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甜玉米作为一种集水果、蔬菜、饲料为一身的新型经济作物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在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甜玉米是一种非常大众化的消费品。鲜穗可直接在农贸市场或超市上市,也可加工速冻甜玉米穗或甜玉米粒,还可制成甜玉米罐头等。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  相似文献   

2.
设施菜地夏季休闲期甜玉米经济产量及环境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北京市门头沟、房山、大兴和通州等4个区选择15个典型设施菜地,设置田间观察对比试验,研究在北方设施菜地夏季甜玉米作为填闲作物的实际经济、环境综合效益。试验结果表明,种植甜玉米有较好经济效益,经济产量达15 168.0~20 332.8kg/hm2。在环境效益方面,种植甜玉米后可有效减少浅层土壤中的硝态氮含量,降低淋溶风险。与常规休闲(休闲期不种植作物)相比,种植甜玉米可使设施菜地0~100cm土层中的硝态氮含量平均减少290.4kg/hm2。在夏季休闲期种植甜玉米是北方设施菜地兼顾经济和环境效益的有效种植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糯甜玉米产业化开发前景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西省是我国鲜食及加工型糯、甜玉米的优势产区,其大部分地区可以春、秋两季播种。另外,糯、甜玉米作为鲜食及加工特用型玉米品种,有着普通玉米高产、稳产的特性,又具有自身优良特性;糯、甜玉米含有较高的支链淀粉及多种类型糖分,是两种有益人体健康且营养丰富的食品;糯、甜玉米作饲料,特别是糯玉米子粒作饲料,可以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因此,产业化开发糯玉米和甜玉米是江西省调整农村种植业结构的重要措施,可极大地促进江西省农业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甜玉米的最佳食用期和收获期及其收获产量与农艺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湘农甜玉2号的正常胞质和不育胞质两种类型的甜玉米为材料,分析了甜玉米籽粒在授粉后不同天数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S型湘农甜玉2号和湘农甜玉2号籽粒在授粉后22 d左右时,可溶性糖含量均达到了最大值139.0 mg/g和140.7 mg/g,此时可作为它们的最佳食用期。在授粉后有效积温为394℃、第28天时可进行甜玉米的采收。根据产量和农艺性状等的相关分析得出,两种类型的甜玉米产量之间差异不显著,S型湘农甜玉2号和湘农甜玉2号净穗产量分别为10 694.4、10 277.8 kg/hm~2,两种类型的甜玉米均可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5.
我国甜玉米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玉米作为一种特用玉米已被消费者广泛接受。本文综述了甜玉米的生理特性及遗传研究特性和品种选育情况,指出我国甜玉米产业存在的问题是:种质基础狭隘,基础研究不足;优质多抗广适品种缺乏,品种类型单一;缺少具有竞争力的甜玉米种子品牌。提出甜玉米产业的发展要点及相应对策:⑴引进耐寒、耐热、多抗、优质的甜玉米种质资源及基础材料的创建工作,综合应用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手段,深入研究甜度、果皮厚度等品质密切相关性状的遗传与生理生化调控机理,探讨品质相关代谢物在代谢网络之间的关系。⑵以选育高产优质、多抗广适、风味独特的甜玉米品种为目标,创建来源广泛的优质基础选系群体,集成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双单倍体、基因编辑、转基因等先进技术手段加快育种选择速度,建立商品品质、营养品质、加工品质与产量和农艺性状协调的甜玉米育种技术体系。⑶以国内甜玉米育种优势单位为基础,结合成果转化政策引导科企合作,注重产学研一体化品牌体系的建立,加强优势产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相似文献   

