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桂东县茶叶产业现状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义军 《茶叶通讯》2009,36(1):28-30
茶叶是桂东县一大传统优势产业,同时也是桂东的支柱产业之一,桂东玲珑茶是湖南历史八大名茶之一,茶叶产地已获《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证书,产品已获《QS认证》、《有机食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等证书。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传统产业的优势资源得以重新整合。为了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进一步提高茶叶综合竞争力,推进桂东茶叶产业持续发展,现就桂东茶叶生产现状,浅析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杨芳 《福建茶叶》1999,(4):19-20
福建菜区生产开发绿色食品菜叶积极性很高,目前,我省已有11个企业,15个茶叶产品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见下表),取得绿色食品标志的使用权。本文通过对已获得"绿色食品标志"的茶叶产品的综合考察,提出茶叶产品要达到绿色食品要求的主要综合栽培管理技术。1建立环境条件优良的绿色食品茶叶生产基地绿色食品是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绿色食品茶叶的标准之一,就是茶园(茶叶生产基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的生态环境标准,其主要包括大气、水、土壤等环境。对大气要求茶园及其周围不得有大气污染源,特别是上风口不…  相似文献   

3.
许映莲 《中国茶叶》2008,30(6):38-38
江苏省金坛市通过建立茶业三大体系,全市茶叶亩产值比3年前提高了44%;无性系良种茶园持续发展,连续4年换种茶园比例保持在茶园总面积的5%左右。全市3.5万亩茶园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14只茶叶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证书;7400亩茶园通过绿色食品产地认证,11只茶叶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证书;1800亩茶园通过有机产品产地认证,  相似文献   

4.
茶叶绿色食品无公害生产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叶是我省的主要经济作物,也是我省传统的大宗出口产品,当前,随着我国加入WTO的临近和欧盟等茶叶进口国农残新标准的出台,发展以无污染、安全、优质为基本内涵的绿色食品茶叶,无疑对保护我省农业生态环境,提高茶叶品质和产品市场竞争力,扩大茶叶出口,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将生产绿色食品茶叶的技术措施介绍如下:一、绿色食品茶叶基地建设l、产地选择选择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镇未受污染、具有良好农业生态环境和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地区,远离繁华都市、工矿企业和公路铁路干线。产地空气质量稳定,周围没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愿性产品认证对茶叶质量的保证作用.方法:通过分析我国茶叶相关标准对茶叶质量的规定是不全面的、有缺陷的,认为认证则是对其不足的必不可少的补充;比较四种茶叶自愿性产品认证在认证要求、执行标准、种植环节、生产管理、包装贮运等方面的差异;分析影响认证有效性的企业内、外因素.结果:总体上茶叶的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生态原产地产品等类别认证的条件依次加严,但其对茶叶质量的保证作用并不如此绝对,企业内部因素是影响认证有效性及其保证作用的决定性因素.结论:对茶叶类食品而言,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两类自愿性产品认证的产品执行标准有值得改进的必要.  相似文献   

6.
闽北茶叶从1997年以来开展有机、绿色食品和无公害茶园基地建设、标志认证所取得成绩,绿色食品茶叶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今后茶叶发展要合理布局、建好绿色食品茶基地,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建立绿色食品茶叶市场体系,加大绿色食品茶叶宣传力度,配置相应机构、充分发挥茶业协会作用等管理措施,使闽北绿色食品茶叶不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茶园土壤中重金属的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了福建省8个地市茶园107个土壤样品,用原子吸收法和原子荧光法对土壤中的铜、铬、铅、镉、汞、砷等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测定,茶园土壤评价依据《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和《NY/T5020—2001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技术条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结果表明:福建省茶园土壤总体环境良好,满足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要求,绝大多数茶叶产地适宜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茶叶种植。  相似文献   

8.
徐飙 《福建茶叶》2000,(4):36-37
1 福建茶叶绿色食品认证的由来和现状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按照特定质量标准体系生产 ,被专门机构认定 ,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无污染的完全、优质、营养食品。我国的绿色食品开发工作始于 1990年 ,其背景是农业部农垦管理部门在研究制定农垦经济和社会发展“八五”计划和 2 0 0 0年规划设想时 ,为提高农垦企业的经济效益寻找突破口 ,基于农垦系统所处的自然条件和生产特点 ,经征询各有关方面专家意见 ,一致认为要发展拳头产品 ,在借鉴欧、美、日等发达国家 70年代兴起的有机农业发展经验基础上 ,参照国际上一些认证产品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发展绿色食品,开发绿色食品茶叶与农业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相一致,符合国家农业产业发展方向。对进一步提高茶叶品质,推动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从绿色食品茶园管理,绿色防控措施,绿色食品茶叶加工等提一些思路,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试论福建省绿色食品茶叶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绿色食品茶叶系指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的茶叶产品。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规定,绿色食品的标准有四条:(1)产品或产品原料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生态环境标准;(2)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生产操作规程;(3)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质量和卫生标准;(4)产品的标签必须符合《绿色食品标志设计标准手册》中的有关规定。一、发展概况国外如日本从70年代就开始试产“有机茶”。80年代又试制了“无农药茶”,许多商店都设有“有机茶”“无农药茶”专…  相似文献   

