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确牵引 保证轮式拖拉机与悬挂的正确牵引,必须使拖拉机的轮距与悬挂犁的总耕幅相适应,这样也有利于采用翻法耕地时耕到地边。调整方法如下:轮式拖拉机可按下式调整:拖拉机轮距=犁总耕幅+二分之一单犁体宽+轮胎宽度(厘米)。履带式拖拉机(如东方红-802型)配挂悬挂犁时,可采用两点悬挂,即左右下拉杆的前端合并成一个铰接点,这样有利于拖拉机耕地时走直。  相似文献   

2.
1正确牵引 轮式拖拉机配挂悬挂犁时,拖拉机的轮距必须与犁的总耕幅相适应,才能保证正确牵引,也有利于采用内翻法耕地时耕到地边.拖拉机轮距可按下式调整:  相似文献   

3.
1正确牵引 为保证轮式拖拉机与悬挂犁的正确牵引,必须使拖拉机的轮距与悬挂犁的总耕幅相适应,这样也有利于采用内翻法耕地时耕到地边。调整方法如下:轮式拖拉机可按下式调整:拖拉机轮距;犁总耕幅+二分之一单犁体宽+轮胎宽度(厘米)。  相似文献   

4.
薛允连 《新农村》2000,(7):22-23
1,悬挂犁的牵引轮式拖拉机配挂悬挂犁时,拖拉机的轮距与犁的总耕幅相适应,才能保证正确牵引,也有利于采用内翻法耕地时耕到地边。拖拉机轮距可按下式调整:拖拉机轮距=犁总耕幅 1/2单犁体宽 轮胎宽度(厘米)履带式拖拉机(如东方红-802型)配挂悬挂犁时,可采用两点悬挂,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悬挂式深松机耕深自动测量系统在一定坡度的斜面上作业时,不能准确反映深松作业的实际耕深,提出了一种耕深自动测量通用数学模型。在下拉杆上安装角度传感器,利用最小二乘法建立水平作业面上的下拉杆角度与深松机耕深的数学模型,通过在拖拉机车身上安装角度传感器实时测量作业面的坡面角度,综合利用下拉杆角度和车身角度建立耕深自动测量通用数学模型。由于拖拉机-悬挂-深松机三者组成刚性连接,在作业面中出现起伏状况时容易造成实际耕深过深或过浅,所以提出了一种以下拉杆角度为控制目标的耕深控制方法。确定目标耕深后,通过水平作业面耕深测量数学模型换算得到下拉杆的角度作为目标角度,利用车身的实时测量角度进行1次目标角度的修正;车身角度变化反映作业面的起伏,利用车身角度的变化量对目标角度再次修正。2次修正确定最终的目标角度。通过提高耕深的测量精度和控制精度,以提高深松作业效果和作业质量。  相似文献   

6.
1轮式拖拉机轮距调整一般悬挂犁与轮式拖拉机相配,因受牵引力限制,轮式拖拉机轮距总是大于犁的耕幅,通常轮式拖拉机犁耕机组耕地时,拖拉机一侧驱动轮走在前趟犁沟中。当拖拉机轮距过宽时易出现偏牵引现象,影响机组直线行驶,因此挂接前应检查并调整拖拉机的轮距。  相似文献   

7.
<正>一、悬挂犁使用前的准备 1.犁烨数的配备,可按下列公式计算确定,犁体数=牵引力利用系数×挂钩牵引力/土壤比阻×耕深×耕宽(注:牵引力利用系数一般取0.8-0.95)。另外从直观上看,只要拖拉机拉得动,不冒烟,耕后地表平整就行了。 2.犁的挂结。即选择好上下拉杆的挂结孔位,一般在犁架的上下悬挂点各有两个位置。对于采用高度调节法的拖拉机,依据“锐铧土松靠两端,钝铧土硬靠中间;先两端,后中间,”一级一级做试验,尽量选用两端孔位。对于采用力、位调节法的拖拉机,尽量选择靠中间的悬挂孔位,不论哪一种类型,挂后犁的前后、左右水平要求一致,限位链不过紧,耕地时保持一定的摆动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中小型拖拉机配套使用的悬挂犁的轮距调整、入土角调整、耕深调整、犁架水平调整和耕宽调整等使用调整技术。  相似文献   

9.
正拖拉机是一种移动式农用动力机械,它能牵引、悬挂并驱动各种农机具,在农业生产中能完成耕、耙、播、收、中耕和运输等多种作业。拖拉机的养护及机手操作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机车作业安全和工作效率。笔者根据多年的调研,将拖拉机的选购及维修注意事项介绍如下。一、选购小型拖拉机的原则1、各种性能的选择拖拉机的性能包括动力性能、经济性能以及使用性能。在选购小型拖拉机时应考虑选择各方面性能优良的机型。  相似文献   

10.
为了使拖拉机旋耕机具在田间作业时保持平稳并实现耕深一致性,为1GDZ–150型履带式旋耕机三点悬挂装置研制了调平机构。该机构由杠杆机械部分、液压系统和倾角信号采集装置组成。机具作业时,倾角传感器实时检测其倾角,采用复合数字滤波算法组合对倾角数据进行滤波处理,同步液压缸通过杠杆机构以中心不动调平法调节机具的倾角以实现调平。试验结果表明,该调平机构作业时,耕深均值为11.34 cm,旋耕机具的耕深稳定性变异系数为3.7%,能够较好地完成调平作业。  相似文献   

