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选用3个水稻品种Y两优一号、黄华占和汕优63,比较了3种栽培方式(梯式窄垄、梯式宽垄、厢式宽垄)对水稻结实期剑叶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梯式窄垄和梯式宽垄栽培,水稻剑叶的叶绿素含量高,叶片衰老慢,具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且有利于保护性酶CAT、POD活性的提高;常规栽培(水种)和厢式宽垄栽培 (相当于旱种),水稻剑叶叶绿素含量低,衰老快,保护性酶活性变化较大,酶活性下降幅度分别为24%~44%、28%~46%;梯式窄垄栽培产量最高,梯式宽垄产量次之,分别比常规栽培高27.17%和12.12%,厢式宽垄栽培产量稍高于常规栽培,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水稻垄畦栽培又称半旱式垄畦耕作法,是一种把传统的淹水灌溉改为开沟作垄畦,畦面上种稻,沟中灌水,土壤保持湿润状态的稻作栽培技术.一般将畦面宽30cm、插2行稻的称垄式;宽60~120cm,插4~7行稻的称畦式.利用垄畦栽培水稻,能改善耕层土壤理化性状,使土表温度升高,有利于增强根系活力和分蘖发生能力.同时,可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供给,促进水稻产量的提升.具体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旗叶衰老的影响,阐明不同种植方式下小麦的抗旱性差异。[方法]3种种植方式分别为垄作、沟作和畦作。小麦衰老相关指标分别为叶绿素含量、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垄作小麦生育后期旗叶的衰老速度减缓,叶绿素降解速度变慢,抗氧化酶类SOD、CAT活性较高,MDA含量较低,具有较好的抗旱性。沟作小麦与畦麦相比虽也表现出一定的优越性,但与垄麦相比,旗叶衰老速度更快。[结论]3种种植方式的抗旱能力依次为:垄作沟作畦作。  相似文献   

4.
 反应日长因子的播期和纬度,对紫金粳生育期的影响效应显著大于温度效应。可见,紫金粳的感光性明显强于感温性。同时,紫金粳齐穗后具有光补偿点低,光饱和点较高,剑叶叶绿素(a+b)含量较丰富的特点。因而,不仅有利于对弱光的利用,而且灌浆结实期易获得较高的净同化率。因此,该品种较适宜于在长江流域稻区作为麦茬稻和双季后作稻栽培。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水稻品种直播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表现。[方法]选用11个水稻新品种进行直播,开展品种比较试验。[结果]临稻16号、苏秀867适宜江苏水稻直播稻栽培;武运粳32号、泗稻785直播、机插皆宜;南粳9108、盐粳15号、淮稻5号适宜江苏水稻机插秧栽培;京粳1号、淮稻18号、连粳12号、圣稻18不适宜在江苏种植。[结论]该研究为筛选适宜江苏种植的直播稻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水稻2种栽培方式的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比较水稻机器旱直播(旱直播)和旱育秧机器插秧(机插秧)2种栽培方式的经济效益。[方法]在一般栽培条件下进行水稻测产,对采用旱直播和机插秧2种栽培方式农户水稻生产的栽培成本、经济效益进行考察,分析其优劣。[结果]机插秧水稻产量远超过旱直播水稻。旱直播水稻产量相当不稳定,最高单产是最低单产的176%;而机插秧水稻最高单产是最低单产的133%。机插秧成本低于旱直播成本,旱直播稻的化学除草比机插秧多1次,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加重了除草剂对环境的污染。机插秧水稻经济效益高于旱直播水稻。[结论]水稻旱直播栽培既不省工也不省成本,更不能增收。在具有机器插秧条件的地区,应该限制水稻旱直播,推广机插秧。  相似文献   

7.
直播稻新品种主要性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直播稻新品种的主要性状表现。[方法]选用11个直播稻新品种,开展品种比较试验。[结果]临稻16号、苏秀867等品种适宜盐城水稻直播稻栽培;武运粳32号、泗稻785、京粳1号等品种直播、机插皆宜;南粳9108、盐粳15号、淮稻18号、淮稻5号等品种适宜盐城水稻机插秧栽培;连粳12号、圣稻18综合性状较差,不适宜盐城水稻生产应用。[结论]该研究为筛选适宜江苏种植的直播稻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产杂交水稻的高光效特性。[方法]以高产水稻组合K优52和对照品种汕优63为材料,围绕剑叶光合速率、光能的转化及碳同化等特性,比较2种水稻抽穗后的叶色值(SPAD)及净光合速率(Pn)的差异。[结果]K优52的光合速率在剑叶抽出之初略低于对照,展开后7~14d与对照相当,全展开14d后超过对照,尤其在21~35d显著高于对照;随着水稻灌浆、结实至成熟,2种水稻的叶片也随之衰老,净光合速率下降,但K优52下降速率缓慢,其剑叶净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能维持在25d左右,而对照维持在21d左右,与对照相比具有优势;2种水稻的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与光合速率变化类似。[结论]K优52灌浆结实期的净光合速率优势可能是其高产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对引进的水稻品种进行旱直播种植,筛选结果表明,龙粳2号和龙粳3号适宜旱直播种植,产量可达5872和5783kg/hm^2,可作为东北稻区春季抗旱节水栽培的旱直播水稻用种。  相似文献   

