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省小麦吸浆虫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在历经近30a后,吸浆虫再度在陕西省广大麦区严重暴发,进入建国以来第三轮暴发周期。针对吸浆虫发生形势,陕西省植保总站组织各级植保部门开展了大量的吸浆虫调查监测及多项试验示范,分析了小麦吸浆虫发生规律、特点、重发原因,提出了适合当前生产实际的"系统监测、穗期保护、分级化防"的防治技术模式,实施"兼防一般田块、普防达标田块、统防重发田块"为主的防治策略,指导各地有效地控制了吸浆虫危害。  相似文献   

2.
《农技服务》2019,(4):66-67
为富平县小麦吸浆虫的防治提供依据,在对富平县小麦吸浆虫的发生情况、危害特点、发生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蛹期防治为辅,成虫期防治为主的防控策略;全面推行系统监测,穗期保护,分级化学防控的路径;实施兼防一般田块,普防达标田块,统防重发田块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湖南农业》2012,(8):17
4.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实行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治虱防矮”为重点的防治策略。在做好药剂拌种的基础上,抓住水稻7叶期前这一关键时期,做好单季稻和双季晚稻秧田和本田初期稻飞虱防治。对已发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田块,根据田间发病程度分别采取不同的应急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4.
2011年小麦吸浆虫在陕西省中等发生,局部重发生,发生面积和为害程度为20a来最重的一年。综合品种、基数及历史资料等分析,预计小麦吸浆虫在陕西将进入新一轮高发期,成为影响和制约陕西小麦丰产丰收的一个重大隐患。根据试验示范结果并结合陕西省的实际情况,吸浆虫防治策略应为"系统监测、分类指导、成虫期药剂防治为主,兼防一般发生田块,普抓达标田块,突出重发田块,大力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  相似文献   

5.
通过多年来对水稻纹枯病的监测,对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的该病病因进行了全面分析,总结出其发病规律。指出应在水稻分蘖期和孕穗初期及时预警,对排查的防治对象田、初发病田块进行挑治,适时组织开展大面积统防统治的策略;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达到提高防效、减少粮食产量损失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落实国家惠农政策精神,探索建立专业化防治队伍,推进重大植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我区成立了多种形式病虫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专业化防治队伍建设迅速推进,尤其是飞防组织的建立,使得统防统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受到省市及农民朋友的一致欢迎,达到“三个提高、三个减少、三个安全”的目标,即防治水平提高、防治效果提高、防治效益提高,减少用工、减少用药、减少污染,人畜安全、作物安全、产品安全。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农药减量控害、不施用农药就能够达到增产增收、保证稻米优良品质的目的,2019年在扶余市得胜镇临河村进行了二化螟性诱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示范。结果表明,安装二化螟性诱剂田块的落卵量远低于农民用农药氯虫噻虫嗪+柯朗助剂的田块,水稻枯鞘率及株防效与农民自防田无显著差别,说明安装二化螟性诱剂防治田与农民自防田都能够有效的控制二化螟的危害,安装二化螟性诱剂诱捕器的防治方法完全可以替代农药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新型杀菌剂18.7%丙环·嘧菌酯悬浮剂对单季稻纹枯病的防效和增产作用,进行了该药剂的相关试验。结果表明,667 m2喷施18.7%丙环·嘧菌酯悬浮剂50 m L,在分蘖中期和破口前5 d进行2次,防效为92.8%,与当前理想药剂32.5%苯甲·嘧菌酯防效接近,无显著差异;比空白对照增产19.0%;在分蘖中期防治1次的防效为79.6%,也与苯甲·嘧菌酯防效无显著差异,比空白对照增产15.4%。根据防效和药成本综合衡量,建议该药剂在纹枯病中等发生田块防治1次,偏重发生田块防治2次。  相似文献   

