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气候变化对渔业和水生生物的影响与应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亚民  李薇  陈巧媛 《中国水产》2009,397(1):21-24
全球气候变化是目前全球关注的热门话题,2007年度诺贝尔和平奖授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小组(IPCC)和美国前副总统艾尔·戈尔,标志着该奖项首次关注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已受到国际社会的极度关注。而全球气候变化,无论是全球变暖以及温暖化所引起的海平面上升、水体溶氧量降低,还是厄尔尼诺等自然灾害的日益频繁发生,都对世界渔业资源产生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有报道指出,全球变暖和过度捕捞导致水母暴发。但美国国家生态学分析与综合研究中心(NCEAS)一份最新研究报告表明,水母暴发还没有任何确凿的科学证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水产养殖》2012,(4):16-16
随着环境改变引起的海洋变暖,混合水层将变得越来越少,而且严重影响海洋微生物和浮游生物向大气中释放碳,但是科学家们指出,这种变化增加全球变暖或者减少全球变暖仍然不是很清  相似文献   

4.
地球越来越热,这是大家都感受到的事实。因此,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重要事件之一,当然也是我们老百姓关注的事情。近年来,科学家也在为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想办法。近来,微生物学家发现了一种以甲烷为食的深海细菌,他们认为,这些小小的微生物可以为减缓全球变暖做出贡献。为了减缓全球变暖,我们现在的提法是节能减  相似文献   

5.
河口及近岸海域低氧环境对水生动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顾孝连  徐兆礼 《海洋渔业》2009,31(4):426-437
水体溶解氧浓度低于2 mg/L时,通常称水体为低氧或缺氧(hypoxia)。目前,中国的长江口等许多河口及近岸海域的底层水体出现了季节性低氧区,这些低氧区对鱼类等水生动物及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目前仍不十分清楚,这应引起政府及研究部门的关注。本文综述了低氧区的成因,分析了低氧对水生动物的影响,特别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水生动物对低氧的分子响应研究进展,最后综述了低氧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我国未来的研究应注重低氧区海洋物理、海洋生物等基础数据的收集,同时,要加强低氧区对我国主要渔场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2014年8月对渤海中部海域的水文(温度、盐度)、化学(溶解氧DO、营养盐和化学耗氧量COD)和生物要素(叶绿素a Chl-a)的空间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了该海域底层水体低氧(DO<3.0 mg/L)的分布特征,深入分析了低氧区发生的关键因素。结果显示,底层水体DO浓度最小值为2.30 mg/L,低氧面积达1200 km2,呈西北–东南走向。调查海域的西部和西南海域呈现出明显的温度层化,尤其在低氧区附近形成了一个表层与底层水体温度差(δT)>5℃的区域,δT 最高值达到7.3℃。水体密度层化与温度层化特征相似,在低氧区附近形成了一个底表层密度差(δρ)>2 g/L的等值线闭合圈。温度层化是低氧产生的主要物理因素。表层水体 COD 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调查海域的西部,覆盖大部分的低氧海域。表层水体中的Chl-a(>4μg/L)和PO43--P (>6μg/L)浓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调查海域的西南部,部分与低氧区重合。本研究可为探索渤海海域富营养化演变过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现代渔业信息》2010,25(3):32-32
美国阿拉斯加州的西北部面临北冰洋的楚科奇海,北部面临波弗特海。近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冰洋(日本称之为北极海)海洋的季节变化在缩少,从而促进在北冰洋开展渔业生产的可能性,为此美国对上述两个地处北冰洋海域的渔业高度关注。最近由美国北极研究所主办的国际北极海渔业专题座谈会于2009年10月19~21日在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安科雷季举行,北冰洋周边各国的代表和日本、中国、韩国的渔业管理人员和科学家等200人出席了座谈会,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畜牧养殖业发展迅速,畜牧养殖的数量也有了明显增多。虽然规模化的畜牧养殖为我国农业雏牧养殖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随着现如今全球变暖,气候对于畜牧养殖产业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文章分析了降水、干旱、自然灾害和全球变暖对畜牧养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畜禽业》2012,(12):47
<正>美国研究人员日前在网络期刊《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卷》上报告说,全球气候变暖正导致禽疟疾向北迁移。美国州立旧金山大学的研究人员在阿拉斯加州4个不同纬度的地点搜集了鸟类血液样本。最终,研究人员在取自安克雷奇及阿拉斯加州中部费尔班克斯的样本中发现了疟原虫。利用卫星图像和其他数据分析后,研究人员预测,到2080年,禽疟疾将扩散到科德福特以北地区。参与研究的拉温德·塞加尔表示,北  相似文献   

