊单位.超载率为2.57%.草地生产基本实现了草畜平衡。  相似文献   

9.
草田是人类和动物等的食物资源和栖息环境,具有涵养水源、保护生态多样性、减缓气候变化和维持地区可持续发展等作用。目前气候变化、人口增加、水资源和能源资源短缺等对国际草田资源带来严重威胁。为了提高土地生产力,养活不断增加的人口,近几十年大部分国家将半自然状态草地转变农耕地,农耕地管理引起动生物多样性降低和植物群落栖息环境碎片化、退化和消失等。如果国际草田实施粮草轮作、粮草畜协同发展、科学放牧和饲养管理、粮草同等种植优惠政策等,不仅可以提高土地生产力,而且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江河发源地,分析该地区多年草地产草量的时空动态变化,探讨产草量与降水量的关系,对于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合理管理草地、指导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6-2013年MODIS-NDVI数据和同期442个地面采样数据,对3个草地类型分别建立NDVI与实测产草量之间的经验关系模型,并用这些模型推算2006-2013年三江源草地产草量的分布;同时,从三江源不同类型草地产草量与年降水量、不同月份降水量及不同降水累积时期的关系入手,探讨三江源地区草地生产力如何响应降水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从整个三江源地区来看:(1)2006-2013年产草量呈现增加的趋势,不同草地类型产草量对年降水量变化的响应程度不同。(2)对产草量影响最重要的降水月份是前一年10月,其次是当年4和5月。(3)驱动产草量年际变化最重要的累积降水时期是前一年的10月到当年5月。(4)前一年秋季和当年春季的累积降水量对第二年产草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云贵高原草地牧业可持续发展技术,在国家“九五”重点科技项目实施中,采取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方法,将子专题试验区创办为小型示范牧场,及时将人工草地建植与管理、测土施肥、草地及畜群监测、饲料供需预算、草畜季节动态平衡、全日制放牧等科研成果反馈应用于生产,实现人工草地优质高产稳产,产量、盖度、效益逐年提高,示范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合理确定草地载畜量对有效保护草地资源并高效利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传统方法计算的载畜量只表明了核定时段内的平均载畜量,没有明确载畜量核定的具体时间,开展载畜量核定容易引起混淆和争执,核查工作量大,耗时长,实际操作难度大。为此,本文综合近年来草地载畜量的相关研究结果、结合草原生态气候变化和草牧业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以秋末入冬为载畜量核定时间,以能繁母畜数量作为核定主要指标的新草地生态载畜量计算方法,并提出了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和人工草地建设,加大牲畜出栏,开展划区轮牧和春季草地禁牧试点示范,合理利用牲畜补偿代谢特点,利用牧草再生特点提高牧草产量和贮备等技术措施,以期为提高草地载畜能力,增加牧民经济收入,实现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玛曲县草地畜牧业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分析玛曲县草地畜牧业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经济管理水平,综合治理退化草地,缓解畜草矛盾,调整畜群结构,提高畜产品产出能力,加强草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畜牧业生产条件等高寒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对小陇山林区山门林场观音、白杨和史沟三个村草畜平衡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型草场、农作物秸秆产量,计算了理论载畜量,评估了草畜平衡,并分析了人工草地建植对草畜平衡的影响,指出大力提高天然草地生产力,在撂荒地建植人工草地,可促进当地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以内蒙古四子王旗的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两种草地类型的家庭牧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牧户的实地问卷调查、模型模拟分析和文献查阅研究,深入剖析牧户家庭的草场参数、家畜参数、饲料参数、气象参数和经济参数等,利用模型模拟计算出草地生长速率、草畜能量平衡状况和经济效益收支现状,以期为指导当地的家庭牧场可持续经营提出可靠依据。结果表明:四子王旗牧草生长周期较短,夏季典型草原牧草生长速率大于荒漠草原,冬季两种类型草地牧草的抗寒能力较差,牧草大部分停止生长,地上部分基本枯死,家畜利用新鲜牧草得到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夏秋牧草生长季节。中小牧户是草原超载过牧的主体,草地面积越小的牧户,其家畜载畜率越高。草料费支出与家畜载畜率也呈正相关关系,草料费支出越多,载畜率越高。典型草原区和荒漠草原区都呈现出夏季仅有短时间的草地供给能量大于家畜自身能量需求,可以满足家畜良好的生长状态;冬季寒冷且漫长,能量摄入量较低,典型草原地区在1月产羔期能量缺值高达10.5 MJ/(羊单位·d),荒漠草原地区能量缺值高达9.5 MJ/(羊单位·d)。适当调整家畜载畜率有利于四子王旗地区家庭牧场提高草地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牧民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6.
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是自2011年起实施的草原地区资金规模最大、受益农牧户最多的惠民政策,是通过给予农牧民补助奖励,支持鼓励农牧民合理利用草原、加快发展草牧业,解决人草畜矛盾的关键措施。中央政府不断完善政策内容、加大扶持力度,并按照“四到省”和“五到户”的原则,由地方政府结合地域实际创新性地落实政策,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与补奖前的2011年相比,草原鲜草产量提高了9.07%,植被综合盖度从51.0%提高到55.3%;政策执行以来,牛出栏率提高了1.3%,羊出栏率提高了4.2%,牧区和半农半牧区草食畜总量增加0.27亿头(只),实现了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收的经济目标;政策通过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实现了牧区人口转移,牧民对政策满意度高。当前,草原地区生产生态还不够协调平衡,人草畜矛盾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需要进一步完善农牧民补助奖励政策,促进草原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姜晓群  林哲艳  时钰  赵晋灵  李昂 《草业学报》2020,29(11):151-164
当初步遏制草地退化后,我国当前迫切需要对草地管理政策进行优化和调整,进而更好地通过草畜平衡和生态补贴实现生态保育和牧民利益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目标。长达90年的美国公共放牧地政策可以为我国调整和优化草地管理政策提供借鉴。美国经验表明,实现草地生态保育需要在社会共识、法律体系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牢固地树立和实现草地的多重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理念。进一步地,公有的草地产权制度是保障草地多重生态系统服务的法律前提,非牧产业发展是实现草地多重功能的经济基础,精细的行政管理是实现草地生产生态平衡的技术保障,多种利益主体参与是实现草地管理制度改革的活力来源。美国草地管理制度发展的曲折反复,也说明了生态管理政策的失效和调整,禁牧和监管强度的张弛反复,不同利益集团的矛盾诉求和博弈消长,都是草地治理中的正常情况。我国草地治理也可能经历复杂曲折的过程。在下一阶段,草地产权的优化、行政管理的精细化、牧民利益和生态保育目标的协调,是实现我国草地可持续治理的核心要务。  相似文献   