10.
《吉林农业科学》2014,(4):17-21
为了明确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性质与水稻生长的影响,优化吉林省盐碱稻区栽培模式。以吉粳88和吉粳111为供试材料,通过在中低度盐碱稻区设置传统精耙地栽培(对照)、旱平免水耙栽培、三增综合栽培3种不同栽培模式,并测定在3种栽培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和水稻根系氧化活力及产量构成。结果表明,在土壤的改良效果方面,无论在低度盐碱稻区或中度盐碱稻区,与传统精耙地栽培相比较,三增综合栽培和旱平免水耙栽培可降低土壤容重和电导率,增加土壤总孔隙度和水溶性有机碳含量,表现为三增综合栽培旱平免水耙栽培传统精耙地栽培。在水稻生长方面,三增综合栽培和旱平免水耙栽培水稻成穗率、根系活力以及实际产量均高于传统精耙地栽培,其中三增综合栽培下,吉粳111和吉粳88产量平均为10 204.8 kg·hm-2和10 662.9 kg·hm-2,比旱平免水耙栽培增加了21.0%和22.2%,比传统精耙栽培增加了30.3%和26.2%。这些结果表明,三增综合栽培模式相对于旱平免水耙栽培和传统精耙地栽培有明显增产优势。  相似文献   

11.
 为探寻提高粳型巨胚稻幼苗素质的方法,用PEG 6000配制成0,5%,10%,15%,20%,25%等6种不同质量浓度的溶液,对粳型巨胚稻西巨胚1号种子进行水分胁迫,用粳稻合系22-2(小胚)作对照,研究部分幼苗素质性状,试验方法不同,其结果差异较大:清水引发PEG液培养的水分胁迫处理不利于幼苗生长,随着PEG浓度的升高,幼苗生长势变弱,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根系活力下降,SOD活性在轻度、中度胁迫下上升,严重水分胁迫下呈下降趋势; PEG引发清水培养的水分胁迫处理在PEG质量浓度15%以下时对幼苗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溶性蛋白降低,SOD活性和根系活力升高,浓度高于15%后对幼苗生长、SOD活性和根系活力有抑制作用。西巨胚1号经5%~15%的PEG溶液引发24h后再用清水培养的水分胁迫处理下幼苗素质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隆阳区水稻单产水平,明确栽插密度与水稻产量的关系。[方法]在田间小区试验条件下,以粳稻隆科16为材料,采用不同栽插密度研究对其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栽插密度27.0万~33.0万丛/hm~2,栽茎蘖苗54.0万~66.0万/hm~2,隆科16产量可达11 250~12 000 kg/hm~2。[结论]隆科16是综合性状好的高产粳稻品种,合理密植,精确定量栽培,可以充分发挥其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多效唑影响水稻(Oryza sativa L.)生长发育的因素。[方法]选用3个粳稻品种用100 mg/L多效唑溶液浸种48 h后直播栽培,观察苗情并在成熟后测定经济性状、产量等,以清水浸种处理作为对照。[结果]多效唑抑制了秧苗的前期生长,并推迟直播粳稻的生育期,从而延长了水稻的生长周期。多效唑对直播粳稻第1节节长没有抑制效果,也表明对直播粳稻的抗倒伏效果不理想。从与对照的苗数变化来看,多效唑对直播粳稻的分蘖抑制明显,降低了粳稻的分蘖率和成穗率,进而降低了直播粳稻的产量。[结论]多效唑浸种使直播稻有减产倾向,因此在水稻直播种植中不建议使用多效唑浸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出适于丘陵山区直播的水稻品种。[方法]以杂交籼稻、常规籼稻、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4个类型共14个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直播方式播种,在不同的生育时期对其农艺性状等进行调查,成熟期进行取样考种和测产,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杂交籼稻万优66、万优481、杂交粳稻1503、1505和常规粳稻中科8号产量均超过10 500 kg/hm2。其中,万优66最高,达11 274kg/hm2,其次是万优481,为11 134.5 kg/hm2。且农艺性状方面也较适于直播,可作为水稻直播推广使用。[结论]综合考虑,如果是采取人工收获,可优先选用两个籼稻品种万优66、万优481;若采用机械收获,应选用3个粳稻品种中科8号、1505、1503。  相似文献   

