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喷射厚层基材植被护坡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用喷射厚层基材植被护坡技术的湖北省荆宜高速公路边坡的现场进行调研,讨论和分析了不同植物组合的厚层基材植被护坡技术的生态效应和工程效应.结果表明.只要综合考虑研究地的气候、边坡岩土状况、坡面、坡度等因素,合理选择护坡植物的种类及构成,厚层基材植被护坡技术就具有较好的护坡效果.  相似文献   

2.
假俭草作为先锋植物在道路边坡生态修复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公路建设的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通常是工程防护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然而不同道路边坡立地条件差异显著,要实现合理的绿化与护坡,应当重视护坡植物的选择。以深圳市横坪快速路边坡生态修复工程为例,开展护坡假俭草林草间植技术应用研究与示范。结果显示,以假俭草为先锋植物的坡面林草间植植被生长迅速,在施工完成后6个月植被覆盖率即达到80%~85%,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近自然生长,并与周边景物高度融合,无退化现象。以假俭草为先锋植物的乔灌草藤花相搭配的多元结构模式能快速固定裸露坡面土壤基质、保持水土及恢复生态景观,生态防护效果、效益良好,在这一地区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快速发展以及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边坡植被护坡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在高速公路建设中被广泛应用。宝汉高速(宝鸡至汉中)从生态的角度出发,最大限度地采用了边坡植被护坡技术,并在生态防护的基础上,兼顾良好景观的形成。根据目前国内外边坡植被护坡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综合运用植物学、水土保持工程、风景园林等诸多学科的知识,介绍了宝汉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护坡技术,探索了一条成本低、效果好、适合宝汉高速公路边坡实际情况的生物复合护坡十大理想模式,使生态防护既能满足护坡固坡、防止冲刷的工程要求,又能因地制宜。该技术与周围生态景观有机地相结合,促进我国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岩质边坡植被混凝土生态防护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岩石边坡防护必须从生态角度出发,综合考虑采用工程和植被相结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采用生态防护技术,使生态防护既满足护坡固坡、防止冲刷的工程要求,又能因地制宜,与周围生态景观有机的结合。植被混凝土边坡绿化技术就是这类生态防护技术中的一种典型代表。详细阐述了植被混凝土边坡防护技术的原理、材料、施工方法以及应用实例。可见植被混凝土生态防护技术施工工艺简单、技术含量高、施工效率高,绿化石质边坡更有效,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比较了植物护坡和工程护坡的优劣,建立了植物根系和坡面土层相互作用的理论计算模型,着重研究了植物根系对坡面土体的加筋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长沙市市区公路主干线的边坡为研究对象,对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长沙市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主要有植物护坡、土工格室植草护坡、框格结构植草护坡、三维植被网护坡、多种护坡技术结合等,指出其分布、适用范围、常用的绿化植物种类及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应的改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不同根系布置模式对降雨条件下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目前植被护坡时根系布置模式主要依靠工程经验,降雨条件下不同根系布置模式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尚缺乏系统研究。采用PLAXIS 3D有限元软件研究了不同根系布置模式对降雨条件下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重点研究了降雨后边坡最大位移、失稳滑动面、失稳时塑性点分布以及最小安全系数的区别。模拟结果表明,根系护坡可以显著减小降雨引起的边坡位移,但不同根系布置模式对边坡位移的控制效果由大到小依次为混合根系、相交根系、竖直根系、水平根系、倾斜根系,其中混合及相交根系布置模式时位移减小率分别达到了90.7%和90.6%。对边坡进行整体安全性分析发现,不同根系布置模式下边坡失稳滑动面范围接近,均位于上坡顶5 m(二分之一坡高)到坡脚处。此外,根系护坡加固了边坡表面土体的抗剪强度,减少了表层土体的塑形点分布,但不同根系布置模式对边坡塑形点分布却无影响。同时,是否采用根系护坡或采用不同根系布置模式对边坡最小安全系数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有限元方法不能够从细观尺度研究植被固坡作用的问题,采用离散元模型结合强度折减法,研究植被护坡位置对黏土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1)应用离散元模型结合强度折减法得到的无护坡情况下边坡安全系数为1.08,应用有限元模型得到的安全系数为1.09,表明采用离散元模型结合强度折减法分析边坡稳定是可行的;2)植被护坡位置对黏土边坡稳定性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仅在坡面、坡脚或者坡顶种植植被时,植被对边坡的稳定性影响很小;3)当在坡面与坡脚或者坡顶与坡底都种植植被时,植被对边坡的稳定性具有较大影响,且当在坡顶、坡面和坡底全都种植植被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最大,边坡稳定性最高。研究结果为实际工程中植被护坡铺设位置的选择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江阴市花山废弃采石场生态复绿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调查江阴市花山废弃采石场生态恢复区地表土壤和植被,对2种生态复绿技术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原始覆土厚度相比,实施区域地表土层均出现一定程度的沉降和减少;2区域现存土层厚度相差均不显著(p〉0.05),但植物根系生物量差异较大(p〈0.05)。坡位对样地现存土壤厚度与植物根系生物量存在显著影响,现存土壤厚、根系鲜质量、根系干质量的排序依次是上坡〈中坡〈下坡;2恢复区土壤维持良好,植物长势繁茂,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均较高,并有少量乡土物种侵入。植被混凝土护坡绿化技术(VGC)与PMS生态防护工程技术在岩石陡峭,坡度较高,直接客土难以奏效的坡面施工,可实现快速复绿、景观再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国内常用植草护坡这一高速公路边坡防护措施,分析了狗牙根护坡的力学机理。对狗牙根根系进行室内抗拉强度试验,结果表明,狗牙根根系的力学护坡效果与其根系抗拉强度有紧密关系。建立了狗牙根根系直径与抗拉强度的相互关系,对生态边坡的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生态护坡的发展及其应用要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护坡的设计注重对其行洪排涝和水土保持等功能的发挥,而忽视了其可能会对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容易引起生态退化。生态护坡不仅具有传统护坡的功能,而且还融入了景观、文化和生态等多方面的内容。从而实现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维护和恢复。阐述了生态护坡的概念和内涵,介绍了国内外生态护坡的发展。在分析传统护坡缺陷的基础上,对比了生态护坡的优势,探讨了生态护坡设计和应用的原则和要点,展望了生态护坡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地开展干旱半干旱区的公路水土保持工作,保护干旱半干旱区公路沿线的生态环境,以国道045主干线赛里木湖至果子沟口段高速公路为例,分析研究了水土保持措施布设6年后的土壤物理性质变化。结果表明,该区域挖方边坡适宜采用无防护措施,任其自然恢复,其土壤的抗冲抗蚀性更好;填方边坡适宜采用工程措施+本土适生植物相结合的措施进行防护,在不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前提下,长边坡下部可适当采用无防护措施,土壤抗冲抗蚀性相对更好,工程措施倾向拱形骨架措施。  相似文献   