18.
刘秀梅  魏光  韩国栋 《草地学报》2010,18(2):302-307
应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对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乌审召镇滩地草场1985-2005年天然草地产量与各年3-7月份降雨量、温度、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的关联度进行分析,以探讨气候因子对草地生产力的影响,为草地合理管理和持续利用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降雨量和温度与草产量的关联度高,是影响该地区天然草地产量的主要生态因子;其中3月份降雨量与草地产量的关联度最高;5、6、7月份在降雨量和温度均较好的情况下,日照时数是影响草地产量的主要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19.
青海省海东、海北地区草地资源产量与草畜平衡现状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利用青海省海东、海北两地区地面实测产草量,经过GPS定位,与MODIS植被指数数据建立天然草地资源产量反演模型,以及天然草地理论载畜量计算模型;同时,利用粮食等饲料作物和林地面积等资料,估算农林副产品的载畜量,结合青海省各地区季节放牧的实际情况,建立天然草地以及考虑补饲后的地区草畜平衡监测模型,分析两地草畜平衡状况。结果表明,1)海东、海北两地草地资源产量分别为195.30×104和4590.92×104 t,采食牧草产量分别为98.41×104和2306.07×104 t,天然草地实际利用率为50.4%和50.23%;2)两地区天然草地所能承载的最大载畜量为90.97×104和856.18×104只标准羊单位;3)综合天然草地和农业补饲各种因素后,海东、海北地区超载率分别为97.9%和-32.2%,海东地区超载较严重,海北未超载。  相似文献   

20.
李佳秀  张青松  杜子银 《草地学报》2022,30(9):2280-2290
减畜是草地恢复的重要措施,对维持草地生产力和生态系统发展平衡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减畜可通过不同程度降低牲畜对植被和土壤的干扰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草地植被生产力和土壤肥力,但关于减畜对草地植被生长和土壤特性的作用机制及差异性尚不清楚。本文通过分析放牧牲畜与草地植被和土壤的作用关系,系统论述了减畜对草地植被群落结构、土壤理化和微生物特性等的影响,指出减畜使得牲畜放牧过程的采食、践踏和排泄行为干扰减少,并通过不同程度调控植物生长特性、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活性等改变土壤养分有效性、植被群落特征、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进而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及其服务功能发挥。研究结论有助于加深关于减畜对草地植被-土壤体系影响效应的理论认知,进而为促进草地生态系统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等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