15.
比较了育成的3种巨胚稻与其亲本糙米中GABA、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育成巨胚稻糙米的GABA含量约为常规非巨胚稻的4倍,且高于其巨胚稻亲本的GABA含量;与常规非巨胚稻相比,巨胚稻糙米中绝大多数氨基酸的含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赖氨酸、必需氨基酸总量和氨基酸总量的平均增幅分别达51.85%、26.24%和23.75%;育成巨胚稻与其巨胚稻亲本间的氨基酸含量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籼稻巨胚种质的诱变获得及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诱发产生巨胚突变的频率和巨胚基因的遗传规律。【方法】以11个籼稻品种为材料,通过60Co-γ射线辐射干种子,种植后收获自然成熟的M2代种子。将种子去壳后肉眼鉴别巨胚突变体(比原胚大至少1倍),计算水稻巨胚性状的突变频率;用通过辐射诱变获得的2个籼稻巨胚品系98-14geB和Mge86与其相应原亲本杂交配成一套F1、F2和BC1F1材料,调查种子胚的大小,研究巨胚性状的遗传。【结果】在M1代混收的M2种子中,水稻巨胚突变的出现频率平均为0.00125%,变幅为0.00029%~0.00285%。本研究以250Gy和350Gy2种剂量分别照射11个籼稻品系的干种子,在其中9个品系中获得巨胚突变体。【结论】本研究取材的2个籼稻巨胚突变体均为单隐性基因突变,且均与粳稻巨胚品种1137的巨胚基因等位,无非等位巨胚基因发现;胚的大小直接由种子基因型决定,而同为胚发育提供营养的母体基因型及细胞质均无关系。  相似文献   

17.
秧龄与宽窄行移栽对单季晚粳常优1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水稻超高产栽培提供相关技术依据。[方法]以杂交粳稻常优1号为研究对象,研究秧龄与行距配置对水稻群体、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小苗移栽可促进水稻及早分蘖,形成大穗,且群体干物质积累快,从而提高产量;宽窄行栽培由于窄行水稻植株间过早产生竞争,不利于水稻群体的早发,从而导致减产。[结论]小苗移栽有利于水稻高产,宽窄行不利于水稻生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杂交晚粳稻甬优538在浙北嘉兴的最适播种期。[方法]以常规晚粳主栽品种秀水134为对照,采用分期播种处理,研究其对甬优538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播种期与其齐穂期、全生育期分别呈极显著正、负相关,每迟播1 d,分别延迟、缩短0.31、0.71 d;与其株高、总叶数呈弱负相关,每迟播1 d,株高下降0.34 cm、总叶数减0.02叶;与其有效穂数、穂总粒、结实率均呈弱负相关,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每迟播1 d,分别减少0.043万/hm~2、0.92粒、0.11个百分点,千粒重增加0.03 g;与其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产量最高点播种期为5月23日,过此期随播期延迟产量下降。[结论]甬优538高产稳产,播种期弹性大,单产≥13 000 kg/hm~2的适宜播期范围为5月15日~6月6日。  相似文献   

19.
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不同氮肥水平对水稻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杂交粳稻辽优20、弯穗品种沈农8718、半直立穗的沈稻8号和沈稻9号4个品种为试材,施氮处理设3个水平(不施肥、施氮150和225 kg/hm^2),测定各个品种的产量以及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等,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以及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适量的增施氮肥可增加水稻的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以及成粒数,从而增加水稻产量,但施氮量不宜超过150 kg/hm^2。适量的增施氮肥可提高稻米的糙米率和整精米率,改善稻米的加工品质,增加稻米的蛋白质含量,减小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影响稻米的蒸煮食味品质。4个品种间各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结论]在水稻栽培过程中应适量施加氮肥。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西巨胚1号品种特性及在攀西高原稻区高产栽培技术。[方法]通过对西巨胚1号、合系22-2、昌米011在生育期、农艺性状、分蘖力、穗部性状和品质性状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从播期、播量、栽插密度、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西巨胚1号在攀西高原稻区栽培技术要点。[结果]西巨胚1号在攀西高原稻区种植中表现出胚大、米质较优、抗病、抗倒、适应性强等特点,适宜在攀西高原地区3月下旬播种,用种量为60~75 kg/hm2,基本苗120万~150万株/hm2,早施分蘖肥,重施基肥,补施穗粒肥,科学灌水,注意病、虫、草、鸟害防治。[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改进西巨胚1号栽培技术提供理论和生产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