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农村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农村环境和农村居住条件也有了极大的改善。但在城镇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如农村空心化问题严重、婚姻伦理问题突出和农民社会保障水平低等。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从广义的角度分析,农村社会问题由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构成。因此,要解决好农村社会问题,实现振兴乡村的目标,就要从"三农"问题着手,并解决好"三农"问题,将三者有效地结合,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的建设和农村工业化道路的推进,乡村经济得到极大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但繁荣的同时,也引起了新一轮的治理问题,比如农村发展"空心化"、土地纠纷矛盾愈发频繁、农民自治形同虚设等等,为乡村治理带来了危机和挑战。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和个案研究的方法,以传统小农经济为视角,研究发现,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有农村精英大量外出、土地产权不明确、村民自治体制机制不完善等等。笔者对问题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实际提出加强乡村精英治理、加快土地确权工作、理顺乡政村治关系等措施,以促进乡村发展,优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自由地在城市与农村之间流动,农村精英严重流失,"空心化"程度不断加深。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我国逐渐着手改造"空心村",但目前仍存不足和遗憾,影响着农村"空心化"治理的进程。通过对比新农村建设后农村"空心化"问题的发展趋势,从宏观上分析了现有农村建设中解决农村"空心化"措施的不足,提出了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农村"空心化"是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一块"短板"。农村"空心化"不仅仅是表面化的人口迁徙,更重要的是农村生态的破坏、农村经济的断裂,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关乎农村乃至全国发展的社会问题。从教育兴邦的角度,以职业教育为抓手,以城乡一体化为契机,通过开辟产业教育基地,多元化全方位教学,培养并留住人才,尝试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  相似文献   

5.
统筹城乡发展中乡村旅游开发与农村空心化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空心化是近些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突出现实问题,严重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乡村旅游开发凭借其独特的乡村规划、文化传承和就业拓展等功能,对缓解农村空心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乡村旅游开发在吸引农村青年劳动力、荒废土地重置利用、农村风貌改善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作用显著。因此,乡村旅游可在旅游经济体的集聚、乡村土地利用规划和旅游小城镇综合建设等农村空心化问题治理方面发挥有效作用,同时需要在战略规划、农民参与、具体实践、制度完善、生态文化保护等方面强化配套。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空心化愈演愈烈,根据问题成因提出相应的治理路径,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推进农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方法/过程】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调查法,了解农村空心化的演化程度,分析农村空心化持续恶化的实质,归纳其成因。【结果/结论】农村空心化持续恶化的实质是农村人力资本的存量与质量严重不足,体现在生产建设主体缺失与弱化,社会治理主体内部循环不畅,成因在于制度、经济、社会造成人力资本持续流失及农村人力资本固有投资不足、回报不足造成人才难以流入,从而带来农村各项发展停滞连锁反应。从政策角度提出农村空心化的治理在于"柔性引才",通过内外吸引人才,"软硬兼施"留住人才,培养管理人才与技术人才,就地转化人才为农村所用,以保障农村发展人力需求。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关键与农民企业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不可分割。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企业家整体文化水平较低、家族式企业管理模式滞后、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农村空心化现象等严重制约着农民企业家与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通过整合高校资源提高农民企业家创业管理能力,促进家族式管理向现代化管理转变,加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继续引导大学生回乡创业是促进农民企业家和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农村空心化趋势严重阻碍了农村的发展,为农村的治理带来了很多新的矛盾和问题。农村空心化的治理可以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统筹城乡发展,在就近、就地解决农民转移、就业、富裕、居住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从自然、经济、文化和社会层面建设美丽乡村,让农民过上幸福生活,最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9.
崇义县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与途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乡村生态旅游是以乡村为背景,农业产业为支撑,乡村环境为旅游资源,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并突出生态效应的一种乡村旅游形式.崇义县乡村生态旅游资源突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对于促进崇义县乡村资源和绿色资源开发、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该县的资源环境条件、市场条件和区位条件等总结出:景区依托型、资源依托型、新农村建设示范型是崇义县乡村生态旅游的三种发展模式.合理规划、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建立农村社区利益保障机制、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加强县域交通建设是崇义县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是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乡村文明建设对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意义重大.分析了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当前乡村文明的建设现状,指出了存在建设主体"空心化"、农村传统美德受到冲击、农村优秀传统道德文化资源继承和保护不到位等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追溯了德治在我国的历史渊源,明确了德治在当前我国乡村文明建设中的现实意蕴和重要作用,提出了新时代乡村文明建设中德治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质是为农民,主体是农民,新农村建设需要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需要强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以及城乡差异的客观存在,大量农村优秀劳动力流向城市,农村出现人力资本与智力资源空心化现象,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瓶颈。作者通过分析农村人力资本与智力资源流失的现状、危害,探讨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旅游产业是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产业,乡村旅游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模式。旅游开发对于农村的生产发展、生活改善、文明乡风形成、整洁村容建设等,都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1.旅游产业是新农村建设的支柱产业新农村建设首先必须发展经济。经济的发展,恰恰需要打破农业产业的界限,把农业产业与第三产业结合起来,以农林牧渔业资源、乡村田园资源、乡村风景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空心化演进机理与调控策略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农村空心化已成为统筹城乡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障碍因素。影响农村空心化演进的主要因素包括资源环境禀赋、农业生产发展、城镇化与工业化推进、社会文化变迁、基础设施建设、居民生计多元化转型、户籍制度、土地利用制度及管理政策等。研究发现,根据各因素作用力方向的差异,可划分为内核推动力、外援拉动力和系统突变力3类驱动力。内核推动力对农村空心化的演进与发展发挥着基础性、内发性推动作用,而农村外援系统的拉动力是主导驱动力,系统突变力可能带来农村空心化演进的突变,共同构成农村空心化演进的"三力"驱动机理。农村空心化演进的一般过程划分为初期缓慢发展阶段、中期快速成长阶段、后期波动稳定阶段和转型消退阶段4个阶段,各阶段特征差异显著。提出宏观政策机制创新、制度改革与建设、综合利用区域发展战略和创新调控模式等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新农村建设是国家在新时期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重要工作,在潼南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区农村得到良好发展,可是因为相对于城市,农村存在收入较低,农民的发展机会少,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造成农民的主体化缺失,出现了农村空心化现象,对农村的建设发展有很严重的阻碍。笔者对潼南宝龙镇做了调研考察,提出了空心化现象出现的问题、原因和建议。1农村空心化的含义及潼南农村空心化现状现在,对于农村空心化,学术界存在着两种观点:一是地理意义上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拉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通过对江苏省姜堰市乡村旅游的实证分析,探寻建立和发展我国乡村复合型生态旅游"联动"发展的新模式,进而发现其对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农村人口市民化将成为必然趋势,同时这也给农村带来了空心化问题。本文解释了空心化的含义,从空心化的现状分析入手,提出了相关的治理对策,如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和社会保障体系、整合和优化乡村教育的综合实力、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文化的传承和培育新时代农民这五个方面。只有把每个方面解决好,才能更好地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  相似文献   