6.
介绍甜玉米的营养价值及其综合利用开发,从国内外甜玉米产业的发展现状、消费市场来分析海南甜玉米产业化开发机遇及环境,阐明开发海南甜玉米产业化的意义,指出海南甜玉米产业化开发中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海南甜玉米产业化必须以甜玉米协会为核心指导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7.
氯氰菊酯在甜玉米上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玉米由于自身特性及气候、栽培等因素,虫害严重,甜玉米农药残留是限制甜玉米市场消费增长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选用甜玉米品种佛甜2号,药剂为大田生产常用药剂—高效氯氰菊酯,研究甜玉米中后期施药次数、施药量对甜玉米子粒农药残留量的影响及农药降解规律。结果表明,氯氰菊酯在甜玉米上的残留量随时间的延长迅速减少,消解曲线均为指数方程;在叶上的残留量远远高于其他部位,在茎、苞叶、穗轴和子粒中的残留依次降低;残留量与喷药次数、喷药量密切相关。收获期甜玉米子粒、穗轴上的农药残留低于检出限量,苞叶上的残留量低于国际标准,收获后3 d甜玉米秸秆上的农药残留量低于相应国家饲料标准;采收期前15 d左右,以常用剂量的两倍进行氯氰菊酯喷雾,穗轴、子粒中均无氯氰菊酯农药残留检出,不会影响甜玉米子粒的食用安全性;收获后3 d,秸秆做青贮饲料和穗渣做食用菌培养材料也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不同基因型甜玉米采摘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不同基因型甜玉米乳熟期籽粒可溶性精含量、含水量以及与有效积温之间关系的分析研究表明:超甜玉米(shzshz)的适宜采摘期有效积温为310~400℃,普甜玉米(su1su1)为260~320℃;普甜玉米适宜采摘期比超甜玉米早,但适宜采摘期限要比超甜玉米短.这是由于超甜玉米存在一个含水量平稳期,并恰好在适宜采摘期内,而普甜玉米不存在。本文认为,采用有效积温法判断甜玉米的适宜采摘期是准确可靠的,也是简便易行的。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甜玉米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甜玉米作为新型果蔬型食品,已经在世界多国得到迅速发展.美国是世界上首要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人均每年消费甜玉米10 kg以上,每年创造产值5~6亿美元.法国、泰国也是重要生产地区.国际甜玉米罐头进出口贸易发展迅速,年度贸易量达到25~30万t,日本、德国、英国等是主要进口国.亚洲是笋玉米主要生产和消费地区.我国甜玉米产业发展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将产生90亿元左右巨大规模市场.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一些市场开发、产品开发、品牌开发、配送体系建设等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0.
干旱对甜、糯玉米幼苗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勤  刘永红 《玉米科学》2005,13(1):072-076
采用盆栽称重控水法,对甜、糯玉米播种出苗期进行水分胁迫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干旱直接影响叶片相对含水量、干物质积累速度、叶面积、净同化率和叶绿素含量等指标,导致植株生长缓慢.但一定程度的干旱(本研究土壤相对含水量为20%~40%)有利于根系下扎,增大根冠比和叶绿素a的比重,增加脯氨酸(Pro)的积累量.同时,甜玉米种子供给营养能力弱,1叶全展后,必须加强水分管理,否则干旱胁迫影响加剧,但成苗后甜玉米的耐旱能力强于糯玉米。  相似文献   

11.
基于SSR标记构建甜玉米群体的核心种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40对SSR引物分别分析56份超甜玉米和88份普甜玉米群体材料,基于非加权算术平均配对法(UPGMA)聚类分析和位点优先取样法,分别筛选出14个超甜玉米核心材料和19个普甜玉米材料作为两个亚群体种质。t测验表明,两个亚核心种质与原始群体的等位变异无显著差异(P0.05),等位变异保留率分别为87.81%和89.13%,有效地保留了原始材料群体的遗传变异。两个亚群核心种质与原始材料群体13个表型性状的均值、标准差、极差、变异系数和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H’)的平均符合率都在80%以上,并且均值差异百分率(MD)和方差差异百分率(VD)均小于20%,极差符合率(CR)和变异系数变化率(VR)均大于80%,符合核心种质的质量评价标准。构建的甜玉米核心种质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始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表型变异,能够有效地代表原始甜玉米材料群体。  相似文献   

12.
鲜食玉米及优质高产栽培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鲜食玉米是在乳熟期采摘鲜嫩果穗用于蒸煮食用的玉米类型。作为一种特殊的消费食品 ,鲜食玉米在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消费量和种植面积也越来越大。在西方 ,鲜食玉米创造的农产值超过 5亿美元 ,年产甜玉米罐头 70多万t,速冻甜玉米 4 5万t ,人均消费新鲜甜玉米 3 2kg。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玉米深加工企业的发展 ,国内对鲜食玉米的需求会越来越大。1 鲜食玉米的类型及特点鲜食玉米的类型目前主要包括糯玉米、甜玉米等。1 1 糯玉米糯玉米是受第 9染色体上的隐性糯质基因控制的玉米突变类型 ,其子粒胚乳表现致密 ,不…  相似文献   

