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依据2011年扎鲁特旗地区观测资料得出当年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偏高,年总降水量偏少,年日照时数略多,总体上看光、热等气象条件基本上满足了农作物的生长需求,但7月份出现了局部暴雨,给农牧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利用大同市8个观测站1981~2010年气象资料,分析2013年的气候特征及影响评估。结果表明,2013年全市平均年降水偏多,气温略偏高,日照略偏少;无霜期偏短,大风沙尘天气偏少;四季气温均偏高;冬、春季降水偏少,夏、秋季偏多;2013年极端气候事件涉及7类气象记录,累计38站次突破历史极值,气象灾害较多,干旱、暴雨洪涝、冰雹、大风、霜冻等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对全市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和旅游等行业造成一定的影响;2013年农业气象条件总体满足作物生长需求,对2013年农业生产丰收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3.
柳红  司志华  王卫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892-11893,11920
利用2014年6~8月淄川区气温、降水、日照等资料,与2013年和常年值对比,对淄川区2014年夏季气候进行了评述,并分析了夏季气候对夏玉米、林果、黄烟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2014年夏季淄川区平均气温接近常年,降水偏少,日照偏少;前期气温偏低,降水偏多,日照偏少;中期气温偏高,日照略偏少,降水偏少;后期气温接近常年,日照偏少,降水持续偏少;季内降水偏少,对农作物生长有不利影响.总体来看,2014年夏季气候条件属于干旱年份.  相似文献   

4.
《农技服务》2017,(5):91-92
北方农牧交错带是生态环境脆弱敏感的地区,研究气候的变化规律不仅对于调节农业生产,促进农民的增产增收有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对于研究农牧交错带地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有深远影响。分析1980年以来武川县气温、降水、无霜期等气候因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武川县的水资源短缺,气温和降水变率大,农业生产的气候要素差。主要表现在春季降水量减少,北方4—6月份是作物的耕种期,降水较少可以使作物生长不充分,影响生长。1980—2013年平均气温的变化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表现在4—5月的气温上升明显,后果使作物的生长期提前,蒸发量加大,农田用水量增长,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山西农业科学》2018,(4):616-619
利用朝阳地区7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和134个区域气象自动观测站1953—2017年降水、气温、日照气象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分析方法,分析2017年农作物生长季气候及农业气象条件特征。结果表明,大风、高温和暴雨极端气候事件频发,气温偏高,日照略少,降水总量偏多,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夏季暴雨多发。播种期、苗期热量充足,降水偏少,春季干旱严重,播种偏晚;抽雄至灌浆期,降水充沛,农业气象条件适宜,作物生长状况良好;成熟期气温偏高,作物灌浆顺利,籽粒饱满。综合分析,生长季农业气象条件对农作物影响利大于弊,气象灾害对农作物危害总体较轻。  相似文献   

6.
2010年六盘水市农业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作物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2010年六盘水市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作物的影响,结果表明:2010年六盘水市年平均气温与常年相比略偏高;年总降水量偏少;年日照时数略偏多。年内出现了特重干旱、暴雨等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秦江 《现代农业科技》2013,(12):210-211
分析2010年六盘水市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作物的影响,结果表明:2010年六盘水市年平均气温与常年相比略偏高;年总降水量偏少;年日照时数略偏多。年内出现了特重干旱、暴雨等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的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了解了作物生长季的气象条件,更能科学、合理地安排农业生产,从而为农业丰产丰收提供保障。在2011年短期气候预测年度分析会和年景分析会的基础上,对前期气候条件、年度气候预测和年景进行了认真的讨论,综合分析认为:2011年降水正常,气温略高,生长季热量够用。总体气象条件好于常年,略差于去年,属丰年年景。  相似文献   

