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川中丘陵区坡坎的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中丘陵区坡坎资源数量可观,总计面积51-23 万hm2 ,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具有显著的固土护埂、改良土壤、促进产品多样化及增加农业收入等生态功能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PP织物袋梯田筑坎破坏形式与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陕南秦巴山区梯田垮坎的实际问题,采用理论计算的方法,对PP织物袋不同筑坎型式的抗滑稳定性、抗倾覆稳定性和抗剪强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单坎型PP织物袋梯田田坎,坎坡α≥75°时,坎高控制在1.6m以下;60°α75°时,坎高应控制在1.8m以下;α≤60°时,可以修筑2m坎高。2)L坎型PP织物袋梯田田坎,坎坡α≥85°以上时,坎高应控制于1.8m以下;坎坡80°≤α85°时,坎高应控制于1.6m以下;α80°时,应以2m为宜。3)反坡L型PP织物袋梯田田坎,坎坡α≥85°以上时,坎高应控制在1.8m以下;坎坡α85°时,坎高应以2m为宜。  相似文献   

3.
云南景洪市野生古茶树低咖啡碱资源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景洪49株野生古茶树资源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的咖啡碱(CAF)含量,用儿茶素总量、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3个生化指标对低CAF古茶树资源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9株古茶树资源CAF含量变幅为0.55%~4.76%,平均含量为3.04%,初步筛选出曼加坡坎3号、光明水库2号、大寨5号和曼加坡坎6号大茶树4个低咖啡碱特异古茶树资源,其中曼加坡坎6号大茶树CAF含量最低,曼加坡坎3号和光明水库2号大茶树属高茶多酚资源,可为开发特色茶产品提供资源。  相似文献   

4.
埂坎是梯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利用梯田埂坎资源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力的重要方式,甘肃省梯田埂坎占田面总面积的15.86%.其开发利用模式分别为地埂经济树模式、地埂黄花模式、地埂灌木模式、地埂牧草模式及立体混交模式,以立地条件分析为基础,结合埂坎经济植物的生态学特性,以当地适生物种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地埂经济植物的经济效益、水保效益、社会及生态效益,为进一步推广开发利用全省梯田埂坎资源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冉玉杰 《百姓》2002,(8):22-23
山城棒棒军 重庆是山城,山城坡坎多.爬坡上坎不容易,有货喊"棒棒".在重庆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手拿一根竹棒、两根绳子的搬运工,山城人根据他们的行头,把他们叫做"棒棒".  相似文献   

6.
马莲河流域闲散地与梯田埂坎利用两头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马莲河流域项目区内的闲散地与梯田埂坎利用方式和利用率进行了抽样调查,其利用率分别为68.9%和19.8%,尚有大面积的闲散地和梯田埂坎有待于开发利用。闲散地的利用应先改良土壤耕作层的理化性状,因地制宜,垦复为农田、林地、果园、菜园及牧草地。梯田埂坎的开发利用,以地埂黄花、地埂经济树(杏、枣、花椒等)、地埂经济植物立体混交、地埂灌木(红柳、紫穗槐等)、地埂牧草(紫花苜蓿、红豆草、禾草)为主要利用方  相似文献   

7.
【目的】针对陕南秦巴山区梯田垮坎严重,石坎、混凝土预制件坎等难以大面积推广的现状,探索PP织物袋筑坎的稳定性,为PP织物袋梯田田坎在不同高度、坡度和降雨强度等各因素组合影响下的构筑提供参考。【方法】以PP织物袋梯田筑坎作为研究对象,坡度设置65°~70°和70°~75°2个处理,每个处理分有连接扣和无连接扣共4个处理,并对各个处理的田坎设置坎高1.0,1.2,1.4m。对各处理分别在雨前和雨后进行试验,测定抗剪强度、抗滑力、抗倾覆力和土压力,然后分析各个处理的田坎稳定性。【结果】强降雨后,随着土压力的增大,PP织物袋田坎剪切强度显著增加,抗倾覆稳定系数和抗滑稳定系数显著减小;增加连接扣后抗剪切作用明显;强降雨后,在无连接扣的条件下发生剪切破坏的可能性更大,主要集中在坎高1.2~1.4m的第2、3层;在有连接扣的条件下,田坎的剪切破坏多发生在坎高1.2~1.4m的第3层,而且坡度越大破坏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当PP织物袋田坎的坡度为65°~75°、坎高≥1.2m时,强降雨后容易发生滑动破坏,但基本不会发生倾覆破坏。【结论】PP织物袋梯田田坎在坎高≤1.0m、坎坡65°~75°时都是稳定的;在有连接扣的条件下,当坎高≥1.2m、坎坡为65°~75°时,强降雨后更容易发生滑动破坏。  相似文献   