9.
试验结果表明 ,益舒宝对稻瘿蚊具有较高的防效 ,且药效期长 ,晚稻大田一次施药可基本控制稻瘿蚊的为害。一般田块用10 %益舒宝 15kg/hm2 ,严重发生的田块用 18.75~ 2 2 .5 0kg/hm2 ,并采取“重肥促苗”。晚稻大田稻瘿蚊防治适期在成虫盛发初期至盛发高峰期前 ,保护好大田早期有效分蘖 ,可提高保产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灵川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病时期与规律,并进行用药防效调查,结果表明:感病田块在移栽20 d内用药防治,防效好,减产不显著,可为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直播稻田草害防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化学防治为主,农业防治为辅,因田、因时、因气候的用药技术,对前期防效差的田块提出了应急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2.
庆元山区专业化统防统治发展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多年从事农业工作及统防统治项目实施的经验,探讨庆元县专业化统防统治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目前统防统治主要以水稻“二迁”害虫为主,有专业合作组织、村级组织、农技人员组织等3种形式;防治模式总结为全程服务型、代防代治型、群防群治型和项目推进型等4种类型.  相似文献   

13.
从繁昌县2006年五(3)代褐飞虱发生轻、重田块的个案分析着手,对褐飞虱的防治工作提出了2个“搞好”、2个“用好”、2个“打消”、2个“必要”的防治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解决农民防病治虫难的问题,保障柳河县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稳定发展。柳河县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强化宣传引导,鼓励服务组织多元化、服务模式多样化发展。推进技术和装备支撑.使全县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快速发展.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呈现出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水稻旱直播技术因其轻型简化、省工节本而深受农民的欢迎。但水稻旱直播草害问题一直比较突出。为此,2007年我市在水稻直播田大面积使用了施田补,作为“一封”防除策略的除草剂进行了推广,全市共使用了3万多亩。从总体看,防除效果比较好,80%的田块防效在90%左右,10%的田块防效在60%,  相似文献   

16.
进行了“小红稻”不同耕作条件下再生能力的试验,由此得出结论:“小红稻”主要源于引种,而对于曾经发生的田块,则有可能是上年“种”下的。故对“小红稻”防治,要从源头上入手,加强引种工作;而对于已发生田块,须及早拔除,不留“后患”。  相似文献   

17.
<正> 棉花进入结铃吐絮期,常发生烂铃烂桃现象。一般田块烂铃烂桃率达10%~15%,严重田块达30%以上,常造成棉花减产和品质降低。 防治烂铃烂桃可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 除虫防烂:主要是防治好棉铃虫、红铃虫。对棉铃虫可采用杨树枝把或性诱剂诱娥及在卵孵盛期  相似文献   

18.
康宽和凯恩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康宽和凯恩防治稻纵卷叶螟在不同发生量、不同时期施药期,其防效和持效时间不同。在稻纵卷叶螟特大发生田块(667 m212万条)2-3龄幼虫高峰期用药,药后3 d,防效在71.64%-88.23%,持效时间1周;在一般发生田块(667 m22万-3万条)卵孵至1龄高峰期用药,药后3 d,防效达96.77%以上,持效期长,保叶效果好;2-3龄高峰期用药,药后9 d防效仍达83.19%-88.97%,持效期15 d。  相似文献   

19.
蚜虫是小麦生产上常发及重发的害虫,我们在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开展对蚜虫防治效果调查,一般防效差的田块与正常田块相比,穗粒数减少6.5~8.5粒,千粒重减少7.8~13.2g,平均减产100.3~260.8kg/667m2,每年都有因防治不当,而造成严重减产的田块。所以在新的生态环境下如何及时有效控制蚜虫危害很重要。笔者根据长葛市近10年麦蚜发生情况的历史资料,结合气象资料、麦田管理技术现状等因素综合分析,总结小麦蚜虫消长规律,提出以农业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为今后做好小麦蚜虫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大疆T20植保无人机防治小麦白粉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植保无人机在小麦白粉病防治中的作用,为植保无人机的应用提供指导依据,本研究利用大疆T20植保无人机进行了小麦白粉病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大疆T20植保无人机喷施30%醚菌酯悬浮剂对小麦安全,且对小麦白粉病防效相对较好,小麦白粉病轻发生田块(60大队)病指防效达75.24%,防效略高于易田自走式喷杆植保机;小麦白粉病偏重发生田块(33大队)病指防效达70.56%,防效低于易田自走式喷杆植保机;方差分析显示,大疆T20植保无人机与易田自走式喷杆植保机防效无显著性差异;产量测定发现,大疆T20植保无人机与易田自走式喷杆植保机处理之间产量相差较小,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