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近年来,宠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带来的人兽共患病问题也接踵而至。本文分析了宠物源人兽共患病的病原情况和防控现状,阐明了我国宠物源人兽共患病防控仍然面临巨大挑战,提出了加速提高宠物医疗技术水平、加快宠物药品的研制与注册等建议,对于防控宠物源人兽共患病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人类与动物的接触越来越频繁。又因宠物业的兴起,致使一些人与动物接触成了零距离。近年来由于政府对动物疫病的重视和强制免疫的执行,大型的疫病流行很少发生,但由于人们与动物的距离过于亲密,致使一些不感染人的疾病也演变成了新的人兽共患病,如禽流感、猪链球菌病等。为此,有必要为大家介绍以下对人类危害较大的人兽共患病,以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3.
Q热是由贝氏柯克斯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病。本文论述了Q热诊断中常见的血清学和病原学诊断技术,包括补体结合试验(CF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免疫荧光法(IFT)、细胞培养、PCR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和基因芯片等,并对各种技术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该病的诊断与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广东省东莞市犬猫中狂犬病、弓形虫病、布鲁氏菌病3种重要人兽共患病的抗体水平,采集东莞市32个镇(街)1 303份犬猫血清样品,其中犬1 174份、猫129份,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3种疫病的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犬猫狂犬病免疫抗体阳性率为80.74%,仅在犬中检出弓形虫抗体阳性,抗体阳性率为0.85%,未检出布鲁氏菌抗体阳性样品。宠物型犬猫狂犬病免疫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土养型(P <0.01),> 3岁犬猫的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3岁及以下犬猫(P <0.05);土养犬弓形虫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宠物犬(P <0.05),<1岁犬阳性率显著高于1岁及以上犬。结果表明:东莞市犬猫狂犬病免疫抗体阳性率较高,免疫效果较好,但存在犬弓形虫的潜在感染风险;犬猫饲养方式和年龄会对抗体阳性率产生一定影响。结果提示,应加强犬猫3种重要人兽共患病的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本调查基本掌握了当前东莞市犬猫3种重要人兽共患病的抗体水平,为下一步制定相应防控措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犬、猫饲养数量的激增,由犬、猫等宠物引发的人兽共患病应引起重视。笔者通过介绍常见4种人兽共患病的流行和防控情况,总结目前宠物源人兽共患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高宠物医疗技术水平、加强宣传培训、优化防检战略三方面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6.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七十年代出现的一种免疫学新技术,在近十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兽医方面,应用本法诊断家畜疫病,国外已有不少报道,国内见于诊断猪喘气病、马传贫、牛布氏杆菌病等。并应用酶标抗体染色法诊断乙型肺炎、猪瘟等疫病,都取得了可喜成绩。我们应用间接微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了检测鼻疽病马(骡)血清抗体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人兽共患传染性疾病,分布广泛,严重威胁公共卫生事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布鲁氏菌的诊断是防控该疫病的关键。本文对细菌学、常规免疫学、酶联免疫吸附(ELISA)、免疫胶体金层析法(GICA)、荧光偏振法(FP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基因探针等布鲁氏菌检测技术及其优缺点和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并对诊断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城市宠物犬、猫饲养数量不断增加,宠物与人类关系日益密切,宠物与人类共患病的关系应高度重视。宠物饲养量逐年攀升,促进宠物跨地区、跨国交易,在这过程中增加了传染病传播风险,其中因宠物携带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容易感染宠物主人,直接造成宠物源性人兽共患病,有的甚至在人群中感染传播,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同时宠物主人罹患的某些传染病可感染宠物,再通过宠物间的直接或间接传播进一步感染人群。为初步了解北京城区家养宠物犬、猫弓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宠物事业得到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契机与良好的社会环境。宠物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随之而来的宠物源性人畜共患病也相应增多,宠物疫病的控制已经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人兽共患病在全球范围内频繁发生,尤其野生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呈上升趋势,我国在防控野生动物源性外来人兽共患病上面临巨大挑战。本文参考了近年来国内外野生动物与外来人兽共患的相关文献,主要介绍了野生动物在人兽共患病传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阐述了尼帕病毒病、西尼罗热、埃博拉出血热等野生动物源性外来人兽共患病的流行现状,从生态环境的改变、跨境野生动物及捕食野生动物3个方面分析了影响野生动物源性外来人兽共患病传播的风险,针对野生动物源性外来人兽共患病监测防控工作提出了"哨卡前移"、"预防为主"、"依靠科技"、"联防联控"等4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生态环境的恶化可导致病原体变异加快,致病力增强。近年来埃博拉出血热、尼帕病等野生动物源性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国家公共卫生及生态安全。开展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就是要将人兽共患病防控的关口前移至野生动物,建立起一道前哨屏障,阻断和控制疫情向人类传播蔓延。同时,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也是《野生动物保护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赋予自然  相似文献   

12.
