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里山镇是杭州市富阳区茶叶生产的重点乡镇之一,安顶云雾茶是历史名茶和杭州市十大名茶。在总结当前里山镇茶叶产业现状和近期安顶云雾茶品牌建设所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分析了安顶云雾茶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安顶云雾茶产区病虫害统防统治模式探讨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国内主要的茶树病虫害统防统治模式,介绍了安顶云雾茶产区开展茶树病虫害统防统统治的情况,并对相关模式在安顶云雾茶产区的应用可行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质量文化的建设已成为品牌提升的关键因素,质量文化不仅能为品牌建设注入强大的生命活力而且还能增强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文章围绕精神、制度、物质3个层面分析了庐山云雾茶品牌质量文化建设,使全体茶人对庐山云雾茶品牌的质量目标、质量观念和质量行为有坚定的"认同感",促进庐山云雾茶品牌形象提升。  相似文献   

4.
中国茶文化底蕴深厚,深植于中华传统文化。茶的经济与文化双重属性决定了茶产业发展道路有别于普通产业,在兼顾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应肩负传承文化的历史使命。立足茶文化的深刻历史内涵,制定特色发展路径,是茶产业实现新时代背景下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天台山云雾茶是中国江南最早人工栽培的茶种,具有典型性。本文通过历史文脉梳理,定位天台山云雾茶特色性发展的三个历史节点,详细分析了原产地天台山对其形成的同化带动作用。基于历史文脉,剖析天台山云雾茶具备的三大历史优势,用作文化效益转为经济效益的内生性动力,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发展路径,推动天台山云雾茶产业更加蓬勃发展,同时助力中国茶产业可持续发展与中国茶文化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5.
周子维 《福建茶叶》2014,36(5):38-40
立足于官司云雾茶产业在地标品牌打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陷入的误区,结合当下市场与消费环境对官司云雾茶的品牌进行合理定位,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以期实现官司云雾茶公共品牌的宣传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茶叶是九江市重要的传统和特色农产品,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但九江茶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状态不佳。通过本项目的建设,一方面可以提高庐山云雾茶的品质和实现规模效益;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庐山云雾龙头生产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带动茶产业发展和茶农的种植积极性;第三方面可以提高茶叶的机械化加工水平,降低成本,提升品质,增加效益,增强庐山云雾在茶叶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三明市是福建省茶叶重要产区。近年来,三明市按照生态产业化的发展思路,通过凝聚工作合力、营造文化氛围、夯实产业基础、充实人才队伍和提升品牌影响等措施,探索出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茶产业振兴之路,有效推进了全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福建茶产业具有独特的资源禀赋、技术、人才和文化优势。以产业平台理论和竞争理论为依据,通过扩大市场主体涵盖范围,完善茶产业平台内容,放大资源禀赋效应,改善市场竞争环境以及提升农户技术适应能力促进福建茶产业从产量、品质优势向茶品牌、茶金融、茶叶生产管理标准、茶叶世界贸易中心的优势地位转变。  相似文献   

9.
名茶是我国茶产业的优势主导产品。塑造名茶品牌,提升名茶品牌核心竞争力,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增长方式转变,提高质量,拉动内需,扩大出口,做大做强茶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根据遂昌县大柘镇茶产业现状,运用"SWOT"法,分析了茶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发展机遇和威胁,并提出提升茶产业竞争力应当推进土地流转和大力推广机械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树立诚信意识、打造生态品牌保证产品质量提升竞争力,强化市场意识,培育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  相似文献   

11.
当前,越来越多茶产地和旅游发达城镇正努力推进茶产业与文旅旅游产业的融合,一方面在旅游业中融入茶文化元素,以旅游促进茶产业销售链;另一方面,通过茶文化的生态属性,激发更大的旅游发展空间,促进旅游者的消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上杭县古田镇作为国家5A级景区,红色旅游、研学、培训产业发展迅速,古田境内有高山茶、高山云雾茶等优质茶叶,本文以茶产业与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意义与原则为切入点,分析茶产业与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态势,并提出具体的融合发展策略,以期为相关学者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蕉城区“天山绿茶”品牌的历史与现状,提出“天山绿茶”品牌整合的必要性与整合打造措施,以期提高该品牌的市场知名度与影响力,提升蕉城茶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做大做强做优蕉城茶产业。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三明市茶产业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等现状调查,指出三明市茶产业存在品牌影响力不足、企业竞争力不强和产业链延伸不长等问题,提出打品牌、抓龙头、新营销和强保障等发展对策,旨在为三明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理念,总结福建省福安茶产业创新升级的实践效果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借鉴周边产茶县市的茶产业创新升级实践经验,结合福安发展茶产业优势,分析福安市的茶产业发展现状,提出关于体验中心实施、品牌建设、购买渠道、荣誉转化、产业链延伸、茶旅落地的发展问题。文章提出促进当地茶产业创新升级的机制与途径,提出通过政企合作来提升集群规模性,通过搭建大众茶叶集市来下沉茶叶市场,挖掘当地茶旅资源等对策建议,并以茶王街的发展为例作出规划尝试,以期促进福安茶产业创新升级。  相似文献   

15.
茶产业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分布特点,提高茶叶的区域品牌价值有利于提升茶产业竞争力,品牌价值的核心是品牌忠诚度。本文分析了古丈毛尖品牌现状,并从消费者感知的视角,基于信度分析、效度分析及回归分析对古丈毛尖区域品牌忠诚度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品牌感知和区域联想因素都对古丈毛尖区域品牌的忠诚度具有极显著的影响。据此进一步讨论了如何促进古丈毛尖品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铜仁市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地处武陵山区腹地,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之一,种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渊源流长。茶产业是铜仁市传统特色优势产业,自2007年全市大力发展茶产业以来,茶园面积、茶叶产量、茶叶产值大幅增加,茶叶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日益凸显,茶产业逐渐发展成为全市农业主导产业和农民脱贫增收致富的绿色产业。尤其是近5年来,铜仁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全市茶叶品牌整合方案、茶产业3年提升  相似文献   

17.
赵俊远  罗炳玲  胡皓 《茶叶通讯》2021,48(3):556-561
本文在构建信阳市茶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Entropy-Topsis评价模型对2009—2018年信阳市茶产业的竞争力进行测评.结果发现:信阳市茶产业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大部分年份处于较强和强等级,但其综合竞争力呈现高度波动状态,最强年份与最差年份接近度差距超过一个数量级,产业竞争力不稳定.信阳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与茶企可通过强化品质管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科技水平、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以及创新品牌营销思路等措施实现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六堡茶产业是梧州特色农业优势产业,经过近10年来的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本文立足于六堡茶作为著名侨销茶的历史基础,分析了六堡茶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下六堡茶产业发展对策,以期为实现六堡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潮州市凤凰镇茶产业发展的优劣势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发展策略,要统一和提高标准,增强品牌意识,充分发挥品牌效益和品牌的无形资产的巨大潜力,从而促进潮州市凤凰镇茶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一、武夷山茶产业发展的几大亮点1.大幅度提高产业规模以出台《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契机,将茶产业确定为武夷山市的农业主导产业;借助武夷山"双世遗"品牌优势,开展一系列的茶旅营销活动,推动全市茶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茶企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水平也进一步提升。2.大力提升品牌建设从2001年"武夷山大红袍"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