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中国猪业》2011,(7):73-73
对猪来说链球菌是一个重要的致病菌,可引起猪的败血症和脑膜炎。然而,目前还不清楚宿主对链球菌的先天、后天免疫应答及链球菌对宿主免疫应答的抵抗作用。在本研究中首次评估了链球菌与骨髓中提取的树突状细胞(DC)相互作用的能力,另外,  相似文献   

2.
科技进展     
树突状细胞对猪链球菌的应答特性对猪来说链球菌是一个重要的致病菌,可引起猪的败血症和脑膜炎。然而,目前还不清楚宿主对链球菌的先天、后天免疫应答及链球菌对宿主免疫应答的抵抗作用。在本研究中首次评估了链球菌与骨髓中提取的树突状细胞(DC)相互作用的能力,另外,链球菌荚膜多糖调节DC  相似文献   

3.
《养猪》2012,(1):120-120
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因子组成的。①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等。②免疫细胞: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主要包括淋巴细胞系(T细胞、B细胞、K细胞、NK细胞等)、粒细胞系(噬中性粒细胞、噬酸性粒细胞、噬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系(巨噬细胞、肥大细胞)。③免疫因子:由免  相似文献   

4.
1免疫失败的原因 1.1免疫程序 母源抗体既对初生动物有保护作用,对初生动物产生免疫效果。当母源抗体滴度高时,实施免疫接种,接种的疫苗就会被母源抗体中和而影响后天免疫应答的产生,导致初生动物的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5.
<正>嗜中性粒细胞是哺乳动物外周血中非常重要的一类白细胞,它是最早对入侵病原微生物做出免疫反应的固有免疫细胞。在感染的早期,嗜中性粒细胞能够通过吞噬细菌或者直接释放自身的水解酶达到清除细菌的目的。同时,嗜中性粒细胞还能够对细菌做出免疫应答,产生促炎症因子如TNF、IL-6等,招募  相似文献   

6.
炎症小体(inflammasome)是细胞感染或应激时激活的分子平台,可触发促炎细胞因子(如IL-1β)的成熟,从而参与先天免疫防御.炎症小体活性失调与人类遗传性和获得性炎症疾病之间的密切关系突出了这一途径在调节免疫反应中的重要性.疟原虫感染可触发多种先天免疫应答,其中疟原虫及其gDNA、RNA、疟色素(hemozoi...  相似文献   

7.
家禽免疫应答即禽体如何识别外来的非自身物质,如何对“非己”物质做出反应以及如何消灭该物质的过程。家禽免疫应答分为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为非特异性免疫应答,主要包括物理屏障、先天免疫细胞、抗微生物物质和补体系统。第三个阶段为特异性免疫应答,主要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的功能主要体现在致敏T细胞对抗原的直接杀伤作用及致敏T细胞所释放的细胞因子的协同杀伤作用。体液免疫主要通过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发挥作用。家禽的先天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相互作用,共同抵抗病原微生物的入侵,为禽体的健康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免疫细胞由树突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嗜酸粒细胞和天然杀伤细胞组成。旋毛虫入侵机体后,这些先天性免疫细胞作为前沿免疫防御系统,首先快速发挥各自作用,并诱发更加有效的Th2型免疫应答,在保护机体免受重大损伤、抵制并排除旋毛虫方面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论文详细综述了旋毛虫感染机体后,机体先天性免疫细胞的作用方式、作用机制以及相关免疫分子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鸡有先天性免疫、后天性免疫(即获得性免疫),生产中的环境因素和饲养管理既影响鸡的先天免疫,也影响后天免疫,尤其是免疫抑制对后天免疫的影响比较大。氯气含量超标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氨气影响比较厉害,它会损害鸡只气管粘膜的纤毛摆动,而纤毛摆动可帮助气管排除异物,纤毛摆动功能减弱或消失,无疑会影响到鸡的呼吸系统的健康。因此,应注意通风与保温这对矛盾的解决。  相似文献   

10.
母牛子宫内膜炎的免疫调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母牛子宫局部免疫随围产期和性周期中激素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产后期是非特定环境微生物污染子宫的最高时期,一旦子宫发生炎症,起始应答是嗜中性白细胞(PMN)进入子宫,随后相继诱导其他炎症应答。如激活肥大细胞,趋化嗜酸性白细胞,血清外渗及补体激活等。当抗原递呈细胞(如子宫上皮细胞)把抗原递呈给上皮下的T辅助细胞(Th)和T细胞毒细胞(Tc)或B细胞后,激发了子宫内细胞和体液免疫,从而净化子宫。  相似文献   

11.
试验研究了红曲霉与中药合生素对延边黄牛血液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选择3头成年的延边黄牛母牛为试验动物(325±25)kg,采用3×3完全拉丁方设计试验。分为对照组、红曲霉组、中药+红曲霉组。共分三期,每期12d,第12天于颈静脉采集血液,分别测定白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的水平。结果表明,饲喂红曲霉与中药合生素对白细胞、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提高了IgG、IgA、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含量和淋巴细胞百分比(P0.05),从而增强了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刘国强  刘趁 《北方牧业》2007,(17):17-17
<正>1家禽免疫系统2免疫应答禽类免疫应答产生的场所在外周免疫器官及淋巴组织,其中最主要的是淋巴结和脾脏,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主要是T和B细胞。  相似文献   