8.
马莲河流域闲散地与梯田埂坎利用现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马莲河流域项目区内的闲散地与梯田埂坎利用方式和利用率进行了抽样调查,其利用率分别为689%和198%,尚有大面积的闲散地和梯田埂坎有待于开发利用。闲散地的利用应先改良土壤耕作层的理化性状,因地制宜,垦复为农田、林地、果园、菜园及牧草地。梯田埂坎的开发利用,以地埂黄花、地埂经济树(杏、枣、花椒等)、地埂经济植物立体混交、地埂灌木(红柳、紫穗槐等)、地埂牧草(紫花苜蓿、红豆草、禾草)为主要利用方式,依据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适宜的经济植物种类,尤其发展地埂经济植物立体混交模式,达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黄土原区梯田坎边附近土壤库水养分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土原区梯田坎边附近土壤库水养分分布状况是配置埂坎间作型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及树种选择的基础,通过定位观测及通径分析得出:影响坎边附近土壤库中水分亏缺的主要因素是埂坎高度、梯田的田面坡度和埂坎边坡坡度等。梯田所在地的坡面坡度等立地条件则主要是通过影响埂坎特征因素而起作用。受水分条件的影响坎边附近养分条件较好,有进一步利用的可能。但是,在无灌溉条件下,梯田坎边附近受水分因素影响,不宜配置耗水型高大乔木,而应配置树体较小的经济树种或经济草种  相似文献   

10.
河北平山片麻岩山区微地形植物群落异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地形是导致植物群落特征产生差异的主要地形因子,探讨不同微地形对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对于困难立地植被的恢复与重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河北省平山县片麻岩山区内的微地形及原状坡的植物群落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坡顶、塌陷、巨石背阴、缓台、陡坎、谷坡和U形沟7种微地形的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原状坡的差异,为片麻岩山区植被的恢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微地形与原状坡在植物群落数量特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微地形植被平均高、盖度和生物量多优于原状坡(33.64 cm、59.61%、291.79 g/m2),其中以U形沟(49.12 cm、78.02%、574.84 g/m2)、塌陷(50.94 cm、74.81%、570.50 g/m2)最为显著,陡坎(30.65 cm、62.49%、89.13 g/m2)和坡顶(28.73 cm、52.67%、78.36 g/m2)较差。植物群落多样性方面,在各个微地形及原状坡中,谷坡与原状坡植物群落多样性特征相似,物种较少,多样性指数较高,分布较均匀;缓台和U形沟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最优,且这两种微地形物种丰富且分布均匀;塌陷、巨石背阴、坡顶属于单优势种群落,物种种类少且分布不均匀,优势种的优势地位突出;陡坎虽然物种丰富,但是多样性指数较低,而且大都是伴生种或偶见种,且分布最不均匀。因此从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及多样性的角度看,U形沟、塌陷、缓台是最有利于植被生长的微地形,是片麻岩山区进行植被恢复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1.
豫西黄土丘陵区架子河小流域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土地构成要素的分析,根据土地质量的特点和差异性,对豫西黄土丘陵区架子河小流域的土地资源进行了系统分析评价。根据该区特点,主要选择了坡度,土层厚度,砾石或砂姜含量和灌溉条件4项指标,进行了土地分级,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和生产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各级地的合理开发利用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生态护坡是指用活的植物覆盖坡面,使用有生命的植物与非生命的材料有机结合的方式代替纯工程防护的方式,而形成的一种保护生态环境的新技术。生态护坡不仅可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加固边坡,提高边坡表面抗冲蚀能力,而且是一种最经济的防护形式。国外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了关于生态护坡的研究,有许多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国内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随着高等级公路建设开始而全面展开,已取得部分成果。总体上看国内研究多集中于水土保持学方面的研究,而对坡面植物根系的工程力学作用以及植被防护与工程防护相结合的防护研究开展较少,在理论研究上远落后于工程实践。在植被护坡的植物选择上多采用进口草坪植物,本地物种应用较少。我国是竹类植物种类最多、利用最早的国家,竹类植物主要生长于山地及坡地地带,其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加固边坡表层的功能强大。探讨竹类植物在生态护坡中应用的可行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结合浙江舟山市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当前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无居民海岛的重点开发、适合开发、保护开发和禁止开发4种开发模式,提出了无居民海岛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条件,为今后舟山市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14.
综合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大连市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剖析了大连市海洋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连市"十二五"时期海洋资源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邓富玲  刘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4):214-217
以陕西省11个辖区为研究对象,选用投入导向型变动规模报酬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法)测度土地集约利用效率,并运用灰色斜率关联度对有效决策单元进行排序分析,寻求供给侧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发展方向,以更好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各辖区中7个地区表现为DEA有效,其土地利用集约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商洛市、安康市、渭南市、汉中市、西安市、榆林市、杨凌示范区;铜川市、宝鸡市、咸阳市和延安市4个地区为DEA无效,影响其无效的原因包括房屋建筑面积冗余、单位GDP能耗过多、能源利用效率较低、社会商品销售额偏低以及天气优良天数偏少等。针对上述情况,为更好地发挥土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针对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深入剖析了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内涵、原则、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中的主要平衡关系以及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度量问题 ,提出了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模式和措施 ,并以关中地区为例 ,研究了关中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策勒乡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并给出了策勒乡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策勒乡水资源开发有效利用率偏低,水资源开发处于低级及过渡阶段,农业经济属于耗水型结构,水资源综合管理水平低;水资源开发具有很大潜力。  相似文献   

18.
杨涛  杨仕杰 《河北农业科学》2008,12(1):96-97,100
凉山州木里县野生沙棘具有分布广、产量高、经济寿命长和抗逆性强等特征,但在开发利用上存在方式不当和利用率低等问题。其合理开发、持续利用对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脱贫致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阐述了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从方法和技术、管理和组织层面、产业和服务方面总结了加速我国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从水资源量、水质、开发利用等方面总结了2011年凌源市水资源现状,并提出了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以期为该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