9.
利用朝阳市7个气象观测站2014年气象资料,分析农作物生长季的气候特征及影响。结果表明:2014年农作物生长季温度偏高,日照略少,热量条件较好;生长季降水总量偏少且时空分布极不均匀,作物苗期和成熟末期水分条件好,7-8月降水持续偏少,发生了1952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夏旱",给作物开花授粉和灌浆造成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降低。总体来说,朝阳市2014年农业气象条件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10.
分析2013年六盘水市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显示:2013年六盘水市气候总体比较平稳,无大范围严重灾害性气候事件发生。全年温度正常略偏高,降水偏少3~4成,日照略偏多。年内除干旱中等偏重,局地冰雹灾害较常年略偏重外,低温雨雪冰冻、倒春寒、洪涝、秋风等灾害性天气均偏轻发生。冬、春、夏、秋均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市内大部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干旱,特别7月下半月至8月上半月市内大部地区出现了少有的夏旱,市中部以北地区出现了中等气象干旱,山塘、水库蓄水严重不足,给农业生产及生产生活用水带来不便,但气象部门适时抓住有利天气,及时开展人工增雨、防雹工作,很大程度上缓解旱情,保障了春耕生产以及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用水需求,2013年农作物长势良好,为一个丰收年景。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22年榆树国家气象站观测资料,统计分析吉林省榆树市大田作物生长季农业气象条件及其对大田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2022年榆树市大田作物生长季(4—9月)平均气温较常年略高,积温偏少,降水略多,日照偏少,作物生长季气象条件基本满足大田作物的生育需求;期间虽遇洪涝等气象灾害,但仅在局部出现,对大田作物生长影响不大。总体来看,2022年榆树市大田作物生长季农业气象条件利大弊小,气候年景为平年。  相似文献   

12.
通辽市2010年夏季气候对农牧业生产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辽市夏季气候特点:气温北部前后期持续偏高,后期中部略高,光、热条件基本够用,可以满足作物灌浆、牧草及蔬菜生长。季降水过程多,但时空分部不均,局部地区出现暴雨、伴有冰雹天气,科尔沁区、科左中旗受冰雹袭击,给农牧业生产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3.
统计分析2014年12月~2015年2月泰安市的降水、气温和日照资料,对比常年值得出2015年冬季泰安市气候基本特征,并统计了2015年冬季的主要气候事件。结果表明,2015年泰安市冬季气候基本特征概况是气温接近常年略偏高、降水接近常年略偏多、日照时数接近常年略偏多,这些特征符合山东省气候特征的变化趋势;2014年12月降水量显著偏少、气温偏低、日照时数较常年偏多,2015年1月降水正常略偏多、气温异常偏高、日照时数正常略偏少,2月降水显著偏多、气温接近常年略偏高、日照时数接近常年略偏少;2015年冬季的主要气候事件有2014年12月大风、降温和雾霾天气频发,2015年1月温度异常偏高,2月降水显著偏多。2015年泰安冬季的气候特征利于当地作物生长期小幅提前。  相似文献   

14.
为济宁市农业生产中应对气候变暖环境制定农业措施提供参考,利用济宁国家一般气象站1970—2013年逐日气温、天气现象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分析气温变化趋势,线性内插法分析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16℃初日和16℃、18℃终日的变化,以及无霜冻终、初日变化,运用5a滑动平均等方法分析济宁近10年农作物气候产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济宁市年平均气温上升明显,冬春秋季气温在波动中上升极显著,夏季变化较小;济宁气温升高主要是最低气温升高所致,自1994年以来暖冬现象十分严重;霜冻终日提前、初日推后,无霜期天数增多;农作物春播期提前,秋播期推迟,济宁市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耕作制度及气候产量均因气温升高而产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5.
山东冬春季双屋面日光温室温湿度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3年12月—2015年2月章丘双屋面日光温室内小气候观测资料,对冬、春季阳屋面温室内气温、湿度的季节变化特征及不同天气类型下的日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与传统日光温室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冬、春季阳屋面温室内最高气温变化幅度均较大,但均未出现10℃以下的低温,春季易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最低气温较传统日光温室高1℃左右;冬、春季不同天气类型下阳屋面温室内气温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温室内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均为晴天多云天阴天,冬季分别出现在13时和7时,而春季日最高气温推迟1小时,日最低气温提前1小时;冬、春季阴天时阳屋面温室内日最大相对湿度均较传统日光温室高10%以上。阳屋面温室蓄热、保温性能更好,对喜温蔬菜作物生长有利,但高湿环境使作物病害风险提高。  相似文献   