11.
福建乌龙茶产地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威江 《茶叶科学》1999,19(2):104-109
对福建闽南和闽北两大乌龙茶主产区10 个拟发展绿色食品茶叶的产地茶园土壤和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 除少数茶园土壤个别污染物残留值偏高外, 绝大多数茶园土壤污染物残留值均较低。超标污染物出现概率大小依次为Pb、Hg> Cd > Cr。10 个产地的土壤和大气环境质量, 基本处于1 级或2 级。大气环境质量中, 以总悬浮物(TSP) 潜在污染威胁较大,SO2 、NOx 、F尚未对茶园大气环境造成污染。10 个产地中, 有4 个产地即武夷山市九曲茶叶精制厂、平和阳山茶厂、天友茶厂和建瓯凤山茶场的环境质量符合AA级绿色食品要求, 5 个产地即安溪湖前茶场、建瓯芝关茶场、岐山茶场、莲花茶场和武夷茶总场的环境质量符合A 级绿色食品要求,1 个产地———坪乡茶场不符要求。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全国茶类生产的发展和绿茶产区的变化情况。对绿茶品质概念的演进作了系统的论述。同时,提出了优质绿茶生产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3.
薄纱绿茶是海南白沙县新打造的品牌绿茶,具有“香高味浓”的品质特征。文章研究薄纱绿茶成品茶的感官品质、理化成分和香气成分,全面解析海南薄纱绿茶的品质特点,并探究薄纱绿茶加工过程中主要品质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薄纱绿茶呈现出醇厚甘爽、清香、带板栗香的品质特征,具有海南绿茶典型地域特色;挥发性组分分析结果表明,4-萜品醇、芳樟醇、α-水芹烯、蒎烯、香叶醇等成分占比高,形成了其“清香、带板栗香”的品质特征。此外,除水浸出物外,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及儿茶素等茶叶品质成分在加工后均略有下降,以上成分经复杂的生化反应后,生成了与茶叶汤色、香气及滋味相关的丰富物质,形成了薄纱绿茶的风味品质。  相似文献   

14.
不同鲜叶摊放处理对夏秋茶香气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夏秋绿茶鲜叶(单芽、一芽二三叶、单片及对夹叶)采用3种不同的鲜叶处理过程,对加工得到的毛茶进行感官审评比较,并采用顶空微萃取结合GC-MS对毛茶香气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经3种处理的夏秋茶鲜叶加工而成的毛茶香气品质都得到明显的改善。处理后的单芽茶中酯类的数量及种类明显增多,形成具有强烈而令人愉快的花香;一芽二三叶毛茶的香气成分种类和数量都大大高于对照组;单片及对夹叶的毛茶经处理后,粗老味减弱,青气消失,花香显现。通过增加调温调湿摊放、摇青、晒青/摇青等处理过程,可以明显改善夏秋茶的香气品质。  相似文献   

15.
简析了中国茶叶生产消费现状及进出口贸易现状,提出了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系统概述了我国在茶树资源利用与品种选育、茶树全基因组与代谢调控机制、茶树土壤与营养调控分子机理、茶树逆境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茶园绿色防控与质量安全、茶叶制造化学与品质化学机理、茶叶深加工与功能成分利用、茶与健康等8个方面的基础研究进展与成果,明确了基础研究在推进我国茶叶生产技术进步、产品品质提升方面的重要支撑作用。最后,从茶园生产与管理、茶叶加工技术、茶叶产品创新、茶叶贸易流通与消费等领域,展望了我国茶叶产业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吴文渔 《茶叶》2014,40(3):157-159
生态茶园是以茶树为物种,根据生态学的原理,通过严格选址、良种良法、病虫害综合防治,创造人工复合生态系统模式,建立良性循环生物链,使茶树与茶园中的各种生物和谐共存,减轻病虫害发生与危害,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确保茶产品卫生安全,为向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叶生产发展奠定基础,以期进一步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增加茶农和茶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生态条件对茶叶品质的影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茶树生长环境的生态条件与茶叶品质的关系,探析了土壤、湿度、温度、海拔高度、二氧化碳浓度等不同生态条件对茶叶品质(包括茶叶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可溶性糖等)的影响,提出了二氧化碳浓度和氮、磷、钾肥合理配施及快速经济检测是未来生态环境对茶叶品质影响的重点研究方向,为生态茶园建设和绿色食品茶叶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茶叶是中国特色的经济作物和高附加值的天然饮品,快速、准确的营养诊断和品质监控是保证茶叶制品质量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传统茶叶质量评价方法和近年来涌现出的快速检测技术的局限性,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特性和该技术应用于茶叶领域的研究论文关键词的演变过程,详细评述了该技术在茶制品关键组分快速检测、茶制品质量控制、数字化光谱快速分析仪创制和技术标准开发中的研究进展,并对该技术在茶叶分析中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北纬30°--优质茶叶产区带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北纬30°是地球上一条奇特的地质带,也是一条优质茶叶产区带。西湖龙井、君山银针、蒙顶甘露等十大传统名茶中有九个就产生在这一纬度上,中国两大优质茶区正好穿它而过。产生这一优质茶叶生产带的原因:一是地球板块碰撞产生的奇异地貌和土壤母质;二是北纬30°的宜茶气候条件;三是生物多样性带来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一带生产的茶叶不仅品质良好,而且安全可靠,有着十分光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茶园间作作为病虫害综合治理的一项措施,对农药减量使用与茶叶绿色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合理间作可改善茶园小气候、优化天敌生存条件、提高生物多样性,使物种间构成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从而加强对病虫害的控制,降低其暴发风险.此外,部分植物可干扰昆虫种群活动,选择性间作可达到吸引天敌及毒杀、驱避或诱集害虫等目的.本文综述了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