17.
马剑平 《农技服务》2011,28(1):82-84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将农业自然资源和乡村文化资源结合起来的一种休闲方式,对推进旅游业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以贵州桐梓县加快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为例,阐述桐梓县立足"三农"资源,依托良好生态环境,借助特色民俗文化,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促进农业功能拓展,吸引游客观光休闲,实现农民就业增收,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进一步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1):287-289
研究乡村振兴视角下榕江县新农村文化建设,为榕江县新农村文化的发展及建设途径提供参考。运用实地调查法、问卷法及文献法对榕江县农村文化的区域特征、文化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经济落后""文化匮乏""发展滞后""人口素质偏低"等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榕江县新农村文化建设途径,从而提高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总体的研究思路是立足榕江县农村文化资源条件以及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遵循文化发展的科学价值取向,紧扣区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全面探讨榕江县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路径和对策,以实现文化多重的积极功能。  相似文献   

19.
乡村发展滞后、空心化是世界各国快速城镇化、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通过梳理日本治理乡村和韩国"新村运动"的政策措施,分析中国农村空心化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日韩乡村治理经验中得到中国应从分区分类治理、发展乡村产业、动员农民参与、构建立法体系、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来进行农村空心化治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是相对于农村衰落而言。农村衰落主要表现为农村居住人口过度减少而导致的空心化、老龄化等现象。肇庆市广利镇砚州村是珠三角边缘区的典型的传统村落,具有鲜明的农村空心化现象:人口结构的空心化、宅基地的空心化、村民参与的空心化、农村精神文化的空心化。出现了农村青壮年及精英流失,农业经济发展受阻;农村内部虚置,农村管理无法有效实施;传统文化没落,农村内涵式发展难以实现;土地制度不完善,造成土地抛荒,加剧社会矛盾;农村规划不合理,基础设施及社会保障落后,生态宜居难以实现等问题。直面农村空心化所带来的农村凋敝格局,为此提出了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重塑城乡关系,建设新型农村社区;重构乡村空间布局,促进生态宜居社区建设;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乡村产业兴旺;提供有效制度供给,创新乡村治理体系;重塑乡村文化魅力,提升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