16.
沈阳地区气候跃变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刁军  董晓明  刘凤芝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349-6352
采用常规数理统计线性回归、标准偏差对沈阳地区气候变化做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降水量趋势减少155mm,以夏秋季贡献最大;气候跃变之后平均减少43mm;春季降水变率增加,春旱几率提高;第一场透雨限制春季播种的时间。气温趋势升高1.3℃,主要体现在春冬季;无霜期延长约13d;作物生长季积温趋势增加290℃,气候跃变之后平均增加178℃。气候变暖这种趋势使终霜日提前结束,作物播种期适时早播成为可能,对农业生产是有利的;降水量的减少、第一场透雨出现时间后延和不稳定,对作物生长和播种不利,成为农作物正常生长和产量稳定提高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7.
农业实践表明,异常气候是引起澳大利亚农作物产量年际波动的主要原因。如1965—1968年,由于每年气候变化悬殊,其年产量依次为:0.57、1.91、0.71吨/公顷。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温度方面 在澳大利亚海拔高的谷地,内陆和南部地区,霜冻极为常见。在昆士兰海岸附近地区,一些易受霜冻危害的作物,如香蕉或甘蔗仍可正常生长。苹果需要一定的低温,以诱发花芽的发育,故苹果被栽植在塔斯马尼亚或高地上。一般来说,某地某种作物的种植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气温是否超过了该作物生长的临界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气候变化对林芝地区主要作物生产的影响,以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为研究区,选择冬小麦、玉米、春青稞和春油菜4种主要农作物,通过划分喜温和喜凉作物不同生长季,分析1981—2018年气候变化对作物物候期、种植结构及产量变化的影响特征。结果显示:1)林芝地区作物生长季气温呈极显著的增暖趋势,生长季气温以0.35℃/10年的速率显著增加,且喜凉作物生长季增温更加显著;秋播作物、小春作物和大春作物生长季的年平均气温分别以0.34、0.30和0.26℃/10年的速率显著(P0.05)升高;作物生长季年平均降水量呈现较大的波动性特征。2)受气候变暖影响,林芝地区喜凉作物和喜温作物物候期均呈延长趋势,并且喜凉作物的物候期延长趋势较喜温作物显著,以5.43~11.7d/10年的速率延长。3)林芝地区作物结构变化表现为喜温作物种植面积增加,传统喜凉麦类作物面积减少;不同作物单产变化较为复杂,总体表现为喜温作物玉米单产增加,春青稞和冬小麦等喜凉作物单产有所降低。气候变暖背景下,林芝地区4种主要作物生长季增温显著,物候期延长显著,伴随喜温作物面积和产量增加,喜凉作物种植面积呈萎缩趋势。未来应积极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充分利用当地气候和土地资源,稳定作物生产的同时注意防范气候波动引起的自然灾害风险。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平罗县1960—2015年的气温资料,用SPPS软件分析了平罗县56年来气温和热量资源变化特征;气象资料结合多年春小麦、玉米、水稻产量资料,建立回归模拟方程,分析了农作物生育期与温度的关系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平罗县1960—2015年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均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1987年前后气温发生了突变,自此进入了显著的增暖时期。近56年来平罗县共出现过12个暖冬,其中1987年以来相继出现11个暖冬年份。气候变暖使作物生长发育速度发生明显变化,农作物播种期和收获期均提前,生长季节热量条件充沛,复种指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系统分析总结前人有关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重点探讨气温、CO_2浓度、降水以及极端气候事件对农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温的升高可导致农作物减产;CO_2浓度升高可促进农作物生长,使农田耗水量增加,并可使粮食品质下降;降水的变化可使我国粮食遭受区域性干旱的面积增大;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概率和持续时间的增加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威胁则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