布鲁菌病及其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布鲁菌病是当前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和多种动物生命健康的人兽共患病.由于该病临床症状复杂,引起的发热、流产等病理损害易与某些常见疾病混淆,给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目前,针对布鲁菌病的传统诊断方法主要是血清学方法和细菌学方法,但由于耗时耗力或对实验条件要求太高等原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快速的诊断方法,此种方法克服了以往方法的缺点,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鉴于布鲁菌病危害的严重性和防治的重要性,对布鲁菌病的危害、症状、流行特点、检测方法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猫作为伴侣宠物在人类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是,一些人兽共患病引起人们的担心和恐惧。为了科学饲养宠物,笔者针对一些猫常见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传播途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弓形虫病是一种呈世界性分布且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为弓形虫病的有效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就染色试验、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胶体金技术、核酸探针、聚合酶链式反应、环介导等温扩增、基因芯片技术等研究和应用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兽药杂志》2009,43(9):7-7,15
当前,人兽共患病防控形势严峻,严重影响着公共卫生安全。8月10日至13日,在中加动物健康推广服务项目人兽共患病防控研讨会暨反刍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培训会上,中加专家就如何加强部门间的合作,如何有效推进人兽共患病防控暨反刍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进行了学术交流与研讨。  相似文献   

16.
人兽共患病就是既能感染人类,又能感染动物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截至目前,全世界共发现人兽共患病439种,国内发现的人兽共患病也多达196种。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与动物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许多人将各种小动物(包括鸟类)作为宠物饲养与观赏,这无疑增加了许多人兽共患病由动物传播给人类的机会,也包括由人传播给动物,进而扩大蔓延的可能性。因此,在饲养宠物的同时,应高度重视和预防人兽共患病的发生及扩散。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宠物饲养数量激增带来的宠物源人畜共患病隐患已日益增加。强化宠物源人畜共患病的防范意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病发生,对于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宠物源人畜共患病流行现状做一综述,分析人畜共患病高发的原因,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吉林大学人兽共患病研究所,是我国首家从事人兽共患病研究的专门机构,成立于2006年1月5日,以人兽共患病毒病、细菌病、寄生虫病及动物性食品安全为主要研究方向。现任所长陈启军教授。2006年6月6日通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论证。2007年8月研究所人兽共患病科研团队入选教育部2007年度创新团队。2007年12月22日被批准为人兽共患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目前研究所拥有国家首批人兽共患疫病学博士点,4个研究室(人兽共患病毒病、细菌病、寄生虫病、重大疾病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室),在职教授14人,双跨及客座教授8人,副教授6人,讲师6人,助教1人。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制备布鲁氏杆菌菌壁抗原,建立了牛布鲁氏菌病的间接酶联免疫检测方法,应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方法、补体结合试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对145份牛血清进行了布鲁氏菌病的检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出率最高,虎红平板凝集试验与补体结合试验的结果符合率为95.6%,虎红平板凝集试验与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结果符合率为96.7%,补体结合试验与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结果符合率为92.7%。结果表明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特异性较强,具有检测快速、灵敏、准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概述了血液传播的人猪共患病包括一些虫媒病毒病、细菌病、寄生虫病和其他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研究进展,这些人兽共患病中有些是外来人兽共患病,有些是自然疫源性疾病,有些是常见的旅行相关的细菌性疾病.这些病原微生物可通过伤口或昆虫叮咬等方式经血液传播疾病,通过对已研究的经血液传播的人猪共患病传播特点进行总结,为器官移植、动物疫病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