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原木输送机是贮木场和制材厂的重要运输设备,其驱动装置直接关系到原木输送机的技术性能、生产效率、工作环境和经济效益。我局贮木加工厂每年承担约28万m~3商品到材及7万m~3的锯材生产任务。全厂共有原木输送机8条。全长1440m,平  相似文献   

2.
贮木场原木纵向输送机平面出现转角时不能一律都设圆曲线,转角多大时宜设圆曲线,转角多大时可不设圆曲线原木就能顺利通过。原木经过竖向凸曲线时其转角多大时宜设圆曲线,多大时可不设圆曲线靠原木自重能顺利导向运行。本文通过理论推导、计算、统计给予初步结论,仅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原木输送机是一种连续搬运机械,在当今木材生产过程中已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短途运输工具。根据原木的移动方向与其自身轴线的相对关系可分为原木纵向输送机和原木横向输送机两大类。原木纵向输送机是一种靠循环式挠性牵引构件将原木沿其轴线方向移动的机械;原木横向输送机则是一种靠两条(或两条以上)平行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1980年至1983年间,对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长白山四大林区贮木场原木纵向选材输送机输送的原木,随机抽样统计结果得出: (一) 目前东北、内蒙古林区贮木场原木纵向选材输送机上原木线载荷的分布律,是符合皮尔逊(K.Pearson)Ⅲ型曲线分布; (二) 当置信概率取90%时,大兴安岭林区的原木线载荷q=0.0031—0.0722,小兴安岭林区的原木线载荷q=0.0040—0.1369,张广才岭林区的原木线载荷q=0.0043—0.1730,长白山林区的原木线载荷q=0.0031—0.1338。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原木选材机械的类型:原木纵向输送机、木材装载机和动力平车的特点。原木纵向输送机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原木纵向输送机的生产能力及影响因素,提出提高原木纵向输送机生产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原木纵向输送机的生产能力及影响因素,提出提高原木纵向输送机生产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许恒勤 《森林工程》2001,17(6):19-20
原木输送机作为一种物料输送机械,在起重运输机械行业应该占有相应的地位,本对原木输送机设计中与其他物料输送机械设计中存在的差异加以分析,得出原木量 种特殊的物料,即不能用块状物料输送理论套用,也不能用成件物品输送公式计算,必须用多年形成的自己的理论进行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9.
桁架式栈架在我国原木纵向输送机上使用较晚,1966年林业部中南林业勘察设计院为安徽省裕溪口贮木场设计的出河原木纵向输送机,首先采用了桁架式栈架,其跨距为21.2m;云南省金沙江木材水运局1974年安装的出河原木纵向输送机,桁架跨距为3m和4m两种尺寸;水电部第五工程局为白龙江风尚坪水电站1976年设计的木材过坝原木纵向输送机,桁架是由3m、24m和27m三种跨距组成;1978年四川省林业局使用的XC-1型小筏上仓机原木纵向输送机,桁架有效跨距为12m。  相似文献   

10.
用于制材厂和贮木场的原木自动检尺装置,是为统计原木材积或实现自动选材,最佳加工方案控制而提供准确的原木长度和直径信息的。因此,原木长度和直径的自动测量,是自动检尺装置的基本功能。现阶段测量原木的长度和直径,多采用光电的方法。原木长度测量可直接利用“模数”转换技术的“时间间隔——脉冲计数”的原理。由原木输送机带动的光电码盘产生计数脉冲,每个脉冲相当于输送机送进的单位长度。在输送机架某一固定位置设有光电的原木位置传感器,它控制长度脉冲的计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林间剩余物的研究,设计了一款新型履带式林间剩余物运输机。介绍了该运输机的主要结构、设计参数及工作原理,对履带式拖拉机和绞盘机主要参数进行了选择及计算分析,证明该运输机满足使用要求,能够用于小型林间剩余物的运输。  相似文献   

12.
宋贵江 《森林工程》2002,18(5):16-17
本文通过生产实践,检验纵向输送机的适用性,并提出了适宜的纵向输送机类型。  相似文献   

13.
The article deals with the prduction lines in log yard by investigating the utilizationof machines in forest areas,presents the methods and rules of differentiating the log productionlines and also summarizes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ree kinds of log production lines innortbeast forest areas of China.It gives different combination types of log production lines andtheir applications, so it is significant for us to evaluate and standardize the log Production lines.  相似文献   

14.
原木到材方式集约化经营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系统分析了当前伐区原木生产的现状,并结合国情,科学地论述了原木到材方式集约化经营的设想,并建立了适用的集约化经营的数学模型,以及实现设想的措施,对林业企业的伐区生产尽快地由粗放的经营方式向集约化经营方式的转换将会起到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方世杰  宁宁 《森林工程》1997,13(3):44-46
原木生产和运输所占比例愈来愈大、已达30~50%、但森林资源分散、装车点原木量不大.设置专门装车机械设备不经济.必需由人力使用简易原木装车装置进行装车.文中提出原木装车要求.分析了简易原木装车装置的类型及特点,并确定装车生产率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assessed aspen regeneration on decking areas as affected by season of log deck building and duration of log storage; as well as root wounding, soil compaction, and slash depth. On former decking areas that were built after a summer harvest, aspen regeneration was 50% lower and root death 35% greater compared to former decking areas of a fall harvest. Duration of log storage after a fall harvest had little effect on aspen regeneration; short (1.5–3 months) or long (11 months) storage resulted in similar regeneration. Slash load was greatly increased on decking areas while root wounding and soil bulk density were only slightly increased compared to controls. For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log storage after summer harvest should be avoided especially when logs are kept over the growing period when suckering occurs. Additionally, removing the interwoven mat of slash covering decking areas and limiting machine traffic to frozen soil will ensure vigorous suckering.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贮木场选材机械的类型,通过分析,为贮木场选材机械合理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浅谈贮木场的木材商品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庆波  王景臣  匡凤海 《森林工程》2000,16(3):24-24,53
本文谈了加强贮木场木材商品化管理的几点想法,首先制定方针,明确目标,然后形成一套有效的管理模式,明确职责范围,最后具体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9.
贮木场原木结存系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宪洲 《森林工程》2000,16(2):19-20
"结存系数"是贮木场设计的主要技术指标.本文拟就兴隆林业局的具体实践对现代贮木场的适宜结存系数做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原木输送机拆除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木输送机作为一种选材机械,多年来在我国林区贮木场选材作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由于资源变化及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原因,相当一部分贮木场拆除原木输送机,采用其他的选材工艺与设备,究竟什么是主要原因呢?本文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