13.
在进化过程中,所谓的初级免疫系统没有多少改变,即使在灵长类动物中,该系统在抵抗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巨噬细胞、粒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γδ-T细胞等细胞成分,以及可溶性体液因子即细胞因子是初级免疫系统的主要成分。该系统是由一个相互关联、互相传递的网络调节效应细胞对“非己“抗原产生灵活多变的应答。这也保证了与特异性免疫应答,如抗体形成等的全过程的密切联系。多因子疾病、医院性感染、肿瘤  相似文献   

14.
用饲喂以氧嘧啶的方法成功地制备了甲状腺机能低下小鼠模型,并对这些小鼠的血像及T、B淋巴细胞比例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与正常小鼠相比较,甲状腺机能低上鼠白细胞、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B淋巴数量增多,而红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细胞、T淋巴细胞下降。这一结果提示,T3、T4含量造成血像及T、B细胞数量变化从而影响小鼠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绵羊用六钩蚴排泄分泌抗原(ES),原头节ES抗原、原头节可溶性粗抗原,绵羊棘球蚴囊液(SHCF)或囊壁抗原免疫后,和攻击感染虫卵后,应用ELISA,酯酶染色法及瑞氏-姬拇萨染色法研究了血清抗体、T、B淋巴细胞、嗜酸性粗细胞及淋巴细胞的应答反应。初步结果表明,绵羊在感染细粒棘球绦虫虫卵后或抗原免疫后、攻击感染后都表现明显的血清抗体应答反应,T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数量增加,免疫应答依不同的抗原而具有不同性质。  相似文献   

16.
纪炳纯  赵忠芳 《猪业科学》2002,19(10):27-29
通过应用免疫增强剂或免疫抑制剂改变兔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观察长角血蜱幼虫感染后兔体炎性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发现免疫增强组兔淋巴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在长角血蜱幼虫感染前和感染后变化不大;免疫抑制组淋巴细胞数量降低,而嗜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加;不用药组幼虫叮咬前与叮咬后相比淋巴细胞数量稍降低,嗜中性粒细胞数量稍增加,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数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马兴树 《中国畜牧兽医》2022,49(12):4756-4775
微生物耐药是威胁人类健康、动物保健和食品安全的重大问题。为减少耐药性及动物源食品的药物残留,迫切需要探索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替代机制,其中之一便是激活先天免疫系统对病原体攻击产生强而持久的非特异性免疫应答,这一过程称为训练免疫,即先天免疫记忆。愈来愈多的研究表明,天然免疫细胞甚至组织驻留干细胞对某些感染和疫苗接种具有保护免受再感染的免疫记忆功能,即先天免疫系统也表现出适应性免疫特征。在兽医研究领域,通过改善先天免疫系统提高家禽抗病能力的概念并不新颖,但极少有可用的、有目的的针对训练免疫的应用研究。通过训练免疫途径增强动物免疫力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崭新领域,将为设计新型广谱疫苗和寻找新的药物靶点开辟新的途径。笔者综述了训练免疫领域的最新进展,阐述了家禽训练免疫调控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是一种革兰阴性菌,专性细胞内寄生,可经蜱传播。主要侵染宿主的髓系细胞和非髓系细胞,引起动物蜱传热病和人粒细胞无形体病。论文总结了近年来与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入侵宿主细胞相关的蛋白质,如主要表面蛋白MSP2、外膜蛋白OmpA、嗜吞噬细胞无形体表面蛋白AipA等的研究成果,以及该病原菌进入宿主细胞后引起的宿主细胞的变化,如激活一系列蛋白激酶、抑制氧化反应和炎症反应、干扰自噬作用等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关于嗜吞噬细胞无形体,还有很多领域的问题亟待研究解决,国内外许多学者致力于研究该病原菌与宿主细胞的互作,以期找出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如何影响宿主细胞的信号传导和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逃避宿主免疫系统并在其中正常生存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LPS是众所周知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能激活昆虫的先天免疫应答。在LPS和siRNA诱导后相关基因的相似应答说明siRNA在家蚕先天免疫应答中也能充当PAMP。注射siRNA广泛应用于昆虫内源性基因的沉默和研究基因的功能。在这个研究里,我们报道了家蚕在LPS和siRNA诱导后黑化作用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  相似文献   

20.
佐剂可通过增强巨噬细胞活性促进机体T细胞或B细胞的反应,参与半抗原或抗原免疫应答。随着人们对疫苗免疫效果的研究,细胞因子作为新型分子佐剂能增强疫苗的特异性免疫反应而被广泛研究。细胞因子在调节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能增强疫苗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最近几年,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肿瘤坏死因子、趋化因子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现对细胞因子佐剂的应用进展进行阐述,以期为其在将来的应用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