13.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及核算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能够有效保护水土资源、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并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准确评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是衡量其合理性和科学性的根本途径,也是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后续管理、实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经济补偿的重要依据。该文通过分析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对社会生态系统的具体功能,分别针对农业措施、林草措施和工程措施的特点,选定了减少土壤侵蚀、涵养水源、保育土壤、拦蓄泥沙、净化环境、改善气候、提高土地产出、增加生物多样性、固碳制氧、促进农业生产等18项具体效益,构建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分别确定了效益核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树木根系固土力学机制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30 a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根系固坡力学机制研究成为学科交叉的新领域。鉴于此,概述了近30 a来固土力学机制的研究进展及今后研究方向。综观根系固坡的研究历程,研究集中在林木根系抗拉、锚固、根系-土壤复合体提高抗剪强度等方面。今后应加强对根系纤维素、半纤维素的定量分析,探讨不同植物根系弹性、抗拉力及应力-应变关系的差异,加强水土保持树种搭配的理论研究,从不同力学特性的根系相搭配的角度来研究根系固土护坡的功效。在边坡的稳定方面,应用有限单元方法研究根土复合体边坡的应力场、位移场的变化及边坡的稳定性情况,并用有限元的方法解决实际生产中的边坡造林中树种选择、造林密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生态化学计量学已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综观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相关研究目前尚存在着许多不足。基于此,从全球与区域尺度、功能群尺度及个体水平3个方面阐述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从空间、时间、生境和植物类型等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综述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驱动因素。并讨论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在限制性养分判断、生态系统稳定性、生长率与C:N:P关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有效性是指保护区对其主要保护对象的保护效果。开展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成效评估是明确自然保护区保护效果、实现保护区保护目标的有效途径。从基于自然保护区生态价值、保护对象、森林资源、森林健康以及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估5个方面,归纳分析了国内外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成效评估,并尝试构建我国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为更好地引导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提升保护效果,使生物多样性得到更好的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华 《北京农业》2011,(9):206-207
分析了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的不同,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控制水土流失,有利于农田生产,提高生产力。只有坚强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更好的保护我国的生态资源。  相似文献   

18.
银川绕城高速公路边坡绿化的若干生态学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结合高速公路的环境特点及边坡绿化的功能,对银川绕城高速公路的边坡绿化植物的选择与物种多样性,边坡绿化植物的防风固沙和水土保持功能,边坡植被恢复的生态学机制,边坡绿化的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内涵等若干生态学问题进行了简要综述,并对边坡绿化工程的实施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小蓬竹(Drepanostachyum Luodianense)地上部生态场效应,为建立小蓬竹濒危机制及合理保护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设置7个小蓬竹种群(Q1~Q7)样地,实测样地内所有小蓬竹竹丛的平均冠丛高、冠丛半径、竹丛株数和竹丛直径,通过构建小蓬竹生态场模型,对小蓬竹地上部生态场的作用特性、空间变化规律和作用范围进行定量研究.[结果]7个样地小蓬竹种群的平均生态势最大值大小次序为φ7> φ4> φ3> φ6> φ1> φ2> φ5,小蓬竹地上部生态势随着与小蓬竹作用距离的增加逐渐减小,并在场源处达最大值;不同样地小蓬竹生态势的消减形式及刻画生态势空间变化率的生态场梯度曲线分别近似于Gaussian分布与Rayleigh分布;根据经验模型估测得到小蓬竹地上部生态场有效作用距离10.62~14.52 m,作用范围平均为12.08 m.[结论]小蓬竹地上部生态场生态势的大小、生态场梯度、作用范围均与其形态大小紧密相关,场源植物活力参数为影响生态势大小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