10.
一、全球性的持续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1.联合国气候评估报告提出警告2007年2月2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表了第四份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提出了迄今为止最严厉的气候警告,该报告一针见血地指出,全球气候变暖有超过90%的可能是由于人类  相似文献   

11.
据悉,2008年7月将在日本北海道的洞爷湖举行主要国家首脑会议。据说,这次会议的最大主题为“应对全球变暖的对策”。在实际上,2007年6月在德国海利根施塔特举行的主要国家首脑会议时曾将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作为一个支柱与经济对策等并列来研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述了欧美科学家关于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影响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表明:地球极地海域的许多海洋生物将面临日益严重的生存危机而濒临灭绝,赤道地区的海洋生物则大规模迁移,外来物种入侵和传统渔场的偏移,将会对全球海洋渔业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科学家们警告称,海洋酸化降低二甲基硫(DMS)的含量,这将加剧全球变暖。  相似文献   

14.
陈爱平 《科学养鱼》2005,(11):48-49
五、病害产生的原因2004年水产养殖病害产生的原因较多,主要是环境、种质质量、养殖技术及防病意识薄弱等。1.养殖生态环境恶劣。2004年海水养殖鱼类、虾类、贝类、藻类病害种类的增加,与养殖环境质量下降有关。全球气候变暖,海区年平均水温升高,加上海区养殖密度加大,养殖区域  相似文献   

15.
全球变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南极海冰和风场作为气候变化的关键因子,显著影响着渔船作业的安全及经济效率.相较于连续泵吸捕捞渔船,我国普遍采用传统渔船开展南极磷虾捕捞作业,该作业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本实验针对磷虾捕捞作业的适应性,基于1989—2020年美国国家冰雪中心海冰密集度数据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风场数据,获得...  相似文献   

16.
最近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引起的海水温度升高将使底栖生物的饵料生物减少。到21世纪末,这将导致全球海底底栖生物量减少5.2%,生物多样性集中区,如冷水珊瑚礁,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7.
《齐鲁渔业》2012,(7):55-55
“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进而引起海平面上升的科学结论,已逐渐为人们所认同。  相似文献   

18.
邹平 《淡水渔业》1991,(6):40-41
<正> 一、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已引起全世界许多学科科学家的普遍关注。气候学家们运用各种气候模式和气象记录等方法对气候变暖及其产生的影响作了大量的研究和预测工作。Keeling(1989)等的研究表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已从工业革命前的280ppb上升到本世纪80年代的350ppb,原因是人类的生产和经济活动诸如使用化石燃料、砍伐森林、农业生产和近几十年生产氯氟烃类促进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而这些温室气体——CO_2、N_2O、CH_4和氯氟烃类等对太阳能在近地表的长波热福射具有重要的吸收效果,使大  相似文献   

19.
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IPCC报告认为,影响20世纪气候变化的主要因子是太阳活动、火山活动和人类活动,而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在近50多年的全球变暖中起到主导作用.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凸显,世界各国对于温室气体减排、低碳发展和碳汇储量越来越重视.中国政府已向世界公布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15%左右,同时将节能减排目标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相似文献   

20.
据台湾媒体报道,全球气候变暖已冲击到台湾渔业。台湾西南部海域是传统乌鱼渔场,冬至前后,乌鱼跟着大陆沿岸的冷水流洄游到台湾西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