11.
目前小四轮拖拉机大都无液压悬挂机构,与其配套的农具只好采用牵引式作业。牵引式双铧犁作业时,耕地直线性差,预留地头长,转弯倒车不灵活。 1LF—220型机械式悬挂双铧犁操作省力、准确、可靠,有良好的调节性能。为了使双铧犁具有通用性,该机具在悬挂机构中用了一块特制的牵引板,牵引板的两侧开有光孔。牵引板上设有转动轴座和扇形齿板、转动轴等。通过长孔可使牵引板与多种机型小四轮连结。这种类型的机械式悬挂双铧犁已安装在龙江—12、邢台—12等小四轮上进行翻地作业。本研究项目已取得国家专利。对于如何减轻杠杆  相似文献   

12.
1拖拉机轮距调整 旋耕机工作时,应使拖拉机驱动轮走在未耕地上,以免压实耕地。因此,需要根据旋耕机的耕幅和悬挂方式来调整拖拉机的轮距。对于正悬挂的旋耕机,应使拖拉机的两个轮子位于旋耕机的工作幅内;而偏右悬挂的旋耕机,应使拖拉机右侧轮子位于旋耕机工作幅内。  相似文献   

13.
正拖拉机是一种移动式农用动力机械,它能牵引、悬挂并驱动各种农机具,在农业生产中能完成耕、耙、播、收、中耕和运输等多种作业。拖拉机的养护及机手操作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机车作业安全和工作效率。笔者根据工作实际经验,将拖拉机使用常见问题及养护措施介绍如下,以期为机手作业提供参考。1起步前猛松离合器有些机手在实际操作中,起步时猛松离合器,由于冲击力大,会加速磨擦片、传动件(如链条、齿轮、轴)及拖拉机配带  相似文献   

14.
<正> 曾经在60年代和70年代通过正规培训的拖拉机驾驶员,由于各种原因相继退出了驾驶员队伍,接着又有大批“新兵”加入。他们虽经拖拉机驾驶和农机具操作的培训与考核,但仍有些人缺少悬挂犁的正确牵引和调整知识,直接影响耕地质量。为此,本文将对悬挂犁的正确牵引和调整做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15.
拖拉机是一种移动式农用动力机械它能牵引、悬挂并驱动各种农机具在农业生产中能完成耕、耙、播、收、中耕和运输等多种作业。拖拉机的养护及机手操作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机车作业安全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拖拉机是一种移动式农用动力机械,它能牵引、悬挂并驱动各种农机具,在农业生产中能完成耕、耙、播、收、中耕和运输等多种作业。拖拉机的养护及机手操作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机车作业安全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深松机械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大通县耕地主要以小型拖拉机机耕和畜耕为主,耕深一般在10-18cm之间,达不到20cm以上的农艺要求.深松机械化技术是在小型拖拉机配套的1L-125型垂直翻转犁尾部安装结构简单的深松铲.作业时,在耕翻15-18cm的基础上,再深松6-8cm,形成上翻下松虚实并存耕层结构,可打破长期小型拖拉机机耕和畜耕作业形成的犁底层,提高土壤疏松程度和蓄水保墒能力,减少病、虫、草害的危害,是一项增强农业生产发展后劲,提高粮油单位面积产量行之有效的农机化技术措施,为有限耕地最大限度在发挥效益提供了可靠保证,对促进大通县"两高一优"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旋耕机的正确使用1.正确选择旋耕机刀轴转速和拖拉机转速。为保证旋耕机在作业中碎土符合农艺要求,旱耕作业前进速度选用2~3公里/小时,水耕或耙地作业则可选用3~5公里/小时。对旋耕机刀轴转速而言,一般旱耕或耕作比阻较大的土壤时选用低速挡,其转速为20转/分左右,在水耕、耙地和耕作比阻较小的土壤时选用高速挡,其转速一般为270转/分左右。2.旋耕机作业操作。由于拖拉机的液压悬挂装置和动力输出轴的结构有两种形式,旋耕机升降操作也不同一种是拖拉机液压悬挂机构和动力输出轴是分别传动(如泰山-50、东风50、上海-50等拖拉机),不管动…  相似文献   

19.
悬挂犁在使用中应注意以下安全事项:不得在犁处于提升状态下进行保养和修理;田间作业时,犁上不能坐人;落下犁时,应慢降轻落,以防铲尖变形或损坏;作业中,必须将犁提升起来才能转弯;停机熄火时,一定要把犁降落在地面;犁不用时,要用支撑杆撑牢犁架,以防倾倒。悬挂犁的保养方法:犁耕作业时,因犁与土壤、沙石等接触,工作条件恶劣,只有正确及时维护,才能充分发挥犁的效能,延长使用寿命。其保养项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耕后应清理黏附在犁体工作面及犁柱上的积泥和杂草;每天犁耕结束后,应检查各种螺杆、拧紧松动的螺母;耕作期间,悬挂轴调节丝杆上的润…  相似文献   

20.
正旋耕机是与拖拉机配套完成耕、耙作业的耕耘机械。因其具有碎土能力强、耕后地表平坦等特点,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笔者根据经验,将旋耕机正确使用与保养介绍如下。一、旋耕机的安装与使用1、安装(1)与轮式拖拉机配套的三点悬挂式旋耕机的安装。先切断动力输出轴动力,取下输出轴罩盖,倒车时并挂接好旋耕机,然后将带有方轴的万向节装入旋耕机传动轴上,提起旋耕机,用手转动刀轴看其运转是否灵活,再将带方套的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