13.
甜玉米品质性状与部分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5  
王振华 《玉米科学》1998,6(2):022-025
通过对甜玉米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甜玉米的可溶性糖主要是蔗糖。它与可溶性固形物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嫩度值、干物质含量呈负相关,但水溶性多糖(WSP)与各品质性状相关均不显著,从而说明甜玉米含糖量选择中不会影响甜玉米的风味、嫩度等品质;进一步与部分农艺性状的分析表明,优质甜玉米应选择穗柄较短、苞叶较少、茎含糖较高的类型,分蘖的存在并不影响甜玉米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超甜玉米是由sh2胚乳突变基因控制的.它的优点是子粒中蔗糖含量高,是普通甜玉米的2倍.但种子活力弱,发芽率80%-85%,田间出苗率一般仅为50%~60%。如何改进超甜玉米种子活力弱、发芽率低的问题,是当前超甜玉米种子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难题。我们于2004—2008年对超甜玉米种子生产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总结出了一整套超甜玉米种子生产技术。目前生产出的超甜玉米种子发芽率可达到93%-95%.田间出苗率可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15.
胡建广  王子明 《玉米科学》2009,17(1):48-152
通过比较发达国家与广东省甜玉米研究的发展情况,总结广东省甜玉米研究的进展与优势,明确了资源基础研究、专用抗逆品种培育、食用品质遗传规律等广东省甜玉米发展的制约因素和未来研究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6.
研究30%烟嘧磺隆·莠去津·硝磺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在甜玉米田的应用效果,在甜玉米不同叶龄期开展田间试验,评价其对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甜玉米的安全性。结果表明,30%烟嘧磺隆·莠去津·硝磺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在甜玉米3~4叶期或6~7叶期施药,900~1 575 g a.i./hm2剂量范围内对甜玉米品种粤甜28安全,对玉米田常见杂草凹头苋、光头稗、马唐和香附子的防效及增产效果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38%莠去津悬浮剂2 160 g a.i./hm2播后苗前处理。推荐30%烟嘧磺隆·莠去津·硝磺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在900~1 350 g a.i./hm2范围内,甜玉米3~5叶期茎叶喷雾使用。  相似文献   

17.
滴施液体肥对甜玉米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滴灌施肥条件下研究液体肥料对甜玉米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滴施液体肥料处理甜玉米的地上部生物量、株高、茎粗、叶长、叶宽等生长指标明显高于常规灌溉施肥处理;与常规灌溉施肥相比,滴施液体肥可明显提高甜玉米对氮、磷、钾的吸收量;滴施液体肥处理甜玉米的穗重、穗长、穗粗、百粒重、行粒数、产量、糖度分别比常规施肥处理高15.1%、2.1%、8.5%、12.3%、6.8%、10.0%、11.7%。滴灌施用液体肥可明显促进甜玉米的生长,提高养分的累积量,从而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18.
我国甜玉米育种研究概况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39,自引:14,他引:3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甜玉米育种虽然起步较晚,但育种水平提高很快,在产量潜力和子粒含糖量等方面已经达到较高水平.由于甜玉米资源相对缺乏、研究力量薄弱和对产量的过分追求,甜玉米的食用品质与国外优良品种差距明显,缺乏耐热、耐寒品种.加强资源引进、创新与人才培养,坚持应用传统育种技术的同时积极吸收现代生物技术的优秀成果,加快品质鉴定技术和相关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是我国甜玉米育种取得突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甜玉米科研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胡建广  王子明 《玉米科学》2007,15(1):150-152
通过比较发达国家与广东省甜玉米研究的发展情况,总结广东省甜玉米研究的进展与优势,明确了资源基础研究、专用抗逆品种培育、食用品质遗传规律等广东省甜玉米发展的制约因素和未来研究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20.
针对甜玉米种子发育、贮藏及萌发3个重要阶段,分别综述影响种子活力形成、活力维持及活力表达的关键因素及其生理生化机理,探讨甜玉米种子活力的调控策略,为我国甜玉米品质育种及其种业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