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广西田东县和同、英和等村近年来充分利用当地冬季温、光、水资源优势,应用"猪-沼-稻-稻-菜"模式,积极发展冬种大肉包心芥菜.通过规范化栽培管理.一般每667m2大肉包心芥菜产量2500~3500kg,经腌制加工成酸菜后,销往广东、海南、福建等地,产值3500~5000元.  相似文献   

2.
广西贺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实行早春杂交甜玉米、晚造杂交丝瓜制种及冬种包心芥菜的栽培模式,1hm2每年可产甜玉米杂交种1500 kg、丝瓜杂交种600 kg、包心芥菜97500 kg,三熟产值合计达138000元,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成效.  相似文献   

3.
包心芥菜无公害栽培与腌制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包心芥菜是蔬菜加工的主要原料,常因与十字花科作物连作导致病虫害难控制,产量品质难提升。该文介绍包心芥菜的无公害栽培技术,包括选地与整地、选种与育苗、移栽与管理等方面内容,并总结包心芥菜的腌制加工技术,以为其栽培和腌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包心芥菜属于十字花科类蔬菜,是芥菜的一个变种,为叶用芥菜,其主要生存在较为冷凉并且湿润的地带,但是不耐寒冬,生长的适宜温度应在15-25℃,否则会影响品质。包心芥菜除和其他叶菜类一样可以食用外,也可以加工成具有独特口味的食品,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基于此,本篇文章首先介绍了包心芥菜的栽培要求和方法;随后阐述了包心芥菜栽培管理措施;最后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包心芥菜栽培模式和技术的措施。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讨论。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余姚市姚北平原农业种植调整,于2013—2015年探索推广了黄瓜、秋季包心芥菜、冬季茎用芥菜一年三茬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分别介绍了该模式下黄瓜、秋季包心芥菜、冬季茎用芥菜的栽培技术,以期为该模式在余姚地区更好地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芥菜品种老化、栽培效益下降的现状,引进10个芥菜品种进行试种。结果表明:"广东588"和"本地品种2"2个品种品质优、产量高,适合推广;"台湾包心芥菜"梗叶比高,通过适当密植提高产量后,也可成为加工型推广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7.
晚熟包心芥菜栽培是利用晚稻收割后的冬闲田进行种植。既能提高复种指数,又能增加农民收入。达到粮经作物双丰收。诏安县每年冬种晚熟包心芥菜4万多亩,亩产3000公斤以上。现已成为诏安县冬种蔬菜的主栽品种.也是当地农民冬季种植主要经济作物收入之一。2005年县农技站在西潭乡上陈村建立晚熟芥菜高产优质栽培示范点,种植晚熟包心芥菜5亩.起到很好的推广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大肉包心芥菜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进行仔细的分析与研究,促进了大肉包心芥菜种植的快速发展。因为培养大肉包心芥菜壮秧是栽培技术中的关键因素,为了提升大肉包心芥菜的产量和质量,本文将对具体的栽培技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地膜芥菜-水稻-豆角一年三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稻田实行水旱轮作,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复种指数,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近年来,广西贺州市农科所推出的地膜芥菜-水稻-豆角种植模式,在当地已较大面积推广.采取该模式种植,每667m2每年可产包心芥菜7500kg,产值3500元;稻谷510kg,产值1020元;豆角1500kg,产值2700元.全年每667m2纯收入达5000元左右.此外,由于实行水旱轮作,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了土壤地力和施肥效果.同时,包心芥菜、豆角收获后茎叶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生物固氮,利于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减少了养份流失,节约了生产成本.现将该模式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冬种高产优质包心芥菜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介绍在冬闲田地上地膜覆盖种植高产优质包心芥菜配套栽培技术;既省工、省时又省钱;而且高产、优质,能最大限度提高产品的商品率;经过笔者几年的实践,在冬闲田地利用地膜覆盖种植包心芥菜,净亩产可达6500~7500kg。按每斤0.2元计算,每亩产值2600~3000元。  相似文献   

11.
包心芥菜(Brassica Juncea (L.)Czerniak.),别名包心刈菜、卷心芥菜,为十字花科芸苔属,一年或二年生蔬菜,根属于直根系,茎短缩,叶片宽阔肥厚,包卷成半结球型,叶球重1.5~3.5kg,品质脆嫩,纤维少,可供腌制或鲜菜用。叶用芥菜要求冷凉湿润的气候条件,性好温暖,以15~20℃生长最佳,属偏短日照作物,宜秋作栽培。2002年12月在吉巷乡永安村实地验收、亩产量3820kg。  相似文献   

12.
包心玉菜为十字仡科芸苔属芥菜种春化蔬菜。它个大、叶肉厚、味清甜,是制作梅菜的最佳原料。广西钦州市新圩镇邓家村的农民几十年来都有种植包心玉菜的习惯。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们念活了包心玉菜经,一家家鼓起了钱袋子。  相似文献   

13.
说明了电白县优质地方小包心芥菜品种水东芥菜的生长环境,并介绍了水东芥菜具有营养物质丰富、外观美、口感好、产量高、效益好等品种特性,指出该品种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多年探索,总结出包心芥菜大株留种和小株留种相结合的留种技术,解决了包心芥菜留种过程中出现的混杂、劣变与退化问题。  相似文献   

15.
综述包心芥菜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期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16.
潘永苗 《新农村》2000,(6):14-14
包心芥菜属芥菜类心球植物,成株高40~45厘米,叶片厚大,叶面皱缩,叶色淡绿,心叶结球,真叶长出7叶左右就开始包心。最大叶约38厘米×30厘米,开展度约60厘米×50厘米,一般心球单重500~1000克,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产量2500~3500千克。生长期较短,产量高,品质佳,经济效益高,是本地农户用于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经济收入的秋季蔬菜。但由于该品种引作秋栽时间短,发展快,经验少,如果期间遇到不良气候和病虫危害,就会引起产量不稳,品质下降,影响经济收益。我们经连续几年试验、示范逐步探索出了一套秋季包心芥菜优质高产栽培的经验,下面就其主要环节作一介  相似文献   

17.
包心芥菜又叫结球芥菜和潮州包心大芥菜,是广东省潮州的一个地方品种。为十字花科芸薹属2年生草本植物。直根系,须根多,茎短缩,基叶阔矩圆  相似文献   

18.
龙眼是原产于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的珍贵果树。我国是世界龙眼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国家,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我国龙眼生产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海南、云南、四川及贵州等省区,其中广西、广东、福建和台湾是主产区,海南、四川、云南和贵州省为小规模栽培。2005年,广西的龙眼种植面积为17.3万公顷,产量为38.2万吨,种植面积跃居全  相似文献   

19.
洛巴伊口蘑又称金福菇,日本称之为白色松茸,是一种耐高温食用菌.在我国自然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台湾等地,由于其最适生长温度较高(25~32℃),属高温型菌株,更适合在华南等气候湿热地区推广,在广西各地春、夏、秋季节适合栽培.  相似文献   

20.
巴戟天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巴戟天始载于《神农草经》,历代本草也有记载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南药"之一,具有补肾壮阳、强筋骨、祛风湿等功效。自70年代开始野生转家种,由于野生资源枯竭,目前以家种为主,广东、福建、广西、海南等地都有栽培,近年来广西产量递减。为了深入了解巴戟天,笔者对广西的苍梧、钦州、凭祥与福建的主要产区南靖和溪、平和、武平、永定等地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